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⒛撬降摹拔镆椤保沂紫纫龅模钦业侥恰拔镆椤钡脑赐贰O氲秸饫铮也挥砂涯抗庖葡虿叹
蔡京似乎知道我想问什么,略为自得的说道:“学生还听说到一件事,正要报与石相知道。”
“请说。”我第一次发现这种爱向曲中求功名的小人原来是这么有用,不由得对他客气几分。
“那些弹劾石相的奏章,乃是王相的公子一手策划的。据说接下来还有更厉害的手段在其中,这件事,我那不争气的兄弟也参预其中。”
我早就知道蔡京这个人的品质实在不值得赞美,而王雱喜欢用权谋和诡计对付政敌,也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不料这两件事却让我同时领教了。值得讽刺的是,正因为蔡京的品质不好,我才有幸先知道一个对付我的阴谋,从而能在政治斗争占据到主动的位置。想一想虽然蔡京比不得奥贝斯坦正直无私,也可能比不上陈平大节无亏,但是我如果将就一点的话,这个家伙还是很有用的。“要求也别太高了吧。”我自失的想道。心里百转千弯的想,口里头却说道:“元长可有证据?”
蔡京正色说道:“石相,这种事情又如何可能有证据呢?石相信则信,不信则不信,学生自知行天下之大不讳,为的不过是因为相信石相一身,牵涉到大宋未来数百年的国势罢了。”
我听到这冠冕堂皇的话,几乎要笑出来。好不容易控制住情绪,装作很动容的样子,朗声说道:“元长不必多虑,我并非是不相信,只是这些事情若无证据,却不好让我在皇上面前陈情。”
蔡京笑道:“这个石相倒不必担心,我弟弟此次来到京城,并无几个人知道。所以我才疑他必有所谋,好不容易从他口里套出话来,原来王元泽利用几个趋炎附势的御史,想要扳倒石相,我听他们说下一步便是等到段子介大人第一批钢兵炼出来后,会送一些样品到石相府上报喜,到时候便污蔑石相有阴蓄死士之意,并且因为那钢铁充许百姓自由持兵,污蔑石相包藏祸心,平时便以圣人为号,在民间广布德泽,并藏兵于民,有朝一日便可以学黄巾作乱……”
我听到这里,心里几乎打了个冷颤,心里暗暗骂道:“王雱啊王雱,你实在太毒了,这不是要置我于死地吗?就算我和你政见不合,你也不必下此毒手吧?这事若要坐实,不知道兴多大狱,死多少人。为了达到你的目的,你就可以如此不择手段?”心下也知道蔡京这一次,却是在我面前立了极大的功劳,他在我石府的地位,依此一功,便可以确立。他冒此大险,行不义之事来依附于我,我若不能给他相应的回报,将来难免绝了许多人的心;但这件事也不能传扬出来,否则的话,那些正直的士子又要不屑于与蔡京这样的人为伍了。
“这个王元泽,实在太毒了。”我咬牙骂道,“元长实是上天派来帮助我的,真是万幸,天佑好人。”
“那是石相贵人自有天佑,屑小岂能相害?”蔡京又轻飘飘给我一顶高帽,继续说道:“现在我们既然知道他们的阴谋,何妨将计就计,把王雱就此给断送掉?”他既然来投靠我,又出卖了这么大一个阴谋给我,就和王雱结下深仇,以他的心理,还不是想把王雱往死里整,整死王雱他才能放心呢。但是我却有另外的考虑,这件事以王安石的品行来看,他是不可能知情的,我如果以牙还牙,把王雱陷害死了,不仅仅和王安石结下不解的深仇,也不利于我整个政治战略的布局,而且往大里说,我不希望在我手里有太黑暗的政治斗争出现,这样的话会给后世一个坏的榜样;另外从私心上来讲,和王安石结私仇,我和那个女孩的将来就是彻底玩完了。
但是这件事我既要自保甚至更加坚定皇帝对我的信任,又要给王雱一个教训,还要能安抚住蔡京,也是一件蛮为难的事情。而且很多事情,也不能让蔡京知道。我装做沉思半晌,才开口说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惯会用这种权诈之术的,除开王元泽外,还有一个吕惠卿,此事我们只须给他们一个教训就是了,不必把他们逼到墙角上。那样的话会把整个朝局给激化起来,到时候只怕牵连太广,不好收拾。治大国如烹小鲜,凡事要慢慢来,一时之气,该忍的就须忍。”
蔡京听我这样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连忙抱拳说道:“学生谨记石相教诲。”
我笑道:“元长过几天就要回去,这京师之事,自当慎密。今日之后,我与君休戚与共,他日我若入政事堂掌印,还盼元长能助我一臂之力。”此时如果不给蔡京一个空头支票,是没办法稳定他的心的,故此我不得不放一点话出来。
蔡京闻言,眼睛里尽是喜悦的光芒,脸上却波澜不惊的样子,只淡淡说道:“石相若有用得着学生之处,学生鞠躬尽萃,死而后已。”
二人又说了一会新法在钱塘实行的情况,又说了好些闲话,蔡京便告辞而去。
我正想要慢慢想一个妥善的方法应付王雱的阴谋,不料蔡京前脚刚走,后脚便有人上门,接过门贴一看,我几乎晕倒,不知道今天吹的是什么风,来的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而且没一个有什么好名声,刚走了蔡京,现在来的却是中书检正官章惇。
这个章惇,历史上大大有名,哲宗朝主持政事的,就是这一位,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把他好朋友苏轼送到海南去看“天涯海角”,这份心肠,我自愧不如。他和蔡京可不同,蔡京现在是不得志,所以来投靠我,求个前程。他可不是不得志的人物呀?在新党里面也是有名有姓的吧?这个时候来见我,又安的什么心呢?
