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益、禁足和口头严厉纠正等,都可能收到比体罚更好的效果。基本上“能不体罚就不体罚“仍不失一个好的原则。
二、我们当“警戒”(或教导instruction)孩子:
成熟的要求(maturityexpectation)
父母对子女在智识、人际关系、情感和灵命的成长有所要求。譬如说,考试要在某一个水平以上,待人要有礼节、在家里要帮忙家事或养成灵修的习惯等,都是成熟的要求。华人父母多半对子女的课业和某些才艺上的要求很高。有些父母本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孩子能抓住所有学习的机会,不但功课要优等,最好能上天才儿童班,或跳级升班。放学以后,不是赶学钢琴、小提琴,就是学游泳、跳芭蕾。海外华人的子女周末多要上中文学校,基督徒家庭则另加教会聚会。孩子每天都被压得满满的,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有时,我们特别偏爱功课好或有特殊才艺的孩子,而造成其他孩子心怀不平。显然我们应当对孩子身心灵的成熟有所要求,但要避免太快、太多或偏心的危险。
身为一个基督徒父母,如果我们在教养孩子时,要能兼顾“约束行为的教训”、“不惹气的沟通”“成熟要求的督责”以及“身心顾惜的养育”,才能教养出一个健康、成熟爱主的孩子来。
教养子女的四大类型
根据这四个教养子女的重点,一般的父母亲教养子女的方法可分为纵容型、忽略型、独裁型和权威型四大类。以下将从圣经和一些的生活实例,来说明这些类型形成的原因及其可能的结果。
一、纵容型:低约束、高沟通、低要求、高顾惜
圣经里面提到祭司以利有两个儿子,不但抢夺百姓的祭物,还和在会幕前伺候的妇人苟合行淫,以利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没有讲。但他却尊重儿子到一个地步,甚至过于耶和华。所以儿子把他的话当成“耳边风”一般,还是我行我素。这是一个纵容型的典型例子(参撒上二至四章)。
纵容型父母的教养观是对子女的要求很低,让子女有极高的自主权,甚至到予取予求的地步,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爱去哪里就去哪里,孩子整天盯着电视机,父母亲顶多讲两句,舍不得骂,更不用说严格执行了。若父母婚姻不和谐、家境很富有、排行为家中独生子女或老幺的,较可能有这一类的教养方式。这类的孩子从小就有自己决定一件事要怎么做的能力,同时有一种强烈抗拒被人束缚的倾向。造成他们成长之后在性格上既独立却又容易举棋不定的矛盾。脾气较差,不妥协、不合群、不负责。以致于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挫败感,对自己的信心不够大。在择偶时,倾向于选择能干型的对象来照顾自己,但婚后则很容易因着受不了配偶的束缚而产生种种的抗拒。
二、忽略型:低约束、低沟通、低要求、低顾惜
大卫对子女的管教介乎纵容型于忽略之间。他对长子暗嫩强暴女儿他玛这件事情除了生闷气以外,一句话也没有吭(参撒下十三1…21)。过了两年,押沙龙设计杀死暗嫩(参撒下十三23…33),流亡国外三年以后回国(参撒下十三37、38),居然等了两年之久仍见不到大卫一面(参撒下十四28)。大卫有这些孩子就好像没有这些孩子一样,属于忽略型的表现。
家庭子女众多、子女排行中间、家庭经济不好、双亲受教育程度低、忙于事业、父母都上班的“钥匙儿”(编案:因父母上班而独留在家的孩子),以及单亲家庭等都可能倾向忽略型的教养方式。在这一类家庭长大的孩子,对自己很没有把握,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太近就是太远。做事情不是太独立就是太依赖。不太能掌握中庸之道。
有的长久被忽略,以致不喜欢受人太大的注意,也不喜欢和别人竞争,有时甚至变得有点孤僻。在人群当中,往往是不发一言,没有主见。常下不了决定,也不喜欢太表现自己。很怕得罪人,惹别人生气,所以讲话特别谨慎,也较循规蹈矩。
有的变得较依赖性,对周遭事情漠不关心,对自己信心不足,少抒发自己的意见。希望别人直接告诉他该做什么,而缺少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容易受独裁式的领袖、团体或激进派所影响。
三、独裁型:高约束、低沟通、高要求、低顾惜
圣经对约拿单的描写是相当正面的,没提到任何的缺点。但他的父亲扫罗却是嫉妒、不讲理、无赖、霸道、口出恶言,是个典型的独裁型父亲。这对父子的关系也证实歹竹可以出好笋。父母的好坏并不能完全决定子女的未来(参撒上十八至二十章)。
“独裁型”是相当传统而高压的教养方式,也是许多华人青少年对父母的感受。这一类的父母容易用强迫或体罚方式来控制子女行为,而不太向子女解释理由,也很少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这种方式下教养出来的孩子,可能很柔顺、尊重权威,但缺乏独立性以及温暖、敞开、亲密的经历。也可能心中充满了反叛,在团体中间很容易唱反调,为反对而反对。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着父母从不允许他看电视、看小说漫画,不准到外面旅行,心中那种欲望可能越强烈,一有机会就专门做这些事情。
