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莲宗祖师传略 >

第6章

莲宗祖师传略-第6章

小说: 莲宗祖师传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ι泶笫坷纯誓┦乐刂鼗璋担帜茏龅玫秸庑┠兀俊
  大师一生著书,除《弥陀经疏》外,还有著名的《竹窗随笔》三卷以及《菩萨戒疏发隐》五卷、《具戒便蒙》一卷、《禅观策进》一卷、《缁门崇行录》一卷、《水陆法会仪轨》六卷、《楞严摸象记》十卷等三十余种流行于世。因大师晚年居于云栖寺,所以后世尊称他为“云栖大师”,其所有著作被后世弟子汇编于《云栖法汇》之中。

  十一祖智旭大师

  智旭大师(1599—1655),字澫益,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人。母亲金氏,父亲岐中公,持念大悲咒十数年,因梦观世音菩萨送子,而得生大师,时于万历二十七年五月三日亥时。
  大师七岁即茹素,十二岁读儒书以为圣教,乃发誓灭“佛、道”二教,并开荤酒,作批判佛教的文章数十篇。十七岁时,阅读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文及《竹窗随笔》,此时方以往过错,于是倾所有批判佛教的书付之一炬。
  大师二十岁注解《论语》,当注解到“天下归仁”这句话时,便不能下笔,废寝忘食三昼夜,这时大悟“孔颜”心法。当年冬天,大师丧父,此时得闻《地藏本愿经》,于是发起出世之心。
  二十二岁,大师专志念佛,焚尽以往所作文稿二千余篇。二十三岁时,听到《大佛顶楞严经》中有“世界在空,空生大觉,”一句,心生疑团,怀疑“大觉”何以能生起“虚空”和“空界”?为解此疑团,因而决意出家,体究此宇宙人生的大事。
  二十四岁时,大师三次梦见憨山大师,恳请上乘佛法。当时憨山德清大师住在曹溪,路太远而不能远从,于是从雪岭师剃度,命名“智旭”。当年夏、秋两季,大师在云栖寺听闻古德法师讲解《成唯识论》,听后感到此论与《大佛顶经楞严经》的宗旨有矛盾。非常奇怪,佛法岂能有分岐呢?带此疑问,大师前往径山(杭州西北处)坐禅。第二年夏天,用功到极处,身心世界忽然全都消殒,至此大师觉悟,知此身乃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只是因为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所致,并非从父母而生。从此,大师对于“性、相”二宗全然透彻。
  二十六岁,大师于莲池大师塔前接受菩萨戒。二十七岁,遍阅律藏,见当时禅宗多有流弊,于是决意弘扬律宗。
  二十八岁时,大师丧母,悲痛无限。丧葬礼毕,大师焚弃笔砚,前往深山,掩关修行于松陵。关中大病,于是以参禅工夫求生净土。病愈后,大师结坛持念往生咒七日,燃臂香三炷,祈求三宝加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当时,四方禅者大多轻视净土宗,而大师悲心愿切,独倡“持名念佛”法门。大师以为念佛法门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并认为“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参禅即净土行。”因为身体力行,专弘专修,使得莲风也随之大振。
  大师四十九岁时著《弥陀要解》,依天台宗“五重玄义”方式,说明《阿弥陀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实相为“体”;信愿持名为“宗”;往生不退为“用”;大乘菩萨藏无问自说为“教相”。又以《阿弥陀经》总摄一切佛教,以“信愿行”总摄《阿弥陀经》的全经宗旨。特别指出:念佛圆摄一切佛教,持名一法统摄一切宗、教、事、理……学佛当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因此,近代净土宗印光大师盛赞《弥陀要解》:即使阿弥陀佛再来为《阿弥陀经》作注解,也不会超过智旭大师。足见大师于净土宗通达之深!
  一六五五年元月二十一日,大师示疾,遗嘱其身火化后,屑骨及粉分施禽、鱼,与众生结往生西方之缘。午时,大师跏趺坐于床角,向西举手而逝,时年五十七岁。当时即合龛于坛中,圆寂三年后,门人弟子才遵嘱如法火化,当启龛时,大师发长覆耳,面貌如生。跌坐巍然,牙齿全然不坏。弟子不忍遵照大师遣嘱而散骨灰,于是奉灵骨建塔于灵峰。
  大师一生著书,除《弥陀要解》外,尚有《唯识心要》、《毗尼事义集要》、《阅藏知津》、《法海观澜》等四十余种流行于世。大师曾选定《净土十要》,作为净土行人必读著作。

  十二祖截流大师

  截流大师(1628—1682),又名行策,俗姓蒋,江苏宜兴人。其父蒋全昌,乃宜兴名儒,并与憨山大师有深交。憨山大师圆寂三年后的一天晚上,其父梦见憨山大师持杖入室,此后不久,截流大师出世,故此父亲为其取名“梦憨”
  随大师长大成人,其父母也相继去逝。二十三岁时,大师投武林理安寺的箬庵问公剃度出家。出家后精进修持,五年后契悟佛法要旨。
  问公圆寂后,大师往报恩寺,依息庵瑛师专修净业。后又遇钱塘樵石法师,受引导学习天台教观,并同入净室,修“法华三昧”。通过天台宗的修学,大师宿慧通达,深得天台精髓。
  康熙二年,大师结庵于杭州法华山,专修净土,大阐莲宗,弘化殊胜。康熙九年,大师住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发起打佛七,并作文开示广大信众:
  “持名念佛,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断,并非以快念多念为好。只要不缓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佛号绵绵不断,犹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也不沉没,这样去持名念佛,就是在事上能一心精进。事上能一心精进念佛,必定能往生净土,如果能进一步达到理上一心,精进念佛,那么就可以提高往生的品位。”
  康熙二十一年,大师示寂,时年五十五岁。据说,当时孙翰臣及吴氏二人,也于同天病亡但不几天后两人又复活了,并且都说自己被冥司阎王勾去,被系在殿下,忽然看到光明彻地,香花漫空,这时冥王伏地礼拜,迎送往生西归的一位大师,仔细一看,乃是截流大师。两人也因为蒙大师的光明所照,所以得以返回人间。
  大师一生著作有:《金刚经疏记会编》十卷、《劝发真信文》、《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宝镜三昧本义》、《楞严经势至圆通章》等流布于世。

