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道而驰-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家人这才发现,他们早已被隔在正常生活之外,一个不可逾越的拦河坝一直屹立在他们乌黑朽烂的大门外。重新开始生活不过是异想天开。
母亲累了,这个家庭也倦了,闭关自守成了习惯。母亲衰老的速度惊人。她穿着皱成一团的破衣烂衫,显得更加干瘪。嘴角和眼睛一动,皱纹就在脸上爬满。她脚上穿一双布鞋,十个脚趾头常常露在外面,也懒得去补一补,为了怕
洗衣服,腰间长年系一条黑色大围裙。她的手常年累月地拢着富贵,那个孩子白白胖胖,人见人爱,大家都爱逗他玩,她的五指却像五根晒干的黄瓜,干巴巴地扭曲着,仿佛在低声下气地诉说自己的遭遇。许多人逗着孩子,冷不丁就问
她的手疼不疼,她被问得怔住,才注意到自己的手。没过多久,她的手真的开始疼起来,有时像有针戳,有时僵直不动,不听使唤,终于她明白生儿子落下神经疼了。
随着富贵一天天长大,田园心里生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她们错了。
这个念头将她自己吓了一跳:她们错了?一开始还是后来?某个地方还是所有的一切?
辍学后,家里一切大小事务自然落在田园的头上。村前村后,白天黑夜,都有她淘米、挑水、锄草、砍柴的身影。她已经长得比母亲高,变得沉默寡言,许多人为此大吃一惊:这丫头比村长还严肃。除了偶尔在歇工的间隙发呆,在
夜晚的煤油灯下写一点儿文字之外,田园成天一刻不停地劳动,孜孜不倦地掌握种田和砍树技术,手上全是厚茧,皮肤被暴烈的太阳晒得通红。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她第一个起床,把妹妹们一个个从床上拽起来,在晨光中,她的两只眼睛
像猫头鹰的眼睛一样闪亮,经常就凭这一点震住妹妹们。她指使她们干这干那。妹妹们把作业做得一塌糊涂时,母亲会左右开弓:一个个猪脑子,只会浪费老娘的血汗钱!田园也会大声地训斥她们,因为她生怕她们流露出一点点不想读书
的意思,那样的话父母就可以冠冕堂皇地留一个下来带小弟弟了。但是她说的话不一样:你们这样是没有前途的。她看起来更像一个对姑娘们前途有安排的胸有成竹的大人。偶尔她还讲一些历史和神话故事来鼓励她们。妹妹们以为姐姐
比妈妈强,其实姐姐这些都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只是妈妈早已没有讲故事的兴致了。
妹妹们并不领情,她们恨她,恨她管得更紧,恨她拥有一切权利。田园就在妹妹们恨的眼神中长成一个成熟的大姑娘。尽管如此,她仍然让母亲不满意。
“死丫头,还不去喂猪!”
“没用的东西,站着干什么,没听见妹妹哭啊!”
