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5879-共和国红镜头 :中南海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

第3章

5879-共和国红镜头 :中南海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大姐“咯咯……咯”笑得更开心。    
    我赶紧抢拍下这幕洋溢天伦情趣的生动画面。


《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第二章 第一次随周总理出访东南亚(1)

    1966年7月,正是越南战火纷飞的时期。胡志明谴责美国轰炸河内、海防和扩大侵略战争的罪行。就在他的《告全国同胞书》发表的当天,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对越南驻华大使陈子平说:“不管美帝怎么办,中国将继续根据越南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随时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援越抗美到底。”    
    第一节 泼洒“和平共处”之福水    
    1960年4月,我们在缅甸经历了一场规模宏大、别开生面的泼水节。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穿上“裙子”,沿街泼洒祝福之水。    
    到总理身边不久,就开始了出访活动的准备工作。这一次去东南亚4国——缅甸、尼泊尔、印度和柬埔寨。    
    1960年4月,我跟随周总理率领的中国友好访问团登上了专机。    
    这次出访,第一站是缅甸,正好赶上那里的泼水节。我们一到那里便经历了一场如“水漫金山”似的“大水灾”。尽管记忆桥梁跨越了30个年头,可每每想起那次的欢快场面,已日渐消亡的记忆力仍会迸发出清晰的火花,不由得发出一连串的笑声,和当年一样响亮。    
    仰光是缅甸的首都。这里风和日丽,四季常青,佛教建筑星罗棋布,高高的塔尖穿过苍翠,抵着蓝天,使得这个城市弥漫着神秘、肃穆和虔诚的色彩。    
    正是中午,大街上热气腾腾,人影稀少。我提着相机走出国宾馆,置身在一个新奇的世界里。近处汽车“嘀嘀”的鸣笛声那样紧迫,可远处“铛铛”的古刹钟声却又那么悠缓。有几个穿着长裙的男子,悠闲地用拖屐丈量路面……我觉得我像走到漫长历史的古道上,而不是现实中的城市。我不能像街上男人那样悠闲,走马观花般匆匆而过,就赶快回到宾馆,因为要拍摄总理的活动。    
    周恩来——缅甸人民并不陌生。    
    1954年周恩来曾访问过这个国家,此前提出了著名的后来响彻全球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像种子撒在这片温和的土地上。待这次周恩来重踏这片土地时,友谊之花开满了仰光的大街小巷。友好的市民用生硬却别有一种韵律的汉语朝着我们代表团热火朝天地呼喊:    
    “中国,周恩来。”    
    “周恩来,中国。”    
    这时,不断有水泼来。据说这是当地人欢迎贵客的一种方式。周恩来不顾迎面而来的清水,走到人群中和大家握手,老的小的男的女的,一双双手被周恩来微笑和友好的情意挽住,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心声传到缅甸人民的心里。    
    也不知是被充满激情的气氛感染,还是年轻力壮体魄的支撑,我竟然不知道疲劳,脸颊终日红彤彤的。一天活动下来,来不及喘气,又一头扎进卫生间。    
    现在的人可能要纳闷,摄影师干吗老钻卫生间?莫不是肾脏不好?    
    60年代的摄影记者绝无现在摄影记者的条件优越,既要会拍摄还要会冲洗、放大。外出时,身上除了挎两部相机,还得随身携带一套冲洗和放大的工具箱,出国也不例外。现在的摄影家们拍摄照片,只要快门响过,便可心安理得等着胶卷从冲洗工作间里流水作业,变成你所期待的照片。    
    不言而喻,小小空间的卫生间便成了我的“用武之地”。在这特别的暗房里,曾将成千上万的瞬间变为永恒。    
    我们到缅甸没有几天,就是缅甸人民的盛节——泼水节。    
    这天早晨,我用冷水冲了冲因通宵未眠而发涨的头颅,想悄悄走出宾馆,透透清新的空气。刚走到周恩来住的房间门口,门无声地开了,周恩来微笑着走了出来。我正想上前问“总理,早!”话还没有出口,舌尖却随着我的视线凝固在两齿之间……总理,怎么……怎么穿上了缅甸男人穿的裙子?    
    我愣愣地,不知该说什么好。这时我身后又走来了人,大家都被总理的模样逗笑了。    
    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什么时候见过周恩来这般装束?    
    头上缠裹白色纱巾,对襟上衣镶着彩边,布盘钮扣,古色古香的……下面就是长裙子。    
    “这不是裙子,是袍子。”有人反驳我。    
    “是裙子!”我坚持。    
    周恩来并不理会我们的争执,而是饶有兴趣地打量自己身上那条大方格的“裙子”。    
    “裙子”的前面重叠一褶,后面紧紧地裹成筒状。    
    我还没有看仔细,又从好几个房间里走出穿“裙子”的人。大家互相取笑,好不开心时,突然笑声戛然而止,陈毅大摇大摆,潇潇洒洒从他的房间里走了出来。    
    “哈哈……哈……”笑声的闸门又被冲开。    
    陈老总,我们工作人员都这么叫他。他本来就妙趣横生,现又配上这么滑稽的一身,笑得大家恨不得岔了气!他却若无其事地拖着卡脚拇指的缅甸拖鞋,呱哒……呱哒……朝我们走过来。    
    我在一旁心里直乐,大元帅也会这么率真可爱?    
    “嘿嘿……我这辈子啥子衣裳都穿过,就裙子没有穿过。好生风凉呐!”    
    他双手拎着“裙子”的两边往上提了提,夸张地说。    
    “老杜,你还不去换衣服。”总理在一旁催我。    
    我有点迟疑……总理见我磨磨蹭蹭没有去换衣服的意思,皱起了眉头。    
    “去,去……去换上,这是对人家尊重。”    
    “总理,我要拍照片……相机怕水……”    
    “嗳嗳,我说老杜,相机怕水这和衣服有啥子关系?”陈毅不解地发问。    
    “我穿中山装,当地人一见,知道我是中国代表团,就不会向我泼水。”我神情很认真,大有缅甸风俗研究家的架式。事后我才知道这是多么荒唐可笑的“认真”,比天真还天真!    
    当时陈老总就用指尖点着我的鼻子,“嘁,外行。你以前怕是没见过泼水节是啥个样子?泼水泼水,就是朝人身上泼水,管你穿啥子衣裳。泼不上水你老杜还没有福气呢!晓不晓得?今天的水是福水哦!”    
    走到门口,还回过头朝我遗憾地咂咂嘴:“老杜,傻吆。福水都不要喏。”    
    我仍不以为然。    
    任凭别人怎么劝说,我就是不肯换上“裙子”,并固执地认为泼水就是冲着裙子泼,而不泼中山装。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像个标新立异的中国人,跟在“裙子”的后面,挺起眼地走出了宾馆的大门。刚走到大街上,“糟糕!”我心里苦叫一声。    
    大街上的水势瓢泼如瀑。    
    我怎么办?我的相机啊!我彻底地傻了。    
    “哗……”我承接了全团第一盆“福水”,我只来得及将相机掖进怀里,便成了一只货真价实的水鸭子。我纳闷,干吗当地人要把水泼在我的身上,而不是那些已穿了民族服装的代表团成员?“中国……中国”我突然被水声夹杂的吆喝声惊醒了……天啊!我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我的中山装,使他们从千万张容易混淆的亚洲人面孔中分出了中国人的面孔,这引起了热情好客的缅甸人极大的注意,一时间,整个代表团就笼罩在水网之中。    
    我进退两难,干脆也拿了一个铜钵,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地泼了起来。开始我们还不敢往领导人身上洒水,就是洒也只敢斯斯文文,象征性地溅几滴,因为概念里的水还没有注入福气的成分。可是,四周的水才不管我们的斯文,依然倾盆而来。这时我们发现,我们的腼腆和斯文只能引来更多的泼水。    
    “祝福越多泼水就越多。泼呀!”不知谁叫唤了一声。    
    “哗哗……哗”,我们一下子放开了,拘谨迅速地转换成对泼水的渴望,随着泼水气氛渐浓,水……成钵成钵地泼洒了出去。水中我看见总理和陈老总就在不远处,也在泼水,不过,他们泼洒的动作要比我们有气势得多……不由得我有些担心,总理毕竟是60多岁的老人,这样水淋淋的……身体能吃得消吗?这时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为总理披了一条浴巾,可是漫天的水已经泼得一塌糊涂,浴巾似纸,很快就被浇透了。    
    我被眼前的场景打动了,心里直痒痒。怎样才能拍上照片又不淋湿镜头?“哗”又是一盆水朝我泼来,我被激出了主意——脱下衣服包住相机,只露个洞给镜头取景,至于是不是能对准焦距,全凭视觉目测,靠运气啦。    
    “咔嚓……咔嚓……”我的手摸着衣服里的相机,不停地按动快门。    
    水在空中斜来斜去地飘洒,人在地上跳来跳去地躲闪……水声、笑声、歌声、叫声汇成了涨潮的河淹没了仰光的大街小巷。    
    我好不容易从水天水地里逃了出来,回到宾馆。不等擦干身子,就一头钻进“暗房”冲洗照片。洗出一看,嗨!没想到竟拍成功了——    
    湿淋淋的周总理,正用手从水钵里往外泼水,尽管脸上淌着水,可水中的笑容比任何一次都要欢快。    
    这是多么难得的放松,多么欢乐的瞬间啊!    
    真可谓福水呀!


