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崔志刚-财富命案 >

第22章

崔志刚-财富命案-第22章

小说: 崔志刚-财富命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对手出言不逊的。 

  但是,有一次我看到有一位同胞记者采访姚明,说客观讲,姚明,你虽然身高很高,但是臂长其实并不够长,肩膀过宽,速度也不够快,刚说到这里,就看到姚明的神色已经很是不耐烦了,说行了行了,几欲打断记者的问话,言外之意是,你不就是说我条件不够好吗?我自己都知道了。我认为这不是小巨人的心胸不够开阔,他对自己的这些缺点已经很清楚了,实在是,这些话要是放在巴克利嘴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外国人总是有一些排外的,但是从自己同胞口中说出来,相信记者的用心也是出于对姚明的真切关怀,但是还是会使他的内心受到些许的打击和不快,因为对手反正是站在对立面,自然不会替你说话,他说的你的缺点未必真的就是,所以他的话可以置之不理;而和自己站在同一立场的朋友,显然是从客观出发给的建议,一般来讲是切合实际的,而恰恰自己的软肋就是不愿意被反复提及,哪怕是朋友,所以就难怪小巨人会不高兴了。这个记者也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不能说一些鼓励的话,非要这么灭自己人的威风呢?来自于巴克利的攻击会激起姚明的斗志,而来自于同胞的这样不合时宜的关心只会挫减姚明的信心。 

  我这人比较喜欢体育,还是举一个体育方面的例子,有一次我们的网球女选手李娜打入了一项国际赛事的八强,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也是出于“好心”的提到李娜的身材云云,李娜一下子对着镜头失态了,说你不就是说我腿太短吗?你就直说好了,场面有些很尴尬。事后一些媒体评论说,运动员应该如何学会与媒体沟通云云,而我觉得作为李娜来说这样的反应可以理解,这位记者仍然应该反思,我们的选手在这个赛事上打进八强已经实属不易,马上要面临更激烈残酷的战斗,为什么不能给以鼓励,非要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的说人家不愿意听的“事实”呢。 

  也许有人会说,照你这样讲这些人也太脆弱了吧?不是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吗?都拣好听的说,那还是不是朋友啊?只有朋友才会真正指出你的不足和缺点,话可能会难听点,但是是出于对你的关心啊。我不反对这样的观点,说实话,我从来也没有否定过朋友之间应该坦诚相见,但我在此强调的是要看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朋友应该怎么样去说这些逆耳的忠言。当一个人处在艰难的爬坡期,正需要攒一把劲再奋力前行的时候,作为朋友即使看到了他存在一些缺点,也要做到打死都不能说,而是要给他以鼓励,让他迈过这道坎儿去,等到一片山花烂漫时,再客观地分析成败得失也不为迟。 

  在很多夫妇之间发生的争吵,经常是因为吵架的内容并不是与外面的事情有关,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有一方说了不合时宜的“实话”,来自于亲人的伤害甚至会毁掉彼此的感情,而说“实话”的一方还抱怨,你不就是听不进去这些话吗?我也是为了你好啊。我认识一对夫妻,男的很早就去了美国,经过尽十年的适应磨合,在语言上已经能够与美国人自由交流,无论发音、语法,甚至一些俚语和粗话都能运用自如,女的因为晚几年出国,由于那些年中国在英语教育上的欠缺,虽然论学历、素养,都很优秀,但是在语言的使用上却不免显得有点拙嘴笨舌,尤其在一些发音的习惯上,与美国本土的语境相去甚远。这样在很多家庭聚会的场合,就会因为语言的问题而影响交流,男的当然也是出于好心,每次活动结束,都要认真的向女的指出,说你虽然学历很高,托福和GRE也考得很好,但是我要严肃地告诉你,在这一句话语的语序上,或者在这一个词的发音上,你的毛病的确很大,你一定要重视起来,我是你老公才会说你。开始,女的也很诚恳地接受,但是,久而久之,就感觉他老这样说我,而且作为一家人,当然也是为了我好啊,那么是不是我的语言真的差距很大,慢慢地,不但没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弄得这女的信心大减,连话也不敢说了,尤其夫妻两人同时与外人打交道的时候。其实我们知道,英语这玩意儿就得大胆开口,说多了,毛病就自然改过来了。但是,在这个女的心理上已经投下了阴影,最后干脆选择两人分开,男的在新奥尔良,女的去了底特律,没有了亲人的“关心”,打交道的都是外人,说起话来也放开了,全然无所顾忌,口语水平倒是突飞猛进,毕竟受过的教育底子还是要比男的高,一旦适应了这样的一种转换,不出一年,男的反而赶不上这女的了。 

  因此我说,人有的时候需要一点一意孤行的决绝,一种孤傲前行、充耳不闻的硬汉精神,倒不是说不听朋友的劝告,实在是因为一个人的底数,另一个人,即使是亲人、密友,也未必会完全了解,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判断去提建议,其实可能并不适合另一个人,反倒有可能会干扰另一个人的心态和意志,更别说还有那么一些心怀叵测的“好友”,打着关心的旗号而施展的摧心大法。



