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国地脉 >

第19章

中国地脉-第19章

小说: 中国地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南人就像寒冬的土拨鼠一样蛰伏在中原大地的深处,他们慢慢舐吮自己的爪子,以备来年更加辛勤地耕耘。
  河南人还是中国传统礼教观念较重的一个群体,他们保守而注重实惠,尤其注重自己在家族或周围人群中的名声。儒家传统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礼教准则在许多河南人那儿仍很有市场。
  犹太人卡尔·魏特夫指出:“黄河的泛滥必然导致专制主义的产生。”威特福格尔则强调水利事业与集权制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在开封禹王台的水德祠大石碑上,镌刻着古往今来37个为治理黄河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名单,每年前往祭祀的人络绎不绝。另外,战国初年著名的西门豹治水的故事就发生在河南邺城。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赞同魏特夫和威特福格尔过分强调水利重要性的论调,但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出现确实是与治理水患有着很大关联的。夏朝及后来商周时代的统治中心正是在河南一带,那时,这里有当时世界上最为灿烂的青铜文明,河南在文明的冲突中构建了中华文化早期的核心框架。在治理水患的长期斗争中,河南人培养起了比其他地区更为显著的集体协作精神和家族宗法观念。防洪灌溉及同四面来犯之敌作战是历史上河南人不得不经常考虑的大事。
  直到南宋之前的3000年专制主义社会里,河南一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它是整个中国文明的焦点。这种漫长而古老的历史厚度,使得河南人长期生活在世代因袭的观念中,并直接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方面河南人深深地为脚下的大地所陶醉,这种独特的自豪感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重要的心理基础,而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和过分早熟的文化也极大地压制了人性,使个体鲜活的生命失去了那份与生俱来的野性。
  河南人是四平八稳的,既没有北方人的粗犷,也缺少南方人 的灵秀,他们仿佛被沉重的历史重担压得直不起腰板来,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长得全差不多,面部神情千篇一律、僵硬而沉稳,这在河南尤其突出。
  河南人就像一口很深很深的井。由于深受儒家中庸之道的熏陶,他们不喜欢显山露水锋芒毕露充当出头鸟,而是更愿意将真实的本领掩盖起来,把好戏留在后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河南人欣赏黄雀的老谋深算。若是初次见面的话,很难相信这些衣冠简朴神色平实的人实际上深不可测、内涵丰富。在河南一个貌似文盲的乡村老头或一个摆地摊的小商贩也许就是一个饱学之士。
  中国人被权力社会折腾惨了,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人们不得不学会在政治漩涡中演戏,并狠下功夫钻营人生哲学。在一座黑暗的围城里怎样才能活得好一点呢?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人生大问题。在人生哲学方面河南人显然很有一套,他们懂得在简单的物质条件下如何去打发快乐的日子。
  像李斯、司马懿、袁世凯这样的河南老狐狸多了,他们不动声色就将一切事情都搞定了。
  河南人悠悠然不慌不忙,稳健,老成持重,心眼多,有分寸,近情近理,不偏不倚,不露头脚而具有最大适应性的潜力。
  美国最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总结中国人的国民性时指出:“中国人的忍耐,重视道德伦理,讲调和,守中庸,保守知足,崇拜祖先,尊敬老人和有学问的人等,体现了一种醇熟的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中心是人而不是神。”“中国的理想君子是一个置身于生产需要之上,能够优游岁月,致力于象征安闲的人。”他的这番话可以应对到河南人身上。
  河南人韧性十足,能够应付各种不同的困难,同时他们的质朴不容置疑。然而河南人的质朴与山东人的质朴是不尽相同的,山东人的质朴很少掺杂水分在里头,而河南人的质朴却很有分寸,猜不透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小瞧河南人的,因为他们深知有大聪明的人都是很质朴的。老子说大巧若拙,大音稀声,大智若愚;河南人是不能小瞧的,谁小瞧了河南人,谁就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原大 地古风犹存。说河南人是传统文化的残余势力也罢,说河南人跟不上现代文明前进的步伐也好,他们全然不去理会,照旧悠哉悠哉地过自己的小日子,而不是像邻近的安徽人一样背着行囊背井离乡去金银满地的大都市去当打工族。河南人不是不憧憬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而是实在舍不下家中的妻儿老小和生养自己的土地。
  儒家道德精神和农耕文化编织成的小农意识,塞满了河南人的脑袋瓜子,同时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河南的土地里埋着前人留下来的无尽宝藏,所以这里的文物贩子是全国最多的,盗墓贼也是全国第一。文物贩子们谁都不怕,真真假假地背着一大堆破铜烂铁唐三彩什么的走遍大江南北,他们从不单独行动,像几千年来的老祖宗一样成群结队地组成一个集体。20世纪中国最大的盗墓贼当推河南军阀孙殿英,他曾下令部下用炸药炸开老佛爷慈禧的陵墓大捞一把。
  河南人特别服从权威,性格温顺,但这种温顺与江南人胆小怕事柔弱有余的温顺不大相同,它包含有一层刚健的东西在里头。
