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惊变-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的是悲天下人之悲,苦天下人之苦。杜甫暮投石壕村,见到的老翁与老妇的分别,在清代诗人袁枚看来并不亚于唐玄宗与杨贵妃那被夸大了的生离死别:“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玄宗与杨妃的爱情,无疑有着才子(还是位老才子,当时玄宗都五十多了)佳人的浪漫,而石壕村夫妻的离别则是实实在在的人间悲剧。悲剧看得多了,心情又怎能不沉重?
宦官、藩镇已经被说的太多,但唐朝后面的症结恰在于此。战后的唐朝在风雨飘摇中步履蹒跚的走过来,长安几度丢失,又几度夺回,国家屡危而不亡,甚至还有几次中兴的迹象,可见唐朝的生命力是极强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个奇迹——有时想,如果没有宦官、藩镇的影响,也许,它根本不会止步于三百年。
同时,唐朝的转折,也是历史的一个转折,从此,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走上了下坡路。“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那样的高峰已经成为了永远的过去,那样的自由与开放再也不复存在,那种非凡的气度也随着硝烟而散尽。自五代而两宋,中原王朝再也没有像唐那样统一天下;强悍的蒙元,也许只能算个插曲,犹如昙花一现;而明朝,辛苦加工修建的长城,没有完全抵住外族,却成为自己的桎梏;人们从大清康乾盛世的梦中惊醒时,早已关起大门不闻窗外事的中华,已经远远的落在了世界的后面……
抛开这些对于历史的影响,闭目静思一会儿,回想一下安史之乱的全过程,也许个人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无论人们的想法会有多么大的差异,但总有一个感触会是相同的,就是安史之乱太悲惨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们总是悲剧首当其冲的牺牲者和受害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颠沛流离、孤苦无依……总之,只要你能找到一种悲剧的名称,就可以从千万处于战乱的水深火热中的百姓里找出来例子;只要你忍心看,就会有无数悲剧在你眼前接连上演,直到你再也无法承受这些带给你心理上的冲击。然而,官员们的日子也未必好到哪里,一个不慎,身家性命便全会搭进去;对于战将,沙场上刀枪无眼,有时“马革裹尸而还”或许比战败后受到的处罚还要好些;便是皇帝,也有数不清的烦恼。看看对敌的双方最高统治者,哪方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哪个不是权力交接来交接去,又有哪个不是提心吊胆。运气好的,像玄宗一样光荣退位;运气不好的,便遭到赤祼祼的杀戮,弑父、弑君,每一次都血流成河。前一个人刚倒下,后一个便迫不及待的踏上前一个人的覆辙——他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挑起战乱的人,追求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或者原本为了保命,却反而缩短了生命的进程,比白马过隙还要快;应对战乱的人,为了平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血,面前有一长串血的名单:封常清、高仙芝、颜杲卿、张巡、许远、安禄山、李嗣业、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这些人,或忠或奸,或好或坏,或冤屈,或忠烈,或愚蠢,或凄凉,自然也不乏有天怒人怨的;他们有的血染疆场,有的血洒宫廷。他们的血伴着百姓的血,一起染红了大地,也许今天的我们,只好迎风洒泪了……至于战乱的幸存者们,包括百姓、官员和皇族中所有的幸存者们,我们也只能报以一个惨淡的微笑,同情着他们未来的遭遇。
好了,安史之乱至此终结,这个使大唐在错愕惊讶中突发的变故——即所谓“大唐惊变”,也请让我帮它画个句号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