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3-细节决定成败-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底,不在于大地方、小地方,大企业、小企业,是你愿不愿意真正从基层做起,是你知不知道自己的身价几何?
曾几何时,MBA就像一个金字招牌,似乎读了MBA,就意味着高职、高薪、荣耀、名誉,而近几年随着企业对MBA趋于理性的认识,MBA身价骤跌。难道这仅仅归于就业市场的低迷吗?归于企业不识货吗?归于没有伯乐吗?我看未必。这些学子们是否能从自己的浮躁心态上找些原因呢?
2002年,光华MBA职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亚非访问红塔集团。当时红塔集团的人力资源部主任问她:“我曾经要了你们的MBA,现在都走了,为什么?”王亚非无言以对。
创维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大松说:“2001年,创维从全国引进了8名MBA,但一年内都离开了。”王大松很感叹:“MBA给我的感觉确实一般。”王大松第四次去北大招MBA时,开出了“不低于2000元月薪”的承诺,引来的是一阵笑声。
是创维付不起钱吗?还是他们小气?都不是。创维管理层的老员工,年薪是30…50万,连他们的业务员,年薪都在5万左右。
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对MBA的实际能力提出质疑,“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成为最多的批评词汇。这些企业也提出了共同的问题:“你们为什么就不能从基层做起呢?”
○浮躁的企业长不大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50岁,美国每年新生50万家企业,10年后仅剩4%,日本存活10年的企业比例亦不过18。3%,而中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岁,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2。9岁。这的确是一个很严酷的现实。我想,哪个办企业的人也不愿意这么快就死掉吧?现在,企业界都在谈论如何做大、做强,也就是企业如何长大的问题。你可以找出企业长不大的一百条理由。我这里想谈的就是企业的心态问题,是否能够沉下心来,去研究市场,去研究产品,去搞科技创新,去研究企业制度,去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而拒绝浮躁的心态。
由于浮躁,某种产品刚一兴起,同类企业一哄而上,搞得谁都没有利润。当年呼啦圈的悲剧、锅巴的结局,不都是如此吗?
由于浮躁,假冒伪劣产品到处都是。
由于浮躁,当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之争让多少企业为之痴迷疯狂。不努力把每一件事做细、做透,而去豪赌广告,结果是怎样的呢?一篇新闻追踪,就可以搞得秦池倒地不起。
由于浮躁,一些企业盲目乱炒概念。2000年8月,全国仅有3家公司用“纳米”技术,半年之间就冒出了300多家“纳米”字号的企业, “纳米”臭了街。
由于浮躁,有的企业前期势头不错,刚发展到了几千万资产,就要搞多元化经营;刚搞到了几个亿,就要搞国际化,誓言几年之内进军世界500强,云云。于是就头脑发热,盲目扩张;耳根发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两眼发晕,看不到企业经营中的风险……
西方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么我们是否可说“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垒成的”?
不论是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还是中国制造业旗舰的海尔集团,都是在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中长大的;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长大的硬道理。
○中国需要182座“国际化大都市”、40个“CBD”吗?
第一部分拒绝浮躁(2)
浮躁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浮躁+浮夸”当年曾给中国造成了大跃进等无法估量的损失。今天,如果让这种心态蔓延开,势必对中国的改革进程造成严重影响。作为政府机关,应该正确引导,而不能助长这种风气,而我们的某些政府官员似乎没有摆脱“好大喜功”、“贪大求洋”的心态,所以就不能静下心来考虑一些细节问题。
我注意到一份资料:到2003年底,中国已有182座城市提出了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可怕。什么概念?全国共有667座城市,就意味着占总数27%的城市都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超过了我国城市总数的1/4。
请问这些城市的决策者们:
1)世界有几座城市可以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
2)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是什么?
3)你们城市能有多少可用资金及有多大投资力度?
4)你们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具体方案是什么?如何保证这些方案的实施?
5)这些方案实施的话,会得到什么样的效果?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并不是建筑几座摩天大楼就可以大功告成的。目前虽然对什么是国际化大都市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但有关专家还是提出了基本的八条标准:
1)区域中心,对本国及世界某一区域的经济有一定的调控能力;
2)人才中心,有大量的国际移民;
3)国际会展中心,每年至少举办150次以上国际性会议;
4)国际组织所在地;
5)完善的服务体系,服务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在70%以上;
6)国际创业中心;
7)国际文化传媒中心;
8)文明之都。
以上八个条件,中国有几个城市能达到,或者通过努力能达到?前任总理朱基说过:“上海20年后才能赶上香港。”连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上海尚且如此,可见,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平凡而细致的工作要做。
“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中央商务区)这个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提出来的,五六十年代在美国、欧洲、日本等一些大城市开始开发建设,是许多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性区域。
中国在90年代提出建设CBD,北京、上海开始规划、建设,之后,国内4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CBD的规划。 CBD又成了一个建设热点!美国纽约、芝加哥经历了20年才建成,纽约曼哈顿不过一平方公里范围,而国内某些城市却要建成几十平方公里的CBD,并要在几年内完成。请问,这不是浮躁心态又是什么呢?
