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月光-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 232 章
春风社上下谁也没有想到夏月会来京,夏月来了,他们也都没有搞清楚她想要干什么。等夏月弄出了满城风雨,学生游行口号里喊出,“欢迎联军参与谈判!”“停止内讧一直对外!”等等口号的时候,他们想要动手似乎便受了限制。
江总统气得大骂春风社吃干饭办鸟事,慌得张春生真想一枪毙了夏月了事,而战子秦那边的橄榄枝又伸了过来,说是愿意参与和谈。这可是一个惊天的转变,前段时间战、孟、汪三家还是闻和谈就痛骂政府卖国无耻,陡然之间随着战子秦那个千娇百媚的老婆一进京就一切都变了。
战、孟、汪要和谈,让原本有些尴尬的国际调停团一下子活跃起来,美国方面的代表罗德曼准将给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他两年多以前来过中国,去过东瑾见过战总司令和他的两个儿子,深刻地了结中国的现状。中央政府说要谈,地方军阀说要打,战局一边松一边紧,他们在首都晃着,可以说是无所事事,这一下子总算是统一了,都说要谈就好办了,他倒是觉得战家父子说话要比永远言不及义的江总统要舒服得多。
杜北首先到京,一下火车就大放厥词,说是被战小七逼迫而来,怕是在前线血战之后再像战子楚那样死于非命,自己数万弟兄血战经年可不想被扣上个大帽子出卖,因此他来是要给联军兄弟们一个交待。
汪墨涵随后入京,三家之中汪家军威最盛,铁骑当年踏遍大半个中国,如今重新回归中原,很是导演了一幕精彩的入场仪式。春风社暗中计划要搅了汪墨涵进城的秩序,当真动刀动枪不合时宜,只得捣捣乱。汪家入城的那日,骑兵编队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地列队入城,旁边围观的学生打着欢迎的横幅欢呼迎接,中原多年不曾见过兵火,日本人的叫嚣威胁却是时刻威胁,政府一向是秉行防民胜于防川的政策,这一日入城,却是俨然成了一个节日一样。几个特务偷偷藏了鞭炮,看见汪家马队过来,点燃了扔于马蹄之下,心想惊了马必定是一片混乱,践踏民众,汪家做的这场秀也就完蛋了。可是没想过汪家这些战马是久经战阵的,巨炮猛轰尚且勇往直前,几串鞭炮算得什么。队列稍有凌乱很快恢复正常。汪墨涵的卫队长梁文艺眼尖看见一个特务正要钻入人群中藏匿,眼明手快纵马追过去,马刀出鞘一下子将他背上的衣服挑破,手腕一翻,换了刃口,一个用力,那个特务便被他挑着衣服,挂在马刀上提了起来,长刀回鞘,已是抓住那人脖颈,掼沙包一样掼在“维护治安“的京畿卫戍官员的面前,江总统派来迎接的专员刘长卿只得苦笑,春风社偷鸡不成蚀了把米,面子丢得不小,汪家骑兵队伍一路行进,身后那几个扔鞭炮的特务已是被学生民众发现了踪迹,摁住一阵的暴打,中央日报长篇累牍介绍汪墨涵的经历传奇,他如何受日本人逼迫不从奋起反抗,如何和战子秦暗中联手收拾了要当汉奸的二叔,又如何借道东瑾长途奔袭抄了日本人的后路,中间悬疑诡谲,艰险壮烈描述得惊心动魄,让人目眩神迷,柳鹤捉刀,韩玮亲自校改,一经见刊果然惊天动地。
战子秦最后到达的时候,并没有刻意造什么声势,声势却已是在等着他,他下车,夏月从月台上的车子里下来迎接他,不住亲吻他怀里的两个粉雕玉琢的孩子,就这一个场景便谋杀了不知多少记者的菲林,英雄美人,柔情蜜意在这个艰险灰暗的年代格外得引人遐想。战子秦踏下月台的那一刻,江总统便后悔小看了这个毛头小子,他连孩子都敢带来,那是胸有成竹了。
战子秦肃然接受记者询问,没有一句空谈,沉声陈述,“子秦来京,一则血战经年,日寇已成强弩之末,即今国际调停开始,如可借此机会勒令日寇归还我疆土,承诺永不再犯,乃是国之大幸,我辈之最大期许。子秦此来盼望调停结果无愧民族国家,无愧血洒疆场的烈士仁人。二则,联军是全国联合抗日之产物,我们与日军血战最久,经仗最苦,却是非议最多,子秦此来愿与天下民众,诸位领袖一一分说,为联军弟兄之忠诚昭雪……”
胡百川陪着姜中远听着广播里战子秦的报道,不由得都是沉默,这个战小七这是要来替战家算账了,怎么算?帐可是挂在总统的头上啊,连新生的儿子都抱过来了,他是打算颠覆政府么?
