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脉-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狠家伙,把皇帝的玉玺宝印弄到手上。
他们发号施令的时刻必将给予世界以致命的一击,他们对此深信不疑。
宦官,这些诡秘的罪人,他们是燕赵文化一块隐隐作痛的伤疤!
第25章 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称秦,因其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金锁关,所以又称关中。缪希雍在《葬经翼》中说:“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中 国风水术认为,中原的龙脉是从关中开始发脉的,所以长安高居龙首,俯视中原。而且,长安在黄河上游,有“处上游以制六合”的地理优势。
关中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之乡,西周、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 等王朝先后在这里建都,时间竟长达千年之久。
早听天言,夕聆地声。沉甸甸的黄土,到处掩藏着深厚的文明细节,一入此地,正 如贾平凹在《论关中》所说:威威乎白天红日,荡荡乎渭水长行,朔风劲吹,大道扬尘,古都长安城池完整,广漠平原皇陵排列,断石残碑证历代名胜斜埋于 田埂,秦砖汉瓦散见于农舍村头常搜常有……
在这里,也许随便挖一锄下去就能碰上什么宝贝,也许田间地头的一介草民就是一 个《易经》研习者。这里的文人送礼喜用汉代孔当拓片,或是一方秦砖之砚。
豪洒奔放的安塞腰鼓、如泣如诉的秦腔、古雅忧沉的 筑、凄迷苍远的信天游,雄沉情深的秦音让我们感受到陕西人的厚实。
云南人有十八怪,陕西人有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 像锅盖、辣子也是一道菜、房子一边盖、大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羊肉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子不装头上带、唱戏大声吼起来。
第26章 九州之“上腴”
周族人据守沃野千里的渭水平原,并东出灭纣,建立了昌盛的周朝。周厉王时期发生“国人暴动”后,周公、召公共同执政,两人以陕陌为界,划分而治,陕陌以西的地方叫陕西,由周公来管理。
《史记》把关中称作“四塞之国”。陕西的地理大体上可以一分为三,北部 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为汉中盆地。在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之间,依次横亘着秦岭山脉的太白山、终南山、骊山、少华山、华山等一系列山峰,而在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之间,则分布着陇山、岍山、歧山、梁山、九峻山、嗟峨山、紫金山、尧山、黄龙山。历史上丰腴的八百里秦川,就狭长地横卧于南北两排山峰之间,这是陕西人最可以 引以为豪的一片旷野,从虞夏一直到汉唐,它是中华地脉的冠冕之地,如果不是唐朝以后的过度开发,以及气候的巨大变迁,它居于全国文化的主轴地位和旺盛的帝王之气还应该继续维持下去。
风水先生们曾用“中原龙首,天下形胜”来夸赞关中平原,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人时期,这里的农业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司马迁评论说:关中沃野弥望,其富于天下十居其六。而东汉大才子张衡则赞美这里是“九州之上腴”,意为这里是中国最富饶的地方。战国末年,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以“连横”之计游说秦惠文王时,把关中誉为“天府之地”。公元前264年,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来到秦都咸阳,丞相范睢问他:“入秦有何观感?”荀子说:“秦国形势险要,山林川 谷秀美,物产富饶,是形胜也。”
唐代中期以前,终南山上长满了梅树,长安周围的群山一片青黛之色,长安城里盛开着硕大的牡丹花,街道两旁葱郁的槐树与榆树繁花飘芳,依山挟水之处,风物清淑,富庶甲于天下。
这样一个好地方对于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古代社会,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更 兼关中沃野四周封闭,天然就具有军事上的屏障作用;尤其是在首当其冲的东部,除了有黄河天堑作为保护之外,还有函谷关、虎牢关、崤关、潼关、华山等战略上的天然制高点。直到今天,有的陕西人还颇为自豪地说:“想当年,日本人都打不进潼关来。”
所以,古人从战略的角度把关中这个地方称作“百二山河”, 意思是秦地险固,仅二万人就可挡住东面诸侯百万人的进攻。这句话未免有夸大之嫌,但关中的战略地位也由此可见一斑。郭子仪就曾说:“雍州(关中)之地,古称天府,右控陇蜀,左扼崤函,前有终南、太华之险,后有清渭、浊河之固,神明之奥,王者所都。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兵强士勇,雄视八方,有利则出攻,无利则入守,此用武之 国,秦汉因之,卒成帝业。”
在历史上,周武王、秦始皇、刘邦、李渊,正是先占据了这样一块进可出、退可守的富饶土地之后,才最终雄霸天下。