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求快、求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但如何做?我认为,不论是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应当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手,从小事做起,拒绝浮躁,就是我的一个座右铭:“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所以,我希望这些城市的决策者们,与其提出这些不切实际口号(“口号”还好,如果真的决策错了,实施错了,损失就大了),还不如从小处着手,切切实实地为百姓做些实事。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第一部分每个人素质提高一小步(1)
民族素质将提高一大步当年,美国阿波罗号航天飞船登上月球时,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留下了一句世纪名言:“我现在迈出的是一小步,但在人类历史上却是一大步!”
中国改革开放25年以来,如果评出在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我敢断定“素质”一词一定榜上有名。可是在中国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中国的国民素质到底有多大提高呢?是否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匹配呢?很难断言。如果说提高了,为什么上了点年纪的要怀念五六十年代国人的纪律性和民风的诚实、朴素呢?如果说提高了,为什么那么多从海外发达国家回来的人,要大谈我们的素质低呢?现在,“素质低”几乎成了骂人的流行语言了。
为什么每个人都说别人素质低?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每个人
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去年12月,我出差来北京,一天傍晚去访问一位朋友。我们从朋友居住的小区出去吃饭时,一辆奥迪车从我们身边缓缓驶过。车内坐着的俩人显然是一对父女。快到小区的大门口时,车放慢了速度。这时,一只纤细的小手从车窗里伸了出来,哗啦一声将一把瓜子皮扔到小区的路面……我的朋友脱口说了一句:“什么素质!”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心里很难过。如果有机会,我想问问这位父亲:你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我想问这位女孩:如果你是在自己家里,你也会把瓜子皮随手往地上撒吗?
北京的汽车在2003年底已突破了200万的保有量,请记住:并不是因为你开了宝来、奥迪甚至宝马,就证明你的身份提高了,你的素质提高了。
我的这位朋友在美国、加拿大住过三年半。他对那里的干净、卫生、人们公共意识之强赞不绝口。他告诉我:在美国、加拿大,一些大学生宿舍里面也很乱,但是这些人一到公共场合,个个都是谦谦君子、婷婷淑女。三年半时间,他没见过一个人随地吐痰。并不是他们没有痰,而是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把痰吐到随身带的卫生纸里,再扔到垃圾箱里。
这正好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做法相反。中国到处都在建造新房子,到处都在装修,自己家里可以收拾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可一到公共场合,表现截然相反——因为那是公家的。请问诸位?你们有谁在家里随地吐痰的?
随地吐痰问题,大家谈了多少年,又有多少改进?据测算,北京市每天随地吐的痰就有三吨之多!数字是否准确,我不敢断定,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的“抽查”结果:
一次,我和一位朋友去海淀图书城购书,然后准备去人大。这天天气晴朗,购完书后我们就想散散步,一路沿着苏州街往海淀南路走。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观察“小事”,沿路就做了简单的“观察”。结果,20分钟的路,遇到了14个吐痰的,其中13个随口吐到地上,只有一个人吐在卫生纸里,扔进了垃圾箱。
这个调查虽然有随机性,但是,人的下意识的行为更能表现出自己的素质的高低。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
几日前,我看到呼和浩特市一位名叫孟志坚的中学生写的作文:“明事理,谈做人”,颇有感慨。孟志坚同学写道:在呼市实行公交车无人售票改革的第一年里,公交公司损失了5万元。票价涨了,公交公司却赔了:有些人用半张的伍角纸币顶替车票,有的人用铁片、钢片顶替伍角硬币,还有的用蒙币、俄币代替伍角硬币。这些假冒伪劣的钱币加起来就是5万元人民币。什么概念?就是10万多人次无票乘车,如果排成一队可排到50公里长——还不算逃票的人数。
一个中学生的思考应该引起我们成年人的思考,应该引起我们社会的思考。
孟志坚同学在作文里还列出了呼市颁发的“呼市市民行为十不准”: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绿化;不损坏公物;不闯红灯;不打架骂人;不乱写乱画;不噪声扰民;不乱停车辆;不随地便溺。
请问大家:以上列举的小事你做到了没有?哪个城市没有市民文明公约、守则?我们每个人又做得怎么样?
我一再强调,并不是我们没有制度,而是我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