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 >

第15章

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第15章

小说: 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浚蘸檬且恢毡救舜蟾乔沟闹亓俊! ≡潞诜绺撸话烟拢�15分钟,我就可以完成杨老汉的夙愿。  二十九军家属经过电话会议,他们都同意我的办法。他们是:宋哲元的侄女李惠兰女士,  佟麟阁的儿子佟兵,金振中的儿子金天宇,何基沣的女儿何文,赵登禹的女儿赵学芬……抗战胜利60年的清明节,他们要到卢沟桥祭奠英勇的二十九军10万官兵英灵,祭奠士兵杨云峰、营长金振中、军长宋哲元、师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师长冯治安、旅长何基沣、旅长张克侠等等在天之灵。  清明那天,他们会一人一捧白色的鲜花去卢沟桥。  清明那天,他们会把鲜花和思念都撒在卢沟桥上。  让我们也去为我们中国人的历史,为抗日英烈们撒一捧鲜艳的花瓣吧!朋友?


生命横跨三个世纪的抗战老兵凭什么105岁(1)(图)

付心德和他的700多个药瓶    

  我于2004年9月23日,在中国云南省的龙陵县采访了生命已经横跨三个世纪的抗战老兵付心德先生。付心德先生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出生的,他虽然是河南省襄城县人,但是,他已经在云南省龙陵县生活60多年了。自从1945年1月,侵华日军被他所隶属的中国军队歼灭或者是赶出云南的土地,付心德就再也没摸过枪,再也没穿过军装。付心德先生今年已经105岁了,他是我采访过的抗日老兵中最年长的一位。  付心德先生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去世了。付先生在我采访的当天基本健康,可以正常思维,可以行走,可以交谈,可以回忆,可以发表评论。最后,他和我一起走到800公尺之外的龙陵县宾馆,和保山市宣传部李东伟部长、龙陵县宣传部的祁苑红部长、统战部的赵祖英、80岁的抗战老兵张羽富等人一起共进了午餐,还喝了一点儿酒。我在付心德老先生家前后采访三个多小时,拍了两小时的录像带,拍摄了20张照片。  我之所以在前面使用“采访的当天”这个词汇,是因为采访付心德当天,我还准备去采访一位89岁的抗战老兵,他的话题是准备从他本人参加孙中山同盟会开始讲。2004年9月23日,云南龙陵县一直下雨,这位89岁的老兵在雨中摔了一跤,刚好摔在雨水哗哗流动的水沟里。我刚刚要采访他,他就去世了。一个人离去了,他就带走了他个人的全部历史。如果,把每个人参加战争的历史汇总起来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在云南省龙陵县采访有遗憾也有收获。能采访到思维敏捷、表达流畅的付心德先生我认为太重要了,我不相信谁还能像我一样有兴趣。我的采访,绝不仅仅因为他的生命之帆在人类历史长河的航程里漫游了三个世纪,而且,他作为一个个体的存在,曾经坚决地、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我拍两小时的录像带也是在“压抑的激动之下”进行的。  付老爷子也是参加二战的老兵。我敢说105岁的付老兵这辈子都没敢想过去登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也没敢想过去埃及的金字塔观光。付心德先生由于生活窘迫、拮据,自打1945年抗战胜利后就一直没完成回河南省襄城县老家“看看”的夙愿。不是因为健康的原因,而是因为穷。  抗日战争发展到“大反攻”的时候,付心德已经是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第二野战医院的少校医务主任了。可是,国内战争之后的岁月里,他被拉出去枪决了三次(陪绑),还被抄了三次家。付心德先生说陪绑枪决三次都屎尿拉在裤子里;抄了三次家,使得他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时至今日,付心德先生的家里一贫如洗。不过,他家里的药瓶子还有700多个。我固执地认为,这是付心德先生在他生命之旅的航程里向世人顽强地展示自己“才能”的表现。这些药瓶与他的生命和生命的价值同在。  我仿佛听见面前数百个药瓶子无声地呐喊:  “我是军医!我是抗战老兵!国难当头,我没逃跑,我曾经挺身而出!”  “日本投降我就改种地了,我再没摸过枪!——我是医生!”  “我需要工作。我是外科医生。我有三个儿子。我需要生存。”  可惜,药瓶子们是无知的,它只能体现出极少的人类心理活动。


生命横跨三个世纪的抗战老兵凭什么105岁(2)(图)