《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第二章 第一次随周总理出访东南亚(2)

    第二节 友好访问变成吊唁活动    
    噩耗突然传来——柬埔寨国王逝世!周总理接到电文,用手支着下巴,阴沉着脸,许久没有说话……    
         
    离开缅甸后,代表团又访问了尼泊尔和印度。    
    我们即将结束印度访问时,遇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柬埔寨国王英年驾崩。噩耗来得这样突然,叫我们全体成员瞠目结舌,不可思议。后天,这位国王应该站在我们到达的机翼下……怎么就长眠不起呢?    
    周恩来接到电文后,用手支着下巴,阴沉着脸,许久没有说话……这消息来得太突然了!    
    我们工作人员私下以为,总理一定会取消这次友好访问的。柬埔寨国王突然病逝,全国肯定沉浸在突如其来的悲哀中,再说新国王还没有即位,我们就是去无论如何也没有兴高采烈的情致,这友好的气氛肯定要被悲哀所代替。    
    第二天,我们接到了正式通知,前往柬埔寨访问的计划不变。    
    离开宾馆时,我们行李里多了两套衣服,一套西装,一套中山装,颜色全是白色。打开白色衣服,里面裹着一条黑色领带。    
    我们很惊讶,这几十套几乎贴着我们每个成员身子做的服装,是怎样在几天时间里,变戏法似的变出来的?事后我们才知道,这都是总理的安排。他果断地决定,代表团成员每人做两套白色丧服。中山装,在国内制作;西装,在印度做。要快!衣服在印度工人手里加班加点,日夜赶制。    
    我们的飞机在印度机场欢送的人群上空旋了几个圈,朝着东南方向飞去。    
    历史悠久的宗教文明古国在视线里愈来愈远,愈来愈朦胧……举国哀悼的国家却愈来愈近……    
    友好访问变成了沉痛哀悼。    
    我们进飞机不久便开始换衣服,所有成员全部穿上白色西装,扎上黑色领带。我穿好衣服后,走进后舱,总理和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