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世间舌识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身识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意识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眼触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耳触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鼻触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舌触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身触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意触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眼触生受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耳触生受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鼻触生受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舌触生受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身触生受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意触生受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色想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声想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香想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味想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触想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法想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色思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声思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香思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味思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触思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法思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色爱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声爱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香爱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味爱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触爱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法爱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色寻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声寻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香寻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味寻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触寻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法寻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在世间色伺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声伺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香伺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味伺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触伺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在世间法伺是可爱与可喜的,就在这里舍弃爱欲、灭除爱欲。
诸比丘,这称为苦灭圣谛。
四、道谛
诸比丘,何谓导致苦灭的道圣谛?
那就是八圣道分,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什么是正见呢?诸比丘,正见就是了知苦的智慧、了知苦因的智慧、了知苦灭的智慧、了知导致苦灭之道的智慧。诸比丘,这称为正见。
诸比丘,什么是正思惟呢?出离思惟、无瞋思惟、无害思惟,诸比丘,这称为正思惟。
诸比丘,什么是正语呢?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诸比丘,这称为正语。
诸比丘,什么是正业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诸比丘,这称为正业。
诸比丘,什么是正命呢?在此,诸比丘,圣弟子舍离邪命而以正当的方法谋生,诸比丘,这称为正命。
