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

第70章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70章

小说: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录》十四卷,约二十五万字,附图四百八十四幅。其卷目如下:
  卷之一:论将总说、选士总说、编伍总说。
  卷之二:教练总说。
  卷之三:射法总说、鸟铳总说、弩箭总说、牌艺总说、狼筅总说、长枪总说、镗钯总说、拳法总说。
  卷之四:棍法总说、较艺总说。
  卷之五:阵法总说、旌旗总说。
  卷之六:器械总说、军行总说。
  卷之七:安营总说。
  卷之八:守御总说。
  卷之九:攻战总说(战略、临阵、战法、攻城)。
  卷之十:水攻总说(平时整饬、遇警临敌、舟慎行泊、水攻用火、师行渡水、水攻城寨、战船说、兵船束伍、制蓬索药)。
  卷之十一:火攻总说(火攻要法、火攻药性、提硝法、提磺法、火药方、火攻杂说)。
  卷之十二:制器练铁法。
  卷之十三:西洋火攻神器说、医药总说。
  卷之十四:地利总说、天时总说。
  《兵录》是一部辑录体综合性兵书,其资料来源,一半采自《武经总要》,一半采辑明代新材料,如赵士桢之神器,西洋之火器,戚继光之练兵书等。全书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将帅修养、士卒选拔、部队编成、训练、阵法、技艺、兵器和军械的制造与使用、行军宿营、防御攻战、军队医疗、地利天时等。书中对许多军事问题都进行了概括归纳,如在作战方面,概括出了因地设险八法、诱骑之术四法(见卷八《安营总说》)等。
  《兵录》的军事思想也较丰富。作者在自序中称,于〃总括群书,钩其玄要〃的同时,亦〃间附以己意〃,但书中并未说明哪些是作者的议论,所以只能就全书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书中所包含的主要军事思想。在军队建设方面,重视将帅的作用和修养,全书以《论将总说》开篇,认为〃将得人兵强国昌,将不得人兵弱国亡。〃(卷一《论将总说》)所以,对将帅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张将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精通天、地、人之理,要明义理,通古今,提出〃于古今名将传中细玩其胜败得失之机,人品心术之分,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以古为鉴,以贤为师,诗书礼乐夙讲于平昔,方略韬钤根究于暇间,如此,则胸中之甲兵素具,阃外之机宜熟审,一旦用之必安详闲,老成持重,不致仓皇失律,以误人国矣。〃(卷一《论将总说》)还提出主将要习技艺,而且要掌握军队中所使用的各种技艺,这样才能平时教练士卒,战时带头冲锋陷阵。主张将帅要树立远大志向和无畏的精神,〃将贵立志,志立则气锐胆壮而无惧。〃(卷一《论将总说》)要关心爱护部属士众,以三军之心为心,达到上下一心,〃善御众者,必有以结其心,同其劳苦,恤其饥寒,使惠爱德泽感人于肺腑之内。夫然后发号施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耳。〃(卷一《论将总说》)提出将帅要有将德,〃为将者,贵有将材,尤贵有将德。〃(卷一《论将总说》)主张将帅要清廉,反对〃科敛剥削〃,以肥私囊,〃苟剥削以肥身家,侵渔以归私囊,必致于失人心,败国事,是故武臣不爱钱,乃能不惜死。〃(卷一《论将总说》)将帅〃要当仁厚谦虚,临阵不可妄杀,有功不可自伐。〃(卷一《论将总说》)将帅要〃能捐躯尽瘁,不计成败利纯,以徇国家之用。