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有多远走多远--羽扬 >

第14章

有多远走多远--羽扬-第14章

小说: 有多远走多远--羽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鸡毛小事引起的。

  陈致远身为这些人的领导,吹口哨耍流氓的事一向是不干的,他觉得那样丢份。不过在赵启明的眼里,他蹲着的样子并不比别人雅观多少,他们这些人就像是一群傻了吧叽的大马猴,不仅智力低下,还很自以为是。

  硬着头皮把陈致远叫到一边,赵启明皱着眉头说道:“我说你能不能别跟这帮家伙蹲在这,很好看吗?”他去高三(5)班没找着人,就直奔学校门口,脸上痛苦的表情一直保持到现在。

  那时候的男生,多数都以认识这种不良少年为荣,因为这代表着自己也不是这么好惹的,但赵启明却最怕同学们把自己看成陈致远一伙的同类。

  “你小子也不是什么好鸟,怎么着?蹲这儿有什么不好?”陈致远习惯性地斜了他一眼。 
 中国工人出版社 

  

第一部分:小奸商初露锋芒 
 小美女发育了(2) 
 作者 : 羽扬 

  “懒得跟你扯蛋。我说,这星期天跟我去一趟上海怎么样?”赵启明在这种事情上没法跟他沟通,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去那干啥?”陈致远一般都在家门口混,虽然这里到上海坐火车只需要七、八个小时,他还从来没去过。

  赵启明见他有兴趣,说道:“我打算去趟上海的邮票交易所,路上一个人不方便。”他原来打算跟刘光伟一起去的,但那家伙太精了,赵启明信不过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陈致远最可靠。

  “妈的,星期天去,当天又回不来,你星期一不上课了?再说晚上不回家,我老妈问起怎么办?”陈致远自己是经常旷课的,一天两天不来,最多被班主任揪去训一顿,但赵启明跟自己不一样,更何况自己老妈那边也要有个合理的解释。

  “猪脑子呀你!咱们坐凌晨五点的那趟车,把事情办了,当天晚上就能回来。我已经跟家里人说了,星期天学校组织春游。”赵启明胸有成竹地骂了他一句。

  陈致远挠了挠鼻子,就算是早晨就动身,七个小时的火车,到地方已经是中午近一点了,晚上哪能回得来?他怀疑地看着赵启明:“瞎说,路上来回就要十几个小时,能赶得回来才怪,你当我傻呀!”

  “谁敢说你傻?我砍死他!”赵启明瞪着眼睛嚷了一句。

  陈致远明白他话里的意思,翻了一眼,既然赵启明如此肯定当天能赶回来,他不好意思再问了。接着问下去只能更彻底地证明自己笨,要是回不来,再砍死这家伙也不晚:“拉倒,我信你这次!不过有个条件……”

  赵启明笑嘻嘻地补充道:“说吧,一切开销全是我的!”自打和陈致远打起交道,这家伙从没在哪件事情上跳出过自己的手掌心。

  “不是这事。你前些天卖那么多邮票给这些同学,又说要加10%的价钱收回来,到底安的是什么心?”这件事始终让陈致远耿耿于怀,那天他骂完赵启明,回去之后想了几天也没弄明白。

  “嘿嘿……,天机不可泄露。咱们从上海回来,你就知道了!”赵启明还是一脸坏笑,整个一奸商。

  自认为侠肝义胆的陈致远就见不得他这副表情,骂道:“你大爷!瞧你这副十恶不赦的嘴脸,真他妈奇怪,怎么就有这么多同学觉得你是个好人?连我妈都让我多跟你在一起玩……”

  “那是因为我确实是个非常好的好人!”赵启明扔下一句话,转身溜了,免得被这家伙抓住暴打。 
 中国工人出版社 

  

第一部分:小奸商初露锋芒 
 小美女发育了(3) 
 作者 : 羽扬 

  星期天早晨四点半,赵启明背着个小包装了些吃的东西,跑到柏园小区把陈致远从床上叫了起来。陈致远的妈妈给他开的门,一见是赵启明,她对儿子今天的出行放下心来,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男孩子是自己儿子认识的朋友里,最让她感到踏实可靠的一个。

  看到陈致远的妈妈对自己热情的态度,赵启明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这又要归功于从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书中学来的知识,“人格面具”这个课题他吃得很透。所有在社会中生存的人都离不开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在不同的场合和人物面前,装出最恰当的样子来。

  经过不断地揣摩练习,赵启明早已经运用自如,在老师、父母、长辈、同学等各色人等眼中,他的言谈举止基本上恰如其分,非常符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惟有见着陈致远他才会撕开脸皮做人,青面獠牙原形毕露,在这家伙面前自己没什么值得掩饰的。

  想到这,赵启明脑海里忽然闪现出胡雪怡淡漠的样子来,她是不是也在故作姿态给自己看呢?在等陈致远洗脸刷牙的时候,赵启明抓紧时间细想了一下刚才的念头,看来这个可能性很大。

  火车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为了安全起见,赵启明特意提前预订了两张卧铺,即使是这样他一路上也没合眼,视线片刻不离那个装着几百版邮票的箱子。

  带着这么值钱的东西上路,搁谁也心神不定,何况是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年。陈致远从没起过这么早,心里更没什么负担,一上车就睡得跟死猪似的。

  从车站里出来,两个人随便吃了点赵启明带的东西,赵启明小心翼翼地把箱子搬到出租车里,坐在旁边对司机说道:“叔叔,麻烦您去局门路的邮票交易所。”

  陈致远曾经见赵启明打开过箱子,都是些一大张一大张的邮票,码得整整齐齐,赵启明很细致地在箱子里塞上废纸,还放了些樟脑球和干燥剂。他不知道赵启明这么做有什么必要,只不过是些邮票而已,这家伙居然看得跟国家一级文物似的要紧。

