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刚-财富命案-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叹Ф颖ò福邓恼煞蚴ё倭耍迕蔡卣骱湍炅浯┐饔敕⑾值哪惺窒嗨疲奖甙咽宓那榭鲆欢哉眨啡险飧鍪逵Ω镁褪悄歉雠嗽赾市失踪的丈夫,一个在社会上混的人名叫向加利。
据死者的妻子说,向加利已经10天左右没回来过了,当时出门时说跟一个叫秦明武的朋友到市区去“说点事”,警方于是顺藤摸瓜,到市区找到了向加利妻子提到的秦明武,经过细致的侦察,警方确定今年刚满41岁、拥有千万资产的c市顺水钢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明武正是杀害向加利的凶手!同时作案的还有他的哥哥秦明文。12月16日,警方在c市机场将早已处于密切监控之中的秦明武抓获,经过周密布控,第二天下午,c市警方又在当地东区南山将其哥哥秦明文抓获。
根据兄弟二人的交待,他们杀死向加利的过程几乎可以称得上残忍,时间回放到11月27日,兄弟俩先将向加利约出来喝茶吃饭,从c市九空桥附近的茶楼用完酒饭喝完茶出来后,秦明武开着借来的桑塔纳轿车,载着他的大哥秦明文和向加利驶向了Y县,罪恶也就在飞驰的汽车上开始实施了。
晚上8时在坦荡无人的 高速公路 上,秦明武抓起一块准备好的大鹅卵石,朝着已是烂醉如泥的向加利的头部狠狠地砸去,由于车内空间太小,使不上力,秦明武只好持续不停地挥动手中的石头,不住地猛砸向加利的头部直到咽气。深夜12时许,车开到了海拔2700多米的泥巴山,这里荒无人烟,方圆30公里之内无人居住,兄弟俩将向加利的尸体拉了出来,扔进一旁的灌木丛中。这里既然号称“无人区”,平常自然不会有人来,过段时间尸体的痕迹可能就慢慢消逝了,谁想人算不如天算,抛尸4天之后,移动通信公司竟然碰巧在泥巴山安装信号发射塔,当民工们扛着设备穿过灌木丛林时,偶然之间发现了被抛弃在丛林中向加利的尸体。
从整个的杀人过程来看,显然是蓄谋已久,并且兄弟联手,经过了精心策划,而且下手狠辣,极其残忍,作案后抛尸荒野,像极了所谓的职业杀手的手法。但是,作案者和被杀者的身份却让人感觉有些不对劲,我们已经知道了,秦明武是一个身家千万的成功企业家,他的哥哥也是一个富裕的体面人,而被杀掉的向加利从周围人的反映来看,几乎是一个街头的无赖“小混混”,那么这样身份有如天地之差的两拨人怎么会上演出如此一幕匪夷所思的惨剧,秦氏兄弟为何会对向加利有如此深的仇恨,以至于以千万富翁的身份亲自组织实施痛下杀手,并且抛尸荒野呢?
这里我们就要揭开谜底,剖析真相,推溯出来千万富翁不惜甘做杀手铤而走险的原委。事情还要从2003年说起,那年国庆前,秦明武在C市的钢材销售公司里一帮职工到当地一家娱乐场所跳舞,因为一点争执与一群社会小青年发生口角,吃夜宵时,对方20多个年轻人持刀扑了过来,对着秦明武的职工就是一阵乱砍,当场砍翻4人。由于报案后一直没能抓到打人凶手,秦明武心里很不是滋味,在等待警方破案期间,他觉得太窝囊,决心找一个快速直接又能出气解恨的方法。“这帮小混混竟然连你的人也敢打,如果下了软蛋,以后谁还会把你放在眼里?那边的人都是操社会的,我们也要去找个社会上混的人去。”大哥秦明文对他说的这一番话也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事后看来,秦明文的这个主意不能不说是一个“馊主意”,好比在旁边观棋时支了一招“臭棋”,也正是大哥秦明文的这招棋,才有了以后对于秦明武来说恶梦不断的魔鬼缠身。秦明文54岁,小学文化,混过一段时间“社会”,对所谓黑道上的事也略知一二,他对秦明武说:“咱有个老乡是黑道上的人,在C市很有势力,可以找他帮忙。”于是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秦氏兄弟请到了在当地社会上混的小有恶名的向加利来帮忙摆平此事,就这样,本来很难在一个圈内厮混的两种人由于一种错误的解决问题观念而凑到了一起。
向加利是L县人,1975年出生,是个街头的小混混,经常到处敲诈钱财。他身上的伤疤,是和别人赌牌时被砍伤的,背后的脊柱伤是抢出租车遭砍的。在向加利所住的那条大街上没有人不讨厌他,因为他总是站在街上,故意让路过的人碰到他,一碰就要叫别人付医药费。1994年,向加利从昆明劳改释放后,就来到C市混。秦明武在老家的时候就知道向加利的名号,所以很快找到了向加利,双方谈妥由向加利通过所谓“道上”的关系将打人者查出来,事成后给向加利佣金1万元。3天后,向加利利用黑道关系果然就把人给查出来了,没想到打人为首者却有着很厉害的后台背景,双方只好私了,对方赔了8。4万元了事,事情虽然了结了,而令秦明武没有想到的是,从此以后,向加利这个街头混混便阴魂不散地紧紧同他缠在了一起。
应该说,向加利的出现一开始并没有给秦明武带来任何不快,能有机会认识这样一个有千万财产的富翁大哥,向加利自然是求之不得,而有了向加利这个黑道小兄弟,秦明武也体会到了不少的方便。从此,就再也没人敢找秦明武的公司闹事,秦明武也因此省了不少心,甚至连一些秦明武自己都死了心的陈年旧账都给收回来了。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没有代价的,世界上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向加利绝非省油的灯,自从帮秦明武办了事,就开始5000元、1万元地向秦明武“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式的借钱”,前前后后竟总共“借”去了20多万元。其后向加利的行径逐渐有点狮子大开口的味道了,2004年上半年,向加利开了一家皮包式的钢铁公司,声称要与秦明武“合作”做生意,但其实他卖给秦明武的钢材,价格比市价还高,说白了就是明着要钱,而秦明武想到两人合作的背景,也不得不委屈地接受了下来。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合作”,一直到了2004年11月,向加利更是变本加厉,直接向秦明武提出再给他100万元的酬劳,要秦明武为其购买一辆广州本田轿车和一幢 别墅 。这是秦明武有些不太愿意了,但是略一迟疑,令他没想到的是,向加利便立即报出了秦明武在成都那个家的详细地址、所住楼层、两个孩子在成都就读的学校,甚至秦明武的两个孩子长得什么模样都一清二楚,同时向加利还扔出一句:“如果不给,江湖规矩你是懂的。” 此时的秦明武才隐隐的感到自己是惹上了一个极其难缠的家伙,他万万没有想到,此人竟是如此的诡计多端,竟然花心思来打听他的这些情况,并以他深爱的两个孩子的生命相威胁,他开始后悔了,当初不该找这样一个人来摆平所谓的黑道,到如今竟然惹祸上身,摆到了自己头上。