战子秦自问要做就要做大事,夏月入京出乎他的意料,应该说效果是出奇的好,龙山岳受他胁迫保护着夏月,他一直观望姜中远竟然也是暗中派人维护着杜家,这个时候他便有了信心,带着儿子进京来了。
夏月依旧是有些担心儿子们的安危,可是战子秦却是老神在在,带着她开始周围拜访。当年先江总统起家靠得是徽系财阀,江家兄弟先后执政,徽商入京已成大事。然而徽商虽然入京,也有从政的,毕竟底子是在清平清南,素来低调讲究无为而治。东瑾距离清平近,又靠海,徐世经营东瑾多年虽然人被罗东来和战京玉挤兑离开了东瑾,但是徐世的势力还在,战子秦主政东瑾更是给了他重领东南的大好契机。尤其是姜中远在谈判的问题上和江赋平有了矛盾更让这个机会变得越发的真实,两边都很强大,一切解决的根本变得有些可笑,居然变成了谁是正义的一方的问题。
古语一向说,正义自在人心,可是如今冠冕堂皇的话说出来都是义正严词,问题的关键在于,联军与中央对抗,又与日军血战,他们究竟算不算乱臣贼子。
罗德曼觉得很是没有意思,中国这个国家太复杂诡异了,他这个调停中日战争的人与日本人说不上话,因为他不能做中国人的主,而中国人也不怎么理会他,因为他们忙着自己吵架,他觉得他可能调停的是让中国人赶紧达成一致,他倒是像来调解中国人的内部矛盾的,荒谬,实在是荒谬。于是他歇了,谁请客他都不愿意去,无奈夏月却不是来请客的,她是来请求帮忙的。
第 233 章
夏月亲自来拜访罗德曼将军,寒风里抱着刚刚百日的两个孩子,罗德曼处于一个正直绅士的风度,以及满足妻子的同情心的必要,只能欢迎她到住处拜访,他是四个男孩的爷爷,可是由于长年驻扎在外,他和妻子都不曾享受多少含饴弄孙的乐趣,夏月的一双宝贝让他的夫人爱不释手,夏月敲开了这位美国将军的心门。
夏月和梅德琳与罗德曼将军讨论过关于军人的荣誉与钢铁的问题,时间过去两年,罗德曼曾经推断他们绝对不是日本人的对手,但是事实却是如今日本人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主动权,被压缩在罗河沿线的几个据点之中处于中国军队的分割包围之中,夏月娓娓道来那些她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为了这胜利做出的牺牲,战子楚死了,死在自己同胞的手里,他为这样的胜利牺牲的是他的一切,而如今他的遗孀抱着他的牌位伫立于陵园公祠之外却不能让他享有应得的尊荣,夏月希望罗德曼将军能够以他的声望和地位帮助罗菁完成这个每一个妻子都盼望为丈夫完成的心愿。
代表团的原则是,在中国人达成一致之前最好不要有任何他们自己的态度,夏月话说得悲切真诚,要求得也是婉转,他去,是替一位失去了儿子的父亲拿回属于儿子的荣誉,安慰一位失去丈夫妻子哀伤的心灵,可是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这位儿子,这位丈夫不仅仅是位英雄,他还是一位处于矛盾巅峰的争议人物,替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代表团的态度,他无法立即做出决定。
