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青年文摘人物版-爱从不卑微 作者内详 >

第25章

青年文摘人物版-爱从不卑微 作者内详-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著名音乐家门德尔松被称为“交响曲之父”,他的许多作品至今还被音乐界奉为经典。然而,他的长相却在及格线以下:骨骼发育不好,个子很矮,更要命的是他的背后有,大块凸起——他是个驼背。
  身材的缺陷无疑影响了他的婚姻,很长一段时间这位天才音乐家都是孤身一人。也真是天赐良缘,一次门德尔松去汉堡一个朋友家小住,朋友的女儿弗美姬是个天使般纯洁、美丽的姑娘。门德尔松深深地爱上了她,但又自惭形秽,迟迟不敢开口。
  过了一些日子,他勇敢地敲开了弗美姬的房门,开口问道:“你真的相信人们的婚姻是上帝决定的吗?”“是的,我相信。”姑娘羞答答地回答。门德尔松又说了这样一段话:“对,我也相信,每个男孩子出生时,上帝就告诉他,哪个女孩子将来会同他结婚。我出生时,上帝为我指出了那个女孩子,并说你的妻子将是个驼背。我大声喊道:上帝,一个女孩子驼背对她太残酷了,让我来替她做驼背,让她是个美丽的姑娘吧!”弗美姬惊异地抬起头,她久久地望着门德尔松那双明亮、智慧、深情的眼睛,向他伸出了自己的纤纤素手。后来,她成了门德尔松的妻子,辅佐门德尔松成就了一番辉煌的事业。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生理和精神的“驼背”:长相丑陋、身体残疾、下岗、失恋、奋斗半生依然默默无闻……有的人屈服于这种“驼背”,只知向环境和自我的局限低头,结果他们到死还是“驼背”;有的人像门德尔松一样,把“驼背”作为进取的起点,挺起胸走向花红柳绿的远方,最后他们彻底走出了“驼背”,变成了爱情、人格、事业上的巨人。
  (本文作者:游宇明) 
 
  
五顾“微软” 
  人,往往会在自己的条件难以企及某一目标时就轻易放弃,却忽略了一点:哪怕在过程中遭遇失败,但有时也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甚至因此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
  曾经有个年轻人,在偶然路过微软上海分公司的门口时突发奇想,决定进去应聘,金发碧眼的洋总经理一时愣没反应过来,因为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使用并不流利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所以就贸然前来应聘。总经理终于明白了,并颇感新鲜,心想莫非对方真是个人才y便笑着说那今天就破例一次,现在就开始面试吧!
  然而面试的结果却出乎总经理的意料,对总经理来说,这是他在微软任职以来经历过的最糟糕的一次面试。年轻人的中专学历与微软所要求的本科学历不符,他对软件编程也只略知皮毛,对于总经理提出的许多专业性问题,年轻人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根本就回答不上来,面试中双方几次陷入僵局。面试结束,总经理显得很失望,他对年轻人说:“要知道微软公司人才荟萃,从高级管理到专业技术人员,都堪称业界精英,微软的大门不是能够轻易叩开的。”正当总经理要回绝他时,年轻人说:“对不起,这次我是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认为他只是找个托词下台阶,便也随口说道:“那好,我给你两个星期做准备,等你准备好了再来面试。”
  回去后,年轻人去图书馆借了计算机编程方面的书,然后足不出户在家昼夜苦读。两周后,年轻人果然又去见总经理。总经理没有想到对方竟真会再次前来面试,只得兑现当初的承诺。
  第二次面试,年轻人对总经理提出的相关专业问题已基本能应付下来,不过他却仍没有通过面试,因为凭他的编程知识与微软所要求的软件工程师水平相差实在太悬殊了,但在总经理眼里,在两周里能有如此大的进步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面试结束后,总经理建议性地问道:“不知你对微软的其他岗位是否感兴趣,比如销售部门。”年轻人接受了建议,于是总经理又给了他一周时间去准备。
  离开微软后,年轻人去书店买了一摞有关营销方面的书,又一次埋头苦读一周。可令人感到晦气的是,一周后,年轻人虽然在销售知识方面进步不小,但他却仍没能通过面试。
  无奈之下,总经理只能歉意地摇头,并问年轻人为何偏要应聘微软呢?谁知年轻人的回答却令洋总经理瞠目结舌,他说:“其实我并非只想应聘微软,我也知道微软录用人苛刻,我只是想哪怕不行好歹也积累了一定的应聘经验。”总经理哑然。
  结果为了应聘,年轻人总共在微软面试了五次,前后共用去两个多月的时间,而总经理也破天荒地给予一个普通的中国小伙子五次机会。
  在第五次面试时,年轻人没有回答任何问题,因为当他第五次跨进总经理办公室时,总经理已经对他宣布,其实在第三次面试时他就已经成为微软的一员了。洋总经理解释说,在年轻人勇敢不懈尝试的过程中,微软也同时发现了一个有发展潜质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尽管他没有本科文凭,但他的执著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容怀疑,微软的未来就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不久,年轻人就得到了微软的重点培训。
  这是发生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个真实的应聘小插曲。
  人,往往会在自己的条件难以企及某一目标时就轻易放弃,却忽略了一点:哪怕在过程中遭遇失败,但有时也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甚至因此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历和才识,更重要的是有尝试的勇气。
  (本文作者:雨岩) 
 
