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三兄弟-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士们活捉了蒋介石的爱将、“剿匪”总指挥张辉瓒,兴奋极了。
他们立即将张辉瓒押回师部,并报告了红四军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这是红军,也是林彪从军以来,指挥部队活捉的最高级别的国民党军官。林彪、罗荣桓高兴万分,立即将喜讯报告了毛泽东。
战斗结束后,红一方面军对此次反围剿作战成果进行了统计:敌第十八师第五十二、五十三旅计9000人全部被歼,除俘获敌中将师长张辉瓒外,还抓到了该师代参谋长周纬黄、旅长王捷俊,缴获各种武器9000余件、子弹百万发、通讯器材一批,还有大量的粮食及被服、军装。
在苦竹岭指挥所的毛泽东得到这一消息,兴奋异常。他当即用电话告诉林彪,他与张辉瓒系熟人,想见见这位被俘的湖南“老乡”。红四军的战士们将张辉瓒捆绑起来,然后送到龙岗街。毛泽东立即赶往龙岗。冯都先生在《红军活捉张辉瓒后的秘闻趣史》一文中,对毛泽东会见张辉瓒作了下面一段叙述:
张辉瓒在北伐时与毛泽东有过交往,又是湖南同乡,这回见到毛泽东就假意敬礼,双手拱拢,连声说:“润之先生,久仰,久仰……”毛泽东打断他的话,用幽默的语气审问他:“总指挥先生,你是怎样指挥的呀?你从湖南到江西,又从南昌到龙岗,今天就叫你到龙岗为止啊!你气势汹汹地叫嚣要围攻我们,你可没有想到我们红军的厉害吧?你的“围剿”反而被战士们给围剿了。你在东固搞“三光”政策,我们没有会到面,想不到今天在龙岗见到你,你还想怎么样呀?你在龙岗到处写反动标语,要剃朱、毛的头,还是朱、毛剃了你的头?”张辉瓒被一连串的发问吓得浑身发抖,面如土色,连说:“有罪!有罪!”他非常怕红军杀他,苦苦求饶,一再表示只要免他一死,情愿捐款、捐枪、捐西药赎命。毛泽东同他席地而坐,向他宣传红军政策,询问国民党内部情况,还给他讲解当前形势和革命道理。
随后,毛泽东为纪念这次战斗,又用他的如神之笔,创作了影响甚大的名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岗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张辉瓒被俘后,蒋介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为了营救爱将张辉瓒,他想了许多办法,甚至通过秘密管道找中共党组织,提出用关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的我党重要干部、林彪堂兄林育南及何孟雄、李求实等24人交换张辉瓒,还愿意赠送20万大洋、20担药品,后因联络管道不畅,加上张辉瓒在江西作恶多端,1931年1月28日在吉安东固的一次斗争会后,张被地方提前处死,这项交换没有成功。蒋介石一怒之下,下令立即处决林育南等24人。
有趣的是,张辉瓒被处死后,江西赣南名艺人张桃园马上创作了一部东河采茶戏《活捉张辉瓒》,此戏一共6场,1931年春节过后,在苏区赣县田村契真寺公演,方圆20里的群众提着马灯、举着火把前来观看。随后,此戏又在苏区瑞金等地上演150余场,场场暴满,影响巨大。
第三部分 林彪——葬身异国的军事家第82节 漳州战役缴飞机
1932年2月至3月,在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下,中央红军攻打江西赣州失利,损失巨大,官兵情绪一度十分低落。
为了改变红军的被动局面,中革军委特派项英到瑞金城郊东华山古庙找正在养病的毛泽东,请毛泽东暂停养病,立即赶赴前线参加军事决策。为了顾全大局,毛泽东决定马上赶往前线。随后,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红军今后的行动方针。会上,毛泽东提
出:此次赣州作战失利,使红军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今后要设法扩大红军,而红军队伍要扩大,最好的办法是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党和群众基础较好、地势有利的赣东北地区发展,在那里建立一块稳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很可惜,毛泽东关于红军行动的建议未被中央局采纳。中央局决定红一方面军继续坚持夹赣江向北发展,同时发出训令,以第一军团、第五军团组成东路军,寻歼赣江以西的敌人。
3月12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重编红军第一、三、五军团,第四、十五军合编为红一军团,林彪为总指挥,林彪在黄埔军校时的教官聂荣臻为政委;第五、七、十四军合编为第三军团,彭德怀为总指挥,滕代远为政委;红三、十三军合编第五军团,季振同为总指挥,董振堂为副总指挥,肖劲光为政委。
当时,林彪、聂荣臻的红一军团驻扎在赣州东南部的南康县唐江镇。毛泽东对红一军团的重组极其重视,决定亲自到南康去宣布中革军委的重编命令,并召开一个团以上的干部会。3月13日,毛泽东到达唐江镇,并在红一军团干部会上作了报告,他在报告中希望红一军团官兵刻苦学习,扎实训练,努力作战,使全军团成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铁军。毛泽东的报告,对红一军团的官兵鼓舞甚大。
不久,红一军团根据中央局的决定,进入福建地区,毛泽东也跟随红一军团行动。
