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品读书剑恩仇录 -孔庆东-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五)品读《书剑恩仇录》-孔庆东
主讲人简介: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著作有《北大往事》《47楼207》《黑色的孤独》《口号万岁》《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等。
内容简介: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说,1955年在香港《新晚报》上连载时,就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当时的评论界认为,金庸的这部处女作思想性强、内涵深刻,已远远超过了当红的武侠小说家梁羽生,《书剑恩仇录》为什么会使金庸一举成名?小说讲述了怎样一个传奇故事?我们又该如何来赏析金庸的这部处女作?
小说《书剑恩仇录》又名《书剑江山》,写的是乾隆年间,江南武林门派红花会为反清复明,与满清朝廷斗智斗勇的故事。在金庸的所有的武侠作品中,《书剑恩仇录》虽然不是上乘之作,但正是因为这部小说,使金庸的名字和武侠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到今能够成为文坛巨匠的,很少有人专攻武侠,那么,金庸为什么初出茅庐就认准了武侠题材呢?
在武侠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是美女,写得最滥的同样是美女,金庸第一部小说中的第一个美女是怎么表现的呢?
著名台湾女作家三毛曾在她的一本书里说,她一般不看武侠小说,但对金庸却“情有独钟”,因为在她看来,金庸的小说,只是写了一个人类至今仍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情”字。那么,金庸对情爱世界的描写为什么会如此广博、深刻?在《书剑恩仇录》中又表达了怎样的一种爱情观呢?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将与您一起品评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
全文: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说,1955年在香港的《新晚报》上连载时,就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当时的评论界认为金庸的这部处女作,思想性强,内涵深刻,已远远超过了当红的武侠小说家梁羽生。《书剑恩仇录》为什会使金庸一举成名?小说讲述了怎样一个传奇故事?我们又该如何来欣赏金庸的这部处女作?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将与您一起品评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先生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我们知道很多作家的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并不统一。有的人处女作默默无闻,人都忘了,也有的人处女作就是代表作,因为有的人一辈子就写过这么一部作品,都有,什么作都是它了。金庸无侠小说的处女作就是《书剑恩仇录》,而且一写就成名了。
(小说《书剑恩仇录》,又名《书剑江山》。写的是乾隆年间,江南武林门派红花会,为反清复明,与满清朝廷斗智斗勇的故事。在金庸的所有武侠作品中,《书剑恩仇录》虽然不是上乘之作,但正是因为这部小说,使金庸的名字和武侠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至今,能够成为文坛巨匠的,很少有人专攻武侠。那么金庸为什么初出茅庐就钟情于武侠题材呢?)
小说是有一个缘起的,以为在金庸之前,梁羽生先成名,梁羽生是先写新派武侠小说的。报社一看有利可图,时常前景很广阔啊,于是就怂恿这个叫查良镛的青年人也出来写武侠小说。于是他们报社就出来两个著名的武侠小说明星。而这个叫查良镛的年轻人,遵照领导指示,也来写一部武侠小说,没有经验啊。心里没底,写什么好啊?虽然平时在宿舍里也胡说八道,谈侠论剑的,其实心里很虚。但是他很聪明,我既然没有把握我就写我最熟悉的事情。有志于创作的朋友记住,走上文坛的时候没有把握,写你最熟悉的事情。写你心里最有把握的那一点。所以金庸在写什么的问题上,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想到了自己曾经历过的人生。我们知道生活永远是创作的第一源泉。生活不仅是创作的第一源泉,也是我们做学问的源泉。金庸这个时候想到了他家乡的一些关于乾隆皇帝的传说。他想把这个传说写进他的武侠处女作中。所以这个故事首先就借浙江一带一个民间关于乾隆皇帝身世之谜的传说展开。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名们望族。祖上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荣耀。可是金庸的家乡跟乾隆皇帝又有什么联系?《书剑恩仇录》的诞生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背景呢?)
下面我门来分析这个传说。在我们中国清朝以来,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说乾隆皇帝本来是汉族人,乾隆皇帝被认为是清朝成就最高的一个皇帝。康乾盛世,阎崇年老师给大家讲过满清十二个皇帝,传说说这个乾隆本来是海宁的汉族人陈家之后。陈家生了这么一个孩子,被皇后采用调包计给调走了。我们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在京戏里面也常见这样的故事,皇后或者某个贵妃玩儿一个调包计,把人家孩子说成是自己的孩子。这样自己地位就稳固了。这反映了我们中国封建社会宫廷斗争的复杂性,可是这个乾隆被调包的传说,它和其他的传说有不同的地方,这个传说很值得进行民俗学、社会学、政治学的探讨。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有关他们家世出生的传说很多,乾隆皇帝算是最为离奇的一位,而且有许多版本。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选用的就是类似“狸猫换太子”的传说。浙江海宁的陈士倌在康熙年间曾经入朝为官,并且和当时的皇四子雍亲王关系密切。当时,雍亲王妃和陈士倌的夫人先后生了孩子。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当陈士倌的孩子被送出来时,自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一个小丫头。而那个被换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那么这个传说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呢?)
