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孩子成长的保证:怎样培养习惯 作者格林 >

第7章

孩子成长的保证:怎样培养习惯 作者格林-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茶淡饭〃,与家里的优裕生活相比较,小巴顿简直就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由于条件确实艰苦,小巴顿对这所寄宿学校就更不适应了,每逢星期一早晨要送他去上学的时候,他就大哭大闹,不愿意去上学,希望父亲能给他重新换一所学校。折腾了几个星期之后,小巴顿瘦了很多。心疼他的母亲和姑姑也对他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但是,巴顿的父亲仍然坚定自己的想法,始终认为磨难和锻炼对巴顿这样从小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来说不是坏事,反而是一道十分有益的〃营养剂〃。

  巴顿长大成人以后回忆起这段寄宿学校的生活来,还不无感慨地说:〃这样的生活使我学会了忍耐和自我锻炼,培养了我坚强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这为他日后事业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巴顿成名之后也十分感谢父亲当年给自己吃的这些苦头,让他最终得到了苦尽甘来的硕果。可以想像,一点苦头都不吃、一点委屈都不能受的话,怎能承担起科学研究的重任?又怎能耐得住科学研究的辛苦和寂寞呢?正是因为巴顿从小就得到了锻炼,才没有因为其独子的身份沉于溺爱而成为毫无作为的纨绔子弟。

  历史上,大凡有所成就者,无不与足够的训练有关: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母亲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母亲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母亲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芽〃〃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芽〃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倘若没有严格艰苦的训练,恐怕历史上就没有〃二王〃的出现了。

  三、要求和原则

  1.以兴趣调动训练的积极性

  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但是要养成好习惯,要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则是一个十分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更要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的练习。特别是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矫正起来颇有些〃难于上青天〃的味道,要克服很多难以想像的困难,不少人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虽然如此,我们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训练,如果你光是苦练,过不了多久就会感到厌烦。所以,不妨把〃苦练〃与〃趣练〃相结合,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

  例如培养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就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来进行,抓住去商场购物、乘车买票、外出游玩等机会,提醒和训练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好礼貌用语。如乘车时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要诚恳地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售票员为你递过来车票,最好道一声〃谢谢〃;中途下车跟朋友分别,要记得说〃再见〃等等。这种自然的生活场景对良好习惯的培养十分有利。 
 

第12节:训练必须持之以恒 
 
  2.训练必须严而又严

  训练的过程是个痛苦的过程,即使你不愿意,也要咬着牙坚持下去。自我训练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好的习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巩固,不可能一蹴而就。

  严格的训练要避免情绪化。千万不要一高兴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或者是因为心情不好而对一个小细节斤斤计较。没有相当的磨练,很难养成好的习惯。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

  3.训练必须持之以恒

  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

  由于人的行为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的,也要反复抓。同时,对于出现的反复现象,也不要气馁,这是正常的,也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解决的。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一定要克服自身的懒惰情绪和畏难情绪,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训练自己的行为。比如要培养认真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就要天天进行自我检查,直至养成习惯。不能今天来劲了,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过几天又一点也不管了,这是形不成好习惯的。〃前紧后松〃、〃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在习惯培养中都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有耐性,持之以恒。

  四、操作方法

  1.目标明确,要求具体

  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反复的分解操作练习,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

  如学习洗衣服这项训练内容,要求较高,过程较为复杂,在训练时不妨分为四个步骤:一浸泡、二揉搓、三漂洗、四晾晒。在进行自我训练之前,最好是先观察父母是怎样洗衣服的,在父母洗衣服的时候请他们讲解洗衣服的要领,然后再自己动手,这样形成的印象往往比较深刻。

  再比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时,说〃谢谢〃二字,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注意的细节其实很多。这时,不妨先向自己的长辈请教。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给你一些适当的建议,如:

  首先,说〃谢谢〃时必须诚心诚意,发自内心,要让人听起来不做作,不生硬,不是为应付人家,而是真心实意地感谢,只有真心才能使〃谢谢〃二字富有感情。

  第二,说〃谢谢〃时要认真、自然,要让人听清楚,不要含含糊糊,不好意思,更不要轻描淡写地凑合,好像不太情愿、应付差事。

  第三,说〃谢谢〃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很高兴就是达到目的了,如果对方对你的致谢莫名其妙,就要说清谢人家的原因,以使对方感到你的真情实意。

  第四,说〃谢谢〃时要用整个身心说,除了嘴里说以外,头部要轻轻地点一下,眼睛要注视着对方,而且要伴以适度的微笑。

  第五,别人帮助自己解除了困难之后,应表示谢意。表示的方式可以说:〃谢谢!〃〃多亏您帮助!〃也可以握手致谢,还可以赠物致谢。

  表达谢意的方式因人、因场合而异,一定要根据实际,选择最恰当的行为方式,这样的训练才能既规范又不机械。

  2.层次分明

  由于青少年年龄层次不同,各个年龄段掌握良好习惯的要求也就不同。如养成〃文明乘车〃的习惯时,最好是先训练自己上车能主动买票、乘车时不向窗外扔杂物、不把头伸出车厢外等较为基础的要求,然后再进一步要求自己能主动为乘客让座、为乘客传票等更多的要求。

  3.及时检查

  只有要求而没有检查,要求就容易落空,因此自我检查和评价必须坚持经常住。比如训练做作业仔细认真就要天天检查,哪天写不整齐就要求哪天的作业重做,一点也不能马虎,最好是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对作业的情况进行登记,以便一个阶段作一次总结。在比如养成每天早晨自己叠被的好习惯,就要每天检查自己的被子叠了没有,叠得整不整齐,发现没有叠或叠得不好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纠正,这样训练才能形成好的习惯。这些工作虽然比较琐碎,但是必须长期坚持。

  第七章正强化法

  一、解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体会,自己在某种情境下做了某件事情,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或肯定的答复,下次遇到相同情境时做这件事的可能性就会提高,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一种习惯。这就是〃正强化〃。虽然不能片面地夸大一次表扬和鼓励就能塑造一个崭新的行为,但我们应该看到:正面的、积极的外界反应和自我评价,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运用好〃正强化〃的方法,就是要在习惯的自我培养中,学会肯定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会〃自我表扬〃、〃自我奖赏〃、〃自我鼓励〃。同时尽可能地获得父母的帮助。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方法谁不知道?老师和父母不是经常将这种方法用在我们身上吗?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那都是来自他人的表扬和激励。要真正地掌握这个方法并运用得得心应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肯定自己的〃度〃掌握得不好,很容易滑向自满的边缘,反而成为习惯培养中的负面因素。

  二、案例 
 

第13节:正强化 
 
  下面这个案例中所用的策略就是〃正强化〃:

  丁红上小学四年级,语文成绩还行,数学是她最大的麻烦,尤其是遇到应用题的时候,老师讲的例题当时也能听懂,等她自己写作业的时候又不会了。回家后她向当工程师的爸爸讨教,爸爸给她讲了两遍,她还是似懂非懂,妈妈在一边着急了,责怪丁红反应慢。爸爸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像是在想问题。大约5分钟后,爸爸对女儿说:

  〃我想起来了,我上小学的时候通常一个问题要讲六遍才能听懂,我们重新开始吧。〃

  爸爸又耐心地讲了三遍,女儿终于听懂了。爸爸说:〃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