诸比丘,什么是正精进呢?在此,诸比丘,比丘生起意愿、勤奋、激发精进、策励自心、努力避免尚未生起的邪恶不善法生起。他生起意愿、勤奋、激发精进、策励自心、努力降伏已经生起的邪恶不善法。他生起意愿、勤奋、激发精进、策励自心、努力促使尚未生起的善法生起。他生起意愿、勤奋、激发精进、策励自心、努力使已经生起的善法持续、不衰退、增长、广大、成就圆满。诸比丘,这称为正精进。
诸比丘,什么是正念呢?在此,诸比丘,比丘以热诚、正知、正念安住于观身为身,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及忧恼。他以热诚、正知、正念安住于观受为受,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及忧恼。他以热诚、正知、正念安住于观心为心,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及忧恼。他以热诚、正知、正念安住于观法为法,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及忧恼。诸比丘,这称为正念。
诸比丘,什么是正定呢?在此,诸比丘,比丘远离爱欲,远离不善法,进入并安住于具有寻、伺及由远离而生之喜、乐的初禅。平息了寻、伺之后,借着获得内在的清净与一心,他进入并安住于没有寻、伺,但具有由定而生之喜、乐的第二禅。舍离了喜之后,他保持舍心,具备正念与正知,如此他以身 感受快乐,正如圣者们所说的:『此快乐是安住于舍心与正念者所感受的。』他进入并安住于第三禅。由于舍离了苦与乐及先前灭除了喜与忧,他进入并安住于超越苦乐及由舍与正念净化的第四禅。诸比丘,这称为正定。
诸比丘,这称为导致苦灭的道圣谛。
如此,他安住于观照内在的法为法、安住于观照外在的法为法或安住于观照内在与外在的法为法。他安住于观照法的生起现象、安住于观照法的坏灭现象或安住于观照法的生起与坏灭现象。或者他建立起『有法』的正念只为了更高的智慧与正念。他独立地安住,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事物。诸比丘,这就是比丘依四圣谛而安住于观法为法的方法。
修行念处的成果
诸比丘,如此修行四念处七年的人,可望得到两种成果之一:今生证得阿罗汉果;若还有烦恼未尽的话,则证得阿那含果。
不用说七年,诸比丘,如此修行四念处六年的人,可望得到两种成果之一:今生证得阿罗汉果;若还有烦恼未尽的话,则证得阿那含果。
不用说六年,诸比丘……
不用说五年,诸比丘……
不用说四年,诸比丘……
不用说三年,诸比丘……
不用说二年,诸比丘……
不用说一年,诸比丘,如此修行四念处七个月的人,可望得到两种成果之一:今生证得阿罗汉果;若还有烦恼未尽的话,则证得阿那含果。
不用说七个月,诸比丘……
不用说六个月,诸比丘……
不用说五个月,诸比丘……
不用说四个月,诸比丘……
不用说三个月,诸比丘……
不用说二个月,诸比丘……
不用说一个月,诸比丘……
不用说半个月,诸比丘,如此修行四念处七天的人,可望得到两种成果之一:今生证得阿罗汉果;若还有烦恼未尽的话,则证得阿那含果。
这就是为什么说:『诸比丘,这是使众生清净、超越忧愁与悲伤、灭除痛苦与忧恼、成就正道与现证涅盘的单一道路,那就是四念处。』」
世尊如此开示之后,诸比丘对世尊的话感到愉悦与欢喜。
◇◇◇◇◇◇◇◇◇◇◇◇◇◇◇◇◇◇◇◇◇◇◇◇◇
回目录
NamBhagavato Armmasamb
礼敬 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
回目录 大念处经析解
在这次禅修营当中,我要为大家详细地解说《大念处经》。这部经是佛陀住在俱卢国(Kuru)的剑磨瑟昙城(Kammasadhamma)时所开示的。据说,在剑磨瑟昙城里没有适合世尊居住的处所,但在城外则有一处水源充足、风景宜人的大树林,世尊就住在那个树林里,并且以剑磨瑟昙城作为他托钵的地方。
俱卢国受到宜人的气候及其它各种舒适条件的庇荫,例如维持身心健康所必需的优良食物与饮水,因此那里的居民身心健康,智慧力强,能够接受深奥的教理;所以世尊对他们开示这部含义深奥的经,教导二十一种证悟阿罗汉果的修行方法 。就像一个人得到金色的宝盒之后,会将此宝盒装满各种香花或七宝;同样地,得到俱卢国人民这样的听众之后,世尊开示深奥的佛法。基于同样的理由,世尊在那里还开示了其它深奥的经,如《大因缘经》(Mahani、《心材喻经》(Saropam、《树譬喻经》(Rukkhupam、《护国经》(Ratthapal《摩犍地耶经》(Magandiy及《不动适应经》(Anebjasappay等。
再者,在那个国度里的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通常都精勤地运用正念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使连奴隶、工人、仆人也都谈论正念的修行法。在水井旁边或纺织房里,听不到任何人在谈论闲言闲语。如果有女人问另一个女人说:「大姊,妳修行那一种念处?」而得到的答案是:「我不修行任何念处。」那么问的人会批评回答的人说:「妳的生命是可耻的,虽然妳活着,却像死人一样。」然后她会教导后者某一种念处的修行方法。然而,如果她得到的答案是后者正在修行某一种念处,那么她会称赞后者说:「善哉,善哉!妳的生命是可敬的,妳不枉费出生为人。正是为了像妳这样的人,正等正觉佛陀才出现于世间。」因此,在获得许多深具智能的听众之下,佛陀开示了含义深奥的《大念处经》。这部经的开头是如此:
回目录 总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俱卢国的一个市镇,名为剑磨瑟昙。那时世尊称呼诸比丘说:「诸比丘。」诸比丘回答说:「世尊。」世尊如此开示:
「诸比丘,这是使众生清净、超越忧愁与悲伤、灭除痛苦与忧恼、成就正道与现证涅盘的单一道路,那就是四念处。」
经文一开始说到「如是我闻」,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呢?这里的「我」是指阿难尊者,他是佛陀的堂弟。佛陀灭度之后,在王舍城的七叶窟(sattapannilena)所举行的第一次佛教圣典结集中,经藏就是由阿难尊者背诵出来的。
佛陀在经上说:四念处是单一的道路。何谓「单一的道路」呢?它的意思是指:本质上,这不是一条双向的道路;或者指:这是一条「单独的路」,因为这条路必须自己单独走,没有伴侣同行。所谓「没有伴侣」有两种情况:一、舍离与群众来往之后,独处而没有伙伴。二、透过内心寂静而舍离爱欲。
或者由于这是最上等人之路,因此称为「单一的道路」。在一切众生之中,世尊是最上等之人,因此这条路称为世尊之路。虽然也有其它人走在这条路上,但是由于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