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说,碰到交通堵塞。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有了争执,妻子不甘心替丈夫缝纽扣,拖了好久。过了一两年后,丈夫仍然记得这件事,而且还耿耿于怀。
亚伯兰和撒拉却不记前仇,在曾伤害过自己的亲人有难处的时候,他们仍然没有保留,尽心竭力地去帮助。你我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你我当没有保留地相爱,因为我们是骨肉。
结语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碰到问题,难免会有冲突。亚伯兰说:“你我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创世纪》第十三章和十四章,至少提供了八个原则,帮助我们处理亲密的人际关系之间难免的冲突。这些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可以套在任何的人际关系里。然而它对我们基督徒而言,每一个原则都是不可少的。而这些原则若能运用自如,合乎中道,深信家人与家人之间必能善于处理冲突,化危机为转机,使家庭成了“无情荒地有情天”(heaveninaheartlessworld)。相对的如果家人之间经常对问题处理不善、冲突不停,那么家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杀戮、战场”(killingfield)。深愿我们所信、所传的“和平的福音”(参弗二17),也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经历与见证。
问题思考
在夫妻恳谈与小组分享中,你可自由选择任何题目来分享。每一题分享的时间不要太长。等大家都分享了以后,再按着时间的许可,继续第二轮、第三轮的分享……
一、就你的观察与经验,一般男女性在沟通与冲突的处理上多采用什么方法?这与本文所述有何异同之处?
二、你的父母在沟通与冲突的处理上有何特定的模式,这对你自己的婚姻与家庭关系有何影响?
三、若以亚伯兰处理冲突的模式为蓝图,你的配偶在哪一方面做得最理想?
四、若以亚伯兰处理冲突的模式为蓝图,你自己在哪一方面做得比较理想?
五、若以亚伯兰处理冲突的模式为蓝图,你自己在哪一方面可以操练改进?
六、简易迎战冲突法9
(一)决定要具体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夫妻各自评估下列各领域的问题在你们婚姻中发生的重要性——从0(根本不是问题)到100(非常严重的问题),每一个领域都要评估。然后夫妻共同决定先处理一个比较不严重的问题。等熟练了以后,再渐进到处理较严重的问题。
金钱婚姻娱乐酒/毒品
妒忌性爱沟通子女
朋友信仰事业
其他()其他()
其他()
(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用XYZ和积极倾听法(掌握客观事实)
“XYZ”法:当你在X情况下做Y事时,我觉得Z。
“积极倾听法”:倾听、澄清、复述对方的话,不反驳也不解决问题。
(三)祷告:“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倚靠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三5、6)
(四)解决问题的步骤(寻求解决之道)
1.脑力激荡——提出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建议)。
2.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弹性商量、高举合一、愿付代价。
3.跟进(信守承诺、没有保留的爱)。
九。婚姻与家庭篇/林国亮 第83课 教养的要诀
参考经文: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走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二十二6)
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六4)
前言:亲职教育的目的——成全子女
父母对子女在情感、社会、认知和灵命的发展皆有极大的影响。有些教养子女的方式有助于成全子女,其他方式则因要求太多、太快,或因助长孩子的依赖,以致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在现代技术挂帅的社会中,一切都讲求方法,甚至连教养子女也不例外。许多作父母的拼命读“教养子女大权”,听取“专家”意见,生怕子女若教养不好,自己要负全责。这没有什么不好,但专家的意见仍需要批判,且需顾及各个家庭的独特性质与需要。换言之,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最好的”教养子女的方式。我们希望儿女可以长大成熟,但“成熟”不只是个人的自足、独立,也包括了成全他人的能力。因此,身为父母亲,不要只学一些技巧来“管理、控制”子女,更是要本身就努力成为一个真实成熟、言教身教合一的人——一个成熟的男人/父亲、女人/母亲。本文拟从教养子女的理论以及一群大学生受父母教养的经验,帮助读者省思、规划自己教养子女的方式。盼望未来当子女长大之后,我们身为父母的,没有任何的后悔。
基督徒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教会也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教导父母如何在主里教养子女,促成父母彼此学习、彼此扶持,另一方面则透过儿童和青少年团契帮助我们的子女把思想价值和道德行为建立在基督信仰的根基上。然而,严格地说,教会、学校、社会和国家固然能提供父母一个比较好的环境,让孩子在身心灵各方面健康地成长,但一点不减轻父母的责任,也不减轻每一个孩子自己的责任。
教养子女的四大重点
