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从白痴到天才的真实经历:看见自己的天才 >

第22章

从白痴到天才的真实经历:看见自己的天才-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地会有天灾,心田的努力绝无意外!
  祝福你!加油!
  因考上高等考试观护人类科,使我有机会长期、专注地从事青少年辅导的工作,许多人对曾触法的青少年,都会以“坏孩子”、“叛逆青少年”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事实上,这些孩子不仅不坏,也未必叛逆,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比其他孩子多了一些人生的经历而已。他们和未曾犯罪的孩子一样,期待着父母的了解与关爱,如果要分析他们触法的原因,我想最简单的说明是这些孩子只是缺乏爱与被爱的经验而已。
  长期地观察这些孩子及通过自己内心的自我检视,我发现传统的父母不及现代的父母“做”得多,但孩子感受到传统父母关爱的程度却大于现代的父母。在法院接受辅导的孩子,未必来自组织、功能不完整的家庭,也有健全家庭,父母皆用心,而孩子却是异常叛逆、不懂事儿,原因何在呢?父母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提供了什么经验给孩子呢?是“爱”,还是“伤害”?是“挫败”,还是“成功”呢?做得多的父母,未必做得对,家庭组织欠健全,未必孩子就会缺乏爱和成功的经验,我能走出自我生命的限制,是我的父母都能及时地在关键的时候说对话、做对事!
  我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跟着同学一伙人钻进竹林的围篱,潜入了一处橘子园。园里大部分橘子都被采光了,只残留了一些挂在树上,这位同学向大家宣称,这是他亲戚的果园,树上的橘子不要了,大家可以尽量采。在乡下常有类似的情形,所以,大家就兴高采烈地选定自己认为最棒的橘子树,大声谈笑着采橘子。大约采了十几分钟,书包塞满了,夹克也被脱下来当包巾用,每个人都采了鼓鼓的一大包。可就在我们要离去的时候,几个大人从山下冲上来堵住了我们的去路,不准我们离开,并用布袋把我们采的橘子搜集在一起,大声斥责我们是小偷。我们辩解说同学说这是亲戚不要的橘子,弄了半天,才知道同学是瞎说的,他亲戚的果园离这儿还有好一段路,我们几个就被拎着衣领,被人提着去找各自的父母。
  乡下的父母,最怕被人告状,尤其是孩子偷窃!通常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在众人面前,拿起竹子,狠狠地打孩子给别人看。但我妈妈的处理方式却有所不同,她绝不在众人面前打我给别人看,她会先向对方赔不是,再主动提出赔偿的善意,待告状的园主走了,才把我叫到浴室好好地盘问。第一次、第二次她都会原谅我,但如果有第三次类似的情形再发生,她便会问我,要怎样才可以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而且一直要问出她满意的答案才停止。
  虽然事情已过去了三十余年,但这样的教育方式仍在影响着我,甚至直接改变了我的辅导方式“永远向前看!怎样才能让孩子因问题发生而受益,如何让这件事帮助孩子一辈子!”不论孩子发生的是何等不得了的事,这件事本身都难再有什么改变了,为什么还要让自己及孩子受到更多的伤害呢?我们应当考虑,如何从这类事件中,把失去的加倍赚回来?让孩子知道未来怎样做才是对的。
  我妈妈处理我成长道路上出现问题的方法,不仅未让我留下不愉快的经历,还给了我最好的学习机会。当我身为人父后,就常提醒自己,孩子发生了什么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如何处理才能留给孩子一辈子受用的经验。孩子会犯错,而且会一再犯错,每一次犯错,都应该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但我们也别期望父母情绪稳定、态度一致、想法连贯不变,我的父母,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也犯了无数的错误。例如我父母亲在人际互动上缺少主动了解他人想法及感受的习惯,以致在我的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被误解、错怪、冤屈的情形。
  父母是主观,而且是带着偏见(过去的经验)在面对自己不同的小孩,我的幸运得天独厚,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又是一个先天调养不足,后天生病需要照顾的小孩,父母给了我最大的宽容和等待我成长的时间,以致我常在背地里享受其他兄姐妹未能享有的意外礼物。偶尔我也会揣测家里其他孩子的想法,我是一直被看重的小孩,而他们在成长历程中,相对地比较,内心中相信必有某些缺憾。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是父母在毫无觉知的情形下,一点一滴逐渐累积形成的,如果,我们能深入去了解生命中父母给我们的影响,许多的占有、获得未必是应该得到的,而心存感念,许多的遗憾与不足,也未必是失。
  因“觉知”,我们身为人父、人母,就会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扮演好我们父母的角色!父母不是孩子生命的主人,却是他生命中重要的贵人!
  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父母、手足给了我他们原可以不给的一切照顾,如果国小毕业,我就去当学徒;如果国中我少了那一段挫折及迷失;如果高职未有成功的机会;如果第五次大学联考再失败;如果大学未遇那么多的恩师,我今何在?生命是一连串幸运的锁链,一个公务人员的身份,对我来说是何等的幸运!工作即是学习,工作之余有机会出书、演讲、主持课程,甚至被邀请至世界上许多城市巡回演讲,丰富了我的生命,也拓展了我的视野。
  其实,我常在想,生命中不论任何选择都会是幸运的,即使我仅有小学学历,我也会在我的工作及生活中去开创不同的人生。但由于自觉幸运,而珍惜所有,感恩知足,人生中任何缘遇已觉得够丰盛了,其余的都是多赚的,应更加感恩所有!我这样的想法,源于父亲的影响,也是他一生多难留给我最受用的财富!