〃(卷一《论将总说》)还提出将帅要能集思广益,〃主将必集思广益而后可以制胜,何者?一己之见有限,众人之智无穷。〃(卷一《论将总说》)重视士卒的选拔和使用,主张就地招募士兵和选拔精兵,〃远募不如近募,募多不如募精二语,可为选士要诀。〃(卷一《选士总说》)关于选士的标准,提出:〃市井游猾之人不可用,花枪花刀之艺不可用,年逾四十者不可用,偏见执拗者不可用,好为大言者不可用,面白胆小者不可用,衙门积年放刁玩法之人不可用;惟臂力强壮,狼食筋粗,目有精神,貌类朴实,身体便捷,而年又在三十上下者方可入选;至于乡野诚实之人,黑大粗壮,皮肉坚实,有土作之色,此为第一等。〃(卷一《选士总说》)对于士卒的使用提出要因人而异,〃人性不同,各尽所长。故曰:良匠无遗材,良将无遗士,要在选而用之,务令其能与任使称耳。〃(卷一《选士总说》)并具体提出:〃主将用人在随材而器使之。
  是以善抚恤者,勿使战斗,虑其爱人而无勇也;善保守者,勿使进攻,虑其胆怯逗留也;多疑者,勿与之决事,虑其犹豫少断也;多勇者,勿与谋敌,虑其轻率也。能随人才之长短而用之,则无偾事矣。〃(卷一《选士总说》)重视军队的训练,认为〃天下之事非教无成〃,〃武欲胜敌,必先练兵;置兵不能练则兵为徒设〃,〃故选士要矣,教练急焉。〃(卷二《教练总说》)强调平日的养成训练,认为〃主将用兵其胜也,不胜于胜之日而在平日;其败也,不败于败之日而亦在平日。〃(卷一《论将总说》)苟非教之于平素,可用之于临事乎?〃〃惟能教练于平素,乃能辩记于临阵。〃(卷二《教练总说》)主张兵、将同练,〃兵固要练,将亦要练。〃(卷二《教练总说》)
  强调练为战,认为〃练兵不可用,则练为虚文。〃(卷二《教练总说》)提出适应新的形势,改革旧的训练方法,指出:〃必须革去旧时一切套子,以实心行实事,督率众兵各精一艺。(卷二《教练总说》)
  在作战指导方面,强调了解敌我情况,比较敌我短长,指出:〃夫古之善用兵者,必要知彼知己,诚使于未战之先,平气而虚心,料彼将吏孰与己和,主客孰与己逸,甲胄孰与己坚,器械孰与己利,教练孰与己精,形势孰与己险,城堡孰与己固,骑畜孰与己多,粮储孰与己广,工巧孰与己能,资货孰与己富,秣饲孰与己丰,以此揣之,不待两军相交而胜负已判然矣。〃(卷九《攻战总说》)对于进攻,主张〃攻其所必守与其所必救〃,最好的办法是〃不攻而图〃。强调作战要善于因衅,所谓〃衅〃,就是瑕隙。认为〃善用兵者,惟因衅而已。衅应于我者谓之机,见于彼者谓之隙。决在我之机,投在彼之隙,敌虽智者,将败亡之不继矣。〃(卷九《攻战总说》)并将衅分为天衅和人衅两种,天衅归纳为十二种:淫雨、久雪、暴风、大雹、星变、妖祥、暴水、火灾、雷击、旱魃、人疫、马瘟。人衅归纳为十六种、移营、涉水、分兵、易将、绝粮、未合、阵乱、兵疲、令杂、主疑、惊畏、将骄、得间、下离、内变、失险。对于防御,主张以战为守,反对关门死守。认为〃善守者,守于外;不善守者,守于内。当贼入寇,直于四郊险要处扎野营,修野战以待之。〃(卷八《守御总说》)重视远距离侦察,认为〃预备全在远侦,远侦之法在设伏。〃(卷八《守御总说》)
  在对待古代兵法的学习和运用方面,本书有其独立见解,认为〃不滞于法而实不离夫法也。〃(卷一《论将总说》并以下棋作比喻,说明学习兵法的重要性,〃将之于兵法,犹奕者之于谱也。奕者必熟览其谱,而后可以应变制胜。未有将不习法而辄能开合变化运用无穷者。〃(卷一《论将总说》)还对所谓不学兵法而成功的霍去病等人进行了评论,〃古人霍骠姚、张南阳、岳武穆皆谓不用兵法而能立功当代,岂真废法哉!盖得夫法之精而用之也。〃(卷一《论将总说》)指出,他们就好象楼子和尚听歌便悟妙明真性,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便悟草圣真传一样,早已领悟到兵法的精妙之处。
