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尘埃 >

第28章

尘埃-第28章

小说: 尘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曾结识过一位在澳大利亚已经生活了二十五年的中国人。他事业有成,而且完全习惯了在那里的生活。他有幸娶到了一位爱尔兰人做妻子,并且与爱妻共同养育了三个同样是扁平鼻子的女儿。有一天,他突然向全家宣布,由于他思乡心切,决定抛弃她们,永返故乡。之后,他便立即办理资产转移手续,并给他在澳洲的妻女留足了生活用费。一切妥当之后,他便毅然决然地返回到了位于海边的贫穷落后的故乡。回乡后,他还是坚持在自己从小居住过的老房子里落户。时间不长,他就找回了自己已经失去多年的情感与习惯。    
       总的来说,中国夫妻关系还是很牢固的。按中国的传统习惯,虽然在婚前,甚至女方已经坐上了正在前往男方家行走的花轿上,未来的年轻夫妻还从未相见过,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以后的相亲相爱。这里,像我们那样的婚前相爱方式,如:首先相互交往,其中包括频繁的书信往来,借以达到相互了解,相亲相爱的目的与基础,然后才共同策划结婚事宜等等,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不仅如此,年轻人结婚前,甚至连他们双方的父母都没有任何联系与交往。更不存在双方家长公开递名片,交换对子女结婚事宜的意见和看法等,在欧洲来说习以为常的做法。通常情况下,他们都要通过婚姻介绍人来完成婚前的一切事宜。据说,婚姻介绍人在人们的心目中印象是不太好的。当然,这些介绍人是要收佣金的。    
       按中国的习惯,姑娘出嫁时,总是独自一人前往男方家里,而父母从不陪同。出嫁就意味着永久地离开了原来的家庭,婚后就不应算作原家庭成员了。所以,姑娘出嫁时,总免不了一场痛哭。除了与父母分手外,她一无所知,既不知道未来的婆婆是个怎样的人,又不知道被认作丈夫的男人会对她怎样。与她具有相同疑虑的当然是她的未来的丈夫:她会是什么样子?命运让我娶个什么样的妻子?    
       我有幸遇到了一次娶亲的过程。不知为什么,男方家里对新娘很冷淡。没有一个人上来与她说句亲热的话,几乎所有的人都用审视的目光看着眼前的新娘。新郎也不上前去迎接她,反而躲得老远,就像是在躲避瘟疫。按照习惯是要举行结婚典礼的。但是,新郎却显得很腼腆、紧张。    
       在中国,即使儿子结婚成家了,也要住在父母家里,一直到老。而父母始终要跟随他们、照顾他们、管束他们。家庭中,压力最大的是新娘,因为,从她进入男方家门那天起,就要受到全家人的管束,尤其是受到婆婆的管束。对于婆婆的严厉、无理的监督与管束,新娘会显得很无奈。她还无权向新郎抱怨。而对于新郎来说,虽然他也看不惯父母的做法,甚至也同情妻子的苦衷,但是,他决不敢批评、哪怕是规劝父母。在父母面前替妻子说情不但只能加重妻子的负担,弄不好还会遭到父母、甚至是亲朋好友的一致谴责,称自己为不孝之子。要知道,在中国,谁若是受到众人如此谴责,那就意味着该人是犯了大错的。    
       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和和气气地共同在一起生活,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追求的一种目标、一种美德。上至统治阶层,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这种共同的认识。而实际生活中,几十、几百个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在一起,这是很平常的事。历史上,曾有个几千人为一个大家庭共同生活的故事。这个家庭为九世同堂。尽管人多,但生活得非常愉快、和谐。成员间谁也不吵架,尤其是女人们从没有谁惹事生非,孩子们也不会因为玩而相互厮打。就连家里的狗都相互友善,从没有哪条狗因为争抢骨头而大打出手的。    
       这个家庭的美誉很快传到了当朝皇帝的耳里。一次,借登泰山之机,他来到了这个家庭里。他要亲眼看看人们的赞誉与传说是否属实。他对自己的亲眼所见十分满意:看来人们的赞誉没有半点虚夸。于是他坐下来问家庭的长者,是什么方法使这样大的家庭如此和谐美满?长者没有说话,而是拿出一张纸与一枝笔来,展开纸,又在上面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共写了一百次,然后收住笔,把写上字的纸呈递给皇帝,最后才说了一句话:〃这上面写的,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和谐美满的原因。〃    
       皇帝接过呈递过来的纸,低头一看,不禁愣住了:只见偌大一张纸上写着一百个同样的字:〃忍〃。    
       〃因为有了'忍'才能得到宽容与和谐。〃长者解释道:〃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教育我们的后人:要从小改变与生俱来的易愤、易怒性格,强化忍让性格。〃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前面的话题。如果婆婆的性格是善良、宽容的,那么新过门的媳妇生活将会很愉快;反之,就将会很痛苦。还有一点,即不管婆婆性格怎样,只要新娘头胎生了个儿子,那么,她就会受到全家,尤其是婆婆的善待。    
       在中国人的眼里,生儿子是全家人最大的事情。可以说,儿子寄托了全家人的情感,全家人的企盼和全家人的美好未来。有了儿子,一个贫穷的家庭可能会变成一个富有家庭。此外,有了儿子,就有了一个为父母、老人安葬灵魂、处理后事、驱邪避灾的可信之人。    
