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 >

第16章

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第16章

小说: 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毡颈亲飞钡模÷稚唐潭急蝗毡颈侨挤牌鹦苄艽蠡穑九镜刈飨欤∏只站�1928年的杀戮,深深震惊了在教会学校学习医学的我们。”  付心德回忆说:“逃难人群惊恐的呼喊像山崩,像海啸,那声潮比枪声还大。  “逃跑?我们跑得过日本兵的枪子?同学们说。  “我们要去军队!我们要拿起武器!同学们议论。  “我们不能任人宰割!”他竟然为76年前的事情挥舞起捏紧的拳头。


生命横跨三个世纪的抗战老兵激愤投军(2)(图)

1932年淞沪战役中进入上海的日本兵    

  付老汉说:“那次日本出兵就是借口中国混战来保护其山东侨民的。日本帝国主义竟趁中国南北军阀混战的机会,派兵占领山东省会济南及胶州(济)路以至青岛了。日本又派遣多艘军舰至中国沿海各口岸,图谋侵入长江各埠,以图威吓全国反日的民众,使之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可见,日本帝国主义此次不只是对山东民众及无辜兵士的大屠杀,更是要攫取中华民族的利权,占领中华民族的土地,威吓人民,侮辱民众。济南事变发生那一日,在济日兵只有三千,而中国北伐军有4万之众。蒋介石竟无耻地屈服,制止兵士抵抗,以致被日军屠杀民众数千,被其缴械无数,并侮辱杀害外交官员,而蒋介石自己亦被其迫退泰安,军队完全离开济南。蒋介石以外其他国民党的所谓党国要人谭延辏А⑺巫游摹⒑斡η盏龋卜追追⒊鐾督登囊槁邸K钦庋那共还唬挂姑裰诘姆慈赵硕9竦持醒胍辉倬鲆橐裰凇蚓病荒暇┪朗玖畈拷辜觳槿栈酰簧虾>杆玖畈坎几娼狗慈彰裰诩嵊涡校唤槭ǖ缰凰凳怯肴站⑸蠡幔⑸魅〉抻邪罱恢暧镉胄桓魇≌捕冀姑裰诨硕V萸倚冀溲稀薄 》⑸�1928年的济南惨案改变了付心德“行医救人”的想法。他和他的同学们都认为“先救国”,才可以谈得上“救民于水深火热、救民于疾病伤痛”。所以,他去了军队。付心德当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抗日!绝对不能坐以待毙!只有拿着枪,面对端枪的日本兵!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侵华日军没费一枪一弹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经历济南惨案的付心德坚持认为:只有抵抗才是中华民族的惟一出路。从1928年到1945年18年间,付心德一直在国民党军队供职,他参加过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南京会战”,1938年的“武汉会战”,1939年的“长沙会战”等战役。1943年,他随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入滇,1944年他随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西渡怒江参加滇西抗战。


生命横跨三个世纪的抗战老兵淞沪抗战打得好

  105岁的前少校军官付心德坚持认为1932年和1937年的两个淞沪抗战打得都非常好。我问好在什么地方?付心德说:“1932年十九路军蔡廷锴打了一次淞沪抗战。后来,1937年八一三开始的这一次淞沪抗战消灭日本鬼子4万多人,这两仗,最关键的是打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  我问前少校军官付心德:“卢沟桥事变呢?”  “打得不好,被动挨打!”付心德评论,“蒋介石不下决心打,二十九军就成了孤军作战。当时,山东的韩复榘、山西的阎锡山都按兵不动!中央军也不大力调兵遣将——大家都好像是保护自己的褂子,褂子如果被别人撕碎了就再没有了。各地军阀都是这样。丢了东三省,被动退守卢沟桥,这头三步棋怎么可以说是积极抗战?我是河南人,我亲眼看见侵华日军在华北、华中、华南的土地上肆意烧杀!”  我说你批评蒋介石?!他不是抗战了吗?付心德说:“胡说!抗战的话,1936年西安事变还把他抓起来?”  付心德的小儿子插话:“都是因为我爸,我们哥儿几个没有一个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一个顺利走完青春时代的道路。”  我马上想:父亲和儿子都在埋怨,是遗传吗?  付心德埋怨完蒋介石又批评宋子文。我说您别说宋子文了,还是说抗战吧。付心德问我是否知道淞沪抗战的缘由?他说:“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日军在华北扩大战争的同时,又积极策划侵占上海。8月9日,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士兵斋藤要藏驱车闯入虹桥军用机场挑衅,被中国士兵击毙。驻沪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日本的无理要求被中国拒绝后,即动员驻上海4000人的海军陆战队及舰艇登陆人员和‘日侨义勇团’共万余人紧急备战。他们早预谋占领咱们整个中国!——这就是1937年淞沪抗战的缘由。”  105岁的付心德说:“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虽多,但分散在各自防区死打硬拼,注重正面防御,忽视侧翼安全;日军装备优良,先正面强攻,屡遭挫败,后改从侧后登陆,迂回成功。日军参战达9个师团22万余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参战6个集团军约70个师共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淞沪守军浴血奋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打破了其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我单刀直入地问他:“淞沪抗战的时候,你的部队在什么地方?”  “我那时一直在宋希濂所属的七十八军三十六师。1937年8月19日,我们师与第八十八、八十七师一起向侵华日军发起又一次攻势。经一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全纵深,攻入汇山码头。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待援,咱们的进展非常困难。我的工作是随军救护,我亲眼目睹,我们三十六师第二一五团二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付心德说到这里,沉默了许久。  门外正在下雨,仔细听,可以听见雨滴落地的声音:“啪、啪啪”,仿佛有人在轻轻地磕敲人们心田的大门。他望着门外淅淅沥沥的雨滴发呆。我也不知说些什么才好。  在细细的雨中,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2004年3月1日《世界新闻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叫《二战女英雄91岁始得祖国承认》。作者牛道斌在文中阐述:南希•;韦克1912年出生在新西兰,1岁多时随父母迁居澳大利亚。1939年11月,韦克嫁给法国富商亨利并在巴黎居住。6个月后,德国入侵法国,她利用自己贵妇人的身份,弄到了自由出入沦陷区的假文件,帮助1000多名被德国俘虏的盟军士兵从法国逃向西班牙。1943年,盖世太保将韦克列为头号通缉犯,悬赏500万法郎取她的人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韦克被法国、美国和英国授予最高荣誉奖章。  近年来,由于年迈体衰、贫困潦倒,英国王储查尔斯主动为她支付房租。  今年,澳大利亚政府出钱给她请了一个护理工,每天24小时照顾她的生活。91岁的韦克终于得到祖国的承认,澳大利亚授予她最高荣誉勋章。


