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

第461章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461章

小说: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54:修行慈心观时能看见天神、地狱等众生,此能力与天眼通有何不同?

    答54:天眼通比慈心观更强而有力。虽然两者都能产生光明,但是比较起来,天眼通的光明比慈心禅的光明更强。修行慈心观的人只能部份地见到天神、地狱等众生而已;具有天眼通的人则能透彻地见到那些众生,并且能清楚地了知造成他们投生在那里的业。

    问55:修行身至念一定要全部修完才能证悟吗?(比如修完安般念后,修行四界分别观,然后四威仪等等)这样排列说法是佛陀所订下的吗?若一定要修完,那么在现今社会又如何修坟场观?

    答55:要证悟涅盘不一定需要修完身至念业处里的所有法门。佛陀以这样的排列说法只是为了解释教法而已,而不是指在实际修行时必须依照如此的固定次第。在你修行坟场观的时候,不需要修全部九种坟场观,只需要观照以前你所见过的任何一种尸体为不净,以此来培育定力即可。如果你从来没有见过人类的尸体,那么也可以观照动物的尸体,乃至观照报章杂志上所刊登照片里的尸体。

    其它止禅

    问56:白遍和光明遍有什么共同与不同的地方?这两者能够达到第几禅?

    答56:它们取不同的目标。白遍取白色为目标,光明遍则取日光、月光、烛光或其它光为目标。然而,当你证得它们的第四禅时,它们就差不多是一样的,因为白遍的目标在那时候变成透明的白光。修行这两种遍禅都能够达到第四禅。

    问57:初学者在以三十二身分为修止禅业处时,因为没有智慧之光的帮助,那是否意味着他在观照三十二身分时只是假想式或概念式地观?请详细解释这种修法。谢谢!

    答57:是的,他只能通过想象来修行。无论是通过想象或直接地照见三十二身分,它们都只是概念法。如果你想要知道初学者的详细修行方法,你可以读《清净道论》。

    问58:定力与正念是否一定需要在缓慢的动作中才会出现,而不会在快速的动作中出现?

    答58:这因人而异。有些禅修者只能够在缓慢的动作中保持正定与正念,但是有些禅修者在正常或快速的动作中也能保持正定与正念。

    问59:是否能够通过用念珠来念咒而达到近行定或禅那?

    答59:在上座部佛教里并没有念咒的止禅修法。有一位缅甸大长老告诉我,咒语是源自婆罗门教、基督教及回教。在上座部佛教里也没有用念珠的禅修法门,所以我们不能说是否能够通过用念珠来念咒而达到近行定或禅那。

    问60:静坐中生起的妄念是否是一种业?如果是的话,那么静坐并不代表只造善业,也有可能会造恶业,是吗?

    答60:这有视那是什么念头而定。如果你如理作意地想,例如你想要在明天供僧,那么它即是善的。但是如果你不如理作意地想,例如你想要享受欲乐,那么它即是恶的。

    问61:导致我们不能证得禅那的强烈五盖是不是业障或魔障?

    答61:业障就是恶业。五盖只是在你心中生起的不善法而已,不是魔障。

    问62:修成四禅八定之后是否可能造成来世投生于无想天(asabbva无想有情天)?

    答62:这依照你自己的意愿而定。如果想要投生到无想天,从第四禅出定之后你必须修行一种特殊的方法,称为「离名行」(namaviraga bhavana),意即厌离名法的修行方法。修行此法的人从第四禅出定后就不断作意‘dhi nama; dhi nama’──「名法是可厌的,名法是可厌的」。为什么他们会那么想呢?因为他们观察到无论他人如何对待尸体,尸体都不会感到苦或乐。人之所以会有痛苦或快乐都是由于名法的缘故;如果没有名法,就不会感受到苦乐。他们想要脱离名法,因而修习「离名行」。修行成功之后,如果临死时这个业现起,来世他们就会投生到无想天。

    如果你只是修行四禅八定,没有修习这种的「离名行」,你就不可能投生到无想天,因此不需要害怕。

    在佛陀的教法中,如果你成就四禅八定,你就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而选择来世要投生到那一界。这样的知识是外道所没有的。举净饭王(King的国师阿私陀隐士(Asitaisi)为例,他成就四禅八定,于是他认为来世他必定会投生在非想非非想天,因为他的观念是只有最高的禅那能够产生果报,没有其它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当他见到我们的菩萨悉达多太子时就伤心流泪的缘故。他想到自己不久将死,死后投生非想非非想天,也就见不到悉达多太子成佛,因此感到很伤心。

    慧学释疑 回目录

    八圣道分

    问63:八圣道分是前行道,不是合行道?什么是前行道?为何八圣道分不是合行道?八圣道分不是含出世间法的吗?

    答63:前行道是在圣道还未生起之前的行道,即在道智之前生起的所有观智。八圣道分的确包含了世间及出世间两者,但我想你是误解了我的话,因为我说的是「四念处是前行道」,而非「八圣道分是前行道」。

    当《大念处经》中提及四念处为道路时,正见等其它七圣道分也都已包括在内,但这里所指的八圣道分是指世间的八圣道分而已。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出世间的八圣道分缘取的对象是涅盘,是不能缘取色、受、心及各种法为对象的。况且每一个道心都只出现一次而已,不可能持续地出现七天至七年之久,但佛陀在这部经中说,若比丘精进地修行四念处七天乃至七年,就能够证悟阿罗汉道果或阿那含道果。从这两点来理解,我们能很容易地明白四念处只是属于前行道。

    问64:念根、念觉支及正念三者之间有何差别?听说八圣道分的正念是指四念处,这是正确的吗?