  “ 天下功夫出少林”,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的嵩山少林寺对河南影响很大,千百年来这里习武之风长盛不衰,会耍弄点拳脚棍棒的人多的是,少林功夫可分为拳术、器械两大类,少林拳又称外家拳,以区别于以武当派为代表的内家拳,这种拳术又分外功拳和内功拳两种,外功拳刚勇迅疾,内功拳寓刚于柔。少林拳术每招每式中均有攻有守,静若春水无波,动若倒海翻江,拳发如穿山洞石,步落如入地生根;行拳时心安神定,意狠不露,以进为退,以静养动,出之有形,击之无形,忌暴躁浮露,拙力僵滞。
  在河南与威猛的少林武术齐名的是发源于温县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太极拳是一项意气运动,讲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而后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以柔克刚,不以拙力取胜。它由一系列螺旋运动组成,一动全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绵绵不绝。
  少林武功和陈式太极拳一刚一柔把河南人的群体性格展示得淋漓尽致。一阴一阳谓之道,河南人刚柔相济,淳朴沉勇,坚忍守旧而暗含杀气。
  第46章   黄河性情文明的衰落在劫难逃。星空黯然失色,历史伟丽的天鹅绒大幕徐徐降下。南宋以后以黄河骄子形象、风云咤叱近3000年之久的河南人逐渐一蹶不振。
  河南丧失了所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轴心地位。博大而富丽的文化气象一落千丈。昔日的盛况已成为明日黄花,不复重现。
  雄富的土地上景物花容顿失,黄河滔天的洪水长年泛滥成灾,大片田地严重沙化、盐碱化,河南成了一个经常要饿死人的地方了,它在整个中国的文化位置已无足轻重。肩负着古老农耕文化传统的重负进入近现代后,步履蹒跚的河南已不是什么中国或世界文明的领头羊了,俗话说吃饭大如天,当美国佬已坐着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时候,当广东仔富得流油、把吃剩下的山珍海味拿来喂猪的时候,许多河南人却连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
  河南人在近现代彻底地落伍了,他们只能在模糊的记忆中深情地缅怀古老时代的荣光。如果有人 向他们谈起华人首富李嘉诚、世界船王奥纳西斯的话,他们偶尔也会自豪地提起他们富可敌国的老祖宗吕不韦、范蠡。
  然而我们对北宋伟大的都城东京(开封)仍记忆犹新。这座庞大的城市人口最多时达到了140万到170万,其中经营工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人口约占去了1/10左右。仅官营手工业的各种工匠就多达8万人以上(规模最大的官营军器制造就拥有军匠3700人)。手工业的门类有军器、纺织、陶瓷、制茶、酿酒、雕板印刷等160多种。市内以大相国寺为中心地带,繁华的大街林立,其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在此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琳琅满目的市场除了白天熙熙攘攘的交易活动之外,甚至到了拂晓时分还有叫“鬼市子”的商贸场所。
  在遥远的欧洲,与东京同一时期的最大城市威尼斯、米兰、伦敦、巴黎的人口不过几万人而已。当金发碧眼的洋鬼子骑着高头大马长途跋涉漫游到达大马士革时,马上被地平线上一望无际的城市景观惊呆了,他们纷 纷在著作里留下了对这座拥有50万人口的天地之城的惊奇和赞叹之词。然而,这些欧洲佬不会想到,与另一个庞然大物东京比起来,区区大马士革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对东京最直接的了解来自于《清明上河图》。这幅长达5。25米的杰出民俗绢画反映的是汴河两岸的片断性景象,画中呈现出稠密的歌楼酒市、店铺馆阁、繁忙的船只、漂亮古雅的拱桥、依依的杨柳、成千上万情态各异的城市居民。农耕文明所能演绎出的理想模式在这幅画中都一一得到了体现。
  历史在公元1127年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之后就将巨大的厄运抛向了河南。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大举进犯,“金碧辉映,云霞失容,富丽甲冠天下”的北宋京城在维持了一百来年的鼎盛时期后便迅速地殒落了,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中原地区的全面衰退。
  公元1862年,法国考古学家梅·戴沃在叙利亚北部荒凉的沙漠里发现了由巨塔、教堂、修道院、塔楼组成的古城堡。这些建筑物 几乎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来,精美的考林斯式柱头支撑着建筑物的拱顶,墙面、柱头、过梁上雕着十字架和象征基督的符号。更加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古城堡不是一座、几座,而是几百座。当年这里曾是布满葡萄和橄榄树的青翠山岗,城堡里生活着热闹的人群,如今沙漠将一切都吞噬了,已没有人在这里居住了。这些城堡的命运使我们联想起东京城来,在今天,它的大部分早被泛滥的黄河埋在地下,昔日雍容的万物已烟消云散。
  亨廷顿指出:历史,是在文明的冲突与对垒中前行的。考察中国近5000年的历史,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南北冲突是非常突出的,这种冲突造成的严重后果最深刻地影响了文明内部的运行。根据气象资料表明,中国5000年来,出现过四个气候寒冷期,其最低温度大体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恰好与北方游牧民族几次大规模南下中原在时间上吻合。第一次是西周后期北方狄族人的大举南犯,第二次是魏晋时期的“五胡乱中 华”,第三次是契丹、女真、蒙古人的连续南下,第四次是满洲人的入关。强悍的游牧人每次入主中原,对这里的农耕文化都是一次难以想像的浩劫,精于耕织、头脑发达的中原人斗不过洪水猛兽般的游牧人,他们惟一的出路就是逃往南方,在那儿,他们将失去的乐园重建。
  在夏商到秦汉的漫长时期里,黄河流域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是河南物阜民丰的基本保证。那时候黄河出邙山以后,直奔东北方向流去,经由浚县、汲县、濮阳、大名等地,在天津附近入海,尽管它的河道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