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贤燕两位王爷到达猎场的两天后,小金没有回来。
起先,长生并没有在意,因为小金三两日不回来是常事。其实她跟小金,还并不是什么主宠的关系,只不过是因为金鹰的眷恋,而暂时凑在一起罢了。长生不曾驯养也没有拘束于它,哪天飞走了,再不回来,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再以后三天,小金都没有回来。大家心里都明白,金鹰这样的天地灵物,原本就不应该盘旋在晋阳这样嘈杂却狭小的天空上,差不多了恋家回返,那也是动物的本性。只有吕四儿常望着天空嘀嘀咕咕不舍的埋怨着:杂毛笨鸟,好歹回家也打声招呼吧,没良心!
长生偶尔会抬头看一眼天空。
小金失踪的第四日,去皇家猎场打探的人回来报,行宫那边,贤王跟燕王抓到了一只金色的神鹰,正锁在铁笼子里张罗着带回京,献给建明帝。
贪吃总会出事的。长生叹气一声站起来,招呼紫砂给自己换衣服。
依照小金的卖相,等两位王爷把它送进了宫,建明帝一兴奋,再来个鲲鹏祥瑞什么的,那就麻烦了。
半路去抢?那是不可能的。长生换了外出的衣服,坐上马车,直接找建明帝要去了。
猎场行宫庭院,赵赜将一只血淋淋的肥兔子丢进铁笼子里。
铁笼子足有一人多高,栅栏之间只有一掌宽,是他老早就准备好了,特意为这大家伙准备的,今儿可算是用上了。
因为闹腾得厉害,他已经饿了这大家伙四天了。
金鹰早不复原来的精力旺盛,埋着头懒洋洋的趴在笼子里,两只爪子上全锁着细铁链,另一头栓在笼子铁栏上。模样很是萧条,让真心喜爱它的赵赜看了都有些郁闷。
赵彧瞧也不瞧一眼的道:“没用的,鹰不是从小喂养的,根本没法驯服,它不会吃的。你还是放了它吧,不然会饿死的。”
赵赜也是资深的架鹰牵犬之辈,如何不知?不过,好容易才弄到手,就这么放了,实在是舍不得,“再看两天……”赵赜不情不愿的道。
赵彧晒着太阳,无奈的摇了摇头。突然,赵赜惊喜的叫了起来:“它吃了!”
赵彧惊讶的转头,站起身走过来:“这不可能,它不会吃你喂的……”
话只说了一半,赵彧哑然了。因为那只看起来很神俊很高傲很有气节的神鹰,真的在吃赵赜丢进笼子里的兔子。而且吃得很是凶狠傲慢……
“哈哈,本王就说嘛,这神鹰就该是本王的!”赵赜高兴得眉飞色舞,肯吃,说明它还能驯服,这实在是个好消息。
这不合常理,赵彧想了想,若有所思道:“叫人去拿点熟肉来。”
怎么?赵赜疑惑的看着他。赵彧没有解释,很快,两只烤得金黄酥香的野鸭子便被丢了进去,果然,金鹰很快放弃了血淋淋的兔子,转而来啃烤鸭子。
赵彧仔细的看着它吃鸭子的模样,又让人点了烛火往铁笼子边凑了凑,扯鸭子吃的大鹰头都没抬。
两只烤鸭很快吃得就剩骨头,又喝了大半瓶子水,大鹰在笼子里铺着的稻草上蹭了蹭嘴,方才慢腾腾的趴下来,继续闭目养神。由始至终,都没有抬眼瞟一下赵家两位王爷。傲慢矜贵得好像它不是阶下囚,而是被请来的贵客一般。
事情很明显了,这时赵赜也已经有些看明白了,赵彧一掌拍在赵赜肩上:“这只鹰是人家养的。”
“不可能!”赵赜脱口道。
赵彧一挑眉,赵赜瞪着他,好久,才丧气的垂头道:“大概吧。”让他接受有人在他之前,将他看中的神鹰收入了囊中,对于一向霸道的赵赜来说,实在有些困难。
“不是大概,是一定。”赵彧不容他心存侥幸。肯吃东西,不怕火,还挑熟食,这绝不可能是纯野生的动物,一定有人曾喂养过才会这样。
这种情况比纯野性难驯的还要麻烦。野生的还存在有驯服的可能,虽然很不容易,但这种被人驯服过的鹰,虽不用担心它绝食而死,却绝对不存在再次认主的可能。给吃就吃,给喝就喝,一有机会,它就会逃跑……
除非你一直把它锁在笼子里,可一只鹰,如果只能锁在笼子里,你还费劲逮它干嘛?烤来吃么?