  我的爸爸早年得志,事业挫败后被迫离乡,一生最大的心愿是荣归故乡。他从矿工、工头一直努力当上矿长,从基层干部努力当上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把六个子女教育长大都各有了美满的家庭,他应该算是成功了!但一直到去世前,他内心都有着更大的期望未能实现,他从未觉得自己曾经成功过,所以,几次回故乡平溪扫墓,他都有意地避开,不和熟人见面。父亲年少时曾是何等荣耀辉煌,一生都期待着亲人故友见到他的成就时,能露出惊羡的神情“哇!”但似乎一直没有期待到,得到的最多只是“还不错”的评语。在与父亲一起生
  活的日子里,看着他内心的孤单、失落、无由的惆怅,在他亮丽睿智的外表下,有着壮志未酬、心愿未成的遗憾。我深受父亲的影响,努力想实现父亲生前未能实现的愿望,做一个被社会肯定,被大众认为是成功的人,但愿父亲的在天之灵能因子女获得的成就而稍感宽慰。
  父亲去世后,我才反省自己究竟在为什么而努力?而自己通过这些努力所要得到的,不过只是想报答父亲、成为父亲眼里的成功小孩而已!这是不需要的,如同我父亲不需要为了衣锦还乡,名成利就而努力一样,谁真正在乎他这么做呢?我放弃了我以前的努力,明确自己生命中的期待“用心享用现在的一切!”我庆幸自己的缘遇及幸运,我感恩生活!是我父亲替我走了这一段路,让我有机会去省思及超越,怎能不感恩父母呢!
  看见自己
  每一个人的父母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为人父母后,才深刻地了解到做父母是个学习的历程,而后悔过去不该对父母抱有过高的期望。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愿意努力去做一个懂得给予爱的人,但几乎大部分父母,都做了太多类似“爱”的事,而孩子却感受不到父母的用心及给予,未收到这份“爱”的礼物!
  当我们能体会到“爱”和“被爱”是不容易的事,不再对亲人或另一半有太多的期待,爱会神奇地悄悄占据我们。
  若检视一天中我们与亲子之间的行为,区分哪些是“有”爱的行为,哪些是“没有”爱的行为,我们会发现,爱是经常不在的。我不会、也不懂如何爱我的父、母、妻、子,我一直都在练习做一个懂爱的人,知道自己是不知道“爱”的人,我们会有惊奇的发现,我们会警觉许多生命的因缘及礼遇都不是应该得到的,路人的礼让、微笑,店员的欢迎,平日看似平常的礼遇,都会使我们心生温暖。父母及社会的关心会让我们深受感动,每一个人都拥有着无数的“爱”,只是我们感知爱的心有时不在罢了。
  感恩所有!感恩父母!也许相互间曾有些不愉快的经历,但爱仍在,只是被蒙蔽了吧!
  爱在的人,会拥有全世界的温暖!
  爱在的人,会回报世界柔软的微笑!
  爱在的人,每一片刻都会是庆祝、惊喜和感恩!
  爱在的人,生命会停止追求、掠夺,开始享受一切!
  爱在的人,生命会是祝福!
  在青少年偏差行为的辅导工作中,我发现了亲职教育的重要。为了协助被辅导人员能与父母有良性互动,强化其家庭的支持系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专注于学习父母的职责及角色扮演、亲子沟通,以及如何成为新世纪的新父母等主题上。我几乎学习了所有的相关课程,查阅了相关的书籍,收集了相关的有声资料和一些专门论著。我做了系统的整理,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了解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在实践中发现被法院判罚的学生的父母亲,在亲职教育上的确有待加强。但他们似乎心有余、力不足,这些家庭支持系统不足的学生
  ,父母亲几乎都是婚姻长期失和,夫妻关系恶劣,情绪焦虑不安,稍有不顺就会怒火爆发。如果没有夫妻关系的改善,期待亲子关系能够改善是有困难的。于是我又花了许多时间了解两性关系、男女间之差异、夫妻关系、家庭治疗等问题。
  在这些努力中,我发现要改变一个人是如此的困难!思想观念的更新已是困难的事,更何况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受制于经验、习惯、特质,有着特定的思想及行为模式。知识虽有价值,但知与行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知道的往往做不到,我花了许多时间想了解,一个人行为改变的关键是什么呢?
  我发现即使是身心发展成熟的成年人,都难以从不良的行为模式中解脱出来,更何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一段时间,我专注于了解人的行为是如何受情绪思想左右的,因为我常想,人如果是理性的,为什么行为常会失序而混乱?情绪在一般人的认知中是可管理、可预见、可学习改善的,但在实际的协助过程中,我发现情绪是那么敏感、多变、难以预测,情绪左右着一个人的行为,那情绪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在我陷入瓶颈时,我接触到了NLP神经语言系统的理论,了解到人类使用的语言、文字,可影响人类的行为及情绪。我试图去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样的学习历程,何以会有不同的结果?头脑各有其不同的特质,而形成多元智慧,如何让不同特质的人,皆能如其所愿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出于这样的想法,我参加了当时正狂热流行的“成功学”课程,我想要知道一个人是如何才能实现梦想的,如果有一套成功的法则,我就有可能将我辅导的学生从社会的边缘、底层解救出来,也有机会参与到社会主流价值的竞争之中。
  我投资了当时被认为是天价的学费,当时学习的一二百个学员中,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