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

第463章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463章

小说: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做的已做、不需再努力」是诸阿罗汉宣布自己已证悟阿罗汉果的话,只修到缘起的人怎么可以也这么宣布?

    须师摩听到许多阿罗汉来见佛陀,向佛陀报告他们证悟阿罗汉果的情况。因此他问那些阿罗汉是否证得了八定与五神通。那些阿罗汉回答说:「没有。」「如果没得到八定与五神通,你们如何能证悟阿罗汉果呢?」那些阿罗汉回答说:「Pabbavimutta kho mayam avima」──「朋友须师摩,我们乃是慧解脱者。」须师摩不了解他们回答的含义,所以前往拜见佛陀并提出同样的问题,佛陀说:「Pubbe kdhammatthitibanam paccha nibbane banam。」──「先是法住智,后是以涅盘为对象的道智。」

    这是什么意思呢?道智并不是八定与五神通的结果,而是观智的结果;所以道智只能接在观智之后生起,而不是接在八定与五神通之后生起。在《须师摩经》中,所有的观智都归类为法住智。法住智的「法」是指诸行法及其无常、苦、无我三相;「住」意指「立足于」;「智」即指智慧。所以法住智指的是:立足于诸行法无常、苦、无我三相的观智。

    问74:根据禅师开示,要达到观禅必须具备强而有力的定力,但须师摩经里的阿罗汉们却未有止禅,可否请禅师对慧解脱作个解析?

    答74:慧解脱就是没有证得任何禅那、只是通过修行纯观禅而证得解脱,但这并不表示不需要依靠强而有力的定力就能够证得慧解脱。欲证得慧解脱者必须修行四界分别观,照见自己全身地、水、火、风四大之相,即:硬、粗、重、软、滑、轻、流、黏、热、冷、支持及推动。他必须观到自己全身变得透明且散发很强的光明,当他继续观那透明体的四大或照见它当中的空间时,就会看到许许多多极迅速生灭的色聚,即微小粒子。这时候,他已获得力量相等于近行定的剎那定。依靠这强而有力的剎那定,他更进一步地分析全身六门及四十二身分各种色聚里的究竟色法。然后他必须根据心路过程分析究竟名法。在分析内外名色法之后,他必须更进一步地观照其因缘,此后再观照名色法及其因之无常、苦、无我三相,直至证悟阿罗汉道果。

    证悟慧解脱的纯观行者和证悟双解脱的止行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只是在于前者没有通过修行止禅证得禅那,但在修行观禅方面,基本上这两者的修行方法是相同的。

    问75:修行至行舍智,且具初禅以上的禅修者,多数而言是否此世可证涅盘呢?证初果等者死后是否多数会投生**天呢?

    答75:是的,他们多数能在今世即证悟涅盘,如果不能则多数能在下一世证悟涅盘。

    至于圣者死后是否会投生到**天,那要视他们证得了多少个圣道果、是否有证得禅那及想要投生到哪一界的意愿而定。对于诸阿罗汉,已不会再有来生,所以当然不会投生到**天。阿那含则死后必定会投生到**天或无**天;他们多数都投生到净居天,但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投生到比较低层次的**天,例如世界主梵天神(Sahampati Brahma)即是投生到初禅天的阿那含。对于斯陀含及须陀洹,如果他们曾经证得禅那,且能在临死时证入自己所喜欢的禅那,他们就能投生到与该禅那相符的**天。至于未曾证得任何禅那的斯陀含及须陀洹则只能投生到欲界成为天神或人。

    问76:在禅师的《如实知见》一书中,禅师说有通向涅盘的三门。在十二月十三日的开示里,禅师说内外地观照三十二身分的不净能够导向涅盘。如果禅修者已成功观照诸行法的生灭及观照它们为无我,他是否可以不观身为不净即可证悟涅盘?如果是的话,观照属于另一门的色遍是否也能导向涅盘?

    答76:是的,他能够。通向涅盘的三门是指以身体部份为基础的止禅业处。你能够通过专注于三十二身分的不净证得初禅,或通过专注于它们其中任何一个的颜色证得色遍的第四禅,或通过专注于它们的四大证得近行定。这些禅那与近行定都能产生明亮的智慧之光。以该光的助力,你能够修行观禅,观照究竟名色法、它们的因、以及究竟名色法与它们的因的无常、苦、无我三相,以证悟涅盘。你可以修行不同的止禅,但观禅永远都是一样的。

    问77:是否只有通过禅修才能证悟涅盘、获得解脱?

    答77:人可以分为四种,即:敏知者(ugghatitabbu)、广演知者(vipabcittabbu)、所引导者(neyya)、文句为最者(padaparama)。敏知者只是通过听闻一首短偈即能够证悟涅盘。舍利弗尊者与目犍连尊者就是这一种人。广演知者只是通过听闻较长的开示即能够证悟涅盘,例如憍陈如尊者在听闻《转**经》之后即成为须陀洹。在现今的时代这两种人都不存在了。所引导者必须有系统地修禅才能证悟涅盘。多数的禅修者都属于这一种人。文句为最者是无论多么精进修行也不可能在这一世证得禅那或道果的人。即使你是这种人,你也必须精进地修行来累积波罗蜜,以便能够在来世证悟涅盘。

    问78:修行者必须断哪些烦恼才能证初果?证入初果时需要老师印证或是能够自知?

