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下集完整版 >

第14章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下集完整版-第14章

小说: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下集完整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坐的喜乐与性交所发出的喜乐不同,打坐时,气脉打通的地方就会有喜乐的感觉。
   
   包卓立:轻安的境界有清凉的感觉,可是拙火发动不是暖的现象吗?

   怀师:暖是轻安的前奏,清凉也是轻安的前奏。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里说,你用功打坐时,头

顶有清凉之感,这个算轻安了。不过由头顶发起的轻安有时会退掉的,如果清凉从脚底或者海底发起,一直通

到上面就不会退掉了。这种都还只能算是小轻安,大轻安就不得了了,身

体的气脉拙火都过了,整个身体是轻灵的。所以说轻安有大小程度的不同,真到了广大的轻安的境界是可以得

神通的,身体可以飞了。

   一个月前,一个南普陀的和尚来看我,他在东南亚学了安那般那呼吸法门,和四禅的修行秘诀。据他老师

说,身体某部位有觉受是初禅,某部位是二禅,某部位是三禅,某部位是四禅。他说这是南传佛法。

   我听了笑一笑,不好讲他对不对,其实也不能讲对不对,真修安那般那呼吸法门,开始是鼻子呼吸,慢慢

功夫深了以后就不用鼻子呼吸了,变成零呼吸了,到达那个程度,你身心的感受也不同了。等呼吸到达住的时

候,就更不同了,再达到歇,就又不同了。所以说不能说他不对,但如果说这里是初禅,那里是二禅,那里是

三禅,那里就是四禅,那就不对了。

   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初禅境界。要达到初禅喜乐的境界,需要经过很多修持和苦行,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靠

智慧,靠自己行为功德的修持,靠转变贪瞋癡慢疑的心理结使。借用中国古代大禅师的一句话,“一片白云横

谷口,几多归鸟夜迷巢”,理路不通,道理不通,就会像迷巢的飞鸟一样,找不到自己的窝了。有时境界会突

然出现,可是要保住那个境界却非常难。

二禅 三禅 四禅

   二禅是“定生喜乐”。注意哦,虽然不谈心一境性了,实际上还是心一境性哦。心一境性的境界很多,你

可以定在空无边处定,或者识无边处定等等。心一境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离生喜乐的境界,二禅当然还在心

一境性的境界上,心本来就是清明的,所以进入二禅后就不提心一境性了,不过这个新的层次和境界又不同了


   四禅八定的这个翻译法历代都没有动过,大家都没有异议,只有玄奘法师把“禅”翻译成“静虑”,把四

禅译成初静虑,第二静虑,第三静虑和第四静虑。不过不管是静虑也好,定也好,都是从儒家《大学》的“知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来的。这是学理方面,我们不再多讲。

   定生喜乐,注意这几个字,二禅这个“定”,有定的境界,比初禅大了,所生出来的喜乐也比初禅更进一

步了。这个二禅的喜乐连佛菩萨,连那些祖师们也只能讲到这里,没有更好的形容词来解释翻译了。我们只能

勉强地说,二禅的喜乐境界比初禅更清净、更伟大。

   有同学曾经对我说:“我得了这个境界以后,好像过几天就没有了。”我说:“其实你都在那个境界里啊

!只是你自己不了解而已。”

   这好像一个穷人忽然挖到宝,高兴得三天三夜都睡不著觉。慢慢钱越来越多了,他就不会睡不著觉了,这

时的烦恼是怕钱少了才睡不著觉。

   喜乐、轻安境界得到了,大家自己不知道。所以我经常用古人的一个比喻,一个人挖井,第一天、第二天

……第一个礼拜,嚇,成绩好得很,挖出好多泥巴。等你挖出一丈、两丈深的时候,你就惨了,挖了好几天才

一筐泥,其实这个成绩同你刚开始是一样的,而且更深、更细、更难,只是你自己没有感觉而已。

   喜乐的境界跟这个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二禅定生喜乐比初禅更定,喜乐的境界更扩大、更严重了。二禅已

是色界天天人的境界,包括三个层次: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都在光中。讲到这里,要提醒大家研究

三界天人表。

   前面讨论的修行人做功夫的报告,尤其是修密宗的人的报告,都是与离生喜乐和定生喜乐的境界有关,禅

定的喜乐境界和禅定本身的境界,包括四禅八定以及第九次第定,都是意识状态所造成的。意识与五蕴配合,

或者说与色阴、受阴、行阴配合,就会发生这种境相,这个原则首先要把握住。

   二禅的境界是天人境界,是意识状态和受阴配合所产生的。三禅是离喜妙乐,包括少净天、无量净天、和

遍净天的境界。到三禅,已经超过了喜的境界,只有乐的境界。这种乐与欲界天的饮食男女之乐不同。

   四禅是“舍念清净”,舍掉了烦恼、假想、妄念,这个已经超过了那些喜乐的境界。换句话说,有喜有乐

还是受阴的感受,还是念的作用。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如果拿佛学唯心的道理来看,色受想行识都是一念,

到了四禅“舍念清净”的境界,这些喜乐感受的念都没有了,完全是清净的境界。注意,清净并不是空哦!这

种清净境界已到了色界天的最高层。配合天人境界共有九层,分别是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

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称有顶天),不同天的三摩地境界也不同,但都属于舍念清净。