“买什么镜子,你看看缸里还有米吗?”充当出气筒的孩子们都明白,母亲一切的不满意根本上来自对所过日子的不满意。必须承受,别无选择。
姑娘们在不满和怨恨当中渐渐长大。她们早早学会了顺从和沉默。生活垒起了一道芦苇
墙,这道墙灰暗、脆弱而又难以倒塌。它将她们和人群分开,和喜悦分开,和平等、尊重、创造力分开。这道墙让她们一步步走向僻远的地带——想象的世界。十四岁的田园时常想象着很远的山外,脑子里闪出大胆的念头:离开这里,
走到一个没有知根知底的乡亲、没有大队干部的频繁造访、没有下雪的冬天的地方去。可是,那个地方真的存在吗?她揣着疑惑睡去,清晨来临时,想象自动隐退,她仍然像机器一样在生活中周旋,母亲仍然占着上风,是这个家庭强有
力的主宰。
家里最大的主房间被让出来给田园和康志刚,父母和富贵挤在一起,田招弟随丈夫回镇上睡。早在多年前,这里就不再有田园和田甜的房间。
这不合适吧?田园指的是村上的习俗。十年前,女儿回娘家不好和女婿睡一张床。
怎么,城里也兴这个?母亲有些奇怪。
那倒不是。
那就没事,现在我们也不管那些陈年陋习了。母亲说。看上去这儿的人思想开放了许多,真是和城市接轨了。
床上铺着新被子,但是新垫单下的床板露出来,上面发黑,锈迹斑斑,还有露出的钉子,睡在上面感觉硬邦邦的,真是不适应。康志刚苦笑着躺下来,看见妻子睁眼看着屋顶发呆。他仿佛看穿她的心事,把胳膊伸向她:看到父母受
穷,对你又好,心里不好受吧?要不再多给点钱,不够的话明天到银行再取点。
田园感激地看了他一眼,你真慷慨。
五十三
没什么嘛,康志刚柔声道,你父母不就是我父母吗?你是我最爱的人,我当然应该对他们好。
田园往他怀里靠了靠,不知道说什么好,从傍晚到现在,她始终有点晕晕乎乎。
康志刚把手伸进妻子的胸口,触手冰凉,他想进一步试探,妻子目无表情,不置可否。康志刚识趣地躺到一边。好一会儿,他们都觉得浑身不舒服,身上到处痒痒,像是有虫子在咬,很难睡着。两个人爬起来看看被子,再闻一闻,
没发现什么,被子是新换的,并不脏。问题不在这里。要不我们出去走走?田园突然说。
他们悄悄出了门。月光下,泛着银灰色的草地静静地向树林延伸,门前几棵老树犹如忠心的卫兵默不作声地守在黑暗里,巍峨耸立的群山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和雄伟,显得疲惫,寂寞。康志刚搂住妻子:想到过去的不愉快了?他的声
音在黑魁魁的夜色里异常温柔。田园没有回答,微微的苦涩和酸楚涌进嘴里。她想看到深处去,看到儿时的记忆,看到山的旧貌,让自己确信此刻正身处故乡。但一切都已面目全非。
不知不觉,夫妻俩来到村口。村口有一个两亩见方的小土坑,显然是干枯的小池塘。在寂静的夜里,小池塘的突然出现,令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突然袭上心头。往昔犹如潜水艇,开始从她的内心深处浮升到意识的表面。
那年深雪封山的三月生下的妹妹取名叫拽弟,满月后被抱出去过两回,因其面黄肌瘦,又被抱回来。母亲久经生育落下了严重的妇科病,她审时度势,改变了对自己的待遇,不再赤脚到田里插秧,也不再挑过重的担子。拽弟两个月
就断了奶,被送到姐姐床上睡。拽弟长到三岁才开口说话,三十五个月才学会走路,并且行动迟缓,老是摔跤,明眼人都断定她好像缺点儿什么。她仿佛对自己的处境有自知之明,从来不缠着母亲,倒是经常跟在大姐后边,随她在寒风
中砍柴,烈日下栽种。拽弟所有的衣服全是姐姐们穿不上的,虽然她也会眼巴巴地盯着弟弟身上漂亮的衣服,但是从来不开口要。六岁刚到,因为无人看管,就跟在招弟屁股后面去学校,由于没交学费,在教室外的台阶上玩耍了一节又
一节课,因此她既不会写也不会念,可是父母指责她笨时,她会突然指着门上的对联说:春,春。对联上确实是“春暖花开”。
最令人意外的一次是她突然告诉大家:村长是坏人,村长不让妈妈生小弟弟!