刘邦消灭西楚项羽之后,为定都长安还是洛阳大伤脑筋,群臣大都认为应该建都于洛阳,理由是东周在洛阳建都数百年,秦在咸阳仅二世而亡。洛 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背山靠河,足可依仗。刘邦去征求谋士张良的意见,张良说:“洛阳虽有此固,其中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邦听后深为所动,于是决定建都长安。
第27章 锦绣龙脉历史上的关中平原山环水抱,崇山峻岭态势伟丽,景象非现在所能比拟,尤其是南面的吴山、太白山、终南山、药王山、香山、骊山、少华山、华山、商山,更是山势伟壮如龙,山色绮碧,人文之气与烟霞之气交相辉映。
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关中一带最高的山峰,山高气寒,背阴处冰雪终年不消,所以当地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谚语。山中有三个湖泊,合起来叫太白三池,水极为清凉,深处鳞鱼浮游,周围花木高耸,从长安远望,此山山体云雾飘渺,宛在天际,故遥观太白山为汉唐长安八景之一。
如今 ,终南山那幽远高卓的山色我们只能从北宋大画家范宽留下来的《溪山行旅图》里领略一二了。终南山也叫作太乙山,它实际上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等山峰,有如一道画屏耸立于长安南郊。这里以宗教闻名全国,曾经出过无数高僧和有名的道士,被誉为20世纪中国第一高僧的净土宗印光大师当年就是在这里出家的。
汉唐时期,终南山上茂林修竹,山上长满了梅树,经冬之时,大片雪白的白梅花与鲜红的红梅花尽吞芳华,花之香馨,承天接地。山中有湖,山色倒映于寒翠的水面,另有飞瀑在山谷中直泻。
唐朝时,终南山上有条有名的“荔枝道” ,风流皇帝李隆基常令人马不停蹄地从这条道上把四川涪陵的新鲜荔枝运到长安来收买胖美人杨贵妃的心。
一片浓黛之彩的终南山下,是汉唐风景胜地樊川,此地在西汉初年是狗肉将军樊哙的封地,背靠终南山,濒临水,土地饶沃,兼有山光水色之美。水两岸寺院林立,其中以兴国、兴教、华严、牛头、云栖、禅定、观音、法幢八个寺最为出名,号称“樊川八大寺”。唐朝时,达官贵人们在樊川一带修建了无数的别墅和私家园林,终南山脚下处处雕楼画甍、烟花柳月,把一个清幽的宗教道场弄成了富贵红尘之地。
一直到了北宋,樊川一带的景致还相当好 ,陕西籍的宰相大人寇准来此游览后,对人赞叹说仿佛就像到了江南一样。
在喧哗的记忆中,骊山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某种遥远而模糊不清的苦涩记忆,这座山就像个拥有绝代艳姿的巫女。
相传上古时骊山周围居住着一支叫骊族的少数民族,所以人们把此山叫做骊山。但是又有人说,因为远远望去,这座山就像一匹青黑色的马(古人把这种马称为骊),所以才这么叫它。在今天,骊山的美景冠绝关中。
“骊”这个字在汉语里多少有点不吉利,因为它含有一层离别的意思,古人流泪而吟唱骊歌,这种骊歌就是朋友离别时候唱的歌。
按照历史上风水先生们的说法,骊山这个地方不太好,因为千古一帝秦始皇违反了天地的常理,派几十万囚徒花几十年的功夫为自己在骊山旁边堆起了一座大山般令后世不寒而栗的骊山陵墓。
对于帝王们来说,骊山可谓是座不祥之山。秦始皇在这里造陵墓,结果秦朝二世而亡。周幽王在骊山上烽火戏诸侯,结果西周就在他的手里完蛋了。唐玄宗在这里整天泡杨贵妃纵情声色,结果安禄山造反,唐朝从此江河日下。唐穆宗整天在骊山游山玩水,结果年纪轻轻就死了。而唐穆宗的儿子唐敬宗就是不信邪,不听从大臣张权舆的劝告,又去骊山游幸,结果回来不久 就蹬腿儿了,死时做皇帝还不到两年。到了1936年,光头枭雄蒋介石住在骊山脚下的华清池,结果让张学良和杨虎城给扣了起来,被迫答应联共抗日的主张。
山顶千门次第开,登上骊山,遥见渭水如带,长安如绣,天尽头,残阳如血。“骊山晚照”为长安八景之一,晚照之中,夕阳无限好,令人感叹历史之兴衰、世事之变迁!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骊山作为皇家园林,规模最大是在唐玄宗时期,这个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真龙天子终日在这里“芙蓉帐暖度春宵”,消闲之余,命人遍植松柏花木。当时骊山从山脚到山顶到处是华丽的宫 殿,如长生殿、飞霜殿、九龙殿、玉女殿、宜春殿、四圣殿、集灵台、朝元阁、观凤楼、斗鸡楼、羯鼓楼等数不胜数。唐玄宗常常在用美玉宝石镶砌而成的温泉池里泡妞儿,白嫩的龙体欲仙欲死,哪里还顾得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天下黎民!
而华山无疑是陕西一座伟大的山。在“天人合一”思想笼罩下的中国,华山是备受尊仰的“五岳”中海拔最高的西岳。其山势北瞰渭水、黄河,南连秦岭,襟山带河雄视中原,《水经注》上说它“远而望之若花状,因名华山”。花是温香秀软之物,拿它来比喻华山,并不贴切,因为它素来以奇拔险伟名扬天下,与骊山幽丽的巫气大不相同。
华山的气象,是可以象征陕西当初雄厚博大君临天下的气概的,登上华山,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令人遥想谪仙人李白在山顶上留下的“黄河如丝天际来”之句。
华山主要有三个高峰——北莲花峰、南落雁峰、东朝阳峰。险拔的峨峰上长着丰神秀质的华山松,姿态婆娑虬曲,当霞光映照,立时现出金碧之彩。在张大千晚年的泼墨画和明朝画家王履的画中,华山那种壮丽的英气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王履对华山的痴迷是令人吃惊的,他潜心画华山画了几十年。
自古华山天下险。唐代文豪韩愈以其雄文独傲视千古,由此可以推断韩愈是一个胸襟博大勇气 非凡之人。但就是这个韩大人,爬上华山险峭之处时,竟吓得脸色都变了,以为“吾命将休矣”,连遗书都写好了,同去的人只得用酒把他灌醉后抬下山去。可见华山的险峻确实不一般。
华山同时是一处与崇尚自然的道教融为一体的道场,山中道观林立,道教势力在这里独领风骚。唐玄宗时,由于其妹金仙公主在这里求仙学道,所以华山更是盛况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