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鉴宝天书 >

第122章

鉴宝天书-第122章

小说: 鉴宝天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子,一边去!”

吴迪一回头,连忙站了起来,在佛罗伦萨见过的朱德让朱老爷子正笑眯眯的站在他的身后。看到吴迪的动静,常老等人也注意到了朱老,纷纷笑着和他打招呼,可怜的吴迪只有让出了座位,朝不远处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走去。

朱德让还没有落座,就冲着郑孟光“嘿嘿”一乐,说道:

“求他不如求我,我知道吴迪这小子第三场参赛的宝贝!”

旁边桌上的几个老家伙闻言纷纷立起了耳朵,一时间,一群老头子在下边开起了小会,甚至邻桌有几个老家伙听不真切,干脆都跑了过来,这下连郑竹雅、宋鸿雁都被赶走了,只好追着吴迪的脚步去寻找新的座位。

吴迪凑到了迟梦华他们的桌子上,王豫皖一见到他,就拍掌笑了起来:

“欢迎欢迎,我们的双料冠军来了,我说小老弟,有没有兴趣和我交换一件藏品啊?话说当年唐三藏换取真经的东西可就是一个大碗啊!”

“你要是能拿出那个碗来,我还真就和你换一件!”

王豫皖挠挠头,臭屁的看了一眼几个等着看笑话的兄弟,说道:

“切!你以为我不知道那碗是紫金的?我可是只要玉碗啊!”

众皆莞尔。

第二件上台的宝贝一亮相,台下顿时一片大哗,这竟然是一幅张大千的荷花图!将两位近代大师的画作安排在一起出场,组织者打擂台的意图昭然若揭,大会的气氛也一下被带到了高潮!

“这幅画作是我苦苦追了五年,从一个已经移民加拿大的藏家手里收回来的。本来准备参加第三场,却被人劝着参加这一场斗宝,现在才发现是上了大当,原来他们想叫我和何兄打擂台啊!”

持宝人满脸悲愤的一指主席台上的评委,忽然笑道:

“不过看到大家的回应我突然感觉非常好奇,大家会如何评判这两幅大师之作呢?”

“小猴子,快点下来吧,你知不知道有一种结局叫平手?你知不知道有一种评比叫做和稀泥?”

台下响起起哄声,这严肃的会场愣是被一群年轻人搞成了演出现场,那些上台的献宝人都成了一只只表演杂耍的猴子!

迟梦华对吴迪笑道:

“我们平时都跟在老古董身边,这规矩那规矩压抑的厉害,这不,一放出来就开始撒欢了。”

离场的孟建生的弟子严驹也笑道:

“这其实是大家的一片孝心才对,师父他们都老了,他们都希望看到我们能够团结起来,将华夏的古董文化发扬光大,我们给他们逗些乐子,也好让他们年轻几岁!”

吴迪和郑竹雅等几个首次参加斗宝大会的人这才知道为什么现场秩序这么差,而老一辈却不加任何约束,甚至还有不少跟着一起起哄的!

第三个登场的是一件玉雕,清乾隆年间玉雕名家谢士枋的作品。说到谢士枋,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不过提起被慈禧太后钟爱的翡翠西瓜,知道的人就海了去了,那翡翠西瓜据说就是谢士枋此君的作品。

王豫皖也参加了这项比赛,他的参赛品果然是一只玉碗,一整块和田羊脂白玉雕成,开口直径达到七厘米的羊脂白玉碗!藏品一经亮相,满场惊呼声不断,先不论这雕工如何,只是这么大一块羊脂白玉,在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没有见过!

等王豫皖得意洋洋的回到座位上,迟梦华凑了过去,拱手道:

“玉碗兄,不知上午你说过的话是否还算数?”

“什么话?”

“我拿那只宣德年间的鸡缸杯可以换你藏品中的任何一件那句话。”

“我王豫皖说话当然算数了!只要是我曾经说过的话,我记得的就一定算数!”

曾成杰笑骂道:

“老迟千万别上当,没听这小子说吗?他记得的才算数!我看这里边一定有阴谋!”

