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第4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不放心把家眷接到任上,把人都留在了成都县廨左近,便于照应云云,他便干咳一声道:“护犊之心人皆有之,既然知道杨参军家眷便在县廨之侧,今后我定然也让人多加调护。至于令妹玉奴,不过几岁的孩子,些许小事就用不着致歉了。只是……”
杨銛本还觉得杜士仪如此好说话,心中松了一口气想要拐入正题,可不曾想杜士仪话到末了还有转折,他登时心中一跳,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明公还有什么吩咐?”
“吩咐自然谈不上。”杜士仪见杨銛不过十六七岁光景,形容还有些稚气,却偏偏要老气横秋和自己周旋,不禁为之莞尔,遂正色道,“只不过既然是令伯父的掌上明珠,看护还需得更加倍仔细一些。蜀郡纵使繁华富庶,可难免仍有作奸犯科之辈,似那一日她央了婢女帮忙偷跑出去,万一遇到图谋不轨的人怎么办?我看令妹虽小,却聪慧异常,却不要因为小小疏失使她一生受害。”
“谨遵明公吩咐,此事我回头便立刻嘱托伯父家中婢仆!”杨銛听到杜士仪竟是吩咐这个,松了一口大气的同时,却也不免心中感激,起身深深一躬应诺之后,他再次落座之后,见杜士仪在打量自己下首坐着的鲜于仲通,便赶紧解释说道,“鲜于兄原籍渔阳郡,随父任官后最初寓居阆州,这两年常在成都住,故而与我相识。得知我要前来拜见明公致谢,他因慕明公声名风采,便一同前来拜见。”
“在下鲜于向,字仲通,拜见明公!”
杜士仪见此人生得昂藏英朗,眉宇间与其说是英气,还不如透着一股傲气,倒是有些好奇此人来拜见自己的缘由。可是,鲜于仲通在起身行过礼后,坐下之后,却立时三刻收敛了傲气,而显得异常恭敬:“鲜于氏乃是箕子之后,原本世居渔阳郡,但中原几多变迁,上千年来也渐渐流散各地。我随父亲迁居蜀地之后,只觉得此地气候适宜田土肥沃,因而这些年也添置了不少田地,虽只是寄籍,将来却不打算叶落归根了。”
这便是委婉表示,鲜于氏准备真正在蜀中落籍。对于这样的陈情,原本只以为鲜于仲通跟着杨銛前来见自己,是为了自荐抑或其他原因的杜士仪,立刻不复起初的轻松。刚刚那四个老狐狸固然不容易打交道,眼前这个看似倨傲实则细密的年轻人,同样非同等闲。
因而,尽管他还是刚刚待客那般有些随意的坐姿,口中问出来的话却不再像起初那样漫不经心:“鲜于氏寄籍的应该是阆州?”
“是,阆州四面环山,又有江水绕城而过,要说自然是得天独厚。可鲜于氏寄居的新政县,却并非田土丰广之地。再加上益州成都之名冠甲蜀中,所以鲜于氏光是在这益州蜀郡一地,这些年就办下了上万亩良田。”
尽管如今的租庸调是按照丁口户等来算,但等闲大户最忌讳的就是搬出家中底细,鲜于仲通却这样高调,别说杜士仪,就连与他见过数面后却不过情,不得不答应带他走这一趟的杨銛也不禁为之侧目。
而面对杜士仪那若有所思的目光,他便坦然说道:“鲜于氏虽豪富,然则一直为成都四大家排斥,就如同四境客户,和本地人时常有这般那般矛盾,朝廷稍有动静便流散各方,飘零无居所并无区别。我得知明公和宇文中丞相交甚好,故而今日贸然请见,只希望朝廷既然对客户多有蠲免,那对籍外田土征税时,也请对居人和客户一视同仁!”
杜士仪这才算是明白了鲜于仲通今天前来的真正缘由。就如同成都四大家这样的本土豪强不忿客户免税,所以对于境内的那些公共事业建设全无热心一样,如鲜于仲通这样寄籍蜀中的衣冠户,在此前宇文融主持的扩地行动中,却不像本地豪强那样都能及时躲过。客户的赋役是蠲免不错,但括田之后上册田亩的户税和地税却逃不掉,而其所言那万多亩良田,恐怕不少已经上了籍册,已经不得不受征税了。于是,他在思量了好一阵子之后,最终又问了一句。
“此前成都一地所括的客户有一千二百余户,所籍外田我如果记得没错,应该只有……四五千亩?”
杨銛这时候方才终于意识到鲜于仲通啰啰嗦嗦说这么一大堆,竟是为了说明这些,他一时也立刻提起了精神:“明公,这四五千亩中,多是客户籍田,可那些本地的豪强大家,隐匿田地何止这些!”
刚刚是本地豪族指摘客户,现在鲜于仲通和杨銛两个寄籍的衣冠户,却又指摘本地豪族,杜士仪一一细细听着,却并没有立时表态。
等到不痛不痒地说了自己一定会细查后,送了两人到二堂门口,望着这两人联袂离去的身影,他再一次感到,宇文融那看似立竿见影的括田括户行动背后,实则是朝廷抑或者说天子李隆基急于见效益的热炭团心思。而如今天下升平,即便均田制已经日渐瓦解,可要说赋税进项并没有少到入不敷出,既然如此还急着要用钱……
他猛地想到了即将开始的封禅泰山,再想到李隆基当初驾临丽正书院时,频频说到武功之外同样重视文治,如今文治倒是能够见到进展颇快的大唐六典,可武功却说不上多出色,而且都是针对叛胡的反击,只怕没法满足想要主动出击求边功的李隆基!