“让本王知道是谁,一定活剐了他!”赵赜的脸一阵青一阵白,越想越愤怒。那人偷偷摸摸把鹰驯养了也就罢了,居然还放它出来皇家猎场的捕食,这不是存心跟他叫板么?谁不知道他燕王殿下见着好鹰就不能自拔?
赵彧拍着他的肩膀,幸灾乐祸的道:“送到厨房去吧,王爷我还真没吃过烤‘神鹰’呢。”神鹰两个字特别的刺耳。
赵赜狠狠瞪着那只费了他数月功夫,外加“卖身”才弄到手的二赖子一样的所谓“神鹰”,良久,才咬牙道:“卖相好就行,本王这就回宫将它送给父皇。”
“圣上封禅在即,见此‘祥瑞’肯定高兴,没准还会再赏你几个美女。”赵彧哈哈大笑起来。
【异姓为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封禅,可以说一位帝王一生至高的荣耀,没有谁不想。
从周前的诸侯分割,到周统一天下却只传了两世就亡,天下再次动乱,再到周灭夏启,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没有帝王上泰山封禅了。
夏初,因天下未安,太祖太宗虽然也想,却一直没来得及实现。
现天下太平,四方安定,盛世初现。建明帝半生峥嵘,历经乱世,南征北战,直至天下一统。养生安民,励精图治,如今年六十有一,在位二十二年,国事日上,也算是符合了异姓为王,致太平的说法,他说想往泰山封禅,也是情理之中的,就是最苛责的言官都无法多说什么。
自去年他六十大寿后提起此事,商议准备了将近一年,日子定在今年的十月,就是眼下。
赵赜撇了撇嘴,抬眼望天:“封禅,封禅好呀……”其实按赵赜的想法吧,这个封禅,那是一定要去的,但最好的时机不是现在,再发展个十年左右方才差不多……当然,这话是没人敢说的。自古来能活到古稀之年的帝王,一只手能数得过来,等十年,站在泰山告天的说不定是谁呢,这个时候你跑去跟建明帝说等十年,这不是找死么?
赵彧不置可否的淡淡一笑,将话题扯开了去。
谁都知道建明帝为什么要现在上泰山封禅,更清楚封禅之后建明帝会将全部心思放在哪里。别看赵彧跟赵赜关系好像不错,两人大大咧咧的什么话都能说,似乎是好友的模样,其实彼此心里都很明白,还早得很呢。
赵彧到底支持谁,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
此时的紫禁宫,建明帝正皱着眉,不太相信的确认:“小姐,你说是燕王抓了你的宠物,一只幼鹰?确定是燕王?”
“嗯,自小养大的,刚放出去就被你家燕王抓走了,听说是要送给皇帝陛下你当寿礼。”长生凤眼寒光闪闪的看着建明帝,若有杀气。
传了燕王府的下人来问,确定燕王的确是去猎场了,对于自家儿子的秉性多少有些了解的建明帝有些尴尬,呵呵干笑了两声。他可是知道天道中人都有些怪癖的,像明德大师,太祖有一次实在看不过,在大师洗浴的时候,让人将他那件破破烂烂的脏道袍给直接丢了,后来让大师给知道了,当下他老人家就发飙,非得逼着太祖皇帝给他找回来不可……谁知道这位年纪轻轻的女大宗师会有什么怪癖呢……
在长生杀气森寒的注视下,建明帝一时忘了细想儿子怎么会找只普通的鹰来给自己当寿礼,大义凌然的一拍桌,刚正不阿的道:“你放心,朕这就让这混小子给你送回去!”
