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

第18章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第18章

小说: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三  竟拿皇帝不当干部
  幼时读过这么一个童话:一只嘴馋的狮子想吃一头牛解馋,可是对付一群牛它又不是对手,于是聪明的狮子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战略战术,把笨牛们分别一头头地骗出去,结果,大家一定都知道了,狮子解决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食物供应问题,一群力大无比的牛成了给狮子储存的牛肉罐头。
  现在洛阳的董卓就是那只聪明的狮子,大部分肥牛已成了他的口中美味,换皇帝的议题也就自然地排上了议事日程。
  对于换皇帝这种大事,其重要性不亚于对伊朗动武,那是需要召开联合国大会的,自古弱国无外交,已经成为饿狮口中餐的士大夫集团又能怎么办?谁敢不投赞成票?朝中的文武大员们又没有哪一个具有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和能力,你就是投了反对票又没有否决权,安理会就不作决议了吗?
  其实介入了洛阳血腥政变的士大夫们心里还有个小九九:宦官的剪除,外戚的消亡,对于士大夫来说,理应击节相庆,但洛阳政变的遗留问题,又使得他们难作欢颜。因为少帝、太后幸免于难,还朝执政指日可待,到那时政变的罪责是不是要由士大夫承担?有谁不怕秋后算账?
  天子是上天之子,皇权神圣不可侵犯,重新选举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皇帝这件事,你就是真给这些士大夫头上安两只角也没有用,打死他们也没有人敢动这个念头,就是像农家耕牛头上长了两只角也变不成西班牙公牛一样。这种拿皇帝不当干部的事儿也只有董卓这头野狮子才能干出来,现在有人要干自己内心最深处想干的事情,那就打着呼噜装睡着吧。
  所以在表决皇帝下台议案的联合国大会上,绝大部分文武大员都投了弃权票,默认了。
  投赞成票的也有: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亲自“解帝玺绶”,尚书丁宫套用《春秋》大义来印证废少立献的合理性。其实就是子金山前边说过的原因,这两位士大夫的头头以实际行动印证了子金山的推断。
  投反对票的也有,尚书卢植就表示反对,董卓当场就想拿卢植开刀,杀鸡吓唬群猴,被侍中蔡邕给劝住了,卢植才算保住了一命。
  第二个就是袁绍,这袁绍一反董卓刚进洛阳时的懦弱常态,表现得强硬起来。
  当董卓就废旧立新的事情来咨询袁绍意见的时候,袁绍表示不可行,董卓大怒,手按佩剑,大声呵斥袁绍说:“小子!天下事在我不在你,我想做的事情,谁敢说个不字?你以为我的剑还不够锋利吗?”袁绍这时表现的也像一头公狮子,同样强硬相向:“你以为天下有利剑的就你一个?”随即把佩剑一横,拱手而出。
  袁绍为什么突然由弱牛变成了雄狮?他经过这段时间,看准了董卓这个超级大国的软肋:
  董卓进京之后,凭借武力的威慑,将皇权视为股掌上的玩物,前辈武人梦寐以求的听政朝堂,在他那里被大大地向前跨越了一步。
  然而要自行其政,要让身边的凉州将士、羌胡兵脱下甲衣,穿上朝服,去整治朝纲,怕是他们没有这个本事,在公文案卷面前要败下阵来的。给猪八戒戴上副眼镜他也当不了大学教授,做点整容手术也炒不成“超女”。
  袁绍明白董卓现在还不敢把自己怎么样,所以才斗胆学了一回海湾战争前的萨达姆,向董卓亮了亮“飞毛腿”,董卓一时没借来小布什的霸气,虽嘴狠却没敢立时动用“巡航导弹”。
  袁绍也是个聪明人,知道长留在洛阳没有好下场,在人家的势力范围内早晚免不了被宰杀,于是当天挂印于东门,溜之大吉了。
  三十四  董相国洛阳整风(1)
  对东汉皇朝实施斩首行动,董卓的理由极勉强:小皇帝长得不帅,且有生活作风问题,何太后教导无方,理应给予就地免职处分。
  他抛出了一纸文字——《策废少帝》:
  “少帝天姿轻佻,没有帝王应具有的威仪,在服丧期间,怠慢懒惰,德性恶劣已经昭然于世,淫秽之举已为人所知,他的行为已经侮辱了神器和宗庙。太后教导无方,没有母仪之德,使得政治荒乱。永乐太后暴崩,至今仍令人困惑不解。天地所设立的三纲之道,已经有了缺陷,这可是莫大的罪过……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