外面侍者传来消息,有一位战子秦将军来拜访,罗德曼原则上是不能见他的,但是夏月在坐,他不能如此伤害一位美丽女士的感情,于是战子秦带着寒风登堂入室,深情的亲吻妻子,笨拙地抱起儿子,然后早有预谋地开始与他分析战局政局。
仗是底下的联军打得最多,罗德曼是知道的,如今围困日本人的主力也是联军,然而却是没有一鼓作气直接赶走日本人了事,战子秦把日本人当作了威胁政府的砝码,这一点让他有些不以为然。然而这个漂亮的眼睛明亮的青年人坐在他对面的时候却是坦荡的,他不后悔见了此人,虽然他突破自己防线的方式有些不够正人君子,他美丽的妻子微笑着照顾着孩子,眼波温柔俏皮地看着丈夫,看着他侃侃而谈,罗德曼默默地听着,至少气氛让他觉得舒服,比和那个有着资深外交背景的江总统说话来得舒服。这是一股年轻的有朝气的力量,一股那个老迈的江总统不能驾驭的力量,他陡然察觉了一个事实,他和江总统谈的都是废话,而这个年轻人却是铺了一条路给他走,一条有前途有目的的路。战子秦委婉却是明白地告诉他,站到他这一边,他立刻可以跷起整个局势,一切都会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而如果他站到江总统的一边,那么局势就会变得恶劣,变成混战,变成他职业生涯的失败。那么他继续这样居中观望就未免有些老糊涂了。事后他那个只有肌肉没有大脑的侄子和他的婶婶是这样说的,“当然应该站在战的这一边,这事就和女人一样,要找个顺眼的。那个江总统我实在不知道他除了与任何人都耍花枪以外他还能给我们什么。”
有的时候,没脑子的暴躁小子往往也能接触真理。
罗菁拜访的是姜中远,陪同的是魏雄,姜中远原本是中央军校的校长,战家的儿子都在学校里读过,算是他的学生,罗菁前来拜访的目的他很清楚。应该说逮捕战子楚是他的命令,但是暗杀他却不知情,应该说战子楚的死他有一半的责任。
“子楚为何而死,校长清楚,他是什么样的人校长也是清楚的,我没有别的请求,我只求在他该去的地方能有他的一席之地。”
战子楚的遗孀坐在面前,他并不是第一次见,清明那日她抱着牌位站在陵园的门前的时候他让司机开车过去看过一眼。英雄悲情故而有之,战子楚的人才他看中,更值得欣赏的是他去世之前替弟弟稳住的局面,如果不是他冒死带伤稳住了湖都前线,那么战子秦不可能居功与中央纷庭抗争,他的死替自己解释了一切,也让他这个校长长辈感觉汗颜。
魏清辰和他说过,江赋平与江穆平是天上地下,三十年前他没有听,三十年之后的今天他算是自食其果。魏雄拿出一封信来,上面写着中远兄亲启,上面的字迹清晰得如同他脑子里倒出来的一样,快三十年了,他一直没有魏清辰的消息,而这一笔字他绝对不会错认。
战小七能耐如此,居然连魏清辰都能找到?
魏雄点头微笑,“大帅不必惊诧,魏清辰正是家叔。”
姜中远展信,言语诙谐,一如当年,时局分析犀利明了仿佛那张清秀和煦的脸就在眼前晃着,魏雄看着他的脸色,“四叔说,三十年之后时局又是一变,那时他错了,您也没对,如今他希望我的方向没有错。”
他的方向?成者王侯败者寇,魏清辰走的时候的说话他记得清楚,错与不错这是在将自己的军。魏雄笑着看着他,“姜伯父,我虽然不是军旅出身还是渴望最后一战,您老不会不理解我们的心情吧。”
还是在将军,他们知道自己因为江总统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