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下集完整版 >

第8章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下集完整版-第8章

小说: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下集完整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阿罗汉走的时候不用柴火,仅用自己的三昧真火就可以燃烧了。所谓三昧真火,就是说在定中,他调动火大

把自己焚化了。如果他调动的是水大,他就会变成水了,如果调动气大,就会变成风了,如果调动空大就会空

了,没有了。这些佛法都需要实证的,没有那么简单。 

有的修行人走的时候会化成彩虹,这种情况与上面讲的差不多,不过道理不同,境界又不同了,这就是所谓百

千三昧。 

有时候,我们身体一边是冰的痛苦,而另一边却在发烧,或者下面寒上面却发炎。我们的情绪有喜怒哀乐,我

们的身体每分每秒都不同,都在变。如果你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思想、身心,那就是很大的定力了,很难做

到哦!这个定与前面讲的定又不同了。大家不要以为打坐、念佛、拜佛就是修行,不要以懂了理论就是修行,

那样的话,你连修行的影子都没有呢!所以我常说,只有两个人是真修行,一个死了,一个还没有投胎。所以

研究教理固然重要,但光研究教理而不修行也没有用。 

根据唯识学的教理,有五种情况属于无心地:睡眠、闷绝、无想定、无想天、大阿罗汉的灭尽定。闷绝就是昏

迷过去,比如麻醉、植物人都属于闷绝。“无心”就是没有意识思想的意思。 

比如说无想定、无想天、空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这四种定与闷绝有什么不同呢?灭尽定与无想定的差别又

在那里呢?这些问题你们都不会想的啦,你们随便去打打坐还可以,那是休息、好玩。我以前就讲过,世界上

最享受的就是打坐,但要真学佛修道,就要很认真的研究了。 

佛经讲了四禅八定的大原则,但是没有讲放光变彩虹之类的。除了《楞严经》五十种阴魔讲这些境界外,其他

佛经都不谈这些,都不谈神通,因为神通都是唯物唯心的变化,都是无常。没有这个身体,你就什么都不通了

,有人说没有身体还中可以有神通,比如说“鬼通”,那我问你,你看见过鬼吗? 


赵教授:无想定是一个定境,无想天是一个果位,为什么把两个并列放在一起呢? 

怀师:得了无想定境界的人还有一个肉体存在,而你若进了无想天你就不是这个肉体了,差别就在这里。好比

说你拿了博士学位,那只是说明你到了那个境界,你若当上教授或者总统,那就表示你到了那个果位,教授与

总统就好比是不同的果位。 

注意!五位无心地也包括灭尽定,灭尽定并不是断灭相。断灭相是佛学名词,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断见,一是

常见。什么是断见呢?好比说×××××××信仰唯物哲学,他们认为生命死了就是死了,没有轮回也没有三

世因果,就像这香烟一样,抽完就没有了,不会再回来,这就是断见。什么是常见呢?比如说基督教和天主教

认为生命死了还存在,等到末日的时候再复活,再听上帝的审判,这是常见。再比如说,印度有学派认为轮回

是一个阶段,而我们既然有轮回,可见有个生命是不生不死的,生命是永远存在的,其实这也是错误理解了佛

法,也落在了常见。 

断常二见都不对,佛法是智慧的见解。一般人不是落于断见就是落于常见,学习佛法最怕的就是落在两边,落

在断常坑。好比说刚才讲的灭尽定,那是一种方法,一种功夫。如果你得了灭尽定就认为一切灭了,修道成功

了,就落在了断见上。灭尽定或者无想定是功夫,是可以求证来的,而那个断见是见解的问题,属于理解、智

慧这一面。 

赵教授:为什么说断常两见都不对呢?如果说轮回不说明生命常在,难道说轮回说明生命不常在吗? 

怀师:大家注意!轮回并不说明生命常在,轮回只是说明生命的变化,到最后是没有一个东西的。落在空不对

,落在有也不对,什么都不对,连“什么都不对”这种说法也不对。 

小乘佛法讲的是“断惑证真”,认为斩断一切迷惑,一切妄念,什么都没有了就是道,这是错误的,是断见。

实际上,我们的贪嗔癡慢疑这些“惑”是非常非常的,不是切得断的。好像说你今年五十岁了,你以为五十年

前的事就没有了,都断了吗?其实,五十年前的事都有,都还存在,你一回想,它不就都来了吗?你说这算不

算有呢?今天不是昨天,明天也不是今天,所以说它是非“常”。可是,你说它没有吗?今天也就是昨天,明

天也就是今天,所以说它也不是“断”。这是本体论,这才是菩提道,这才是佛法,至于那些功夫,不过都是

花样外表而已。 

“修行恐落断常坑”,所以你面对现实不对,逃避现实也不对,半面对关逃也不对,说不对也不对,说对也统

统不对。佛法、菩提道是离四句绝百非,哪能四句呢?就是空、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所谓百非,就是

不对是不对,不对不对也还是不对,就是说一百个不对(非)也还是不对(非)。什么打坐啦,四禅八定,那

也不是道,不定也不是道,倒定不定也不是道。 

放光不是道,不放光也不是道。如果放光是道,那何必修一辈子呢?电灯泡就得道了。你死了能化为彩虹又怎

么样呢?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靠你照亮的话,那我还不如买个电筒好了,如果你说彩虹好看,那我还不

如看电视呢! 

