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坐了我的位子-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曾经和一位高级主管有过深交,但他被解雇了,我也因此失去了保护伞。自从他离开以后,我再也没有和他那个层次的人发展新的关系。所以当公司重组的时候,没有人会保护我。
这本书还将谈及在工作或商场中,发展哪几类关系是合适、有益的。一位48岁的已婚男主管曾经向我们倾诉:
我结婚已经17年了,但我的妻子从未当着我的面说过她爱我。于是,另一个女人出现了,她是我的助手。我们越走越近,无话不谈,虽然她说只是把我当好朋友,但我却发现自己已经渐渐爱上了她。我知道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我的婚姻将受到伤害。
当一切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时候,这位部门主管必须赶快意识到,这种工作“友谊”很可能让他丢掉饭碗。不仅如此,一旦他所倾慕的对象认为他是利用工作之便胁迫自己就范,她很可能会指控他对自己进行了性骚扰。
读了这本书,你就会了解哪些工作伙伴是应该结交的,怎样才能让彼此的距离更近一些;如何回避几类有潜在危害的伙伴关系。有时,一次愉快的合作会很自然地使两人从伙伴发展为朋友,之后也许你们会继续合作,也许各自回到原先的工作领域,那么如何处理好今后你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如何识别和对待工作道路上不时出现的敌人。
伙伴关系常常会持续几个月,一两年,甚至几十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老板和他的员工很可能连同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都没有。同事之间也是如此,许多人在工作之外几乎不相往来。但是我想说,当有一天这种关系突然离你而去的时候,你就不会再对它熟视无睹。下面这位是一个35岁快乐的已婚妇女,两个孩子的母亲:
这星期我的心情始终有些忐忑,这种烦躁不安源自一位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伙伴,他马上就要退休了。对此我并不会唏嘘感慨,因为我们的关系从来没有超越工作。我完全理解和接受他的离开,并且从未想过去改变它。但不知为什么,一种失落和悲伤的情绪却悄悄潜入我的内心。
这位妇女的情绪是很典型的,与熟悉的工作伙伴分别,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伤感。那么,不论您是将要离开的,还是继续留守的,都向对方道一声珍重吧。
总之,《谁坐了我的位子》将有助于你了解和应对职场的风云变幻(关于这方面内容特别建议您阅读第9章《伙伴关系终结时》)。
伙伴,朋友和敌人
工作伙伴在任何工作环境中都是存在的并且相当关键,并不仅限于朝九晚五的传统办公方式。甚至对于创业者或私营业主来说,伙伴关系的影响都一目了然,不论他们到公司上班还是在家里工作,也不论他们的员工数量是多还是少。有的老板经常和员工一道庆祝公司的最新业绩,经常向员工介绍公司的新举措;有的则高高在上,我行我素。这种分别实际上就折射了人际关系的差别。
对于有些人来说,伙伴确实可以发展为朋友,甚至成为亲近的、最知心的朋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工作之外,他们都相处融洽。即便两人不再合作,由于曾经并肩工作的经历让他们历久难忘,于是友情得以延续。
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工作伙伴终将沦为敌人。在他们看来,这些所谓的朋友不过是将友谊当作自己向上攀登的踏板。一个女职员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
我不止一次被工作伙伴所伤害,而在此之前我总是把他们当作亲密的朋友。其中最令我痛心的是我同事兼老板,他曾一度被我视为知己甚至是灵魂的伴侣。然而一次紧要关头,他居然和别人一样对我肆意践踏。从此我们在工作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交往。这真让人想不明白,毕竟我们有过20年的交情。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对另一段友谊的诠释。这段友谊同样始于工作,但却在20年的光阴中历久弥坚:
我们20年前相识,当时我们在同一家百货商店上班。一开始彼此的印象并不好,主要是她认为我很霸道!不过后来我们成了朋友,再后来,就是最好的朋友了。20年来,友谊陪伴我们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变迁,包括人际关系的不如意、工作的变动,以及家庭的危机。我们就像亲姐妹一样。
如今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单凭埋头苦干或是锐意改革已远远不够。当别人或出于嫉妒或出于恐惧,甚至仅仅出于对你的厌恶而对你无端打击的时候,只有强大的工作伙伴可以保护你。如果可能的话,你还需要在工作中建立一份友谊,即便你们不再合作,也应该精心呵护。不妨尝试寻找一下学生时代的感觉,在成人世界里不一定就产生不了青春年少时的那种纯洁友谊。
…
谁坐了我的位子(3)
…
一位加利福尼亚妇女的来信使我更加坚信,伙伴关系的好坏会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位情绪低落的女子在来信中说:“因为女老板的嫉妒,我要么被解雇,要么被剥夺了晋升的机会。有什么书或讲座能告诉我,我究竟做错了什么?”我很想知道她的经历是否具有代表性。是不是女性更容易在工作中互相拆台,还是男性也一样?但是那些在工作中建立起良好关系甚至是亲密友谊的例子又如何解释呢?我本人就有幸结交了众多亲密的工作伙伴,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那么,是什么因素使积极的合作取代了一味的排斥和相互诋毁,使友谊战胜了嫉妒和背叛呢?
