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荀子译注 >

第87章

荀子译注-第87章

小说: 荀子译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字,因为”游”与上文押韵而与下文不押韵。(9)前乱而后治:蚕开始结茧时吐的丝起固定蚕茧的作用而较为纷乱,后来吐的茧丝很有秩序,所以这么说。(10)三:泛指多次。俯:蛰伏,指蚕眠。即蚕每次蜕皮前不食不动的现象。蚕在生长过程中要蜕皮四次。(11)本章韵脚:神、文、分、存、邻,真文旁转(“神”、“邻”属真部,其余属文部)。废、败、世、害、泰,月部。首、寿、老、牡、游,幽部。治,之部。暑、雨、父,鱼部。起、已、理,之部。
  [译文]
  在这里有种东西,
  赤裸裸啊它的形状,屡次变化奇妙如神,
  它的功德覆盖天下,它为万代修饰人文。
  礼乐制度靠它成就,高贵卑贱靠它区分。
  奉养老人抚育小孩,依靠了它然后才成。
  它的名称却不好听,竟和残暴互相邻近。
  功业建立而自身被废,事业成功而家被破坏。
  抛弃了它的老一辈,收留了它的后一代。
  它被人类所利用,也被飞鸟所伤害。
  我愚昧而不知道,请万事通把它猜一猜。
  万事通推测它说:
  这东西是身体像女人一样柔美而头像马头的吗?
  是屡次蜕化而不得长寿的吗?
  是善于度过壮年而不善于为年老图谋的吗?
  是有父母而没有雌雄分别的吗?
  是冬天隐藏而夏天出游的吗?
  它吃桑叶而吐出细丝,起先纷乱而后来有条不紊。
  生长在夏天而害怕酷暑,喜欢湿润却害怕雨淋。把蛹当作为母亲,把蛾当作为父亲。
  多次伏眠多次苏醒,事情才算最终完成。
  这是关于蚕的道理。
  ——蚕
  [原文]
  26.5 有物于此,
  生于山阜(1),处于室堂。
  无知无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窬而行(2)。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
  以能合从(3),又善连衡(4)。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见贤良(5)。
  时用则存,不用则亡。
  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
  此夫始生钜、其成功小者邪(6)?
  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7)?
  头铦达而尾赵缭者邪(8)?
  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
  无羽无翼,反覆甚极(9)。
  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10)。
  簪以为父(11),管以为母(12)。
  既以缝表,又以连里。
  夫是之谓箴理(13)。
  ——箴
  [注释]
  (1)生于山阜:针用铁制,而铁矿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阜”。(2)窬(y*余):洞。穿窬:打通洞。这里语意双关,表面指打通墙洞而入室偷窃的行为,实指针钻洞缝纫的动作。(3)以:通“已”,既。从(z^ng 纵):通“纵”,竖向,南北方向。合从:战国时,苏奉游说山东六国诸侯联合抗秦,六国的位置呈南北向,故称合纵。此文字面上借用这“合从”一词,实际上喻指针能将竖向的东西缝合在一起。(4)衡:通“横”,横向,东西方向。连衡:战国时,秦国为了对付合纵,采纳张仪的主张,与六国分别结成联盟,以便各个击破。秦在六国之西,东西联合,故称连横。此文字面上借用这“连衡”一词,实际上喻指针缝合横向的东西。(5)见(xi4n 现):同“现”,表现,显示。(6)始生钜:指制针的铁很大。成功小:指制成的针很小。(7)尾:指线。剽(pi3o 瞟):末稍,指针尖。(8)铦(xi1n先):锐利。达(t4 挞):挑达(t1ot4 滔挞),畅通无阻、来去自由的样子。赵(di4o 掉):通“掉”,摇。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9)极:通“亟”,急。(10)邅(zh1 n 沾):转,回旋,指打结。(11)簪:可以把衣服之类别在一起的一种大针。一般的针由这种大针磨细后再打上穿线孔而成,所以说以簪为父。(12)管:盛装针的工具。(13)本章韵脚:堂、裳、行、章、衡、王、良、亡、王,阳部。小、剽、缭,宵部。来、事、翼、极、起、已、母、里、理,之职对转(“翼”、“极”属职部,其余属之部)。
  [译文]
  在这里有种东西,
  产生于山岗,放置在内屋厅堂。
  没有智慧没有技巧,却善于缝制衣裳。
  既不偷盗也不行窃,却先打洞然后前往。
  日夜使分离的相合,从而制成花纹式样。
  既能够联合竖向,又善于连结横向。
  下能够遮盖百姓,上能够装饰帝王。功劳业绩非常巨大,却不炫耀自己贤良。
  有时用它,就在身旁;不用它时,它就躲藏。
  我很愚昧,不知其详,大胆把它请教大王。
  大王说:
  这东西是开始产生时很大而它制成后很小的吗?
  是尾巴很长而末端很尖削的吗?
  是头部锐利而畅通无阻、尾巴摇曳而缠绕的吗?
  它一往一来地活动,把尾打结才开始。
  没有羽毛也没有翅,反复来回很不迟。
  尾巴一长工作就开始,尾巴打结工作才停止。
  把大型簪针当父亲,而母亲就是那盛针的管子。
  既用它来缝合外表,又用它来连结夹里。
  这是关于针的道理。
  ——针
  [原文]
  26.6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1):
  天地易位(2),四时易乡(3);
  列星殒坠(4),旦暮晦盲;
  幽晦登昭,日月下藏(5)。
