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代伟人:叶剑英在关键时刻 >

第2章

一代伟人: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第2章

小说: 一代伟人:叶剑英在关键时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茫茫人生路,何处是归程?年轻的叶剑英日夜苦思,不得其果。一次偶然机会,听友人闲谈得知,潮梅镇守使刘志陆是梅县人,又是云南讲武堂出身,当时正在网罗人才。他经人介绍想会一会这位“父母官”。
  叶剑英来到潮梅镇守使的官邸,通报之后,刘志陆派他的副官出来迎接。两人相见,叙乡情,谈学识,熟悉起来。刘志陆见叶剑英仪表堂堂,举止稳重,谈吐风雅,已是喜欢几分,但他故意摆出老资格和官架子,大吹大擂自己当年参加护国靖国之役的战功和镇守潮梅的政绩,然后转入正题说:“眼下莫督军有令,要扩充人马,我这里参谋处正缺人手,你来得正好,楚材楚用嘛!”
  叶剑英听他开口便提广东督军莫荣新,晓得他是“身在粤土心在桂”,便在自己心头上加了一把锁。
  刘志陆见这位后生沉默不语,便装出忧国忧民的样子,神秘地说:“老弟刚出校门,对天下事有所不知,现在陈炯明在漳州招兵买马,窥测广东,大有交兵之势!”
  叶剑英倒吸了一口冷气。为了弄清底细,干脆来个打破沙锅问到底:“听说,陈炯明统帅二十营粤军入闽是莫督军同意点拨的,怎么又会有变故呢?”
  “说来话长,这一层老弟就更不清楚了。”刘志陆自诩见多识广,讲起“援闽”粤军的历史,颇有感慨地说:“当年莫督军让陈炯明去福建征讨那里的李厚基,是‘借刀杀人’之计,陈军即使不被吃掉,也会被北军打得落花流水,以消除桂军的心腹之患,不料孙中山把它看作是命根子,全力支持这支军队,如今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成了气候!”
  叶剑英听了心里暗自高兴。
  他经过与刘志陆的一席谈话,进一步弄清了“援闽”粤军的历史和现状,知道这支部队与孙中山有着血肉联系,心里不住地叫好,已经打定主意去漳州投军。但是刘志陆的态度究竟怎样?他毕竟是广东人,拥护过孙中山,现在是否死心塌地跟着莫荣新干到底呢?叶剑英觉得还需要试探试探,于是单刀直入地问道:“以总司令高见,陈炯明正在窥测广东,伺机而动,那么,桂军与粤军还要开战吗?”
  “这很难说。”刘志陆以手挠首,有意回避。叶剑英抓住不放,紧紧相逼:

  在中国连年战乱的年代(2)