好消息不是问出来的

  这个章节从题目看似乎有一些轻,对于一个消息的获知方式也许比起前面的那些需要遵循的做事原则来说,有些份量不够,但是,如果不注意的话也有可能会败坏大事。在我们做事情的过程中,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刻迫切需要等待一个好消息的到来,说实话,往往这个时候心情都很着急,总是会忍不住想办法去打听,而我想要阐明的是,好消息不是问出来的,正如那句名言,有的时候,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一位做风险投资的海归派朋友告诉过我两个对比强烈的经历,他回忆说,一个是上初中的时候,暑假里到乡下的亲戚家做客,表哥们准备了刚掰下来的新鲜嫩玉米和刚从地里刨出来的红薯招待我们,架起大柴锅开蒸,表嫂说半个小时后开锅就能吃了。我们在屋子里打牌等待,但是闻着阵阵的诱人香味儿,过不了2分钟就忍不住要派一个代表去侦察一番,表嫂每次只好无奈地揭开锅用筷子戳一戳,说还没熟,这一开盖儿,又得多等5分钟。就这样,在一遍遍的探查中,开锅的时间被一再的延长,足足过了快一个小时,我们才吃上了本该甜香宜人的嫩玉米和甘甜如栗子般的秋红薯,也许是饿过了劲儿,入口的滋味并不像期待的那样美好。 

  他说,再有就是考完GRE申请全奖出国读研的时候,那一阵子正好赶上有一个朋友做期货的公司需要我帮忙,我除了做一些经纪人的工作,还得兼任翻译,有时又得充当办公室主任的角色,整个忙得不可开交、天昏地暗的,脑子里反而忙了出国的事儿,那种等待中的焦虑和不安在忙碌中被抛在了一边,似乎就没有过要出国的计划,这期间一直也没有试图通过什么渠道去打探打探。其实我自己明白,当时申请全奖是多么的难,而出去对我来说又是多么的重要。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深夜当我累得拖着疲惫的双腿刚进家门,突然有电话告诉我,我被录取了,全奖。当时我被这莫大的喜悦惊呆了,我苦心期盼的东西来的如此迅速,那种突如其来的惊喜一直在我的生命中保留着最最美好的回忆。 

  所以,从此以后,我这个朋友说,凡是遇到需要等待好消息到来的时候,比如做风险投资在等待盈利的那段注定难熬的时间里,他都坚持不在过程进行中去做太多的问讯,甚至自始至终不问一句话,因为他认为该来的一定会来,好消息不是问出来的。 

  这并不是什么唯心的宿命论观点,倒是有几分唯物主义的相对论的思想光芒渗透在其中。因为凡事一旦推进到了执行阶段,都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一般来讲,必要的时间过程是避免不了的,无论你问讯还是不问讯,它的绝对时间长度是固定的,不会由于探望的频率而缩短,倒是很可能因为频繁的打探使得时间显得格外漫长,使心情变得焦虑,而且太多的干涉也会间接影响到原本程序的执行,甚至会问出一个坏消息来。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一直以来都被做为一个悲壮的英勇举动为世所传颂,在当时燕国处于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下,选择直接袭击对手最高统帅的“斩首行动”,其策划者燕太子丹也不失为胆略过人。 

  现在关于这次大胆的军事行动失败的原因,几乎所有的结论都认定是荆轲临阵之时出了纰漏,没有及时抓到那把见血封喉的匕首,才会功亏一篑。其实这当中可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被人们忽略了,在燕太子丹找到荆轲议定这个冒险计划的时候,荆轲的角色并不是单纯的作为一个刺客而出现的,据司马迁的考证,荆卿“好读书击剑”,“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也就是说,荆轲是一个有学问的沉稳之士,决非一介山野莽夫,在刺秦王之前是否操过杀人的营生,历史上是毫无记载的。《战国策。燕策》中的相关记载也说明,荆轲根本就不是一个擅长打斗的武士。 

  燕太子丹首先找到的是田光,田光因年老力衰,杀不动了,才推荐了他门下的荆轲。荆轲当时就提出还要等一个能助其一臂之力的朋友共赴秦国,我们推测大概这个朋友才是荆轲计划中在秦庭之上抓匕首刺杀嬴政之人,也就是说荆轲是前敌指挥官,这个朋友才是执行刺杀任务的死士,荆轲为什么开始婉拒太子丹让他刺秦的要求,后来又一拖再拖,他就是在等一个真正的刺客,一个有能力行刺的武士。 

  然而可惜的是,燕太子丹虽然制定出了这个无甚疏漏的计划,牺牲了秦王恨之入骨的叛将樊于期将军的人头,再加上秦王梦寐以求的督亢地图,又重金购置了淬有剧毒的锋利匕首,可以说计划已经相当严密的时候,却犯下了心理上沉不住气的错误,一再的催促荆轲启程,甚至把一个可能荆轲根本不愿意接受的只是在市井中杀过人的小角色秦舞阳,强行组合给了荆轲,以致于后来行动的失利。原因并不在于荆轲的手慢,抢到匕首时秦王已有所防范,只勉强刺破了秦王的衣袖,而是因为按荆轲的设计,抓匕首的人应该是那个身手利落的真正刺客,而这一切的根源,则在于燕太子丹频繁的探访催促酿下的苦果,使一个足可改写历史的机会化为泡影。 

  东晋的谢安显然就比燕太子丹沉稳了许多,堪称是掌握了这条原则的一个大师。他隐居多年之后东山再起,第一个重大战役就是和苻坚的几十万大军打淝水之战,此战的意义自不必说,事关后晋的安定和老先生一世的清明以及证实给世人看的实力。谢安安排好子侄们阵前迎敌之后,自己和老朋友张玄则在后方摆开了棋盘,神色间好像根本没有打仗这回事,期间也没过问过战争的进展情况。突然间战报送达,赢了,谢老先生兴奋的跨过门槛的时候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就急着跑出去看战果,嘴上还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 

  这当中固然有“运筹帷幄 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深厚谋略垫定了获胜的基础,但也包含着不去干涉,让部下放手施展的大将风度在里面,因为谢安深知,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如果反复的打探消息,有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