红一军团一进入闽地,毛泽东迅速对敌情作了侦察、分析。他认为,漳州战略地位重要,敌兵力较薄弱,比较好打,应抓住机会将漳州攻下来,以振军心。
3月30日,毛泽东给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发电,建议红军攻打漳州。毛泽东的建议,得到苏区中央局的同意,并派毛泽东负责指挥这次战役。毛泽东接到中央局的电报,非常兴奋,当即制定了作战方案。
林彪、聂荣臻统领的红一军团承担了主攻漳州的任务。
当时,驻守漳州之敌系国民党第四十九师的第一四五、一四六两个旅,其主力配置在漳州外围天宝、南靖一线,另一部守在市区内。
为掩敌耳目,全歼漳州之敌,林彪、聂荣臻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将部队开到福建长汀东新桥地区隐蔽休息,待闽西军区部队到达后,再突向东部行动。
4月3日天未亮,红一军团与十五军团一道,火速向漳州前进。
行进途中,部队在考塘地区遇蒋军张贞部两个团的阻拦,林彪、聂荣臻迅即、果断指挥部队将其歼灭。随后,他们乘敌不备,又突然攻进龙岩县城,消灭蒋军一部。
4月15日,红军进入漳州地区。
4月16日至18日,毛泽东多次与林彪、聂荣臻等人一起研究漳州战役的作战方案。根据漳州敌人分布情况,毛泽东决定漳州战役分两步打,先消灭外围之敌,打通进城之路,然后再打城内之敌。
毛泽东的部署是:林彪、聂荣臻指挥的红一军团中的第四军担任攻坚主力,第十五军助攻。第十五军团的第三军为预备队,第十三军和闽西军区部队负责监视粤军行动。
19日,林彪、聂荣臻指挥部队向粤军阵地发起猛攻。
英勇的红一军团的将士们顶着密集的枪弹,向粤军高地发起一轮又一轮攻击。前面的倒下去了,后面的跟着往前冲。经过半天的猛打,终于攻克了敌人的主阵地,接着又向右横扫,将漳州外围高地全部攻克,并全部消灭了阵地上的敌人。
当天,红军攻占了天宝、南靖。
20日,以红一军团为主的红军部队攻进漳州城内。粤军在红军的猛攻下,溃不成军,纷纷缴械投降。
据林彪1933年4月给苏区中央局写的《红一军团龙岩漳州两役战斗经过报告》中说,此次战役歼粤军第四十九师大部,俘1674人,缴获飞机2架,步枪2331支,机关枪9挺,山炮、迫击炮各2门,步枪子弹13万余发,炮弹4942发,炸弹240枚。林彪得知此战缴获了敌人的飞机,非常兴奋,他拉着聂荣臻的手说:“这是我们首次缴获敌人的飞机,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我俩在飞机旁边合个影吧。”
聂荣臻也很高兴,当即与林彪在飞机边照了一张相。
漳州战役的胜利,使赣州之战失利的阴影烟消云散。
对这次战斗,毛泽东作了较高的评价。他还在战后召开的红军干部会上说了下面一段颇有趣的话:
有人说我们红军只会关上门打狗,怀疑在白区能不能打仗,可是你们看,我们在白区不是打得蛮好嘛!
第三部分 林彪——葬身异国的军事家第83节 草台岗上挫陈诚
1932年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会议上,错误地批判了毛泽东的正确作战方针,撤销了他的红军总政委职务。毛泽东被迫离开了红军领导岗位,回到后方长汀福音医院休养。不久,蒋介石纠集30多个师、60余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并任命何应钦为赣粤边区剿“匪”总司令。何应钦上任后,立即制定了围剿红军的作战方案,决定分左、中、右三路向红军发动进攻。
何应钦将蒋介石的嫡系10个师作为对付红军主力的中路军,并由第十八军军长陈诚任总指挥。陈诚生于1898年,浙江青田县人,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警卫司令、军长等职,系蒋介石的亲信。此人志大才疏,好大喜功,任了中路军的总指挥后,便口出狂言:“由我当中路军总指挥,共军必败无疑!”
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作了精心准备。
1933年2月22日,红十一军伪装主力,由新丰街东渡托河,向黎川一带移动,以迷惑敌人。
主力部队红一军团则秘密转移到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
利令智昏的陈诚被红军的计谋迷惑了。他误把红十一军当成主力,并迅即下令主力部队向东追击。他的第一纵队由乐安、宜黄出击广昌;第二纵队由南城向东推进;第三纵队由金奚一带出击黎川。
陈诚企图以分进合击战术,急速向黎川、广昌推进,一举歼灭红军。
红军总部抓住陈诚部第一纵队与第三纵队相距较远,第一纵队去乐安、宜黄又必经红军根据地内很长一段高山密林地段的机会,决定集中主力红一军团等部,用大兵团伏击的战法,在黄陂地区消灭陈诚第五十二、五十九两师。
参加此次战斗的红军部队分为左、右两翼。第一、三军团和第二十一军为打重仗的左翼,第五军团和第二十二军为右翼。
24、25日,林彪先派人到实地查看了地形,侦察员回来向他报告,此处地形非常适合打伏击。随后,他与聂荣臻商量决定将红一军团分成两部分,从苦竹、五都一线平行并进,然后,进入预定地点埋伏起来。
27日,陈诚部的第五十二、五十九师由乐安分两路向黄陂前进。两师之间隔着摩图嶂大山,联络极不方便。敌第五十二师在师长李明的指挥下,进入了红一军团的伏击圈。
时机到了,隐蔽在密林中的林彪突然大喊一声:“开火!”
顿时,山谷内枪炮声大作,子弹、手榴弹似雨点洒向敌军阵地,打了几个小时后,路上、草中、树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