付心德给自己准备的棺材    

  20年前,比付心德年轻20岁的老伴儿得了脑溢血,半身不遂。他亲自医疗,如今老伴儿恢复到可以自由行走和交谈。根据他儿子介绍:在今天的龙陵县,凡是县医院医治不了的贫苦农民还有不少人找到当年的少校军医付心德。经过他的治疗起死回生的事例还真有不少起。“给人看病,收费,不就有收入了吗?”我问付心德的儿子。  付心德儿子笑着说:“我刚才说了,是贫苦农民来看疑难杂症。”  付心德儿子的意思是:信任也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满足!不要钱!  付心德说:行医也是有资格的。脱下军装以后,他就没有这个资格了。  我问付心德药瓶里都是什么药?  “我自己多年在深山老林里采集的中药。”他回答。  我理解付心德数百个药瓶子,是因为我也有如此的境遇。我48岁从抗战馆退养,或者叫“退休”、“下岗”,总之,是个没有什么用的东西。退养之后,我自费在全国各地采访经历抗日战争的亲历者、经历者,写出了广州医生《永远放不下的98颗心》;写出了天津扫地老头儿的《卢沟桥事变最后的老战士》;写出了陕西老农《台儿庄战役最后的指挥官》等等几十篇报告文学。我的几十篇文章和付老头儿几百个药瓶子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付心德的房子是百年前的破房子,是买人家的。他家的所谓“沙发”都“瘫痪”在地上的。所以,客人来了不如说是“就请您直接坐在地上”更形象一些。他家有三盏电灯,都是15瓦的,白天即使开灯,屋里还是黑乎乎的。他住的寝室特别小,特别脏,什么都是陈旧的,但一看就知道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场所。床头上摆着他的棺材,伸手就可以摸到。棺材外面是黑漆,两头儿是红色的油漆。棺材一头大,一头小,盖子有三寸厚。他家厨房里堆得四处都是木柴,没地方下脚。烧饭当然还使用木柴,锅外的黑渍有15毫米厚。我发现厨房里没有苍蝇和蚊子,这点很好。虽然付心德是河南人,但他家没有北方的风箱和灶台,锅是支在石头上的,墙是炭黑的颜色,因此,照相不感光。做饭时,1米以上柴烟呛人,白色一片,没有能见度,所以,只能蹲着。红红的炭火一闪一闪的。付心德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儿媳妇很孝顺。我看了看他家的晚饭,有米饭,一个菜,居然还有肉。虽然简单,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植物纤维、蛋白质全有了,基本符合今天人类的营养结构。我非常为这位河南老汉高兴,如果是吃这个饭,他也可以生存很多年的。我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也冲我笑笑,我吃惊地看见他还有十几颗牙!而且,头发还有黑色的!  除去9英寸的黑白电视外,他家里的一切都是20世纪20年代的。如果谁想看本世纪初的云南的风土人情、文化风貌的话,他们的家应该是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惟独付心德老先生的一口乡音不能改了,这是“原装儿”的。  付心德用河南话自我介绍:“这么多年,我一直当小工儿。你问‘小工儿’的意思?嗨!就是人家盖房子时,我给人家递泥、递水、递家伙。”  “如果从60岁起,每天给你一份‘红烧肉’和一份‘油焖大虾’,你感觉怎么样?”  “我从没有见过‘油焖大虾’的样子。”我听了心里一紧。付心德想了想,又回答,“如果那样的话,我可以活到70岁吧。”说到这儿,付心德开心地笑了。  我不相信,问道:“你当少校军官的时候也没见过‘油焖大虾’?”  “那时,天天见到的是连天的炮火!是悲惨的伤员!”付老爷子回答。  “一边是贪官污吏、油焖大虾、红烧肉、70岁。”我伸出右手又说,“一边是粗茶淡饭、体力劳动、105岁。”我用两只手摊开示意,“你挑选哪一边?”  付老爷子和他的儿子都大笑起来:“我们只能挑选105岁!”——我很泄气。  “一边是贪官污吏、油焖大虾、红烧肉、70岁,一边是和我一样的人生,你挑选什么?”付老爷子以守为攻,他反问我。  我思考了一下,实在不知道该回答什么。——如果是您,尊敬的读者,您挑选什么?  我了解到付心德多少年来心胸开阔、生活规律、粗茶淡饭、体力劳动、中药调养、关心局势、注重历史、善待他人、不沾烟酒、不近女色、不问党政、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不卑不亢、不哼不哈。他甚至不知天高地厚地认为自己的一生没有愧对自己所追求的信仰,没有愧对自己伟大的民族。


生命横跨三个世纪的抗战老兵激愤投军(1)(图)

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军人    

  付心德腰板很直,这是军人的习惯。但老年人骨质中钙的流失却使他的身高下降很多,这是自然的法则。可能和他当过少校军官有关,所以,我的采访要“由着他”的讲述进展。我非常心疼我的录像带,很贵的。自费。可付心德不愿意听从我的调遣,他讲话要按照自己的思路行进。付心德向我介绍,他第一次从军抗日完全是自愿的。  “那时,我必须到军队去,我们中华民族有亡国的危险!”他说。  国家的兴衰与一个糟老头子有关?我不自觉地用鼻子“哼”了一声。  付心德是河南省襄城县的人,祖辈都是农民。由于西方的传教士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把西方的文明逐渐带到中国辽阔的土地上的,所以,付心德也成了直接或者是间接的西方传教士传播文化的受益者。从1925年开始,付心德开始在山东济南英国传教士开的学校里学习关于医学的知识。外国人开教会学校是免费的,所以付心德去学习。付心德说:“1944年,伟大的抗日战争发展到大反攻的阶段,在滇西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使用的常规兵器有很多都是美国、英国提供的,从大炮、步枪、汽车、火焰喷射器到军队医院的药品。当时滇西抗战大反攻的时候,洋药,也就是西药的药品都是由美军提供的,药瓶子上的英文说明只有我可以看懂!”付心德得意地微笑着。我忽然感到一个人能为60年前的事情得意,那应该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英文说明书吗?  付心德此处要讲明白的意思大概是:他1925年在山东济南外国传教士那里所学习到的知识,在1945年滇西抗战反攻时用上了。  付心德在外国教会学校学习的目的很明确,他一直想当医生,还真当了十几年。  付心德说1928年5月的“济南事变”给他极大的刺激。“当年我29岁。当时,在济南的日军寻衅,枪杀中国军民4000多人。中国官员蔡公时被日本兵割耳、挖鼻后残杀。由于我们的教会学校就在济南市的中心,所以,日本兵也跑到我们学校杀人放火!当时,枪声大作、人声鼎沸,整个济南城一片混乱!我的好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在混乱中被日本兵刺死了,我当时跑得快才幸免于难。——无数的死难者都是日本兵们追杀的!满街商铺都被日本兵们燃放起熊熊大火,劈啪劈啪地作响!侵华日军在1928年的杀戮,深深震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