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历史与登徒子-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里海牙听完,不经意间扫了子玉一眼,命传令兵通令全军:班师途中再不得射杀一个路人!反正他们如今回师了,也不怕泄露形迹,南宋行动迟缓的军队绝无可能追上这支蒙古轻装骑兵。
宁远公主见子玉面露喜慰之色,芳心窍喜,要显功似的拍马靠过来。
子玉哼了哼,丢给她一个老大的白眼。
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三岁大的孩子就会骑马,成年男子甚而能在疾驰的马背上睡觉。子玉今次有幸见识此种梦幻般的骑术境界。每每队伍中有人疲倦不堪时,便将缰绳交给身旁一名骑士拿着,身旁之人自会帮其把握马匹方面,他便能在马鞍上闭上两眼打个盹儿,只要不被胯下马匹颠下来就成。
蒙古马腿短个小,奔驰速度并不出众,但耐力极好。这一支骑兵队伍就这么以近乎疯狂的速度前进,兵士饿了时,也就在马背上胡乱嚼点干粮充饥,每晚找处水草丰盛的地方全军歇息两个时辰,也让马匹歇一歇脚,吃点青草,回复体力。不待天亮又全军起程……
这般一日一夜下来,竟能行军三四百里,还无一人掉队。
子玉自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哪受得了这等折磨,到得第二日,他在马背上活活颠了一天,只觉腰酸腿疼手抽筋,又加之睡眠不足,整个人都显得无精打采,哈欠连天。
宁远公主靠上来,掩口失笑道:“怎么,大少爷没吃过苦啊?!咯咯……这算什么,想当年,我们蒙古勇士西征时,三天三夜不睡觉那是常事,为了马不停蹄突入敌国毫无防备的腹地,每名骑士配备六、七匹马……”
子玉听后哑然半晌,好半天到底迸出一句:“你们这些疯子!!”
当天晚上全军休息之际,子玉盘膝打坐,默运散乱在经脉各处的内息,凝思冥想,徐徐纳清吐浊,以他根基之深厚,竟也渐入物我两忘之境。两个时辰之后全军开拔时,只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抵得上四个时辰睡眠。他心下暗叹,要是换了离家之前的自己,非给这群疯子活活拖死不可,蒙古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当真可怕!他们能够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无敌,锐不可挡,绝非侥幸所至。
到得第四日上,一条宽广大江横亘在面前,水面波光粼粼,在正午阳光映射之下,耀人眼目,整个队伍随即停了下来,蒙古人纷纷取出马奶酒,边喝边肆意谈笑。
子玉捕捉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息,站在马背上,极目远眺,只见西边远方两座巨大的城池雄踞大江两岸,江北岸一座,江南岸一座,两城隔江遥遥相对,以半空中一道浮桥相连。两座城池雄伟壮阔,巍然屹立,无论是城池之巨大,抑或城墙之高拔,皆是生平从所未见,袁州城与此二雄城相比,简直就像小孩子玩的过家家一般,相去不可道以里计。
“伟大的建筑!”两座巨城吸引了子玉全部的注意力,他只看得目眩神迷,忍不住在心里连声赞叹。猛然晃眼瞧见离开两城墙角两三百丈开外、围了一圈深黄色的土墙,怕不有数百里长,将两座巨城一齐包围在其中,土墙每隔一段就有一座临时修筑起来的城堡作支撑,长长的土围连结十余处城堡,土围以内满布数不清的帐篷,密密麻麻,成千上万。远远看去,两座巨城倒仿佛是被汪洋大海包围的两座小孤岛,时刻有被吞没之危。
子玉心头怦怦乱跳,气息急促。忽闻身旁宁远公主的声音:“此江名为汉水,汉水北岸那座城叫樊城,汉水南岸这座便是襄阳了,此二城隔汉水相望,唇齿相依,以江面上方一道浮桥相接,能够彼此呼应,两城二而一、一而二,并且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到极点……不过呢,你看两城已被我元朝大军团团包围,城内受困之人无法突围,城外救援之人难以施援,这二城纵能支持一时,又岂能支持一世,城池陷落只是早晚的事。此地攻防态势,正好比元宋两家交兵之大势,你南宋小半壁江山便如同襄樊两城,而我大元铁骑早已破西夏、灭吐蕃、降大理,南宋由北至西至南,整个被包围,我大元百万大军迟早长趋直入,立马吴山,将南宋小朝廷碾成齑粉……所以说,你不必回南朝历经战乱了,要不了多久天下就并为一家,本公主好心好意带你去大都安享荣华富贵,你不但不谢我,还整日介气呼呼的,好像人家欠了你似的,好不没良心喔……咯咯!”
