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50-历史与登徒子 >

第97章

1950-历史与登徒子-第97章

小说: 1950-历史与登徒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存亡的一战。    
    子玉另一旁自是琦灵小妹妹,怀里扔旧抱着她的大白猫,不时逗弄几下,巧笑嫣然,与这一带肃杀血腥的氛围极端不和谐。    
    子玉正对城门而立,双眸凝视面前叫冲撞得摇摇欲坠的城门,目不交睫,全身稳如磐石,气势沉稳,脸色却是变化不定,笑容中夹杂着苦涩之意,似嘲似讥、似忿似悔,“他们做什么都来不及了!城门快破了!”他轻如蚊鸣般的自语道,忽然右手松开扑刀,伸过去握住穆笳执剑的玉手。紧紧的,紧紧的,连宝剑也一并握住。    
    这在众目所视之下,穆笳好生难为情,挣了几下没挣脱,只得由他握住,也许是感觉到了他手中的冷汗,以及极力抑制的颤抖。    
    子玉转过头来直勾勾凝望她,倏忽露齿强颜一笑,轻声道:“你,怕不怕?”    
    穆笳娇躯一震,毅然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今日纵是与胡虏力战而亡,亦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可是……”子玉吞吞吐吐道:“可是,我……我怕!”    
    穆笳二话不说横他一眼,心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说笑,嗔道:“那你干吗适才一见到蒙古骑兵便不顾一切回袁州?那会儿本姑娘都还没反应过来。”    
    “我,我……”子玉连连苦笑,直笑得比哭还难看,大着舌头嗫嚅道:“那时,咱一看见蒙古兵就觉得大祸临头吓傻了,立刻想到他们的目的是这袁州城,心里头只念着早一分回来示警,便多一分胜算。根本忘了还可以独自逃跑来着!唉……”    
    穆笳冷了脸,从鼻孔里哼了声,道:“少胡言乱语,没的让本姑娘瞧你不起!”    
    子玉摇了摇头,又小声道:“其实,我们现在要逃还来得及,只须施展轻功奔到城南,跳入江中既可逃生。蒙古人基本上都是旱鸭子,我们只须不恋战一心一意逃跑的话,生还机会当超过八成!”他这时背对着忙碌的众人,看不见他们望他时眼中所流露的希冀之情,他便不会感到良心不安,否则还真是难以启齿。    
    “不要嘛!才不要逃跑,琦琦不要当穷寇!”琦灵插言道。    
    穆笳一听他这话,也是柳眉倒竖,娇叱道:“呸!你还是不是男人?”    
    子玉叹道:“是,当然是的。”顿了顿,续道:“唉,我早晚会死在你手里,知道为什么自古以来爱管闲事的人都活不长久吗?”    
    穆笳不答,反叱骂道:“你还是不是我大宋子民?”    
    “是,当然也是的。可我……”    
    子玉一言未了,猛听“轰”的一声巨响穿云裂石,门闩终于给撞到折断,城门赫然洞开……    
    说时迟,那时快!子玉蓄势已久,当即毫不迟疑,握住穆笳的右手夺下离秋宝剑,提身狂风般飞掠而出。    
    城门堪堪开启可容人的一道细缝,子玉已疾扑而至,双足踏上随门开而来的撞门巨木,剑光左右急闪,当者披靡。脚下更不停留,顺着巨木一径望前疾掠,同时青芒破空,如流电纵横,将抬巨木的十名蒙古猛士尽数笼罩其中。    
    这十人抬着巨木好容易才将城门撞开,却不想城门刚洞开一线,就见一道人影飞扑而至,剑光如匹练,左右暴射开来。他们兀自抬着笨重的巨木,排成两列,站得整整齐齐,这一下奇袭突如其来,他们便如铜人靶子一样避无可避,挡无可挡。    
    离秋剑何等犀利,在子玉如今的内力灌注之下,剑芒盈寸,寒气森森。但见这绚烂的惊世一剑如奔雷般掠空而过,巨木轰然坠落,抬木的十人已横尸就地,干净利落,漂亮之至。    
    后面穆笳看得不觉目瞪口呆,呐呐道:“这是什么招式?”他这一剑时机固然挑得极好,但剑势迅捷而精妙,如此运剑,显已深得剑中三味,招式对他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并且身形游移不定,如行云流水般飘乎灵动,她再怎样努力也无法将眼前这人与几日前的孱弱书生搭上架。    
    子玉飘身下地,他一剑杀十人,胸口热血为之激昂澎湃,眼中精芒大炽,只想尽情杀个痛快,纵声道:“我去挡一阵,你们速速举火把烧毁吊桥!”言罢,仰天长啸,持剑朝正疾冲而至的蒙古铁骑迎去。    
    今日之局,有进无退,退则万劫不复,玉石俱焚。    
    他在城门前已将这一剑在脑中盘算了无数遍,所以才能不假思索一气呵成,同时也万分清楚自己独自挡一阵蒙古骑兵的凶险,稍有差迟只怕落得个有去无回的下场,实是平生从所未遇之大险。    