道、菩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这真正是很难讲!禅宗有个公案,没有正式记载,相传的,说有一个人修行

了几十年都没得道,于是就回家了,还是做个普通人。夜里抱著太太搞了一半,突然就悟道了。 


赵教授:我们没有尝过悟道的滋味,只有悟了以后才知道什么是“道”。

怀师:“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这是张拙秀才的诗,有没有道?那个就是道!在用功方面,《

楞严经》有一句话:“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注意,这只是方便说法哦!以禅宗的规矩,这两句话也要打棒

子的,歇也不是菩提!但是,谁又真能做到狂性自歇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禅师悟道了,在内裤上写了一个佛字,徒弟模仿师父,也在内裤上写了一个佛字,师父

告诉他:“你怎么可以这样,不得了啊!”徒弟说:“师父,你不就是这样吗?”师父说:“哎呀,不能跟我

学啊!”结果徒弟的身体统统烂掉了。师父是悟了道的,可以这样玩一下,没悟道的人不可以随便这样。 

还有一个禅宗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小孩跑到大殿,对著佛像撒尿,和尚嚇坏了,说:“你这个小孩怎么可以这

样?”小孩回答说:“佛经上说,十方三世都有佛,不在这里屙,你叫我在那里屙啊?”对啊,佛无所不在,

你叫他在好里屙呢?憨山大师走的是中国禅宗大乘佛法的路线,先渐修然后到达顿悟,与西藏、印度许多人的

修行路线不同。像憨山大师那种经历,要是在西藏或者印度,烘托一下,宣扬一下,讲起来就不得了啦。 


第二章 密宗有关的修行 

五?五行 五方佛 

包卓立:前面讲了如何利用五蕴的知识去理解那讲过的案例。现在我手头上有一份英文资料,它说色是物质的

,就好像是啤酒上那些细的泡沫;受则像是肥皂水吹的大泡泡;想就像海市蜃楼;行就像芭蕉树;而识就好像

人的幻觉。 

怀师:这种说法是西藏一般学佛的人,根据佛说的五蕴,再加上密宗的一些道理而来的,佛并没有完全这样讲

。我们现在还没有对五蕴做总结论,也还没有把佛学经典与西藏佛学作比较。 

你们刚才讲的这些比喻与做功夫都是有关系的。把色蕴比喻为聚沫,受蕴比喻为大泡沫,想比喻为海市蜃楼,

这样比喻不是很恰当。其实整个学佛本身就可以被比喻为海市蜃楼,例如释迦牟尼佛当时说法的时候就说过,

一切如梦如幻,这就是海市蜃楼的意思了。 

行蕴讲的是一个动能,按道家来说,就是宇宙万物那个生生不已的功能。刚才他说识蕴是虚幻的,从佛学的理

论来讲,这个说法有问题,识蕴是非空非有,不能完全认为是虚幻的。他的这五个比喻犯了一个错误,引用诸

葛亮的话来说,叫作“引喻失义”。讲逻辑(也叫因明)是可以用比 

喻的,但这里这种比喻不当。 

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或者是算命、看风水的阴阳家,中国人用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就是相当于佛学的五

蕴,这其实也是个比喻。东方属木,为什么呢?因为生命力最强的是草木,生生不已,就像唐朝诗人白居易的

诗所描述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木具有很强的生发力量,我们地球最初形成的时候,首先出现的就是草木,就连从一千多年前的坟墓里挖出

来的种子,经过培养,还能重新发芽成长。木属于行蕴,代表那股生生不已的力量。 

南方属火,火属于想蕴;北方水属于受蕴;西方金属于色蕴;而中央戊已土属于识蕴。 

中国阴阳家有两句话:“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五行皆藉土,九宫八卦不离壬。”这是地球文化,

土能生长万物,含藏万物,识蕴也有这个功能,所以识蕴属土,这是听到他们的比喻而联想起来的。 


李居士:五蕴也叫五阴,老师刚才说行蕴代表了那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似乎代表的是“阳”的那一面,而不是

“阴”的那一面,那为什么不叫“五阳”呢?

怀师:在佛学里,修持没有成就以前叫阿赖耶识,叫作众生的妄心,那是阴的一面;而修行成佛以后,就不叫

阿赖耶识了,叫如来藏识,那就是阳的一面了。 

修行并不是断了什么,而是回到本来。五蕴是对凡夫众生讲的,成佛以后就不叫五蕴了,叫五方佛,这是密宗

所用的秘密,现在都给你们讲透彻了。 

空本身就是有,空就包含了一切,能生一切万法。密宗自己认为比显教高,其实密宗是佛涅槃后,佛弟子们中

的一派,他的修法属于“一切有”部。不管是显教还是密宗,都认为空、般若第一。这里要特别提出来的是,

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唯心的那个作用是不生不灭的,唯物的也是不生不灭的。这个秘密《楞严经》里有讲,以

后我们作总结论的时候还会提出来讲。 

你转识成智成佛以后,色蕴(金)就变成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在西方极乐。行蕴(木)则转成东方琉

璃世界,东方药师佛和阿閦佛在东方琉璃世界。想蕴(火)变成了南方宝生佛。受蕴(水)变成了北方不空佛

。而识蕴(中央)则变成了毗卢遮那佛。 

古今中外,古往今来的一切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所以释迦牟尼佛,乃至阿弥陀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

而已。真正的佛,总体的佛,就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是色界天成佛的,是报身佛。所以说唯心可以成佛,

唯物也可以成佛,不过要真正转物就需要真功夫真本事了,所以说学佛是一个大科学。
 
这些都是大秘密,是佛学的内幕,现在都替你们揭穿了。大毗卢遮那佛的密宗修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