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代伟人:叶剑英在关键时刻 >

第11章

一代伟人: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第11章

小说: 一代伟人:叶剑英在关键时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螅婀惶跣『樱萌菀桌吹揭黄亍>驮谡馐保谢蝗环衫础R督S⒚畈慷友杆偕⒖诼繁咭巍5谢椒稍降汀M蝗幌虿慷痈┏逋兜K孀乓豢耪ǖ昂洹钡匾簧ǎ督S⑼炔渴苌怂さ乖诘亍>涝狈断O图矗砩媳忌侠捶鏊督S⒆约号懒似鹄矗怎怎孽牡丶绦白呷ィ恃涌阕酉虏欢狭鞒觥W芪郎坎砍ず爻衔叛陡侠矗岩督S⒎錾系<埽У阶芪郎苛偈彼诘厥保丝诨共煌5亓餮R缴觳椋⑾忠豢榈蚪擞彝瓤拷尾康牡胤剑加泻眉咐迕咨睢5匀患崆咳套。担骸懊还叵担灰簟!币缴峡於陨丝谧隽思虻グ捎诘笔奔际跆跫南拗疲薹ㄈ〕觯缓昧粼谔迥诹恕R督S⒉淮笤诤酰诺<埽绦下贰>涝卑衙薮笠赂窃谏砩希欧⑾执笠卤徽诵矶嗫吡T矗ǖㄊ保督S⒄糜沂至嘧糯笠隆H绻皇钦饧薮笠禄ぷ牛挡欢ɑ够嵊猩O漳兀∫督S⒚刻钙鹫獯胃荷肆粼谏砩系牡头缛さ厮担骸傲糇潘骷湍睿梢允棺约翰煌ァ!�
  叶剑英对待自己负伤不大在意,但对别人却非常关心,使许多同志感受到温暖。他从担架上爬下来,带伤走路,坚持工作,劳累过度,又加上营养不良,身体消瘦,吐了几次血,但坚持行军,还经常把自己的乘马让给伤病员骑。参谋孔石泉在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时,脚负了伤,走路困难。叶剑英把自己的马让给他骑。几十年后,孔石泉回忆起这件事,仍很动情地说:“叶司令员很关心我,如果没有他的那匹马,我也许走不出少数民族地区了!”
  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部队进行整编,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合编为中央纵队,确定由总参谋长刘伯承兼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兼一局局长,负责指挥行军作战。
  红军继续前进。1935年1月9日,党中央、中央军委随部队进入遵义城。接着,1月中旬,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会议改组了党的中央领导,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当时中央纵队未单独设立司令部,由总司令部兼理。叶剑英在总司令部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作战,日夜守候在作战值班室,处理紧急军务。他拖着带伤的身体,不舍昼夜地工作,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当他得知遵义会议的结果时,十分高兴。他衷心拥护会议的正确决定,拥护毛泽东的领导,连夜向部队传达会议精神。
  遵义会议后,党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在遵义附近,与敌人兜圈子。一天,中央机关行军到一条山谷时,突然从北边半山坡上冲来一股敌军,向中央机关人员猛烈开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在敌射击圈内,情况非常危急。中央机关人员只好躲进一条深水沟里。过了一会儿,敌军吹起冲锋号,冲下山来,高喊:“活捉朱毛!”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叶剑英发现情况,当即下令:“通信排跟我来!”亲自带领一个排迅速冲上南面的高山,集中火力向北边压下来的敌人还击。敌军遭到阻击,摸不清底细,不敢再往下冲,退去。中央机关转危为安。事后大家说:“好险呀!要不是叶参谋长及时赶到,我们就要吃枪子了!”
  1935年2月28日,在第二次占领遵义的老城老鸦山战斗中,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不幸牺牲。叶剑英在危难之际奉中央之命前往三军团任参谋长,协助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三军团作战。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8)