    是以,他曾一度犹豫不决,转而问及穆笳,假如她也认为应该逃跑,那就什么也管不得了,此城军民性命如何且由他自去,三人立时溜之大吉,保命要紧,什么都抛在脑后。既然遭到她的斥责,他惟有背地里苦叹一声,扔下弃城而逃的懦夫想法,硬着头皮横下一条心,誓与鞑子周旋到底。    
    吊桥宽两丈余,顶多只能容纳得两骑并驰,子玉正面两骑咆哮着疾冲而来,他咬紧牙关不退反进,挺剑迎面冲上。    
    两名骑兵各握一柄马刀,俯下身横刀于马侧,寒光闪闪的刀刃朝前,马速不减向子玉驰来。如果敌人闪避不得其法,光是战马的冲力就足以将敌人抹成两段。    
    子玉蓦地双足顿地,拔身跃起,一振手中宝剑,一篷寒芒洒向两骑兵。    
    却不料这两骑士丝毫也不恋战,见他剑光恁般凌厉,势必难以直揽其锋,便各自在马上向两边侧过身子,贴着马腹避了开去。    
    空中的子玉一呆,暗说仍是低估了蒙古人的骑术。两相对冲的速度何其之快,他一招走空,已自两马之间交错过去。    
    子玉落地后想也不想便疾展身形继续前冲,那两骑突入城中自有穆笳应付,而他倘若不能趁蒙古人大举发动之前将他们堵在吊桥前的话,便大事去矣。    
    子玉冲至吊桥中段之时,迎面一骑狂奔而来,这骑士双手握长抢,身披墨黑色皮甲,是个十人之首的‘牌头’,他居高临下挺枪照子玉胸腹疾刺。    
    子玉看得真切,挪身挫腰,左臂一张一收便将敌人的长枪牢牢挟在腋下,饶是以这蒙古人的惊人膂力也动弹不得。他右手宝剑顺势朝敌人的座骑挥去,流光闪得一闪,战马前腿齐断,敌人也身不由主往前栽了下来。他的长剑却不收势,划个半圆,反臂横向身后。    
    这蒙古人还未能把稳身形,猛见一柄青€€€€的宝剑横在面前,等他自个儿将脖子撞上去……    
    顿时一颗大好头颅与身体分家,一头扎进护城河里,叮咚一声水响,喂了鱼鳖。    
    武林中各门各派恐怕都没有这一招,子玉随机应变使将出来,但求杀人效率,不计其他。    
    他不及喘息,再闪身抢前数步,与两名骑兵面对面时已近吊桥前端。    
    这两名骑兵由两侧奔上吊桥,未能冲刺起来便给子玉截个正着,被子玉一通猛攻,杀得连连退倒。    
    子玉看看已踏上了吊桥顶端,高声叫道:“快快掷火把烧吊桥!烧完吊桥关城门!”    
    语音甫落,就听背后“呼呼呼”的声响,一支支烧着的火把自城门开处扔将过来,有些失了准头掉进护城河里,有些落在了吊桥上。城里众兵卒生恐扔到子玉背上,不约而同使力偏小,大多只扔在吊桥后端,好在火把头上裹了油脂,一沾到木桥上便哔哔剥剥燃烧起来,蔓延速度很是迅猛,不消一会儿便烧到了吊桥中央。    
    子玉眼见蒙古骑兵再怎样马快也冲不过吊桥,心下已然大定,暗说纵横大陆、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都在自己手上吃憋,禁不住哈哈大笑,手中宝剑随意挥洒,将面前两蒙古骑兵逼得险象环生。    
    这时三人打出吊桥,地势渐宽,两旁又是两个骑兵围上,四人合攻子玉。    
    子玉心头一动,有意卖个破绽,果然四人中倒有三件兵器攻来,他嘿嘿直笑,剑光急转切下,登时三件兵器尽数削断,心里头乐陶陶地想:“蒙古蛮子到底头脑单纯,远不如我们汉人奸诈哩!嘿嘿嘿……”剑光流转,嗤的刺倒一人。    
    这人刚一倒地,又是一名骑兵奔来补上。子玉纵声大笑道:“车轮战又如何,本少爷不怕!”闪开两人,猛地腾身而起,跃至半空,两手齐握剑柄,暴喝声里,冲新来的骑兵当头劈下。    
    这人左臂弯着一面圆盾,他不信这个邪,扬起盾牌封挡,右手马刀蓄势待发,只等子玉长剑被挡住,便狠狠一刀捅将过去。    
    宝剑为子玉真力逼注,光华愈盛,灿然夺目。劈在盾牌上,只闻哧的一声如入腐朽,盾牌随之切为两半,剑光未顿继续流溢直下,敌人手臂被切下,剑光到处,跟着身体也成了两半,最后是战马亦被拦腰破为前后两截……    
    一剑下去,地下一摊子血肉模糊,周围蒙古人大骇,尖声吆喝着拨转马头往远处驰去。他们的战术早已锤炼得极为灵活,一见不可力敌,便拉开距离用弓箭射杀。    
    而子玉还以为他们慑于自己一剑之威,仓皇溃逃,他高兴糊涂了,横剑而立,冲他们离去的背影放声大笑,俨然不可一世,只觉天下英雄舍我其谁?西楚霸王也不过如此,他冉闵跟咱比又算得老几?当年杨再兴引十几骑冲击金军主力,杀得金兵鬼哭狼嚎,总够生猛吧!到最后还不是叫射成了马蜂窝,哪比得上本少爷以一人之力杀败所向无敌的蒙古铁骑!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等,射成……马蜂窝!!他猛地想起一事,喉咙里咕噜一下,干咽了口唾沫。    
    只见百步之外,无穷无尽的蒙古骑兵以半圆形将他围住,人人搭箭引弓指向他。他的笑容瞬间僵固在了脸上,面皮一阵阵颤动,当是情绪由极喜变为极悲,急转直下,一泻千里。    
    “天哪!我怎么就忘了蒙古人可怕的弓箭……”    