子玉听完她这番话,面色当即一变,又迅速恢复,他不动声色,一声不响坐回马背上,没好气白了宁远公主一眼,露出一种极度不屑的神气,嗤嗤冷笑着道:“你做白日梦哩!要论你们蒙古人打野战,世上没人打得过你们,我承认。可你们也不擅长攻城,碰上襄阳樊城这两座坚城就无计可施了吧!攻了三年多还没攻下,哈哈,要我说啊,你们莫说三年、就是三十年、三百年,也照样攻不下!要是聪明的,还是两国及早谈和的好,免得十几年前钓鱼城下你们大汗重伤毙命的悲剧重演。”
宁远公主纤长的睫毛一挑,她也有些着恼了,一把揪住子玉胸前衣襟,将他上身拉得前倾过来,自己也一头凑将过去,恨声道:“不识好歹的小鬼听着!你说襄樊城外包围的军队有多少?”
“怕不有十几二十万!”子玉漫声答道,顺便在她柔滑温润的玉手上吻了一口€€€€她自己送上来的,那就不用客气了。
宁远公主粉脸微微一红,这几日在数千将士面前,她虽口口声声称子玉驸马,但从不曾有任何亲密举止,她到底是深浸汉家文化的闺中少女。
她忙不及缩了手,嗔怪着啐了一声,又低声道:“其实城外军队就只有十万,并且军中北方汉人占了半数,围城三年多下来,宋朝救援之师屡屡在城外全军覆没,两城眼下矢尽粮绝,疲敝不堪,民心开始渐渐浮动。而我大元朝廷已有定议,调集包括女真人、契丹人、回回人、西方突厥人、汉人在内的三十万精锐,只待秋高马肥时节,便由丞相伯颜统率南征,届时与襄樊城外十万兵马会合,统共四十万大军,区区两座孤城焉能抗拒?破襄樊之后大军南指,南宋小朝廷还不是指日可灭?!”
子玉心头猛地一动,宁远公主所言虽不免过于乐观,但历史趋势还真给她说中了。蒙古人建立的帝国委实太强,而南宋当今又实在是腐朽透了,他一人之力决计难以挽狂澜于即倒,倒不如……也许……嗯,妙极,就是去蒙古人京师,也许天无绝人之路给他找到了改变历史的契机!
他一念及此,顿觉浑身一阵燥热,心绪发生了一个微妙的转变。这几日天里,他总想着一旦恢复功力,就好好“教训”这小妖女一番出气,然后回南宋去,凭着率领袁州城军民击退蒙古人的功绩,多半会被朝廷封个将军什么的,回洪州老家时也算光宗耀祖,这抗蒙英雄当起来有滋有味,日后南宋可保则保,要是终究难免被蒙古灭亡,那他便买条大海船,载着全家扬帆出海,离尘避世。
但到此刻,他心态蓦然一转,急于回国之心就此打消,南宋掣肘太多,反倒是半野蛮半开化的北国才是大有为之地!