由于父母的要求太严格,这类的孩子可能变成完美主义者,对己对人的要求都高,对于自己很在意的事或物,只要有一点瑕疵,毫不考虑就修改甚至重做,因而常会有挫折感。有的在表面上可能很顺从父母,心中却满了怨恨,用伤害自己的方法来报复父母,或表达在其他人际关系上;有的变得没有自信、不善表达,容易服从独裁者的强势领导,想象力不丰富,没有意见,也没有创造力。有的想早早脱离父母的掌心,或选择就读很远的学校,或早早就草率地结婚,以致从一个火坑跳入另一个火坑。
四、权威型:高约束、高沟通、高要求、高顾惜
保罗在《以弗所书》第六章所强调的教养子女模式属于这一类,最有助于成全子女。它强调子女在合理的限制内发展自主能力;用(双向)讲理的方式来引导子女的行为,并且态度坚决,使子女有所依循。
在保罗的书信中(参帖前二7…12;林前四14…五8),我们看到一个权威型的好榜样。他待初代教会的信徒,如同自己亲爱的孩子。他对哥林多教会有高的约束——威胁要带着刑杖到他们那里去(参林前四21),而且要他们把行淫的人赶出去、交给撒但(参林前五2、5);他与众教会有许多的沟通,常有书信往来——不但知道众教会的情况,也常写信劝勉、安慰、嘱咐(参帖前二11)、警戒他们(参林前四14)。他对信徒有高的期许——行事为人当对得起那召你们进他国得他荣耀的神(参帖前二12);他更对他们的身心灵有极高的顾惜——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疼爱他们,愿意为他们舍命(参帖前二7、8)。
权威型的父母,有的注重灵命品德,有的注重学业,有的两者并重。有些严父慈母互相配合,有些轮流唱黑脸和白脸,只要能同心,且不极端,果效都很好,他们的孩子常常心存感恩,且愿意长大离开家庭后,仍以父母为榜样。这样的孩子在孩子的生活作息、做功课、学才艺、买玩具、看电视、选科系、交朋友的事上,按着孩子的年龄而有所调整。在孩子六岁前,父母单向的告诉(telling)孩子该做什么,高度地控制,给予清楚的方向和密切的督导。当子女年龄介于七至十二岁之间时,父母转成双向地教导(teaching)孩子、示范(coaching)该做什么,与孩子有所讨论、讲道理,甚至直接参与子女的活动,支持仍高,控制逐渐减低。等到孩子到了青少年期以后,父母授权(delegating)给孩子,孩子有高度的独立与自主,甚至可反过来成全父母。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独立思考,能真诚与人沟通,尊重他人意见;为人处事懂得拿捏,有分寸,不会为所欲为,可兼顾自己和别人的感受;性格乐观,有主见,有自信,但不钻牛角尖。
结语
我们的孩子所处的环境,可以用危(险)机(会)重重来形容。要让孩子在身心灵各方面都可以长大成熟、健康、爱主,谈何容易。然而现代研究教养子女的结果印证,《以弗所书》第六章四节乃是教养子女的要诀。求主帮助我们每一位父母沟通而不惹子女的气、教训而对子女行为有约束、督责而对子女的行为有要求、养育而对子女的身心有顾惜,以至他们可以像主耶稣一样,在智慧、身量、人和神喜爱的心一起增长。
问题研讨
在夫妻恳谈与小组分享中,你可自由挑选任何题目来分享。每一题分享的时间不要太长。等大家都分享过了以后,再按着时间的许可,继续第二轮、第三轮的分享……
一、《以弗所书》第六章四节的养育之道,对我最大的提醒是什么?
二、我的父母对我的养育模式属哪一类,有何明显或深远的影响?
三、我个人目前教养子女的模式属哪一类,结果如何?
四、我们夫妻在教养子女的理念上有何异同之处,是什么原因促成这些异同?对婚姻和亲子关系有何影响?
五、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在哪一方面重复我目前教养子女的方式?
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在教养子女的哪一方面作重大改变?
九。婚姻与家庭篇/林国亮 第84课 年轻的家庭
经文:路一26…38;太二18…23
前言
家庭研究学者藉着“家庭生活周期”(familylifecycle)的概念,按一个家庭中大孩子的年龄和学业,将家庭大致划分为“新婚而无子女期”、“幼龄子女期”、“学龄子女期”、“青少年子女期”、“子女离家期”、“空巢期”和“退休期”等。自本章开始将用连续三章的篇幅,分别以约瑟与马利亚的家庭为例来探讨新婚无子女到学龄子女这个阶段的“年轻的家庭”,以大卫的家庭为例探讨青少年与子女相继离家的“中年的家庭”,并以以撒和利百加的家庭为例探讨空巢与退休后的“老年的家庭”。一般而言,现代夫妻多半在结婚两三年内开始陆续生育一至数个孩子不等。若是一对夫妻结婚多年后仍然没有子女、子女间的年纪相差大或子女成年后未离开家等,这个家庭的生活周期就会异于常态,需要另外的考量。
新婚期的夫妻最主要的任务是继续在婚前已经开始的彼此认识与接纳,按着圣经对夫妻角色的教导,学习藉着沟通与差异的处理来超越原生家庭的影响,进而在工作、生活作息、娱乐、饮食、性爱、财务、朋友和姻亲等各方面彼此调适。虽然这一段婚姻初期的经历对一生的婚姻与家庭关系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当孩子陆续出生以后,夫妻一方面继续上一个阶段的任务,一方面学习以父母亲的角色养育子女,同时还要致力于工作责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教会事奉等方面的平衡。这段期间,夫妻比较可能面临时间不足、夫妻矛盾持续加深、夫妻不善教养子女或教养观不同、经济压力、灵性倒退或事奉减少等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