  公正无私,见谓从横(6);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7);
  无私罪人,憼革贰兵(8);
  道德纯备,谗口将将(9)。
  仁人绌约(10),敖暴擅强;
  天下幽险,恐失世英。
  螭龙为蝘蜓(11)鸱枭为凤皇(12)。
  比干见刳(13),孔子拘匡(14)。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
  郁郁乎其遇时之不祥也!
  拂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15)!
  暗乎天下之晦育也!
  皓天不复,忧无疆也。
  千岁必反(16),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17),时几将矣(18)。
  [注释]
  (1)此下一首佹诗与一首小歌与上面的赋文体不尽相同,但古人也把它们当作赋(参见 26.7 注(6)及《成相篇》题解),所以编者把它们附录在本篇之末。佹(gu!诡):同“诡”,奇异反常。因为诗中揭露了天下各种奇异反常的现象,所以称“佹诗”。(2)天地易位:喻指战国时君臣易位的现象。(3)乡:通“向”。四时易乡:四季变换了方向,指四季的运行次序颠倒了,比喻历史的进程错乱了。(4)列星:见 17.3 注(1)。殒:通“陨”,坠落。列星殒坠:比喻百官被罢免废弃。(5)日月下藏:指光明磊落如同日月的君子被埋没在民间。(6)见谓:《集解》作“反见”,据《艺文类聚》卷二十四引文改。从(z^ng 纵)横:合纵连横(参见 26.5 注(3)、(4)),比喻结党营私。(7)重(ch¥ng 虫)楼:重叠之楼,即楼房。疏:见 19.2 注(5)。这两句是说:心里热爱国家的利益,所以想担任重要的官职,却被认为是追求住高楼大厦和窗户通明的殿堂才谋求高位。(8)憼(j!ng 警):同“儆”,戒备,防备。革:铠甲,指代战争。贰:当为“戒”字之误(王念孙说)。戒兵:戒备兵器,与“憼革”同义,指防备仇敌的武力报复。(9)将将(qi1 ng 羌):同“锵锵”、“玱玱”(参见 10.12),象声词,这里形容声音吵吵嚷嚷。(10)绌(ch)矗):通“黜”,废,贬退。约:穷困。(11)螭(ch9 吃):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此文喻指圣贤。蝘蜓(y3nt0ng 眼廷):蜥蜴的一种,一名守宫,即壁虎(参见《说文》),此文喻指低劣的庸才。(12)鸱枭(ch9xi1 o 吃嚣):猫头鹰。旧传猫头鹰食母,所以常用来喻指凶残邪恶主人。(13)见 8.15 注(8)。(14)见 25.11 注(1)。(15)拂:违背,指违背时世。孔子行礼义,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见《论语·宪问》);比干知纣王不可能行礼义,仍以死强谏纣王。所以荀子说他们“欲礼义之大行”是“拂”。(16)千岁必反:千年一定有反复,即古人所说的“治久必生乱,乱久必归治”的意思。此文用来劝勉后学,增强学生们的信念,意为:以上所说的黑暗混乱局面,总有一天会回归清明。(17)共(g%ng 拱):同“拱”,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18)本章韵脚:治、诗,之部。乡、盲、藏、横、堂、兵、将、强、英、皇、匡、明、祥、行、盲、疆、常、忘、将,阳部。
  [译文]
  如今天下无秩序,请把怪诗叙一叙:
  天地交换了位置,四季颠倒了方向;
  天上恒星都坠落,早晚昏暗不明亮;
  阴暗小人登显位,光明君子在下藏。
  正直为公无私心,却被说成结私党;
  心爱公利去做官,却被以为要楼房;
  没有袒护有罪人,却被作敌来严防;
  道德纯洁又完备,横遭毁谤瞎嚷嚷。
  仁人被废遭穷困,骄横暴徒逞凶狂;
  天下黑暗又凶险,时代精英恐丢光。
  蛟龙被当作壁虎,鸱枭被看成凤凰。
  王子比干被剖腹,孔子被困在陈匡。
  明明白白啊他们的智慧是这样聪明亮堂。
  忧忧郁郁啊他们碰上的时运是这样不祥。
  违背时世啊他们想把礼义普遍推广。
  黑沉沉啊天下是这样的昏暗不明亮!
  光明之天不复返,忧思无边无限长。
  千载定有反复时,古来常规是这样。
  弟子努力去学习,上天不会把你忘。
  圣人拱手来等待,即将重见好时光。
  [原文]
  26.7“与愚以疑(1),愿闻反辞。”
  其小歌曰:
  念彼远方(2),何其塞矣(3)。
  仁人绌约,暴人衍矣(4)。
  忠臣危殆,谗人服矣(5)。
  琁、玉、瑶、珠(6),不知佩也。
  杂布与锦(7),不知异也。
  闾娵、子奢(8),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9),是之喜也。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10)?
  [注释]
  (1)这两句为假设的弟子之辞。与:通“予”、“余”,我。(2)远方:这是一种委婉之辞,实指荀子所在的楚国。(3)塞:阻塞,指仕途不畅,贤能不被任用。(4)“衍”与上下文不押韵,疑为“得”字之误。得:得意。与“绌约”相反,即 26.6 所说的“擅强”。(5)谗人:说人坏话而陷害好人的人。服:被任用。(6)此句至末,《战国策·楚策四》及《韩诗外传》卷四均记作荀子给春申君的赋,其词句与此文稍有不同。琁(xu2n 旋):同“璇”、“璿”,美玉。瑶:像玉一样的美石,美玉。(7)布:麻布。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8)闾娵(j&居):战国时魏惠王魏■的美女。此文指代美女。奢:通“都”。子奢:即子都,春秋时郑国的美男子。此文指代美男子。(9)嫫(m¥摩)母:传说是黄帝的妃子,容貌虽然很丑,但黄帝却很爱她。参见《吕氏春秋·遇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