    答64:它们都是一样的,拥有不同的名称是因为佛陀透过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念心所。

    八圣道分有世间及出世间之分;四念处之念是属于世间的正念。

    问65:慧根能知见似相,择法觉支也能知见似相,这两者之间有何差异?

    答65:慧根和择法觉支是一样的,都是正见,是慧心所。

    为了避免你误解它们只能缘取似相为对象,我应当解释各种不同的正见。正见可以分为:禅那正见、观禅正见、道正见及果正见。

    一般上,禅那正见所缘取的对象是属于概念的似相。然而有些禅那正见也能缘取究竟法为对象,例如:识无边处禅的正见即缘取空无边处禅心为对象,而非想非非想处禅的正见则缘取无所有处禅心为对象。但禅那正见是很低层次的正见。

    观禅正见包括了:

    一、 观照苦谛的正见,即观究竟名色法的正见。

    二、 观照集谛的正见,即观照诸因及果之间缘起关系的正见。此正见亦称为自业正见,即知见自己的业是属于自己的财产的智慧。

    三、 世间的道正见。这即是观照诸行法,即名色法及其因为无常、苦、无我的正见。此正见也观照在未来证得阿罗汉道时,一切烦恼灭尽,以及观照在未来证入般涅盘时,一切五蕴灭尽,因此这种正见也包括了观照世间灭谛的观禅正见。

    四、 观照世间道谛的正见,即观照含有世间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的能观之心的正见。

    出世间道正见则缘取永恒之灭(accanta nirodha),即涅盘为对象。

    果正见是与缘取涅盘为对象的果心相应的慧心所。

    缘起

    问66:三月二十一日禅师开示时提到:禅修者修未来缘起法时,需观察未来何世一切名色诸行灭尽,也就是了知何世必得证阿罗汉果及入无余涅盘,那么是否所有的禅修者至此阶段皆可观察到这点?

    答66:是的。因为在随后修行生灭随观智的阶段,每个禅修者都必须观照诸行法的两种生灭,即:剎那生灭(kyabbaya)及因缘生灭(paccayyabbaya)。

    关于观照因缘生灭,我应以色法为例来为大家解释。首先依照缘起第五法来辨识色法的因缘生,看向过去,照见在你前世临死那一刻引起今世业生色法的过去五因。你将见到:

    一、无明生起造成业生色法生起。

    二、爱生起造成业生色法生起。

    三、取生起造成业生色法生起。

    四、行生起造成业生色法生起。

    五、业有生起造成业生色法生起。

    然后你必须照见心生色法、时节生色法与食生色法的因缘生:

    六、心造成心生色法的生起。

    七、时节造成时节生色法的生起。

    八、食物造成食生色法的生起。

    能够照见名色法的因缘生之后,接着应照见其因缘灭。以色法为例,依据缘起第五法来照见色法的因缘灭,看向未来,直到你证悟阿罗汉果的那一世。当你证悟阿罗汉道果时,所有的烦恼都息灭了;你也能照见在那一世结束时,所有的行法都息灭了。这是直接照见你的般涅盘,那时不再有新的名法或色法生起。你见到:

    一、无明息灭造成业生色法息灭。

    二、爱息灭造成业生色法息灭。

    三、取息灭造成业生色法息灭。

    四、行息灭造成业生色法息灭。

    五、业有息灭造成业生色法息灭。

    然后你必须照见心生色法、时节生色法与食生色法的因缘灭:

    六、心息灭造成心生色法息灭。

    七、时节息灭造成时节生色法息灭。

    八、食物息灭造成食生色法息灭。

    然后你必须把因缘生及因缘灭两者组合起来,观照因缘生灭。

    如果你没有观到自己断除一切烦恼、证悟阿罗汉果的最后一世,就无法观照因缘灭及因缘生灭,只能观到因缘生而已。因此能够观到自己的最后一世是必要的。

    问67:在禅师的开示里,禅师说禅修者达到某个观智时,就能够看到他在未来何时会证悟阿罗汉道果的准确时间。这是否意味着几时悟阿罗汉果位是命中注定的?若是如此,在见到自己在未来何时会证悟阿罗汉道果之后,即使是更加勇猛精进修禅及其它善行也无法令其波罗蜜更快速成熟而证悟阿罗汉果位,对吗?

    答67:七部《阿毗达摩论》当中的《双论》(Yamaka)记载佛陀说有两种「最后有者」(pbhavika),即:到了最后一生的人。其中一种是肯定的最后有者,另一种是不肯定的最后有者。

    所谓肯定的最后有者乃是确定会在那一世证悟阿罗汉果的人,如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两家尊者(Bakkula Thera)、僧吉帝尊者(Savkicca Thera)。

    当两家尊者还是婴儿时,他的褓姆在一个吉日带他去河里洗澡,却不小心弄到他掉入河中,被河流冲走了。有一只鱼把他吞下去,然后游到波罗奈城。在那里,该鱼被一位渔夫捕获,卖给一任富翁的妻子。看到该鱼时,她感到很有兴趣,想要自己煮,就亲手把该鱼的肚子剖开,而看到鱼的肚子有个犹如金像的婴儿。不孕的她感到很高兴,心想:「我终于得到了一个儿子。」两家尊者能够被鱼吞了之后依然活着是因为他在那一生必定会证悟阿罗汉道智的缘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