如果我们请历史学家来进行认真的考证的话,这个传说的证据是不充分的。我们没有充分的证据去考察出来,说乾隆皇帝就是汉族人,没有证据。根据现在我们能掌握的证据,人家乾隆还是满族人,没有汉族血统。可是为什么在传说的过程中汉族的老百姓都这样认为,而且很喜欢接受这样一个说法。我们去想接受了它之后有什么好处。如果乾隆皇帝是汉族血统的话,这就以为着从乾隆往后所有的皇帝都成了汉族人了。因为乾隆就是汉族人,我们汉族人的孩子。所以他以后的满清的皇帝其实都是汉族人。这里面包含着一种很危险的文化态度。这个态度,其实就是后来鲁迅先生所深刻批判的汉族的阿Q精神。自己的江山被人家夺去了,没有本事夺回来。在屈辱的状态下给人家当牛做马,被人家杀了成千上万,最后男人都留了辫子,怎么办呢?就想了一个自欺欺人的办法。哼,你不杀我,夺我们江山吗?没关系,你们的皇帝是我们的儿子,是这样一种态度,巧妙的篡改人家的血统。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我们平时老百姓骂人的时候怎么骂?也是侮辱对方的家庭血统,总是企图把自己混到人家的血统里面去,想方设法证明对方是自己的儿子。总是想混进对方的家庭伦理秩序中去,把人家的伦理道德搅乱。最后就变成反正对方比你矮一辈就算胜利。而这种骂人其实没有改变现实生活中的格局。现实生活中两个人还是两个人,只不过骂了人家就好象占了便宜。在日常骂人话中,都包含着这种阿Q心理。这个问题经过鲁迅那一代学者的挖掘,我们就看到这背后,是有一种危险的文化态度。这个乾隆是汉族后代的传说,如果是真的就罢了,如果不是真的,这种历史态度是不可取的。可是小说家他是不受历史真实性制约的。他恰好可以利用这个传说,来展开一个奇异的故事。不管有没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起码可以用这个来创作小说,而金庸就借着乾隆的身世之谜,塑造出了另外一个人物,这个任务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陈家洛。
(陈家洛出身贵族世家,自幼离家,师从红花会首领于万亭,文武双全,内外兼修,风度翩翩,于万亭死后,陈家洛接受遗命,成为红花会总舵主,领导群雄,展开反清复明大业。小说主人公,和乾隆之间的出身背景、成长环境和悬殊地位,本身就是一连串的矛盾。那么,金庸又是怎样把这些冲突架构得让人信服的呢?)
陈家洛这个人,在小说被设计为是乾隆皇帝的同胞兄弟,兄弟两个人一个被弄到宫中去调包了,最后成了皇帝;一个孩子在民间长大,不仅仅是在民间长大,而且是在朝廷之外,领导着一个反抗朝廷的军事团体——红花会。这个陈家洛是红花会的首领,是他的当家人。于是兄弟两个人,一个是当权派,一个是造反派,当权派与造反派之间是同胞兄弟的关系。金庸非常善于利用这种叙述模式。所以他们两个人之间就产生了很复杂的恩怨纠葛。既有血肉同胞之情,又有势不两立的政治立场。这两个人一开始相见的时候,第一次见面,并不是以兄弟的身份见面的,两个人互相不知道对方是自己的同胞兄弟,也不是以本来的面目相见的,不是以一个是皇上,一个是红花会首领,而是都隐瞒了身份,冒充两个江湖人士。这个乾隆是一个风流皇帝,假装一个知识分子,摇着扇子到处旅游看一看。陈家洛也冒充一个江湖人士,两个人好象是萍水相逢,但是两个人谈得很投缘,谈得感情很好。我们看两个人都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之后,感情很融洽,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势,结为挚友,都觉得对方有才情、有胆略、有意思、有情趣,愿意竭力拉拢,两个人在一起谈诗论道,喝酒,吟风弄月。
(陈家洛和手下的弟兄夜探巡抚衙门时,意外发现乾隆皇帝驾临杭州。而这个万岁爷竟然是和他在西湖边侃侃而谈,结为好友的那个人。陈家洛被乾隆的贴身侍卫发现后,故事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终于暴露了彼此的身份,回归到自己身份的时候,双方撕破脸,你是皇帝,我是红花会首领。这个时候,这种感情,这种朋友之情,这种知音之情,再也不能继续。两个人却要拔刀相见,兵戎相见,两边的人摆开阵势,结果是红花会在杭州六合塔扣押了乾隆,把他扣押起来。为什么要扣押他?把他抓到杭州的塔里面逼迫他答应一件事。答应什么事,我们想想,如果没有读过这个小说的朋友,你想想逼他答应什么事?给我两百万美元,还是马上给我们提供一架飞机飞往某个国家。到底答应什么事呢?原来是答应他站在红花会的立场上一起颠覆满清朝廷。竟然逼迫他答应这样一件事。为什么红花会要策反乾隆?他们抓到乾隆不是杀掉他。如果你是反抗朝廷的话,抓到他们的皇帝杀掉就算了。你们不是要闹事,不是要起义吗?没有,他们逼迫乾隆和他们一起造反。人家都是关逼民反,他是民逼官反,不是官反,逼皇上反,这是没听说过的。就因为他们知道了乾隆是汉人的后代,他们知道了他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