  “中山先生是中国当今第一伟人,总司令也曾拥护孙中山先生反袁护国,贵军中又多有粤籍人民,如果桂粤两军发生冲突,请问将军如何处之?”
  刘志陆板起面孔,好半晌没有作答,思量着说:“我想最好不要出现这种局面,这件事慢慢再议,我劝你留下来,还是那句老话:楚材楚用嘛!”
  叶剑英用眼睛瞄一瞄刘志陆案头摆放的《东周列国志》,慢声细语地说:“将军对春秋战国很有研究。小弟不才,岂敢与当年楚国大夫伍举相比?伍举不得已出走晋国,史称‘楚材晋用’,虽为憾事,尚称美谈。小弟冒昧说一句,我们出身粤土,本应‘粤材粤用’的。当今之计,不论是‘粤用’、‘楚用’还是‘晋用’,都要为国为民着想,何去何留,容我再考虑考虑。”
  刘志陆没有料到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如此不识抬举,倒教训起自己来,大为光火,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又感到叶剑英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确是难得的人才,于是捺住火气,强作笑脸,继续挽留说:“不提‘楚材楚用’,说‘粤材粤用’也好,潮梅此地,既是粤土,又是家乡,在本军共事,造福于民,不是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吗?”
  “谢谢将军的好意!”叶剑英客客气气地告别了刘志陆,觉得此地不可久留,连夜离开汕头,投奔福建而去。
  漳州,福建省东南的一座古城,北联华安,东出厦门,是闽南三角洲平原上的重镇,也是著名的侨乡。汹涌的九龙江从它身旁向南奔腾而去,直泻台湾海峡,向海峡彼岸的同胞送去绵绵情意。这座又名龙溪的城镇,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饶,而且富有革命传统。明代民族英雄郑成功和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都曾在城东的万松关大败敌军,屡建奇功。
  叶剑英风尘仆仆穿过漳州市,来到城郊的“援闽”粤军驻地,粤军总司令部兵站总监张禄村暂时让他在总司令部做见习参谋人员。过一阵子,叶剑英感到无事可做,再次去见张禄村,请调到部队去。张禄村就派他到熊略的预备队去当见习教官,帮助士兵操炮。
  随军驱桂返粤,策动敌军反正成功
  叶剑英日夜盼望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能够早日下达粤军返粤、驱逐桂系、收回广东的命令。但事与愿违。陈炯明虽然无意于久留漳州,但他存有二心,总是强调时机不到、实力不够、军费不足等理由,迟迟不动,不听孙中山调遣。而孙中山面对直系、桂系军阀的夹击,极力支持驻闽粤军,抵御桂军,返旆回粤。早在1919年6月29日,孙中山就致函陈炯明,指出“此时情势,粤军能冒险奋进,始可望生存,一发千钧,机不可失”,但是,陈炯明以“实力未充”,而加以拒绝。
  1920年初,滇、桂军阀为争夺驻粤滇军兵权而发生内讧,两军大战于粤北。桂军的巢穴十分空虚。孙中山复电令陈炯明“速集中军队为一支突进于东江流域,与协和联络而扑广州。”陈炯明仍按兵不动。
  为了尽快实现驱逐桂系的计划,孙中山又先后派朱执信、廖仲恺、蒋介石、邹鲁到漳州,敦促陈炯明回师驱桂,并答应饷源接济可由上海国民党本部承担。但是,陈炯明仍然犹豫不决,拒不出兵。
  直到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桂系陆荣廷确定进攻闽南粤军的方略,才打破了陈炯明对桂系的幻想,8月12日,陈炯明率领驻闽粤军,在漳州举行回粤誓师。
  粤军兵分三路,向广东方面挺进。
  粤军昼夜兼程,向闽粤边境挺进。16日凌晨3时,陈炯明下达总攻击令,向潮梅地区的桂军,发起全面的进攻。
  桂系迎击的第一道防线,恰好是刘志陆部队。当时粤军在兵力上虽然处于劣势,但在政治上因为打着孙中山国民革命的旗帜,却处于优势。叶剑英根据自己对刘志陆部队了解的情况,向熊略建议,要充分利用广东和桂军中有许多粤籍官兵的特点,广为宣传“粤人治粤”、“广东人不打广东人”的口号,以分化瓦解敌军。熊略采纳了他的意见,训示部队要向民众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向桂军进行战场喊话,并做秘密联络工作。

  在中国连年战乱的年代(3)