  《兵录》也包含有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如〃佚而犹劳〃、〃害中之利〃,认为,〃凡与敌战,不可恃胜而放佚,当益加严励以待敌,佚而犹劳。〃〃若彼胜我负,未可畏怯,须思害中之利,当整励器械,激扬士卒,侯彼懈怠而击之,则胜。〃(卷九《攻战总说》)它还用〃物极则返〃的辩证观点,解释〃穷寇勿迫〃的作战原则,指出〃凡战,如我众敌寡,敌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慎勿追之,盖物极则返也。宜整兵缓追,则胜。〃(卷九《攻战总说》)
  《兵录》辑录的资料比较丰富,尤其是明代以来西洋传来的火器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有一些值得借鉴的思想,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封建糟粕,如愚兵思想,〃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卷一《选士总说》)又如迷信思想,在《水攻总说》中说,〃及见龙王神庙,不可放炮吹打、呐喊,或有警动,恐起风作浪。〃等等。
  《兵录》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中国历代兵书目录》著录有万历丙午(1606年)刊本,恰是作者自序时间,不知是据序言时间著录还是确实据万历本著录?现在所能见到的较早刊本是明崇祯年间的两种刊本,一本有刘凤、魏浣初、俞琬纶、陈子壮、陈元素六人序和自序,另一本增加了杨述程序和〃崇祯元年岁在戊辰仲秋之吉重订于粤之正气堂〃牌记。此外还有明抄、清抄本传世。

  第七节武备志

  《武备志》是中国古代部头最大的一部综合性兵书。全书二百四十卷,约二百万字,附图七百三十余幅,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第九章)。这部兵学巨著是由茅元仪历时十五年撰成。
  茅元仪(1594-1640),字止生,号石民,又号东海波臣、梦阁主人、半石址山公等,明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代书香门第,自幼好学不厌,博览群书,尤〃喜读兵农之道〃(《石民四十集》卷69)。
  年方十岁,他的家乡吴兴遇大灾荒,太守集议赈荒,官吏及富户无人敢应诺,独有未成年的茅元仪请求倾尽家藏粮食数万石,以救济灾民。他熟悉古今用兵方略,对九边阨塞要害,口陈手画,了如指掌。面对后金政权崛起,狼烟频频,明廷政治腐败,国运衰落,激起了发奋学习,探讨〃治国平天下〃方略,著书立说,以振兴明朝武备的雄心壮志。他寓居南京,潜心研究历代兵法韬略和当代国防形势,倾注十五年的心血,撰成了《武备志》这部古代兵学巨著,于天启辛酉(1621年)刻印成书。自此,这位年轻学子声誉鹊起,以〃知兵〃之名被任为赞画,随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辽东,抵御后金。
  他曾出塞视察红螺山,七天不见烟火,随从都面无人色,而他仍从容不迫。并到江南募集舟师战舰,为孙承宗筹画了辽东水军的部署。不久,孙承宗遭排挤去职,茅元仪亦被削籍,告病南归。崇祯帝继位后,茅元仪赴京向新帝进呈《武备志》,〃且上言东西夷情,闽粤疆事及兵食富强大计,先帝命待诏翰林。〃(《列朝诗集小传·茅待诏元仪传》)然而却被权臣王在晋等所中伤,以〃傲上〃的罪名被放逐定兴(今属河北)江村。崇祯二年(1628年)冬,后金骑兵进逼京师,孙承宗于危难之际再度受命督师。茅元仪和二十四骑护卫孙承宗,从东便门突围至通州,击退后金军,解除了京师之危。茅元仪被任为副总兵,督理觉华岛(今辽宁兴城菊花岛)水师。
  先被权臣所忌被解职,后受辽东兵哗之累,充军福建。辽东军情紧急,请求募死士勤王,遭到权臣阻挠,悲愤纵酒而亡。
  茅元仪文武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