严驹笑道:

“把碗拿来,我先检查检查,别是烧出来的瓷器冒充的!”

“嘿嘿,看吧,看吧,反正是师父的藏品,有什么问题你们找老头子去!”

一群人齐齐发出嘘声,就知道这个狡猾的小子没那么好心!好东西都是师父的,真用鸡缸杯换他的藏品,还不知道到时候会换个什么破碗烂碟呢!



第一百八十二章斗宝(五)

接下来登场的是一件青铜器中最常见的方鼎,不过尺寸就有点吓人了,鼎高足足有一米开外!在持宝的穆晓阳介绍了来历之后,众皆哗然!这鼎竟然是在一座荒山破庙中捡的!

有一天,穆晓阳和朋友相约爬山,爬到半山腰,天降大雨,几个人无头苍蝇般撞入一座破庙,在一段坍塌的围墙下面的草坑里发现了这只鼎。

吴迪听得目瞪口呆,不过看这鼎的外形,也不似生坑货,但它的来历绝对也不会像持宝人所讲的那样,这家伙是来挑战大家的智商来了!果然,吴迪远远地看到主席台上的十个评委各个面色古怪,但又不似生气,不禁心中奇怪。

王豫皖捅了捅严驹,

“你家老爷子和他师父交好,知不知道这鼎是怎么来的?如果这鼎不假的话,绝对是国家一级文物,私下买卖,是要死啦死啦的!”

严驹苦笑道:

“王老弟,你还别不信,这鼎真的就是这么来的!当时我也在场。那天雨下的很大,我们怕遇到泥石流,就一路朝山上跑,浑身淋得透湿才找到一间破庙。这庙里的金身都化成了一滩泥,几间房子更是只剩下半间能够避雨,后来晓阳兄实在是内急,就冒雨冲到庙外,结果不小心掉入一个草坑,就这么巧,掉到这鼎里崴了脚!后来他一直在那看着,我们去山下请了老乡才连人带鼎一起抬下了山!”

“我靠!明天老子就去爬山!奶奶的,别说捡只鼎,随便捡点什么也行啊!”

旁边的曾成杰没忍住,一下笑了出来。王豫皖挠挠头,问道:

“我说的很好笑吗?”

“不是,你问严兄要张照片看看,穆晓阳这家伙,严兄他们下山找人的时候,就一直坐在鼎里等着,结果大家上来,就看到……哈哈哈哈!”

韩老待穆晓阳讲完后,站起来对鼎的来历作了补充,那座破庙后来据考证应该是明末清初时进山避祸的富户所盖,穆晓阳所获的大鼎也确实是商朝真品!

吴迪一向认为自己运气超好,可好歹他的东西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但是这位老兄,上百公斤、价值连城的商鼎竟然是一泡尿浇出来的!人家这才叫真正的运气!

大鼎一出,大家觉得再无抗力,剩下的持宝人也各个意兴阑珊,一个抱着一件明万历五彩开光团龙纹花觚的中年人更是直承失败,

“本来我以为这件万历花觚能够夺魁,没想到晓阳兄竟祭出这等神器!商鼎一出,谁与争锋!宝贝啊宝贝,委屈你了,这输,实在是非战之罪啊!”

十四件宝贝匆匆展示完毕,时间还不到四点,主要是那件大鼎太早出场,杀死了剩下的悬念。这时,吴迪站了起来,向主席台走去。

“还有吗?不是十五件都展示完了吗?”

“看他手上的盒子,估计是幅卷轴,可除了故宫里那几幅,谁也不是那大鼎的对手啊!今年真的来值了,这些宝贝实在是太强了!价值上亿的都接近十件了吧?”

“反正时间还早,慢慢看吧,这黑小子是常老的弟子,说不定还能反败为胜呢!”