长生脸沉着,浑身戾气,依旧是很不满的样子。建明帝看了看自己的宣室殿,估摸着不够一个大宗师肆虐的,于是果断的大义灭亲,说一定让燕王亲自登门给她赔礼道歉。长生这才勉强罢休,怒气冲冲的甩着袖子,施施然离宫而去。
于是乎,燕王跟贤王“押送”着“神鹰”才走到半路,就接到建明帝言辞犀利的训斥,命令燕王立刻亲自把“小”鹰给秋水山庄送回去,并且要向长生小姐恳切的赔礼道歉。
因为长生说自小养大,还刚放出去,建明帝就以为是只刚训练放飞的幼鹰……这么说其实也没错。
——就是个头稍微大了点。
乱世逞凶持血刃
如今站在秋水山庄门外,很多人都想不起来,建造这山庄的主人,是陪着太祖皇帝打天下的二十四位一等军侯将军之一。赵夏开国的时候,当今的建明帝,也在这二十四位之中。
秋老将军是个粗人,更是个怪人。
说他是粗人,他到娶妻之后才跟夫人学会认字,打架惯用一把菜刀,杀起人来状若疯虎,满脸放光若有瘾,满朝文武,实在找不到比他更粗俗的了。
说他怪,首先他的名字就很怪,他叫秋馍馍,大白馍馍的那个馍馍。这名字跟个大老爷们实在不相称,而且也不雅,在他有点名声以后,不知多少人曾善意的劝他改改,他每次一听这话就掏出菜刀搁人家鼻子底下晃悠,搞得最后没人再敢劝了。不好称呼,他这名字也就没人叫,以前叫秋兄弟,后来叫秋将军,再后来就成了秋老将军。据小道消息传言,就是太祖太宗陛下,也从来没有叫过一声秋将军的名字……
其次,他的性情比他的名字更怪。
他没爹没娘,没根没族,就像是从土里钻出来的,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讨饭,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只记得自己姓秋。
讨饭讨到十几岁,他也不知道到底十几,他不会数数。反正就是他差不多连自己姓什么都快忘了的时候,那谁高喊了一句什么昏君无道王侯将相啥的,群雄并起了。天下于是乎大乱,是个男人有点能耐的都忙着圈地盘,整个天下乌烟瘴气,打得一塌糊涂。不过,这些跟一个乞丐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每日傍晚,他照常悠哉的去天天必去的一户人家讨晚饭吃。
那户人家的女主人是个心肠特善的妇人,从不让他空手而归,也不会恶言相向,偶尔剩余的一点肉菜,都舍得倒在他豁口的盆子里。小秋子当乞丐那会儿就是个没心没肺的混蛋,仗着人家心善,天天傍晚准时端着破盆子敲门,简直把自己当成人家的第三个儿子了。当然了,要一个从五岁讨饭讨到十几岁都没饿死的职业乞丐因为知耻而让自己饿肚子,这不道德。好在那家不光妇人心善,男主人也是个老实迂腐的私塾先生,就这么让他吃了三年。
不过,这天,小秋子没有吃到他的晚饭。
他去的时候,私塾先生家门户大开,从来都是整整洁洁的小院子凌乱不堪,一院子血腥气,他壮着胆子小心翼翼的走进去。天天端饭菜给他的妇人衣衫凌乱的倒在屋里,嘴边是咬断的半截舌头,满脸血污。时不时想教他学几个字,却总被他嗤之以鼻的私塾先生趴在门框上,一手紧攥着一把菜刀,一手抓在青砖上,五个指头都是血,两眼赤红瞪得老大,他伸手合了几次都没合上。小秋子从来不知道,那个说话细声细气的妇人,竟有这样的勇气。而那整天摇头晃脑说君子什么什么、连只鸡都不敢杀的先生,竟能用五指在青砖上抠出五个洞来,握在手里的菜刀,自己用尽了力气怎么拔都拔不出。两个小男孩,五岁的被竖着穿在棍子上,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