古人有一句话,叫做“饮鸩止渴”,孔子又规劝世人,“渴不饮盗泉之水”。往往最易于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选择,背后总潜藏着百倍的代价,世上事没有便宜的、更没有无来由的获得,只是要识别是不是一个无底之洞的陷阱!
我们回头再来审视一下秦明武的打拼过程,身家千万的秦明武也是穷苦出身,从社会下层摸爬滚打上来。1984年开始从乡下的农村来到C市一家私人小酒厂打工,后来又修过路,洗过煤,聪明能干的他不久与当地一家煤矿老板的女儿结为夫妻,之后在岳父的帮助下,秦明武很快当上了建筑包工头,开始用钱开路,苦心经营自己的关系网,特别是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抓住机会改行做起了钢材生意,经过 20年时间,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千万富翁。
在向加利贪婪敲诈的步步进逼下,忍无可忍的兄弟俩再次想到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次他们决定不再假手他人,上阵亲兄弟,俩人商量,干脆让向加利人间蒸发,经过一番密谋后,这起世所罕闻的千万富翁杀人案就这样上演了。一年后,秦明武及其哥哥秦明文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和无期徒刑。
在铁窗内的秦氏兄弟恐怕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悔不当初”,感到痛惜的恐怕也不止他们二人,失去董事长的企业也难免要遭到重创。在做这个节目时,我们所邀请的嘉宾刑法专家的观点主要着重于秦明武不应该采取“以暴治暴”的办法而使自己陷入与魔鬼打交道的万劫不复的深渊,其实向加利的威逼索要已经有构成敲诈勒索的嫌疑,秦氏兄弟如果及时诉诸法律,向加利的贪婪行为可能会有所收敛。确实,正如我们一直在倡导的那样,法律的解决过程也许会长一些,但是它是一个有保障的底线,因为它代表的是公共权力,它也许不会太顺从于私人意气和情绪的宣泄,但是它会确保每个个体的基本人身安全不受侵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秦明武正是在处理公司员工被打这一暴力事件时,请来了日后成为送不走的瘟神向加利帮他实施非法律手段而摆平的,在日后两人短暂的交往中,秦明武还尝到了这种手段的甜头,这样的结合使他感到了非法律手段的快捷和直接,也许在他十多年财富积累过程中,也曾经在另外的领域获得过类似的利益,所以他的处事哲学里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定式,一再地采用这样的手段解决麻烦,直到最后麻烦缠身,不惜取人性命,玩火自焚。
也许有人会觉得对像向加利这样的恶棍们的谴责太少,凡事都有因果,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介入,才“逼迫”千万富翁忍无可忍而手染血腥。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自然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在一开始我就说过,我们在电视节目当中已经对邪恶和暴力给予了最严厉的抨击,但在这里我更多的是想通过对内在因素和心理演化的分析,在法律对事后结果的作用之外,让日渐增多的财富阶层强大自我的思想防范意识和内心品质的提高。法律上在论及治安防范时有一个理念――人防胜于技防,人的自我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写到这里,用一下“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句俗语也许有些不雅,向加利也不是主动寻上的秦明武,莫若用“一个巴掌拍不响”更为贴切,而究其最初动因,倒是秦明武一招不慎,惹祸上身。就像传说在澳门的赌场,一些手里握着现金的放高利贷者在大厅里逡巡,看到有赌客赌资不足就会立马送上钱来,但这个钱一旦用上,就会如蛆附骨,无休无止地纠缠不断,轻者倾家荡产,重者被追杀至死。所以,口渴的时候最容易端起的杯子里也许是毒酒,饮鸩止渴不足取。
其实除了这种极端的暴力事件,在积攒财富的奔跑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诱惑在扰乱着视听,意志稍不坚定就会被拉下水。我的一个同学的表弟做医疗器械生意,他说同他一起做的同行有很多都在按照所谓的“潜规则”,靠给医院负责采购的人打回扣获得利益,他却坚守着原则不为所动,他很朴素地认为那样做也许会来钱快一些,但是麻烦也多,等于你和那些主管采购的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难保他出事也会牵连到你。他把功夫下在了质量把关和控制成本上,虽然赢利小、速度慢,但他认为能够长久。果然,随着国家有关部门的查处,那些主管采购的东窗事发,而且随着打击商业贿赂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