生命横跨三个世纪的抗战老兵“南京会战”与“滇西抗战”(图)

松山日军尸体腾冲日军战俘    

  伤心的“南京会战”与雄壮的“滇西抗战”  从1928年到1945年18年间,付心德一直在国民党军队供职。在所有参加过的战役中,最让他伤心莫及的就是“南京会战”。付心德说:“淞沪抗战之后,侵华日军往南京进犯。蒋介石把可以调得动的兵力都调来防守南京,计有:宋希濂的第七十八军、王敬久的第七十一军、孙元良的第七十二军、叶肇的第六十六军等等。可是,我们刚刚从淞沪战场上撤退下来,还未经补充整顿,尚未恢复战斗力呀。  “经过连续的激烈战斗,12月12日中午,日军猛攻雨花台,下午,日军突入中山门。12月12日傍晚,唐生智接到蒋介石电令: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随即召集各部队长官开会,下令一部渡江,大部实行突围。当时,城内秩序混乱,军队难于掌握。唐生智率长官部少数人员在我们三十六师的掩护下经由下关渡过长江撤退。  “第二天,12月13日,我们三十六师官兵隔江相望:南京沦陷,日军入城,肆意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隔江看南京,浓烟翻滚,炮声如滚滚闷雷,潜江而来,震撼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无数官兵沿江而跪,捶胸顿足,失声痛哭,感到对不起南京父老。”  《龙陵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一卷中,有个叫李丛枝的文史干部曾经对付心德作过详细的采访和报道。李丛枝先生的文章题目叫《光复龙陵的日日夜夜》——一个战地医生的经历和见闻。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是这样记录的:“1944年5月,七十一军奉命西渡怒江,从左翼攻击滇缅公路沿线的松山、龙陵之敌。国军军部在施甸组成了三个野战医院,军医主任孟兆礼中校担任指挥,鲁赛成、严泽田、韦大原分别担任野战医院院长。每个医院有医生、护士和行政管理人员120人,加上一个100多人的担架排,共计250人左右。当时我已经被调任第二野战医院少校医务主任,开赴前线时,上级又令我留驻施甸,配合地方军民合作站处理和转运伤员。”  在李丛枝先生对抗战老兵付心德的采访中记录了很多付心德口述的中国军人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国民党军第十一集团军七十一军在龙陵战役中的战斗故事。  根据我的调查研究,在滇西抗战中的中国军队多是身经百战的部队。而且,滇西抗战是抗战的后期,与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不同的是:1944年的日军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正在作最后的挣扎。而且,滇西战场有美军的大力支援。美国空军虽然在中国被日军击落和失事的飞机有609架,美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阵亡3300人。但是,他们击落日军飞机2600架!通过“驼峰航线”,美军给中国抗战力量输送了80万吨的抗战物资。滇西抗战中两个重要战役:龙陵歼灭战和腾冲战役中,由于美军飞机的空中支援使得地面的攻击得以顺利进行。中国军民在龙陵县歼灭侵华日军13672名,滇西抗战使侵华日军的一一三联队和一四八联队在中国云南被全部歼灭。  1944年11月3日,龙陵县全部光复,付心德随部队向芒市推进。1945年1月20日,侵华日军被赶出中国的国门。付心德对我说:“当时堆在芒市的战略物资像小山一样高。伤兵把医院都挤满了。当时芒市有两多,满街的伤兵,满街的物资。”付心德又说,“我的命运也到了十字街口,军队长官对我说,部队要北上转移,这么多的伤兵,你留下照顾吧。”


生命横跨三个世纪的抗战老兵仅此一举,人生足矣(图)

松山日军战俘60年后日本老兵看见人民网日本版上有关付心德的报道后非常震惊;因为付心德曾经给他们医过伤。    

  谈到北京,付心德激动地谈起“崔健”。这些年来,付心德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任何收入。可是,前不久,北京有一群喜爱摇滚乐的年轻人组织起来,自发地资助40名抗战老兵。这个组织的原来名字叫“崔健摇滚乐爱好者”,组织者是韦志华、方亮和金燕。这些北京的年轻人几乎是一对一地资助抗战老兵,每月50元人民币。直到抗战老兵谢世为止。由于北京年轻人的举动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云南保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