宁远公主见他蹙眉深思,时而悲愤愁苦,时而笑颜逐开,莫明其所以。
襄樊城外元军营中早得到了报讯,此时,统率全军的大元帅兀良阿术在数百精骑拥簇下,亲自前来恭迎公主殿下。
待双方见过礼,宁远公主急于回京,不愿进军营过多耽搁,让阿里海牙率队归营,就要与金素等天狼阁的人取道北赴。
阿术挽留不住,便执意要派五百精骑护送公主回京。
宁远公主依允了,两方人作别之后,子玉与宁远公主在五百精骑护送下,离开襄樊战场,踏上大元疆土……
第四卷 乘风万里定沧溟 第二章
由襄樊战场往北,就进入了北方大元朝地界,宁远公主心情雀跃,下令整个队伍缓缓前进,她要与子玉一路赏玩风景。
金素向五百护卫的领队连打眼色,那人会意,识趣地命令所有骑兵离子玉与宁远公主远远的,遥遥蹑在两人身后。
子玉好生不解,问道:“你不是急于回京么,怎么这会儿又不急了?”
宁远公主嘻嘻笑道:“谁说我急了?我不愿进襄樊城外大元军营歇息,还不是为了你!”
子玉奇道:“为了我??哈……这话从何说起?”
宁远公主别有意味地瞟了他一眼,道:“你要是进了军营,怕你会难受……适才看见包围襄樊两城的长长土围子吗?”
子玉点头道:“当然看见了,那又怎样?与我何干?”
宁远公主微微一笑,道:“假如跟你说,那道土围子是以无数汉人的尸首拌着黄泥堆砌成的,你信是不信?”
子玉听了胸口猛地一窒,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老半晌才缓过劲儿,气道:“胡说八道!信口雌黄!就知道你小妖女不是好人,你说的话那是一个字也不能信的!”这话与其说是说给她听的,倒不如说是说给他自己听的。一语甫落,耳畔响起一阵清脆如银铃般的娇笑。
远离了襄樊战场,一路所见,并不比战场范围内强多少。但见民生凋敝,村镇残破,每每数百里人烟断绝,荆楱蔽野,青天白日恶狼行于官道,田地里杂草繁盛,荒芜久矣。远远不能与南宋境内的富庶繁荣相比。
自当年宋室南渡之后,北方在金国统治之下便落后江南甚多,后来蒙古灭金,足足打了二十多年,兵连祸结,惨不堪言,北方军民叫杀戮几尽,金朝灭亡时,北方已是十室九空,户口锐减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蒙古人善于打仗,但不善于治理国家,统治北方二十余年来,蒙古王公贵族内时不时总有人提出要将汉人、女真人、契丹人统统杀光,把良田改为牧场,让蒙古人放牧。在蒙古人单纯的头脑里,似乎那么做是天经地义的。
此提议早年为耶律楚材所阻,耶律楚材死后又被降蒙的一众汉大臣强烈反对,最终没有正式实施,到忽必烈为大汗时,各方面大力推动汉化,并定都称帝建国,以示正统,此等野蛮叫嚣才渐渐销声匿迹。
更不用提蒙古人时常一时性起,整村整村地把汉人扔进大海里喂鱼,那倒相对来说是小事了。
是以直到当今,北方大部分地区虽说度过了大致承平的二十载岁月,民生大为恢复,可比之南宋境内,实是天差地别。子玉突然发觉自己生长了二十年的江南,原来竟跟天堂一般!
北元与南宋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恰恰是两个极端,南宋只存有小半壁江山,但却能做到“量物力数倍于汉唐”,可见繁荣昌盛到何等地步。
子玉一路行来,一路看来,心胸郁结难言,大好河山,华夏故土,竟叫蛮夷你来我去蹂躏成这番模样,真不知天理何在了!他生长于花团锦簇一般的江南,头回目睹北方残破景象,其间落差之大,使他一时难以接受。一路之上,言笑全无,令宁远公主好不气闷。
这日,一行数百人来到途径的第一座大城蔡州,此城位于淮水北岸,乃是中原通都大邑,物阜民众。早有骑兵前行进城报了信,蔡州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