  
你不会“一无是处” 
  你不会“一无是处”。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
  法国文豪大仲马在成名前穷困潦倒。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
  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
  “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老伯。”
  “数学精通吗?”
  “不行。”
  “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
  “什么都不知道,老伯。”
  “会计呢?法律如何?”
  大仲马满脸通红,第一次知道自己太不行了,便说:“我真惭愧,现在我一定要努力补救我的这些不行。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一定会给老伯一个满意的答复。”
  他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
  大仲马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住址。他父亲的朋友叫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名字写得很好呀!”
  你看,大仲马在成名前,也曾有过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然而,他父亲的朋友,却发现了他的一个看起来并不是什么优点的优点——把名字写得很好。
  把名字写得好,也许你对此不屑一顾:这算什么!然而,不管这个优点有多么“小”,但它毕竟是个优点。你便以此为基地,扩大你的优点范围。名字能写好,字也就能写好,字能写好,文章为什么就不能写好?
  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不自信的人,切不可把优点的标准定得过高,而对自身的优点视而不见。你不要死盯着自己学习不好、没钱、相貌不佳等等不足的一面,你还应看到自己身体好、会唱歌、字写得好等等不被外人和自己发现或承认的优点。
  你不会“一无是处”。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那些总在羡慕别人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人,是永远挖掘不到自身的金矿的。
  (本文作者:肖峰) 
 
  
轮椅上的两天 
  形式上的帮助往往是一种负担和压力,我们更应该为他们独立生活创造条件,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常人无异,让他们在心灵上也能和我们站在同一高度。
  那是1995年的春天,我刚进入中央电视台不久,我们节目组策划了一个专题节目——体验,就是让十种角色进入另一种角色的生活。第一期节目的选题定为“轮椅上的两天”,由我扮演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坐在轮椅上走进另一种生活状态,进行一次为期两天的非常体验。
  为了让自己更像一个残疾人,我专门到北京残疾人康复中心,向医护人员学习了轮椅的用法及残疾人的一些其他生活技能,并且从前一天起,我便穿上了一双袜套,坐在轮椅上,提前进入了角色。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出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导演还特意嘱咐我,不要化妆、不要穿色彩艳丽的衣服,要尽可能显得普通一些。
  起初,我以为能帮助残疾人的人一定很少,肯定有很多人会用歧视的眼光看待残疾人。但当我经过了电影院、商场、电话亭等公共场所以后,我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轮椅陷入坑里时,会有人帮你推出;在商场购物,高处物品够不着时,也会有很多人帮你取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我坐在轮椅上准备打车时,本以为司机会认为残疾人很麻烦,不愿意拉载,可当我挥手后第一辆车就停了下来。司机见我上车非常不方便,就一边笑着说:“我知道这样不合适,但也只能这样了。”一边将我抱上了车。
  平时,我们总说世风日下,爱心太少。通过这次体验,我却感觉到现实生活中真正富有爱心的人是很多很多的,至少在残疾人遇到困难时,不再像前些年那样会有很多人幸灾乐祸地围观,这一点说明了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他人不断的无私的帮助对我却产生了越来越沉重的压力,体验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甚至产生了一种厌烦别人帮助的感觉,面对一双双热情之后想说:“不用,不用!”但是没有别人的帮助,有许多事,像过天桥、上台阶等我根本无法独立完成。
  在那两天里我想我是真正走进了残疾人的内心,真正地理解了他们。作为一个残疾人,他们确实需要人们帮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平等的感觉,他们更希望自己也能和健全人一样去完成他想要做的事情,如果不断地接受别人的帮助,会使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真的是一个废人。长此以往,思想上的压力更大于他肉体上的痛苦。
  史铁生曾对我说:“十厘米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珠穆朗玛峰,所以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其实我们更愿意自己去做,这个社会应该提供足够的便利条件,让我们尽可能地独立生活,而不要造成台阶后,再来两个人把我们搬上台阶或扶上台阶,那么我们会觉得自己是无能的、无用的。如果在有台阶的地方能修一个斜坡。那么残疾人就能够自己上去,而不必让人去帮助,这样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和其他健全人没什么两样。”
  康复中心的一位医生说,几乎每一个坐上轮椅的人都想到过自杀。我原以为他们是因肢体残缺,不再健康美丽,而不敢面对生活的,只要我们大家不再以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我们大家肯热情地帮助他们,他们就会坚强起来。但是当我自己真正置身于他们的行列时,我却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形式上的帮助往往又是一种负担和压力,我们更应该为他们独立生活创造条件,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常人无异,让他们在心灵上也能和我们站在同一高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