不过他既然敢来,我也没什么不敢见的道理吧。便吩咐请了进来,我自己降阶相迎。
章惇瘦削的脸上,那双眼睛透着精明与刚狠,此时见我降阶相迎,也不自禁的收敛了一下外扬的气质,向我施礼问好。几句客气话之后,我把他让进大厅,双方分宾主坐下。我便直问来意:“章大人光临寒舍,必有所赐教。”
章惇连忙抱拳说道:“不敢。不过下官的确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拜访石相,确有要事。”他和蔡京毕竟不同,章惇狠是狠了点,而且喜欢向前看,不太念旧,但是以我那个时空的历史来看,他却谈不上是什么奸相的。
我见他痛快,便笑道:“还请明示。”
章惇理了理胡子,对我说道:“下官听说御史上了十多封奏章弹劾石相……”一边说一边打量着我的神色。我笑道:“这是御史们的职责所在,当今明天子在上,做臣子不必担心这些流言。”
“话虽如此,但是一次如此多的人上表,毕竟不同寻常。国朝选御史一向不让宰臣参与,所选的也必是一时之选,这次的表现却实在让人失望。”章惇似乎有点义愤。
不过我毕竟不是小孩子,绝对不会相信章惇章大人会为我石越打抱不平。便笑道:“清者自清,这是自古不变的真理。”
章惇见我如此和他说场面话,当下站起身,重重的叹了口气,朗声说道:“下官本是一番好心,不料看来石相已有应对之法,是下官失言了。既然如此,下官就此告辞。”说着,向我施了一礼,便转身欲走。
第三十二节 乱局
我见章惇想走,心里转得几转,朗声说道:“章大人且慢走……”一边说着一边慢慢走到章惇身边,说道:“我并无怠慢之意,只是这心里却是寒得很……”一副不胜感叹的样子。
章惇见我相留,便停了下来,说道:“下官也不好多说什么……总而言之,朝中有小人,石相多多小心就是了。”说完也不多说,便扬长而去。
虽然不知道他安的究竟是什么心,但是做为我来说,还是有点感动的。不过从理智上来讲,我还是清楚的明白,章惇此来,不过是给自己留一条路的。他似乎嗅到了什么,而以他的才智,是不绝不愿意把自己的前途全部压在王安石身上的。但是他和蔡京又不同,他是新党中的人,如果此时明显的投靠过来,肯定要为人所不耻的。所以来点醒我一下,对他来说,应当是恰到好处之举。
……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写了几封书信差人送给李一侠和段子介,然后便写了一个谢罪的折子递了上去,连续三天步不出庄园一步。秦观等人听到风声来找我,我也不接待,只让人在外面给他们各买了宅子……
这三天,消息不断的传来,先是说那些弹劾的折子被皇帝留中不发;然后就是几个御史在朝堂上公开弹劾,不依不挠;然后就是一些旧党和中立的大臣帮我辩论,连地方上的一些地方官也写奏章来帮我说话,双方几乎是吵得不可开交;而最让人奇怪的,倒是新党,据说王安石帮我说了几句好话,而新党的骨干人物几乎全部都默不作声,只有吕惠卿一个人带着一干小臣帮着那些御史在那里弹劾我,还有几个顽固无比的极端守旧派,对我的攻击比新党还要狠些。不过总的来说,唱主角的还是那些御史。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皇帝不停的召见执政大臣和元老大臣,询问意见……风声传到太学和学院,有人想联名保奏我,被秦观等人给劝散了。一时间因为对我的弹劾,朝局一下子乱得一塌糊涂。而我却只在家里听戏唱歌,不问世事,当然消息却是无论大小好坏,都能传进府中的。
皇帝本来觉得这是挺小的事情,不过是几个御史弹劾我,却不料得我在朝野中有如此巨大的声望,如何处置这件事情,反而变得比较棘手了。一方面是御史台的几个御史、御史里行,知谏院的谏官,再加上吕惠卿和一些官员;一方面是之前反对新法不讨他喜欢的一些勋旧大臣;而他最信任的王安石一反常态的和这些他不喜欢的人站在一边,他的立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中立偏向于我的。因为身为宰相,皇帝相问,他不能不答,所以他一方面说“弹劾的内容是无知小儿之见”,一方面又说我“非官非民,名不正言不顺,殊不合礼制”,又说我“是宰相之器,然未任地方,终不能大用,而皇上恩宠太过,所以招人嫉妒”。这个老狐狸的意思我明白得很,就是想我把赶出京师,委我以地方大任,让我在地方呆上三五年,别在皇帝身边阻碍他颁行新法。三五年之后,法令已行,生米成熟饭,我就算入政事堂,也没什么办法翻案,他对自己的新法的效果是很有自信的。他采取这样的态度,也是明白皇帝并不是怀疑我,反而是想保全,而把我派到地方做几年郡守,积点地方行政的经验,皇帝也不是不动心的。
而我却只能一方面在家里暗骂王安石这只老狐狸,一方面就不断的拜表,让皇帝给我惩罚,以平息这场争议,摆出一副以大局为重的样子。我不断的做出谦退的样子,告诉皇帝“不宜以言罪人,御史们无论说得对不对,都不应当受到惩罚,以免阻塞言路”;一方面又对这么多人帮我辩解“深感不安”;同时又自请惩罚,希望皇帝停止我的所有官职,并说自己决不愿意做官……只是皇帝看重,所以“不敢自弃”,不顾自己才疏德薄,在皇帝身边参赞机务,补阙拾遗。言外之意就是我绝不愿意出任地方官,你让我到地方去,我就辞官不做,我在你皇帝身边做官,还是因为看你皇帝对我君臣知遇之恩,我可不在乎什么官禄前程的。
这一片混乱的局面远远超出了王雱的预计,他绝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