  位于上海市局门路的邮票交易所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邮票市场,占地面积不算很大,那时候还很不规范,每个摊位原本都是露天的,全是摊主临时搭成的棚子。直到九七年前后邮票市场第二次升温,这里才扩大了营业面积,盖成了一排排的摊位。

  虽然赵启明以前跟父亲来过两次上海,但他从没来过这里,对邮票市场还是很陌生的,一进场就兴奋得东张西望,里面是人山人海,看着如此热闹的场面,他的心情无比激动。

  他和陈致远搬着箱子挤进了人群,逐个摊位向前看过去,和刘光伟所描述的情景丝毫不差,随便哪个摊位上摆放着的邮票,都有几十万的价值,大部分都是成版成盒的邮票、小型张,还有首日封、邮资片、钱币、纸币等其它的东西。 
 中国工人出版社 

  

第一部分:小奸商初露锋芒 
 小美女发育了(4) 
 作者 : 羽扬 

  他随便找了个看起来比较面善的摊主问了起来:“叔叔,您这整版的《猛禽》什么价?”这摊主三十四五岁,戴着副眼睛,长得白白净净,正和别人谈着生意,听他说话的语气就知道是个性格温和的人。赵启明做了一段时间的邮票生意,看人的眼力也长了不少。

  摊主抬眼一看是个学生样子的男孩在问自己,随口说了句:“买一版六百四十块钱,十版六千三百五十块。”说完又接着和人聊去了。

  一版《猛禽》是四十套,赵启明心算了一下,平均每套十六块,比他原来预料的还要高出两块钱,这让他原本就有点超负荷的心脏又猛跳了几下。

  他不再多嘴,而是站在旁边等着摊主谈完这单生意,那个买家当场点了一万七千块钱,数了六十五版的《三国演义》,算下来应该是二百六十多块钱一版,这套票整版只有二十套,划到十三块钱一套。这个价钱又在赵启明的心里记了下来。

  买家和摊主寒暄了几句,抱着东西走了,赵启明瞅着这个空档,指着面前的一版无齿《麋鹿》接着问道:“这版呢?”摊主虽然看他的年纪不像是有钱做生意的人,但还是回答了他:“三千六百五十块。”

  这个价钱又比前些天了解到的要高出不少来,赵启明问道:“您这里收不收?”

  摊主一听这话,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两个学生,见他们脚下还放着个大箱子,却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收,三千五百五十块一版。你有吗?”

  “我有,但只是半版。您要吗?”赵启明决定先拿这版邮票和这位摊主交易一下,也好从他这了解一些行情。票行里的票爷最忌讳没生意做乱打听的人,赵启明非常清楚,不用说,这规矩全国哪都一样。

  “要,但价钱要低些,只能按单套的价收,每套六十九块。”说着他熟练地用计算机算出了个价钱:“半版一共是一千七百二十五块,你卖不卖?”

  赵启明在心里略微权衡了一下,这个价钱比淮南市邮票交易所的价格还高了一点,应该不会吃多大的亏,爽快地说道:“行,我拿给你。”打开箱子,赵启明把放在最上面的半版《麋鹿》无齿票取了出来,为了不露底,他的身体挡住了摊主的视线。

  站在旁边的陈致远一听这价,一时没回过神来,眼睛眨了眨,直到赵启明把邮票交给摊主,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说的是这点东西,就值一千七百五十块!操他大爷的,那这一箱子邮票要值多少钱?他顿时也变得紧张起来,直直地盯着脚边的箱子,生怕别人乱动,眼珠子都要凸出来了。

  有了一单生意的交情,两个人聊了起来,从赵启明的言谈中,摊主对这个年纪不大的学生产生了兴趣,他看出这小伙子也是个内行,只是对整版邮票的行市不太了解。 
 中国工人出版社 

  

第一部分:小奸商初露锋芒 
 小美女发育了(5) 
 作者 : 羽扬 

  当时上海邮票交易所的日成交量,少说也有上亿,基本上都是整版整盒的买卖邮品,猴票之类的龙头品种虽然是邮票市场的风向标,但交易量却很少,真正成交量比较大的,还是一些近几年发行的邮票。

  这和赵启明平时在家门口的邮市所见到的情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里炒邮票,是纯粹的资本运作,只要哪个邮票一天内的成交量达到一定的数额,第二天这套邮票准要涨价,信息再向全国各地的邮市辐射,价钱也就跟着涨了起来。

  资金雄厚的买家在这里交易,都是大批量购进一些自己看好的邮票,等待着适合的时候再出手。至于究竟哪些邮票在短期内有可能受到关注和炒作,并不是哪一个人可以决定的,而是由一些大买家牵头,其他人都认可的一种行为,这里面还牵涉到一些相关的东西。

  比如说一九八四年发行了一套《峨眉风光》邮票,八八年在同样题材下又发行了一套《泰山风光》,《峨眉》的价钱就会因此影响而大幅攀升,相互作用下,新的《泰山》也就有了炒作的切入点,价钱跟着水涨船高。

  “……能用以炒作的题材有很多,关键要看对市场的熟悉程度……”摊主做完了两笔生意,心情不错,向好奇的赵启明随便说了一些炒作方面的情况。

  赵启明从对方的口中了解到这些从未听说过的东西,眼界登时上了一个台阶:这些人原来是这么挣钱的,真他妈的够爽,跟他们比起来,自己最多算是个街头捡垃圾的……

  陈致远听得一知半解,只觉得这里面真不是外行人能弄明白的,听这些人的语气,谈到钱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就像是自家地里收的一样容易,他不禁有些犯迷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