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030416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金开诚 >

第1章

030416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金开诚-第1章

小说: 030416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金开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开诚,1932年生于江苏无锡,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出版有《文艺心理学概论》、《中国书法大观》等二十余部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或者欣赏艺术作品。当你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到动情的时候,或者怦然心动,或者潸然然泪下。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审美感受。当你欣赏一幅艺术名画,比如说描绘大自然背景的油画,这个时候你可能瞬间地感到物我合一,感到你与大自然的一种契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是相当复杂的。由于我们大脑各种功能的整体发挥,感知、理解、想像、联想、情感等活动此起彼伏、相互联系、彼此促进,就形成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第一个问题,审美过程当中的感受和理解。人类的一切认知活动,都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但是,我们人在认知不同对象的时候,他所经历的心理过程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人的感觉器官,如果不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就不可能感知任何事物。这个刺激是的确存在的。审美活动也不例外了,艺术作品或者其他一个美的事物,它之所以能成为审美的对象,被感知,那就是因为这个作品、审美对象,它给了审美主体的感觉器官,给了它一个美的形象刺激,所以才能够带来不同感官、不同程度的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情感的愉悦。

  第二,审美主题要运用自己本来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把它参加到审美对象当中去,和它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对对象的深刻理解。

  第三个问题,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审美过程当中,由于审美者面对的是很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一种美的形象,所以呢,会自然地唤起对事物的种种联想和想像。这些联想和想象是在对审美对象有所感受、有所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反过来又会加深感受和理解。

  在审美的过程当中、联想和想像当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问题需要专门论述,就是我们欣赏语言艺术,是要通过再造想象的。想象包括创造想象、再造想象、自由想象。什么叫再造想象呢?再造想象就是根据语言、符号、图样它的描述和指示,你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譬如一个建筑师拿到一个建筑设计图,想像未来的高楼大厦是什么样的,这就叫再造想象。

  语言艺术的审美必须要通过再造想像。有的人看书囫囵吞枣,根本没有把握住再造条件是什么,脑子里也没出现有关的人物,充分出现有关的人物形象,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那就不叫艺术欣赏。特别是读中国的诗词曲赋,这些语言艺术作品,它含有更大的特殊性,因为它有很多典故。如果你的文化素养能够通晓,你看这个典故不但有形象感,而且还能够联想想像。特别是唐代以后用的典故,它都是意向化的。它用典故本身就是构成形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的本身就有形象,但同时也有典故。

  第四个问题,审美过程当中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是审美心理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任何审美过程,如果不能动人以情,那就不能使人产生美感,或者至少这个美感是不深刻的。你对客观事物产生了态度,态度变为生理感觉,生理感觉又被你体验出来,这就叫情感。

  在美感引起的情感活动当中,有两种基本的情感,就是“惊”和“喜”的结合。“喜”就是审美愉悦、赏心悦目,是一种快感。“惊”是对艺术作品的惊异之感、敬佩之情,它在意识的深层,你往往无所觉察。但是,却是审美评估里的很重要的因素,因为艺术美当然属于多种因素的和谐结合,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一个创造力量的外化,人的本质力量是人所特有的。

  美源于生活,源于对事物的审美感知,源于人心灵深处的体验和无限创造力。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感知美的心理。

  全文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或者欣赏艺术作品,都有过这样的审美的经验。你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到动情的时候,或者怦然心动、或者潸然泪下。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审美感受,当你欣赏一幅艺术名画,比如说,描绘大自然的背景的油画,这个时候你可能瞬间的感到天物我合一,感到你与大自然的一种契合。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金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这方面的课讲了几十年,所以今天我们特地把金先生请到这个现场,为我们大家做一场《艺术审美心理机制》的演讲,大家欢迎。

  金开诚:在审美过程当中,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它是相当复杂的,由于我们人的大脑各种功能的整体的发挥,所以感知、理解、想像、联想等情感的活动是此起彼伏、相互联系、彼此促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心理的机制。我们具体地要谈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稳定主义就非常重要,它是个前提。在审美当中怎么才会有稳定注意,这的确要靠创作者给你提供的审美对象、作品,很有吸引力,因此你就很集中,这个没问题,这是他的事。我们的事呢?我们也有我们的事,我们只有积极主动,不要三心二意。