当我在长岛大学的一个学院里任全职副教授的时候,我就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伙伴和朋友的重要性。那时我怀了我的第一个儿子,丈夫让我自己决定,产假结束后是马上接着上班还是抽出几年的时间在家带孩子。
虽然对全职妈妈生活的迷恋是我最终选择暂时离开工作的主要原因,但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我感到在我生产期间没有得到来自同事或院系的关爱。无论在医院还是家中,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一束鲜花,也从未接待过一位访客,甚至就连一张问候的卡片都没有,更不用说接到什么礼物或是嘘寒问暖的电话了。我原以为在我任教的两年中,我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甚至结交了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我的判断是错的。是的,这份工作给了我副教授的资历、一份不错的薪水,还有诱人的知识分子津贴、教育津贴,想从这些利益中迅速抽身的确需要勇气;但我更看重同仁之间积极健康、有意义的联系,既然我从工作中得不到,那么我将义无返顾地摆脱它。
幸运的是,类似这样的经历这些年来并不总是发生。30年前我在麦克米兰出版公司(MacmillanPublishingCompany)的时候我认识了一同工作的盖尔(Gail),之后在工作中我又陆续和玛丽(Mary)、玛西娅(Marcia)、莎朗(Sharon)成了朋友。我常常思考,为什么后来我可以在工作中建立起友谊,而在先前工作的那个学院里则处处受到排斥。
虽然此前我已经在我的一系列书中多次谈及有关工作和友谊的话题。我的第一本书《友情换位》(Friendsshifts)有两章涉及到工作与友谊;第二本书《若遇友情伤人时》(WhenFriendshipHurts)有一章谈工作中的背叛问题;另一本书《商务礼仪》(BusinessProtocol)有两章探讨工作关系。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实在太关键了!它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是否有成果,我们是否能在工作中赢得自尊和成就感。所以我决定再用一整本书的篇幅对它做专门的研究。
伙伴关系会对事业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尽管信息时代首先崇尚知识,但认识哪些人和掌握了哪些知识至少是同等重要的。虽然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冲破“玻璃天花板”(英文为“glassceiling”,指无形的阻碍,这里尤指妇女就业受歧视的现象—译者注)的阻碍,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已经受到了冲击,但是要使自己在工作中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依靠你在工作中建立的各种联系。
在我看来,职场有时就像是猛兽出没的险恶丛林,别人随时有可能踩着你向上爬,而《谁坐了我的位子》这本书正希望能为你指点迷津,教你如何在其中生存。它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哪些人是你可以信任的?和你的办公桌比邻的他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他将在事业中给你有力的支持,还是会处处为你设置障碍?
这本书目的是赋予你识别各种工作关系的能力:这些关系分别是怎样的?能带给你哪些好处同时又让你面临何种威胁?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工作之外的友谊如何影响你的事业和生活?甚至是首先你如何才能赢得你想要的工作或任命。
总之,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你应该学会和别人建立起有效的联盟。这不仅仅是你认识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了解你所认识的人是否真的站在你这一边。
…
工作关系的五大类型(1)
…
办公室里的朋友和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是截然不同的。一大帮人出去喝酒并不意味着彼此超越了工作的关系,友好并不代表友谊。
—邦尼(Bonnie),52岁,单身,
来自美国东海岸的一名办公室职员
事业成功与否不光取决于自身的业绩,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同样也是决定性的。不妨先来看看都有哪几种人是你必须经常面对的:
● 你的同事;
● 你的上司;
● 你所在团队的成员;
● 你的生意伙伴;
● 客户;
● 顾客;
● 能祝你一臂之力的人(行业不同,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但你
● 至少会知道在你这个领域里哪些人是你需要经常联络的)。
为了行文的方便,我将上述关系简化为以下5种最基本的类型:
同 事
同事可以是积极的合作者,也可以是强劲的竞争者。他们可能不断给你制造麻烦,甚至处处拆你的台。有时候,与其说他们是同事,不如说是敌人。
毫无疑问应该反省的是耍手段的一方,但有时你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并且尝试营造一种对双方都有利的工作氛围。比如,小心不要有意无意地抢了新同事的风头。无论是出于骨子里的不自信还是逞一时之强,过分夸耀自己的成绩都只会有损彼此间的关系,而无助于营造一种共同协作的健康氛围。
友善地对待新同事,既要表现出你的能干,又要态度谦逊。但同时,你也需要擦亮眼睛:在你决定和他分享一些重要信息之前,请确信他将来不会踩着你往上爬。
德博拉(Deborah)现在一定很后悔,在那个女人刚刚被派到公司受训的时候,自己居然没有丝毫戒备。44岁的德博拉在一家公司搞业务咨询,据她所说,她曾经对那个迫不及待地要和自己做朋友的女人深信不疑,却因此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我一直认为我们相处融洽,我们甚至经常共进午餐。我毫无保留地把我的全部文件一一给她看,并向她详细解释初来乍到者应当注意的问题。当她逐渐有了自信之后,她就俨然成了一位管理者,开始试图操纵我的工作,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一些让我离开的理由。
原来她是被安插在我们公司的间谍,意识到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