  看来这十四岁的小皇帝性成熟的不晚,大有其老爸汉灵帝遗风。
  小皇帝刘辩下台了,更小的皇帝刘协上台了,史称汉献帝。这个帝号也谥得够损的,摆明了讽刺人家把帝位献出去么,至于献给谁,那时候连八卦高手也是算不出的,献给的人竟是目前绝不起眼的典军校尉曹操的儿子。
  废帝后,董卓也把自己升了一级,封自己为相国,郿侯。并且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当官不忘孝顺,又封自己的老娘为池阳君,以嘉奖老娘的教子有方。
  有一招董相国大概是向小布什总统学的,就是“民主阵营”的萝卜加大棒政策。
  大棒:派自己的西凉铁骑,搜捕恐怖分子,遇到百姓们成集设会,那就算民主联军走了大运,马上包围,彻底剿灭,人头一律割下,挂在洛阳城头震慑那几个无赖国家。
  萝卜:一、委托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负责组织新一届民主政府——这两个人可是士大夫的代表,看,咱说话算数,还政于你们自己的民选政府了吧?
  二、亲自带领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锧诣阙上书”,要求给窦武、陈蕃和党人们平反。
  这里所说的锧,是刑具,轻易可动不得,只有在极刑中才会使用。把它带上,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董卓连命都可以不要,也要还党人一个清白。这事由董卓亲自来做,颇有些像现在互联网上的恶搞。谁不知道董卓把持朝政,废立的事情都做得出来,给党人平反也只是动动口的事情。之所以要把动静闹得这么大,无非就是要把文章做足,让地球人都知道。
  三、征辟名士:此次受到征辟的名士应为数不少,像郑玄、荀爽、申屠А⒉嚏摺⒊录汀⒑凇⒅L⒑物J等人都名列其中,阶级异己分子袁绍的挚友何颙也被董卓委以重任,出任相府长史,虽然长史的秩级不高,但却是董卓府上的总管,被视作“毗佐三台,助成鼎味”,是非府主的亲信不得担任的职务。
  四、京官外任: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骑都尉张邈为陈留太守,孔伷为豫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另外,尚书郎许靖也在外任之列,安排去做巴郡太守,但是没有成行,留京做了御史中丞。这位许靖,是著名的人才专家,他堂弟就是给予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语的名士许劭。
  五、升曹操为骁骑校尉。这可是一个掌握京师军权的实缺,充分表明了董卓对曹操的无比信任。
  这两手就令洛阳所有的官员都服软了吗?NO,有一个人就是硬脖子,他要给董卓拍板砖,效仿起了本·拉登,给“民主卫士”董相国来了个洛阳版“9。11”。
  这个人就是越骑校尉伍孚,他内着小铠,在朝服内暗藏佩刀,去见董卓。在伍孚告辞之时,董卓送至门口,伍孚突然拔出佩刀直刺董卓。董卓出身行伍,身手也颇为敏捷,遭遇突变,也能避开这致命的一击,伍孚则被董卓手下拿下。董卓对此大为不解,问伍孚:“你想造反不成?”伍孚怒答:“你我并非君臣,何言造反?你乱国篡主,罪大恶极,今日诛杀你这恶贼,恨不得将你车裂于市朝以谢天下。”
  还有一个人也不买老董同志的账,这个人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被董卓重用为骁骑校尉的曹操,这曹操居然对董相国的刻意栽培毫不领情,对紧跟董卓的辉煌前途不抱希望,他也步了袁绍的后尘,挂冠而去,临行前还恶毒地散布对政府的不满言论,狂妄叫嚣要回到老家发动群众武装闹革命,阴谋推翻新一届领导班子,实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十四  董相国洛阳整风(2)
  针对曹操的追捕行动立即展开,通缉令紧急发往全国,哪怕你躲在巴基斯坦边境山区部落,也要坚决搜出来,让你受到正义的审判!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曹操又能逃往何处?