  十三祖省庵大师

  省庵大师(1686—1734),字思齐,又号实贤,江苏常熟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一出生便绝吃荤肉,少小即有出尘之志。父亲早亡,母亲张氏知子宿具善根,便令其出家。大师七岁即礼请清凉庵容选法师为师。经典过目不忘,聪慧俊彦。十五岁剃度受戒,兼通世典,能呤诗、善书法。然而并未忘怀生死大事。大师生性忠厚孝顺,母亲过世时,大师跪于佛像前为母读诵《报恩经》达四十九天。
  一日,大师到普仁寺,见一僧人仆地而死,顿感人事无常。因此更为精进修行,严持戒律。日食一餐,过午不食,一生修“不倒单”。后云游参学,于“三观、十乘”之旨、性相之学,无不通贯。绍昙法师为其授记,成灵峰四世天台宗传人。
  后来,大师求学于灵鹫大和尚门下,参“念佛是谁”的话头,操持严密,四个月后即开悟。大师契悟道:“我梦觉醒了!”。自此,应机施教、辩才无碍。灵鹫和尚见其成器,欲传他法嗣,但大师不受,而往真寂寺闭关。其间大师博览藏经,每晚持念“阿弥陀佛”圣号。闭关三年后,应真寂寺僧众所请,开讲《法华经》。因大师讲法深入浅出、口若悬河,所以听众日多,化缘日盛。己亥年春,大师前往阿育王寺,瞻礼佛舍利,先后五次燃指供佛,并发四十八大愿,因其心诚愿大,而感舍利放光。每年于佛涅槃日,讲演《佛遗教经》及《佛说阿弥陀经》,开示“是心是佛”的佛法奥义,发大悲心作《劝发菩提心文》,激励众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因其教化三根普摄,法化洋溢,所以江、浙一带四众弟子,倾心归仰。
  后来,大师隐居于杭州仙林寺,足不出户,力修净业。结期开念佛会,严立规约,昼夜六时,互相策励。由此人称大师为“永明延寿大师再来”。因随其修念佛,而得度者甚多。每每遇到文人才子,大师总是谆谆教诲:“人命在呼吸间,哪有闲工夫学世俗的文学乖巧,稍一错过,便人身难得,六道轮回,再想出头,太难呀!”
  雍正十一年,于佛成道日这一天,大师告众弟子:“我将于明年四月十四日往生。”从此,掩关闭户,昼夜持念佛号,直到第二年四月二日出关。到四月十二日这天,大师再告众弟子:“我十天前见西方极乐世界三圣降临虚空,现在我就与大家告别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随后,大师便交待寺院事务,遍辞杭城的护法居士们。侍者请大师书偈,大师写道:“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
  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是宛然。”
  写完说:“我十四日决定往生,你们为我集体念佛。”十三日,大师即断食,闭目威坐,五更时沐浴更衣,面西趺坐。已时,聚集众弟子涕泪膜拜说:“愿大师住世度人!”此时大师睁眼道:“我去了再来,生死事大,你们要各自净心念佛。”说罢便合掌称颂佛号而寂。省庵大师一生有:《劝发菩提心文》、《净土诗》、《西方发愿文注》、《续往生传》等著书流布于世。

  十四祖彻悟大师

  彻悟大师(1741—1810),又称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县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采览。二十二岁,因大病而深悟幻身无常,即发出世志。待病愈后,大师到房山县投三圣庵荣池和尚剃度。第二年,到岫云寺投恒实律师受具足戒。再年,大师闻听香界寺隆一法师开演《圆觉经》,于是前往与会。由于大师善于研究诘问,精进探求奥义,很快便悟解了《圆觉经》的大旨。接着,大师又依增寿寺的慧岸法师,听其讲解“法相宗”,妙得其要。以后,大师游历至心华寺,于遍空法师座下听《法华》、《楞严》、《金刚》等经,圆解顿开。对于法性宗、法相宗以及“三观、十乘”的旨义,全然通达。
  乾隆三十三年冬,参学于广通粹如纯禅师,因明心见性,师徒心心相印,于是得禅师传嗣,成为临济宗三十六世祖、磐石第七世祖。三十八年,粹如纯禅师迁至万寿寺,于是大师接位,主持广通寺,率众参禅,策励后学,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声驰南北,宗风大振。
  大师身为禅师,每每忆起永明延寿禅师,乃禅门宗匠,尚且归心净土,日课十万弥陀圣号,发愿往生期极乐净土,更况今世末法时代,尤其应当尊承古德,归心净土……于是,大师开始专弘专修净土法门。
  大师修行精严,每日只限一支香烧过的时间来会晤客人,其它时间都用于礼佛、持念佛号。乾隆五十七年,大师迁往觉生寺。做住持的八年间,百废尽举。于净业堂外,另立“涅槃”、“安养”、“学士”三堂,为的是老病者能有所依托,而初学者又便于诵习。大师于禅、净二宗的宗旨,都深得其奥,同时严以律己,望人甚为殷切。每凡大师开导说法,犹如瓶泻云兴。由于能够与众一起精修,所以莲宗之风大扇,远近僧众都归心敬仰于他。堪为当时净土法门的第一人。
  嘉庆五年,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