       不过,如果媳妇生的不是儿子,而是女儿,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是来自婆婆的压力更加巨大,其次,是丈夫的感情会发生变化。而那些企盼儿子降生后的一系列计划,如加大对儿子的培养教育,让其成人后光宗耀祖等将全部落空。媳妇会失声痛哭:为自己不争气生下女儿而懊悔;婆婆会因此而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丈夫会强忍悲痛,开始从感情上与心爱的妻子疏远;准备为生儿子而前来贺喜的邻居也会戛然止步,而发出并非善意的窃窃私语。有的家庭对生女儿的反应更为残忍,他们有的干脆就把襁褓中的女婴弄死。稍有人情味的,就把孩子抱到外面去,或者放到路边,或者放到院外。这时就要看女婴的运气如何了。有的因此而被冻死,有的则被有心人拾走,等女婴长大了好做自己儿子的媳妇。当然多半的情况是:女婴的父亲一边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一边又不得不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搂在自己的怀里,把她喂养大。虽然不是儿子,但是也要把她抚养成人,尽到父亲的义务。    
       一般情况下,结婚多年以后,媳妇的状况都会好起来的。那时,虽然还是婆婆管家,家里的大小事还是她说了算,但是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自己生的孩子多了,也长大了,所以,媳妇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没有人再敢无事生非。过去一向专横跋扈的婆婆也大为收敛。大儿子入学后学习一向努力,最后通过考试还当上了中学语文教师;虽然二儿子也与哥哥同在一个学校读书,但是他却不喜欢学习,而喜欢经商。他认为,对商人来说,只要会看信、写信就行了,没有必要〃之乎者也〃地学个没完。于是他放弃学习,经商去了。三儿子随叔叔远去新加坡做生意去了。虽然老三从小机灵、聪明,但就是爱淘气,在家的时候,没少惹大人生气,长大去新加坡后又是最受父母牵挂的一个。看来,这一点是与我们欧洲相同的,即做父母的都会为自己远行的子女牵肠挂肚。    
       毫无疑问,在中国,夫妻间是很恩爱的。由于习惯势力使然,婚前不允许有一见钟情的事情发生。但是不能因此就否认中国的夫妻确有真情存在。况且,单从相貌来说,绝大多数中国姑娘的长相还是很美丽的。但是,我所说的并不是因为这美丽的外表,而是指经过一段共同的生活后产生的真情与相爱。当然,不经过深入的研究调查,局外人是很难发现含蓄的中国人这种真挚的情感的。表面上看,中国夫妻间的关系似乎很冷淡。您也从不会听到他们相互间较为亲密的话语。一次,我的一位同事一位英国小姐问她较熟悉的一位中国女士:你爱你的丈夫吗?这个问题把这位女士吓了一跳。她涨红了脸,随意地答道:〃当然不爱了。〃后来,在私下交谈时,这个女士纠正了她上述说法,称自己爱自己的丈夫。不过,她又解释说,她生平从没对第三者,其中包括无话不说的父亲说过这种话。这里,只有当夫妻一方不幸去世时,才能向亲人公开自己对亡人的真实情感。因为,这时,尤其是妻子再也不怕别人的嘲讽与指责了。如果不相信的话,请您去墓地走一趟,如果您能找到一座刚刚死去的丈夫的坟墓,就会发现,那坟墓旁边肯定会跪着一位丧夫之妇,而且这位妇女又会声泪俱下地述说着自己对亡夫的追思和眷恋。    
       当然,在中国也有终身吵嘴,甚至打架的夫妻。但是,这能说明什么呢?难道这些都是被强迫成婚、或是非法婚配所造成的吗?对此,本人不敢苟同。要知道,在中国有千千万万对男女青年就是在传统的婚姻制度下结成夫妻的,但是他们最终都成了恩爱夫妻。    
       还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即:在中国,妇女都处在逆来顺受的地位。这种说法的基础是,许多到过中国及东方的欧洲人都认为,在那里妇女就是奴隶,她们惟有视男人之意志办事,而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利。其实,这些说法、看法是很不符合实际的。在中国是有歧视妇女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在别的国家也是普遍存在的。根据我在中国的多年观察得出结论:这里,绝大多数的妇女是得到善待和尊重的。许多妇女在家庭生活中不仅没逆来顺受,而且还自由自主地操持家务,相夫教子。    
       与我们欧洲人相比,中国人对居住环境、条件要求得很低。比如,我们这里很讲究、重视家里的基本生活条件,追求既干净整洁,又舒适方便。而中国人却很轻视这些。虽然在老夫子的有关道德或美德的理论著作中有过关于整洁的论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人并未照此执行。现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家中,灰尘、脏物、污垢……满屋皆是。当我们随便去一位中国人家庭或平民家庭,或有身份的家庭做客时,屋里的脏乱程度都会使你吃惊。在那里没有干净、舒适可言。几乎所有东西都丢在地上,不会摆放也不见洗涤。墙角挂着蛛网,上面的蜘蛛在悠闲自得地勾着图案。几件结构、造型再简单不过的家具竖在地上。带着垂直靠背的木椅子倚在墙边。坐在这样的椅子上简直是一种折磨。看来,由前辈继承下来的摆放方式并不想让坐上去的人感到舒适。此外,还有那种又硬、又窄的长条椅,这种完全乡村样式的椅子摆放在城市的家中,显得很不合适。不管谁,只要坐上去,就不得不弄成个美国人的坐椅方式:跷起腿,弯下腰,还要用胳膊撑着下巴,否则的话就极为难受。从眼前这些并不实用的木制家具看,中国人还是喜欢蹲着说话、聊天的。    
      与粗糙的家具相同,房间里的木床也是极简单的。木床上只铺了一层苇席。我想,如果是欧洲人在这样的床上睡一宿的话,他不但觉睡不好,弄不好还会睡得周身疼痛。但是,中国人就不同了。由于他们从小就睡这样的床,所以,他们睡在上面,一定会像我们睡在绒毛床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