  三十五  树未倒猢狲先说拜拜(1)
  还是要先说点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因为这与我们下面要讲到的故事息息相关,让子金山先说完天下大势再来专心追寻曹操的逃亡之路。
  董卓主政,朝中的士子豪强逃亡的不仅是袁绍、曹操二人,袁绍的兄弟袁术也趁机溜走,文武百官炒董相国鱿鱼的有近三成左右。
  大批员工纷纷跳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老板不怎么的。
  董卓这个老板的工作作风都在那儿明摆着呢,上欺天子,下残百姓,给这样的老板打工,将来还能跟着发财?小老鼠给猫当保安——搭进自己是早晚的事!所以,这些“小老鼠们”分成了三类:一类继续做发财梦,二类没联系好接受单位暂时先凑合着;三类干脆砸掉自己的铁饭碗,提前下海了。
  提前下海的这部分人又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像后世陶渊明一样,回家侍弄菊花去吧;另一部分投亲奔友,联系单位,另求发展;剩下的就是像袁氏兄弟及曹操这样的了:武装割据,自己当家做主人。
  袁术去了南阳,去策反做了太守的张咨,两人是一块同过窗的老同学;袁绍去的是冀州,韩馥在那里做刺史,那是一块儿扛过枪的老战友;曹操也没回老家谯县,而是准备去投奔在陈留做太守的张邈。
  三个人把社会上的四大铁哥们儿占了三项,就剩下一起分过赃的没找到。
  注意,三个人三个方向:袁绍去的是北方,冀州是当时有中国的粮仓之称;袁术下的是南方,南阳是控制京师洛阳与江南稻米运输的水陆命脉;曹操奔的是东方,兖州、陈留一带人口密集而贫困,人穷爱造反,地穷易招兵。
  是不是三个人商量好的子金山没考证出来,这三大州三面包围洛阳是明显的,奸诈而富有作战经验的董卓当然不会注意不到这种战略态势。
  董卓现在有点顾不上这三个方向,他的眼盯的是他的老家,西方。
  别忘了,现在的凉州还有一个手握重兵的左将军皇甫嵩呢。
  皇甫嵩在军事上是个帅级人才,身经百战,败绩甚少,战功卓著,威震华夏,且治军有方,士卒爱戴,现在手握着董卓原来的全部西凉精兵,他对朝中政局的态度决定董氏政权的存亡。这一话题容子金山以后细讲。
  再就是京城内现仍在坚守工作岗位的文武大员,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身边的敌人更加危险,是谁不好说,但有一点董卓是肯定的:脑后长有反骨的官员仍存在于宫廷内!
  领袖高瞻远瞩,事实也是如此,那主动投靠的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还真是和董卓玩无间道,采取的是“曲线救国”的老套路。
  大量的事实证明:常常是对你过于友好的人别有用心。
  在对袁绍明目张胆对抗中央的问题处理上,就可以看此二人的用心,他们这样给董卓建议:“袁氏是政治世家,在东汉政坛上有影响,您要是把袁绍逼急了,他起兵造反,那可是一呼百应。不如既往不咎,让他在外面做个官,安抚为上。”
  董相国虚怀若谷,纳谏如流,接受了这个正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