  中国绘画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事例。唐代彦立本大画家,他到荆州去看张僧繇的遗迹、留下来的作品。张僧繇是南朝梁的大画家。一看,这是虚得其名。明天又去,看了半天,说这个还要算晋代的好手、晋代的佳手。第三天再去,哎呀,真是名下无虚事,的确是名实相符。张僧繇那么大名气,他这个画的确了不起。然后坐在那里,睡在那里,十余天,十多天功夫,一直在欣赏那个东西,那么在艺术欣赏的稳定注意当中,它的注意分配是这么个情况:分析和综合往往是相互交替、彼此促进。一会儿注意局部,一会儿注意整体,一会儿又注意局部,彼此促进、这种促进,这种交织它就表现了注意的稳定性,目的就是在于把这个审美对象看得既细致又完整。

  第一个问题,审美过程当中的感受和理解。人类的一切认知活动,都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我们人在认知不同的对象的时候,他所经历的心理过程呢,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比如京戏,在座的同志我看年纪大的也不少,但是还是年轻的多,都不喜欢京戏。京戏两件事,假如你懂了,那是不会不喜欢的,第一,唱有韵味。你懂得这个唱的韵味,那么你就是喜欢京戏。还有,动作美、边式、线条美,你要看懂了这两项,京戏就好看了。有的人说,我不喜欢京戏,你看他那唱四句慢板,他能唱十分钟,节奏多慢。生活节奏和艺术节奏没有同步关系。懂京戏的人,他听的就是这个慢,就是这十分钟给你有韵味的感觉,你之所以觉得它慢,是因为你根本不喜欢它那种唱,它再快你也不会喜欢。

  在审美活动当中强调感受的作用,和我们一般所说的感官刺激它是一个什么关系?应该指出,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人的感觉器官,如果不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就不可能感知任何事物,这个刺激是的确存在的。审美活动也不例外了,艺术作品,或者其他一个美的事物,它之所以能成为审美主题的对象,而且被感知,那就是因为这个作品,这个审美对象,它给了审美主题的感觉器官,给了它一定的刺激。不但如此,而且给刺激的这个东西是个美的形象刺激。所以才能够带来不同感官、不同程度的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的、情感的愉悦。但是我们要说,这种快感、这种愉悦还谈不上审美,更谈不上美育,谈不上。因为我们根据科学的实验和观测,有些动物它也能够感知声音的节奏、或者鲜明的色彩。咱们中国不大有了,电影里经常看见有人在吹箫,同时有条蛇在舞,那蛇就跟着音乐在舞,为什么?蛇一听到音乐,它有一种生理快感,它就舞动起来了,有一些鸟看见人穿的好就兴奋,比如孔雀开屏,孔雀从来不会对男同志开屏,只对女同志开屏,为什么?女同志穿得好呀,我走到孔雀那儿,孔雀从来就不理我们。

  但是动物这种表现,你不能说是审美,它是一种天然的动物生理反映,而审美是具有高智能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性的、历史性的行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这是一个精采的审美记录,那么他描写这个琵琶曲感受。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是一篇诗化了的审美记录,它不但写出了审美心理的复杂丰富,而且还深刻地写出了审美活动和人,和社会经历的关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所有的人都受到感悟,因为我们谁都曾经是天涯沦落之人,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白居易和《琵琶行》,因为有身世遭际上的相似,所以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才特别容易沟通交流,所以这是一个完整的审美心理机制的一个记录、一份材料。

  那么我们用这个名篇来作为参照,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审美离不开感受。但是不能只停留在感受上面,如果停留在感官刺激方面,那就根本算不上审美活动。在审美过程当中,和感受紧密联系的一个基本心理活动就是理解。它是指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以逐步加深对于事物的认识。我要认识这个事物,我怎么加深它,我就把握它的内部,各个局部的联系,它和外部其他事物的联系,你把握住了,你就加深了对这个事物的理解。理解有各种不同水平的理解。最高级的理解、最有深度的理解,就是通过抽象思维来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那是最高级的理解。

  正因为如此,整个审美过程才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整个审美的主体才有可能逐步深入地来领受这个对象的美学价值、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那么审美过程中的理解怎么进行呢?跟一般的一样,就是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咱们也可以分两方面说:一方面就是这个作品内部各个局部的关系。比如说一幅山水画,其中画了山、画了水、有树木、有人物,这就是各个局部,那么这个欣赏者就要把握局部和局部是什么关系。这个树是长在山上的,这个水嘛从山上流下来,它就这种关系,它们的位置高低、大小、远近、笔墨繁简、色彩浓淡、它的配合和呼应,你都明白了,你就对这幅画有所理解。

  小说、戏剧、电影这些艺术,你把握它内部各个联系更重要了。因为你如果不把握这个之间、人与人之间是个什么关系,人与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人和事之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