  3月上旬,中革军委在打鼓新场附近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军委委员以及一、三军团负责人、纵队司令员、政委等。三军团参谋长叶剑英和政治部主任刘少奇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就在会议紧张进行时,敌机突然袭来。出席会议人员没有做防空准备,一时忙乱起来。叶剑英首先想到的是中央领导人,他眼疾手快,拉着毛泽东的手,急忙跑出屋子,向山沟里奔去,看到山脚下有块密密的茅草地,两人便隐蔽起来,直到敌机飞走后,才回到原地继续开会。
  叶剑英在长征中危急时刻两次救护中央领袖的故事,一时流传开来。
  艰苦卓绝,爬雪山过草地勇当开路先锋
  遵义会议后,叶剑英在中央军事指挥三人小组和彭德怀、杨尚昆的领导下,制定三军团的作战计划,指挥部队乘夜经潭厂、两路口攻占仁怀、大村等地,在二郎滩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趋贵阳。
  部队翻山越岭,来到金沙江畔,已是夜晚,准备宿营。收报员突然送来先头部队的电报说,行军前方有一座桥被水冲断了,需要连夜架修。这时大家经过一天的行军,人困马乏,已经很疲劳,叶剑英不顾自己带伤走路,周身酸痛,连夜召集李天佑、孙毅等司令部的几位科长碰头,商讨办法,并要亲自带工兵连去赶修。几位科长看到他身体虚弱,坚决不让他去,经过研究,由孙毅带工兵连,走了几十里路,在河边奋战一夜,完成了架桥任务。
  彭德怀、杨尚昆和叶剑英率领三军团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后,乘胜继续北进。经过人迹罕至、野兽成群的深山老林,指挥部队击溃四川军阀杨森所部6个旅的堵截,于6月初占领了天全、芦山、宝兴,为后续部队扫清了道路,迅速赶到夹金山脚下。
  夹金山位于四川宝兴西北地区,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高耸入云,气候寒冷,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红军指战员一路转战来到四川,每人只有一套单衣,粮草不济,空气稀薄,真可谓“饥寒交迫”。叶剑英找大家商量,布置部队准备些生姜、大蒜、大葱、辣椒,以备上山时咀嚼压寒。他规定翻雪山时,一要缓行,二要少说话,三要坚持站立,不能坐下来休息。叶剑英拄着拐棍,口里含着姜片,与警卫员范希贤一起向山上攀登。雪山上的气候,变幻莫测,刚才还是阳光灿烂,一忽儿就下起了鹅毛大雪。暴风夹着雪花袭来,痛似刀割。大家用手捂着脸,踉踉跄跄,艰难地行进。稍不小心,掉进雪崖下,就永远也爬不起来了。叶剑英和战士一样穿着单薄的军装,冻得浑身直打哆嗦,但他仍然左扶右挽,同战士们一起前进。好不容易爬到山顶,远远看见有几个人坐在那里烤火,走近一看,都已冻僵牺牲了。他和同志们默默地摘下军帽,含着热泪,同这些战友诀别。
  爬过雪山,部队断粮,只好靠野菜充饥。有时野菜也吃不上,只好吃草根、树皮。为了走出困境,叶剑英率三军团教导营与藏民联系买粮。但沿途藏民多受国民党的欺骗宣传,都藏匿起来,不肯卖粮给红军。他教育部队要爱护少数民族兄弟,遵守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且规定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他带头执行政策,遵守纪律,要大家宁肯饿着肚子,也不准随意侵扰藏族同胞。有的藏民受反动宣传的影响,拿起大刀长矛对付红军。叶剑英告诫部队,绝对不准还击,不准开枪!由于部队较好地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许多藏民很受感动,积极动员躲在山上的群众陆续回家,纷纷把余粮卖给部队,甚至乐于为红军带路。
  更可贵的是,在中央苏区和长征路上,在与“左”倾错误斗争中,叶剑英一直站在毛泽东一边,非常关心和爱护毛泽东。毛泽东有事爱同叶商量。那时没有图书馆,都是个人带几本书在身边,叶剑英在战争环境里一直带着不少书籍。毛泽东研究孙子兵法等需引证典故,叶剑英知道了,主动向毛泽东提供书籍和资料,解决燃眉之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9)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于1936年6月中旬,在川西北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军十万人举行会师庆祝大会,大家欢欣鼓舞,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
  更令人鼓舞的是全国抗日民主运动已走向新的高潮,华北已成为抗日斗争前线。中华儿女奋起抗战。中共中央根据这一有利形势,提出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领导和推进全国抗日民主运动。但是这时党内又出现了一股逆流。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依仗人众枪多,向党中央闹独立,主张红军向边远地区实行总退却,向川、康地区退却或南下。党中央和张国焘之间,在红军前进方向和战略方针上分歧日益明显。为了求得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中共中央于6月26日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在会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了报告。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确定新的战略方针;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决定》有针对性地指出:“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必须坚决反对避免战争退却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动的倾向。这些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是目前创造新苏区的斗争的主要危险。”会上经过讨论,张国焘勉强同意毛泽东、周恩来等多数人关于北上的意见。中革军委根据这次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部署,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但是,张国焘回到理县后,立即变了卦,他致电中央,仍坚持南下,并在部队中散布不信任中央的言论。其追随者向中央提出改组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的名单,竟然提出要张国焘任“军委主席”,并给予“独断决行”的大权。中共中央拒绝了张国焘等人的无理要求,但为了照顾红军的团结,于6月29日任命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军委委员,7月18日决定把原由周恩来担任的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让给张国焘。张国焘勉强同意四方面军向松潘的毛儿盖前进。
  在这期间,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与张国焘的态度相反,积极主张做好两军的团结工作。他看到一方面军兵力消耗大,老干部保存多,就从大局出发,建议从一方面军抽调一批干部到四方面军工作。张国焘也点名要叶剑英等一批领导干部和参谋人员去四方面军。其用意何在?了解内情的耿飚曾一语道破:“张国焘这样做,一个卑鄙的目的,就是企图削弱中央的领导力量。”
  为了进一步解决组织问题,党中央7月下旬在黑水芦花召开政治局会议(即芦花会议),决定以原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治委员,并应四方面军领导要求,派叶剑英、李卓然等到四方面军工作,任命叶剑英为参谋长。
  叶剑英即向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告别,几位领导人同他作了恳切谈话,随后带领红军总司令部机关的李荣、吕继熙(吕黎平)、陈茂生等10余名作战参谋和机要干部,从黑水出发,去毛儿盖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报到。从黑水到毛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