    答78:根据某些经的说法,修行者必须断身见、疑及相信仪式能净化心的戒禁取见。根据另一些经的说法,他必须断五种烦恼,即刚说过的三种及嫉和悭。如果他精通经教,他就可能知道自己是须陀洹。但是如果他并不精通的话,他就未必会知道,例如佛陀的亲戚大名居士(Mahanama)就不知道自己断除了些什么烦恼。

    问79:「我」是概念;「愿望」是概念;禅那、天神、梵天神、恶道及其它一切世间与出世间的事物都是概念。在生死轮回里,只有概念在追求概念。涅盘是否也是概念?如果不是的话,「我」这个概念如何证悟不属于概念的涅盘?「我」这个概念如何在般涅盘时证悟非概念法?从概念的角度来看,是否可以说诸佛及诸阿罗汉将在涅盘里会面,而且知道他们之间在生死轮回期间的关系?他们在涅盘里做什么?

    答79:你应该分辨概念及究竟法两者。人类、天神及梵天神都是概念,因为在究竟的角度来看,他们都只是究竟名色法而已。

    究竟法有四种,即:色法、心、心所及涅盘。愿望及禅那都只是心及心所,不是概念。世间法包括究竟法及概念法,然而四道、四果及涅盘这所有九种出世间法都是究竟法。四道及四果是由心及心所组成。取涅盘为目标的就是它们,不是人这种概念法。

    在般涅盘时,诸佛及诸阿罗汉的五蕴就已经完全灭尽,因此他们不可能在涅盘里会面。

    问80:有一些经里,佛陀说在般涅盘之后会有一种心存在,那是什么心?

    答80:上座部的巴利圣典与注疏里并没有这种记载,但是则很清楚地说到在般涅盘之后,包括一切心在内的五蕴都完全灭尽。

    问81:据说涅盘是常、乐、我的,这是否正确?

    答81:不正确。虽然涅盘是恒常且寂乐的,但它是无我的。

    在《法句经》里,佛陀说:「诸行无常;无行是苦;诸法无我。」(Sabbe savkhara anicca; sabbe savkhara dukkha; sabbe dhamm诸行包括一切色法、心及心所,而诸法除了包括诸行之外,还包括涅盘及概念法。你要特别注意,佛陀不只是说诸行无我,而是说诸法无我。因此,诸行是无常、苦、无我,然而涅盘则是常、乐、无我。

    问82:根据《长部.梵网经》,禅修者在经验了某些禅修经验的过程中,产生了六十二种邪见之一。请问禅师:假使有系统地修行止禅乃至十六观智,是否就能远离六十二邪见之网?或者仍需有好的老师指导才能避免?六十二邪见之中有哪些是修此禅法的禅修者容易堕入的?

    答82:若他真的证得了所有的十六观智,他就不可能会再有任何邪见。

    问83:每一种宗教都有它终极的目标,譬如印度教的梵我合一、基督教的天堂永生,这些都是一种常见。我们佛教的终极是涅盘,请问这是常见?或是断见?或是非常非断见?若人不了解其涵义,为何还以它为修行的终极目标?

    答83:佛教既不教导常见,也不教导断见,而是教导属于中道的正见。常见与断见两者都认为有一个自我存在,这是佛教所不接受的。佛陀一向以来都是教导说整个三十一界里只有无常、苦、无我的诸行法,也教导说有因则有果,无因则无果。

    你应该分清楚涅盘(Nibbana)、烦恼般涅盘 (Kilesa Parinibbana)及五蕴般涅盘(KParinibbana )这三者。四道智及四果智缘取又名为「无为涅盘」(Asavkhata Nibbana)的涅盘为目标。当禅修者证得缘取无为涅盘为目标的阿罗汉道智时,他的一切烦恼完全灭尽,这烦恼般涅盘又名为有余涅盘(Saupadisesa Nibbana),因为虽然阿罗汉已经根除了烦恼,但还是有五蕴存在。由于一切烦恼完全灭尽,当阿罗汉证入般涅盘时,一切五蕴都完全灭尽,这五蕴般涅盘又名为无余涅盘(Anupadisesa Nibbana)。阿罗汉道智及其目标无为涅盘是因,烦恼般涅盘及五蕴般涅盘两者则是果。五蕴般涅盘是依照因果法则发生,这是与认为不需要阿罗汉道智及其目标无为涅盘这些因就能够完全灭尽的断见完全不同的。

    问84:如何直接从初禅证悟道果?

    答84:这是不可能的。

    问85:为何四无**的众生不能证得须陀洹道?

    答85:佛陀的声闻弟子必须具备两项条件才能证得须陀洹道,即听闻他人说法(paratoghosa他人之音)及如理作意。如理作意即是作意诸行为无常、苦、无我、不净。关于听闻他人说法这项条件,即使智慧非常敏锐的舍利弗尊者也必须在听闻阿说示尊者诵了一首短偈之后才能证得须陀洹道。四无**的有情没有耳朵可听闻他人说法,因此他们是不可能证得须陀洹道的。

    问86:禅师教导先辨识全身四界的十二个特相,以达到近行定,然后就直接修观禅,以圆满七清净的最后五个清净,然后才能证悟涅盘。现代也有一种修法,说是源自佛陀的教法,从观受入门,相同地全身去观受,直接内观受为无常;强调当下内观即可,也不须辨识究竟名色法。不晓得这种修法能获得禅定与涅盘吗?符合《大念处经》的修习吗?请禅师指示。

    答86:大家正在听《大念处经》的开示,应该自己来判断该修法是否符合《大念处经》的修习。

    在《六处相应?一切品?不通解经》里,佛陀说:‘Sabbam bhikkhave anabhijanam aparijanam avirajayam appajaham abhabbo dukkhakkhayaya …(P)… Sabbabca kho bhikkhave abhijanam parijanam virajayam pajaham bhabbo dukkhakkhayaya。’(Salaymyutta; Sabbavagga; Aparij──「诸比丘,于一切不知解、不通解、不离欲、不舍弃者,则不得灭苦……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通解、离欲、舍弃者,则善能灭苦。」

    该经的注释更进一步地解释其内容是指「三遍知」:Itpi paribba k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