在保罗时代的希腊和罗马社会里,父亲诚然是一家之主。他对子女有绝对的权威,可以任意殴打孩子、丢弃孩子,甚至置残障的婴孩于死地。然而神却藉着保罗给了我们一个超越时代与文化限制的通则:就是作父亲的(当然也包括母亲),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近二三十年来,专家学者在研究教养子女的模式时,所注重的四大特点,和这个经节颇为吻合。这四个重点包括:双向的沟通、身心的顾惜、行为的约束和成熟的要求。
一、“不惹气”(notexasperate)
“惹气”这个字在中文翻得很好,就是激怒对方,惹他生气的意思。但是要如何才能不激怒子女呢?许多讲解这段经文的人都有不同的领受。我们将从“双向的沟通”和“身心的顾惜”这两方面来看它。
(一)双向的沟通(two…waymunication):《雅各书》第一章十九节提到“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的沟通原则。我们对一般人当如此,对自己的子女也应当如此。在和子女沟通时,倾听他们,与他们商量,向他们解释原因,尊重他们,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而不随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在一个讲究人权、鼓励个人独立思考判断的民主社会里,尤其重要。譬如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吃东西、买衣服、看电视、交朋友、选学校时,父母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而当父母对孩子有所要求,或孩子做错事被管教时,父母也能向他们解释原因,从这些状况中,我们可以判断亲子之间的沟通是不是双向。
(二)身心的顾惜(affectiveexpression):父母关心子女身心的福利,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直接而正面的互动:当孩子生病时照顾他们;遇到困难时支持他们;受到挫折时鼓励他们;失败时安慰他们;成功时夸奖他们;彷徨时开导他们;在那稍纵即逝、有话要说的片刻认真倾听他们;在穿着、饮食、娱乐等方面合宜地满足他们;这一切都表示父母对子女身心的顾惜。这些表现说起来容易,但我们扪心自问,也许孩子需要我们时,我们却长期不在他们的身边,或把他们送回国内去,或请旁人代为照顾;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没有鼓励,只有责备;当孩子成功高兴时,我们却不当它是一回事。如此长大的孩子当然无法正面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身心的顾惜。
二、在主里“教训/管教”孩子(discipline;training):行为的约束(behavioralcontrol)
父母积极地努力去影响孩子的行为,使其符合父母的标准。譬如说,在一个众人聚集的场合里,有些父母任凭他们的子女跑来跑去,大声尖叫、如入无人之地。或者是孩子一面吵,父母一面叫他不要吵,但是父母的话对孩子而言,简直像“耳边风”一样。这都表示父母没有用心去管制孩子的行为。等到孩子已进了青少年期才要来约束他们、管教他们,未免迟了一些。其实,我们对孩子行为的约束应当自小就开始,可从他们每日饮食和睡眠,甚至看电视的习惯培养起。它们都牵涉到健康、平衡、自我约束(self…control)、守纪律(regulation)等非常重要的美德。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有两三岁大时,作父母的都无法管束他们的行为,等他们到了十四五时,我们怎么可能管得动呢?
华人所居住之地,大众媒体,如电影、电视、网际网络、音乐、杂志等普遍极为发达,尺度则宽窄不一。这些媒体对我们可以有非常好,也可以有非常坏的影响。看多了暴力的镜头不但会显著地促使一个人对暴力现象变得麻木而没有反应,也提升了这个人从事暴力的倾向。如今电动玩具和网际网络上的暴力节目愈来愈多,也愈来愈逼真。我们可以想象使人有所谓“虚拟真实”(virtualreality)这种临场感的暴力电动游戏,会带给人多可怕的影响。
一些有关电视与性的研究则发现,年轻人爱看的电视节目常把性当作是一种娱乐、身材外貌是主要的吸引,且绝大部分是发生在非夫妻的男女关系之间。而看多了热门电视节目的年轻人对性的态度会变得更加随便。如今因着网际网络的缘故,孩子不但容易接触一些暴力和色情的节目,也很容易接触一些背景复杂、心计不正的人。我们固然期待政府能管制,业者能自律,但最根本的大概还得靠父母自小对子女合宜的约束。如果我们从小对孩子在娱乐上管得太紧或太松,长大以后难免会有麻烦。兄弟姊妹,我们应当从孩子小时候起就管束他们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
就体罚(spanking)而言,这是一个相当有争议性的问题。根据《华府邮报》(4/27/99)的报道,当时全美国(USA)大约有一半的十二岁孩子,三分之一的十四岁孩子和五分之一的十六岁孩子仍受父母的体罚。如果这是一般美国家庭的数字,那么它在华人家庭之间一定更高。自联合国宣告一九七九年为国际儿童年以来,许多欧、美的国家在联合国儿童权益委员会(mitteeontheRightsoftheChild)的推动下已经或正在考虑立法禁止体罚。在各个社会中,少数孩童受父母过度体罚甚至虐待的案例常是有心人士推动禁止体罚的主要原因。
我们必须承认常常体罚孩子的父母可能需要承担自己管教不当、缺乏身教的责任,而习惯性的体罚或许能看到立即的效果,但负面作用又大又多。然而圣经并没有完全反对体罚。《箴言》第十三章二十四节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希伯来书》第十二章五至十一节亦反应相同的原则。对那些不排除用体罚的方式来管教子女的父母,需要先了解每一个孩子对不同的管教方式会有不同的回应:鼓励或奖赏正面的行为、让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暂停一些权益、禁足和口头严厉纠正等,都可能收到比体罚更好的效果。基本上“能不体罚就不体罚“仍不失一个好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