  刘志陆的部队本来就是一盘散沙,在粤军的“攻心战”面前,有些粤籍军官私下表示,待粤军进攻潮汕时,即作内应,准备倒戈。熊略将此事报告邓铿、陈炯明,转报孙中山。孙中山非常重视,特致电陈炯明,要他速差熟人前去秘访,进行策反。待“进攻潮汕时彼即响应”。
  熊略旅长特意找到叶剑英,面授机宜,要他到刘志陆那里,找关系,相辅而行,做策反工作。
  叶剑英化装成归国华侨模样,只身来到汕头。他打听到炮兵营粤籍官兵不少,其中有个叫赖顺成的炮兵连长是云南讲武堂的毕业生,心中暗喜。此人不仅是讲武堂十二期炮科同学,而且在校期间,叶剑英常同他一起练劈剑,两个人关系非同一般。叶剑英找到赖顺成,先摸摸底,说明来意,劝他反正,拥护孙中山,反对桂系军阀。
  赖顺成拍拍脑袋,后悔地说:“剑兄,实不相瞒,我是轻信了刘志陆的话,饥不择食,错投娘胎,悔之晚矣!”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大丈夫做事要幡然悔悟,当机立断!”叶剑英告诉他现在正是弃暗投明、为国立功的好机会。很快以海外归来的“表兄”身份住进赖顺成连队,进行秘密活动。
  赖顺成又找到另一个要好的炮兵连长与叶剑英接头,经过几次密谈之后,约定反正举事。
  不久,粤军进军汕头城郊,叶剑英返回粤军本部,向熊略复命,详细报告了刘志陆部炮团的火炮配备、地理位置和兵力部署等情况,然后又回到赖顺成炮连驻地。
  就在粤军向汕头发起进攻的时候,叶剑英和赖顺成指挥桂军的两个炮兵连,调转炮口向刘志陆的司令部连发炮弹,猛烈轰击。
  桂军驻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粤军趁势收复汕头。
  按原计划,叶剑英即奉命前去策反桂系护国军第二师师长陈得平。经过叶剑英和吴铁城、陈策等深入细致的策反工作,陈得平终于宣布起义。陈师倒戈后,即抄桂军的后路,向高鹤、顺得、番禺、石滩方向进军,夹击桂军,围攻广州。
  在陈得平师起义的影响下,其余一些桂系部队相继反正。陈师倒戈后,叶剑英随该部队投入驱逐桂系军阀的战斗,从开平一直打到广州。
  叶剑英以其出色的策反工作,为配合粤军回粤和孙中山第二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做出了贡献。
  拥护孙大总统,反对陈炯明,“请缨北伐”
  1920年11月11日,陈炯明任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统揽全省军政大权。陈炯明一抓到军权,立即将全省军防扩编为5个军,陆海军统归其节制、调遣。一切政令均以总司令名义执行。陈炯明为此得意扬扬,又是通电就职,又是发表演说,忙得不亦乐乎,却只忘了一件事:电请孙中山返穗。
  11月25日,在上海的孙中山应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的电报邀请,偕夫人宋庆龄和伍廷芳、唐绍仪等等离沪返穗。
  这时,吴铁城从中山县返回广州,请命孙中山,到军政府担任副官长。他很欣赏叶剑英的才干,便留他在副官处做事。副官处是主要负责承办行政事务的一个部门,人多事杂,十分忙乱,常常出漏子。吴铁城很伤脑筋。一天,他和叶剑英商量,怎样管好副官处。叶剑英向他建议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办什么事都要有个规矩,副官处刚刚成立,上下职责不明,杂乱无章,需要立个章法。”
  吴铁城很赞同他的想法,便责成他起草了《军政府副官处暂行条例》。吴铁城看了十分满意,依此试行。他夸奖叶剑英既有武功又有文才,是“大观园里的探春”,把他当作个好帮手,委以重任,还介绍他加入中国国民党。
  孙中山和他的追随者们,自从重新踏上广州大地那天起,就为出师北伐、统一民国和实现三民主义理想,加紧筹备建立一个合法的正统的民国政府,与北方的军阀政府相对抗。国内外要求成立正式政府,选举总统的呼声,越来越高。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参众两院联合会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5月5日宣誓就职。

  在中国连年战乱的年代(4)

  但是,陈炯明这个曾经发誓效忠孙中山、被孙中山认为“可资依靠”的“革命将领”,压根儿就反对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他自粤军回粤以后,就成了广东军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蜕变为封建割据的新军阀。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独霸广东,高唱“保境息民”、“联省自治”的调子,反对统一民国北伐,反对组织革命政府、选举总统,因而多日以来,避而不见孙中山,并暗中勾结在洛阳的北洋军阀头子吴佩孚,鼓动各省自治,阴谋破坏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陈炯明的倒行逆施,遭到孙中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