吴迪在众人的议论声中走上主席台,转身面对大家,人群一下安静下来,

“接下来展示的这幅作品是唐寅唐伯虎从未面世的神作,《寒江送友图》,得自香港的一面年画雕版之中,待会儿大家观赏的时候请务必记住画面的细节。”

说完吴迪就站到旁边,等待大家轮流观看,以及回答一些疑问。几名书画专家先上台鉴赏,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唐伯虎真迹不足五幅,如果这一幅没有问题的话,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书画类鉴定最难,也最易,关键还是看画的质量。几分钟后,几个专家的眼神一对,其中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对吴迪笑道:

“恭喜你了,吴迪,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你今天拿出来的第四件藏品吧?不得了,不得了,真不愧是杨老弟都叹服的拣宝童子啊。”

吴迪认得说话的是故宫博物院的一级研究员,书画专家何良栋何老先生,连忙谦虚道:

“不敢当,那都是杨老爷子逗小子玩的,何老爷子言重了。”

几位专家鉴定真伪之后,轮到大家观看,拥有青花大盘却惨败给霁蓝釉梅瓶的曾成杰上台后并不看画,反而向吴迪悄声问道:

“吴老弟,给老哥透个底,为什么要牢记画面的细节?难道……这画还会变不成?”

吴迪暗道,你小子猜的倒准!他笑着拱了拱手,说道:

“曾老哥说会变,这画就真的会变,你待会可要瞧好了。”

一起上台的几个人都听到了两人的对话,神色各异,却没有一个人再开腔,但看画时明显的更加仔细了几分。

曾成杰撇撇嘴,抱怨道:

“不说就不说呗,居然敢拿老哥哥当猴耍,一会儿要你小子好看!”

吴迪不由得苦笑,这世道,讲真话真难啊!

十几分钟后,人们都回到了座位上,十名评委都站了起来,大家以为该休息等待结果了,没想到韩院长忽然说道:

“请大家移步到广场玻璃屋那里,今天吴迪小兄弟要给大家变一个小戏法,记住,待会儿可千万不要眨眼哦?”

人们跟着韩老来到了广场上的玻璃屋跟前,吴迪一个人走了进去,将画在一面玻璃墙上固定好,然后在众人疑惑的眼神中走出屋子,关上了房门。

韩老爷子待吴迪走出玻璃屋,扫了一眼议论纷纷的老伙计们,转身对旁边待命的工作人员点了一下头,大喝道:

“第一变,风起!”

随着韩老爷子的一声令下,工作人员启动了玻璃屋里的大功率电风扇,正面朝着《寒江送友图》吹去。众人散站在玻璃屋旁边,看着被风吹的紧紧地贴在墙上的画作,不由的面面相觑,这老韩,到底在搞些什么东东?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站在前排的人慢慢的发现了不对劲,那画上的人物、风景,随着风力的吹拂,似乎逐渐在发生着变化!王豫皖不敢置信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又盯着画面看了一眼,忽然大叫一声:

“我靠!这画活了!”

前排一起观看的人正在心中找词,听到王豫皖的大叫,纷纷附和,没错,就是活了!这画里的人物和山水都他妈的活了!

广场上顿时热闹起来,也不管秩序不秩序,素质不素质了,大家都一窝蜂的向玻璃屋涌去,不少老头子被挤的东倒西歪还不肯放弃,都想在第一时间看到这神奇的变化。

韩老看到人群大乱,不由的大吼道:

“秩序!注意秩序,大家排好队,老人在前,轮流观看,我们有的是时间!”

到底是高素质人才,一有人提醒,立马恢复了正常。不一会儿,一百多人就被分成了九队,每面玻璃墙三队,轮流上前观看。中海的大师朱德让和东北的白广明同排站在画作的正面,趴在玻璃上紧紧的盯着渐变的画面,眼睛一眨都不眨,脸上的表情因为吃惊而变得扭曲狰狞,看样子他们仿佛恨不得将自己整个身体都挤进玻璃里去。

前排人的表情基本上都和两位大师相似,连动作都有不少一样的,一个劲的往玻璃上贴!韩老一看,无奈道:

“每队再上去两排,一面墙能排九个人!”

吴迪和常老、杨老站在人群外,看着面前的情景,不觉有点好笑。如果把玻璃屋比作一块糕点的包装,那这些密密麻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