第三卷 武林尘析碎风痕  第五十七章

    到了此刻,吊桥泰半焚毁,城门也已重新关闭。正是后无退路,前为绝境,生死已悬于一线,子玉反而镇定下来,心念电转,情急生智,飞速俯身将地下一具尸首配戴的圆盾拾起,翻身一筋斗向旁疾掠……    
    一阵箭雨嗖嗖破空飞来,因子玉闪避在前,一多半利箭倒落了空,射中的几支也为他眼明手快左手挥盾挡开。    
    蒙古人这般停马放箭也有一桩好处,便是只第一排二十余人能够射子玉,后面之人为前排所挡,射他不着,只能监视城头厢军的动静。不比宋人布箭阵,通常第一排跪蹲在地上开弓,使第二排也可射击,两排堆堆叠叠一个挨一个,足足能挤上百余人。倒是蒙古人个个身经百战,箭术精绝,每每一箭射出,不论中与不中,右臂反手已去箭壶抽箭支,眨眼之间,略一瞄准即便射出,一箭接着一箭,两箭之间并无多少空隙。    
    一篷篷箭雨不绝之中,子玉更不停步,轻功施展到极致,满场四处游走。他右手持剑,左手提盾,衣袂飘飘,足底生风,忽而疾冲,忽而飞退,忽而左,忽而右。别说稍一定身,就连直线也不敢走,仗着身法提纵飘忽,躲开了大部分夺魂之箭,少数射中自己的便扬盾挡下,心神高度极中,哪敢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他眼下已成骑虎难下的局面,心底下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