   普通人以为心境清净了,就是四禅的舍念清净境界,这是完全错误的。须要说明的一点,舍念清净不是空

定,不是小乘的空定,更不是般若空的境界。另外,舍念清净还是意识的境界,还没有离开意识的作用。所以

说三界都没有跳出意识的范围,你看,意识有这么大。

   如果意识修持到能舍一切杂念妄想而得清净,那也是很大的功德哦,但还不是佛法。所以说四禅八定是共

法,是佛法与一切外道等的共法,道理也就在这里。其实,做到舍念清净已经很难了,一切神能、一切生命的

特异功能,都还是从这些禅定出来的。普通人,乃至学佛的人,有几个真修到了这个境界呢?四禅都离不开意

识状态,这一点要首先认识。这是四禅,下面我们讨论四定。

空无边处定

   佛学的很多境界都有很微细的差别,比方佛学讲到,唯识的无心位(这里的心是指意识心)分五种:睡眠

、闷绝、无想定、无想天、和灭尽定。无想定是三摩地的境界,无想天是无想定所得的天人果位。

   再比方密宗红教讲的“大幻化纲境界”,里面提到五、六种中阴境界。人死后到投胎之前的这个阶段是一

个中阴,是生死的中阴;从醒到睡眠是另一个中阴;呼吸的出入气之间是一个中阴等等。所以中阴境界也有很

多微细的差别。我们研究打坐、学佛、做功夫,就要学习认识自己定的境界。

   四禅八定里的四定,就是四种三摩地的境界,属于三界天里的无色界,已经超越了色界。无色界,顾名思

义,已经超越了物理(色界)、物质(欲界)世界,完全是精神世界的现象。

   四禅八定里面的四定,就是空无边处定(也叫色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

定。需要了解的一点是,从四禅到四种定,不一定是像楼梯一样,非要一层一层上不可。你可以修空无边处定

进入初禅,再由初禅到四禅,或由初禅到三禅、到二禅或任何一个境界,都没有一定的。不过,四种禅定的境

界,在功夫修行的层次上不同,有非常微细的差别。

   那么,空无边处定的“空”是什么呢?给大家作个比方,一个人学佛、打坐用功,有时候会说:“哎呀,

我今天念经念咒,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了,好像进入了空的境界。”这只是偶然之间忘了色阴和受阴而已,还

不是这里讲的空的境界。再比如,有人研究念头之间显现的那个阶段,会说:“刚才好像没有我了”,实际上

,一瞬间那个没有我的境界也是受阴,仍然是意识范围之内。

   所谓空无边处定,确是一种空,硬是做到有个空的境界,当然离不开意识的指导。比方我们坐飞机,当飞

到三万公尺以上时,看到天空的那个感受。假想没有坐飞机,而是你就在那个高空,这个空的境界,比较我们

坐在这个房间里空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个物理的空的境界。

   空的力量很大,这个原理用于武器研究,就能造出毀灭性很大的原子弹。但是空也有生长万物的功能,正

如佛早就说过的,“空”包含了地水火风空觉识等七种东西。过去佛学讲到这里,大家都不从物理科学的角度

研究,只是一带而过了。

   如果你真想修这个空无边处定,打坐时,两腿一盘,什么都不管,将自己身体丢掉,进入地球外面太空的

那个空的境界就可以了。这时你的意识当然还是清楚的。所以佛经翻译时,也会把空无边处定译成色无边处定

。这个境界里有光明,可是灰濛濛的,也可以有各种顔色,不一定是亮光,但有个光明的境界。等于我们在高

空中看到的那个虚空,虚空也是个东西,但不能叫它物理的或物质的。这就是空无边处定的道理。

识无边处定

   识无边处定;这个名词在佛经上只是提了一下;不管是显教还是密宗;均没有作详细的解释;好像忽略了;但是

它很重要。

   识无边处定是意识境界,连带包括第七识及阿赖耶识的作用。这个识不是我们平常所指的:思想能感觉,

耳朵能听,嘴巴能说,眼睛能看等等意识相互配合的作用。识无边处定的这个“识”,是精神境界的范围,不

是“空”的了。换句话说,空无边处定是个“空”的境界,有个空,是虚空的境界;而识无边处定是个“有”

的境界。我们不用去观,不用去观想一个什么佛像、空之类,而只是把我们的精神意识合于物质的作用,把它

放到无量无边的伟大境界里头,这个就是识无边处定。换句话说,我们的身心都没起作用,可是有个知性,知

道一切,在虚空中有个虚空的知觉,都知道。这个是识无边处定。

   宋朝理学家程明道(颢)有两句诗讲:“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这位理学家也是讲究静坐

的,也有其伟大的境界。这个境界接近识无边处定,也可以说就是识无边处定的境界,有思,但不是不是想。

这是“有”的这一面,不落在空无边处定的“空”的那一面。这个境界没有喜乐,什么气脉也都不在话下了。

无所有处定

   无所有处定,中国古代的大善知识们,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这个翻译。从表面意思来看,“无所有”不

就是空吗?不是已经有一个空无边处定了吗?无所有,什么都没有了,对不对?这个无所有同“无想定”又有

什么差别呢?无所有不是什么思想都没有吗?

   由此我们想起明末清初的大哲学家顾亭林的一个比喻。顾亭林也曾研究过佛学,他的理解是佛学没什么好

研究的,它就是两个桶,一个桶空的,一个桶有水,佛学就是把那桶水倒过来倒过去,倒来倒去还是那么一桶

水。乍一听好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