她那意外的富有战斗性的语言把大家怔住了。拽弟紧接着大声地说:村长家的水桶是我们家的,村长家的木箱子是我们家的,我长大了把它抢回来。随即她握紧拳头,把胳膊举过头顶,做了一个恶狠狠往下砸的姿势。
母亲愣了一下,放下怀里的富贵,招招手让拽弟过去,把她搂在怀里,亲热地摸摸她的脸。面对突如其来的温柔,拽弟没有露出受宠的喜悦,相反刚才的机灵一扫而光,身体不自然地扭动起来,眼里显现出不安和惶恐。
这丫头,想疼也疼不起来。母亲有点扫兴,顺势把她推开了。事后,拽弟悟到了这种意外的温柔是对自己的犒赏,为此她一再地说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话,期望赢得母亲的爱。有一次她甚至想用狗来吸引母亲:我知道这个是公狗,
那个是母狗,母狗有奶,会生崽崽。可是母亲除了眼神复杂地瞥了她一眼外,没有任何表示。经过三番五次不着边际的努力后,她对现实无所适从了,只好又恢复成以前的拽弟。
然而在一个普通夏季的普通一天,六岁的拽弟无意当中再一次引起了母亲乃至全村的注意。
那天一大早,田园到镇上去卖嫩玉米。在别峰山,七月早熟的玉米能卖个好价钱。她从早上六点挑着两筐玉米出门,步行两个小时来到集镇,沿街叫卖。下午两点钟所有的玉米卖完了,肩膀上的重担卸掉了,口袋里多出了二十多块
钱,收获的快乐使她充满了想象力。她
想到了新衣服,想到了带点肉回去晚上端上桌,想到为牙牙学语的小弟弟买半斤水果糖,想到为父亲添置一件汗衫。她惟独没有想到替拽弟买什么东西。不过想归想,她最终也没敢轻举妄动。到家已是下午两点,她扒拉两碗饭到肚
子里后,带着盼弟又到地里去摘明天早上卖的玉米棒子,在这过程中,她还是没有想起拽弟。一直到傍晚,她和盼弟又挑回来满满两筐玉米时,只看到招弟在做晚饭,母亲捧着富贵在邻居家串门,这才问招弟:拽弟呢?
出去玩了。
这一句轻描淡写的回答使拽弟再一次成为焦点的时间推迟了。晚饭烧好后,母亲照例先盛了一碗来喂富贵,田园再次问道:拽弟呢?
“是啊,拽弟呢?”这时有人答腔了,重复了刚才的疑问。
田园让盼弟去找。一会儿盼弟回来了,“找不到。”
“在河里玩水吗?”
“去看了,没人。”
“不回来更好,少一个吃闲饭的。”母亲眼睛一翻,嫌恶的表情露出来。
田园只好自己去找。她一边走一边盘算着收成:自己家的玉米经过精心照料,比很多人家早熟,能卖上好价钱;父亲在外做点小生意,多少也能挣点。生活一片平和,所以她很放松,放松到想到了理想。她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所
以她想写一些表达自己愉快心情的文章。她在心里酝酿字句:晚霞染上天空,空气清新,使疲倦一扫而空。这时迎面碰到一个叫毛毛的小孩,她顺口问了一句:看见拽弟了吗?
游水。答完他就走了。
田园来到村上惟一的一个池塘边,池塘边只有几只还没有进笼的鸭子和两个小媳妇在洗碗。
见到拽弟了吗?
没呢,小孩们早就回去了。
她开始挨家挨户问头上还在滴水的孩子们:拽弟下午在游水吗?
有的孩子回答在,有的孩子摇头说不在,有的孩子根本不记得,而有的记性好的孩子能道出当时在场的许多孩子的名字,但是其中没有拽弟。“毛毛也说她在的,你没看见?”
那孩子摇摇头。
田园又回头去问那些记得拽弟下水的孩子,在得到肯定而又否定的不确定答复时,田园不死心地问他们:“那她下午穿什么裤衩还记得吗?”
“红花布的。”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分歧。田园的心跳开始加速,她再一次来到池塘边。水面微微晃荡,在黄昏的余光里闪烁着点点银光。重重叠叠的绿树跌进苍茫暮色中。她拨开池塘边的灌木开始寻找。突然,一片灌木上的一条
小小的红花布裤衩刺进了她的眼睛,她一把抓住小裤衩,发疯般地扑到水里。水面依然微波轻漾,一如平常。这时村上的不少人,还有母亲抱着两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