而倘若打仗,那就是要钱!
而宇文融给复五年,也就是蠲免赋役五年的宽限政策,在现有举大唐上下一下子括出八十万户客户的情况下,极可能五年之后,出现巨大的反弹!也就是说,五年之后,那些需要重新再登记户籍的客户,为了逃避赋役,十有八九便会再次出逃!
“原来是矛盾日烈,怪不得主客纷至沓来,彼此指责不休……”
杜士仪思来想去,便起身去了已经收拾好的书斋,却是一落座就先叫来了田陌。嘱他后头菜园全都交给他去侍弄之后,他却又补充了一句:“蜀茶颇为出名,如今马上就要天寒地冻,种不了什么东西了,你不妨去打听打听附近那些茶园的情形。”
“是,郎君!”
坐下又翻看了小半个时辰的各色县廨簿册,杜士仪不得不承认,相比在万年尉任上只处理一曹事务,以及在门下省右拾遗任上只要处理下达的制书,作为一县之主,要应对的方方面面问题千头万绪,果然是不在其位决计不能体会的。一时烦躁,他便索性站起身,到一旁架子上解开皮囊拿出了里头那一具保养极好的琵琶,左手拢弦,右手轻轻抚上了下头的琴弦。
尽管张旭的那一具琵琶他早已借花献佛献给了李隆基,但如今这一具紫檀为背板的同样音色颇佳,轻拢慢捻之中,一曲《春江花月夜》在手下婉转流出,直到他最终用一声长音结束了全曲时,外间方才传来了轻轻的叩门,紧跟着就是赤毕的声音。
“郎君,某回来了。”
杜士仪连忙唤了一声进来。下一刻,赤毕就推门进屋,又反手掩了门,行过礼后便笑着说道:“刚刚在门外听郎君难得有兴致听琵琶,就没有立时打扰。玉曜娘子已经安置好了,她住在东城昌化坊,那里清净,王家又有一家琉璃坊在那儿,也有人可供差遣。玉曜娘子让我告诉郎君,成都四大家之一的李家,正在和一些客户争地,所涉超过山地八百亩,恐怕不日就要告上衙门,还请郎君有所准备。”
果然还是王容消息灵通!他亲自到成都四境走了一圈,又已经见过了李天络,都尚未听到这风声,她却已经知道了!
☆、404。第404章 强项令
租庸调制在大唐建国之初被称为善政,是因为每户每年只要交纳粟二石为租,绢二丈绵三两为调,服役二十日为庸。然而,这是以每丁在成丁之日起授田百亩这样的均田制为基础的,却与财产多寡无关。随着均田制的败坏,百姓成丁时几乎无田可授,而租庸调却依旧收取,更雪上加霜的是,在租庸调之外收取的尚有地税和户税,而逃役者则是借着纳资课免役的机会,大肆舞弊,以至于天下逃户渐多。
但各州县的官吏为了避免逃户日多而受责,往往隐瞒不报,而照旧以从前的数额征收租庸调和户税地税,把逃人的份额均摊到其余丁口身上,以至于不断逼迫更多的人出逃,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是宇文融提出的括田括户,深得天子之心的最大原因。
所以,成都四大家并不是真的反感客户,他们全都是在成都四境拥田上万亩的豪强,大量客户人口的涌入,给他们带来了更多低廉的佃户,数不尽的佣工,反而那些随着上任官员迁过来的衣冠户方才是他们真正提防警惕的对象。此外,就是那些所营田地已经有了相当规模,而且所值不菲引得他们觊觎的客户。
于是,在数日前和其他三家家主联袂拜见过了杜士仪,出来却遇见了杨銛和鲜于仲通两人后,李天络立时授意家中人,将一道状纸送去了成都县廨,却是状告本县新登籍客户彭海、孙年、周甲等十三家,占去了自家山地八百亩。
状纸到了县廨,县丞于陵则有心看笑话,立时装病不出。而同样进士出身的县尉王铭亦是耿耿于怀被宇文融那般折辱,借着崴了脚躲清静,而主簿桂无咎和县尉武志明就算真想避开这难题,却已经来不及了。
总不成杜士仪新官上任尚不到半个月,所有属官就一起撂挑子?
于是,两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听候杜士仪分派,又是调取之前括户时搜录出来的逃户名册,又是去翻那不知道多少年前的田亩籍册,忙了个脚不沾地。
当这么一件案子在成都街头巷尾一时热议了许久之后,成都县廨门口便张贴出了一张布告。布告的意思却是直白简单,中心意思只有一个——杜明府告四境百姓,蜀郡李氏与客户若干争地之案,三日后于所争田亩东草亭开审,有意者届时可到场旁听。
“不在县廨审案子?这可是天大的新鲜事,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去看热闹!”
“这有什么新鲜的。听说杜明府当初在长安当官的时候,曾经审过蓝田县主家奴欺压百姓的案子,那会儿也是遴选人去旁听的。”
“咦?大兄这消息如此灵通?最终结果如何?”
“嘿,那些欺压良善的豪奴全都被整治得灰头土脸,听说就连蓝田县主也遭了申斥!后来长安不是还有人逆谋作乱吗?听说陛下派过去的钦差抓了好多人,结果也是杜明府出面安抚,最终只杀了首恶,其他人大多得了宽免。杜明府可是心地良善的好官!”
而同样感到措手不及的还有李天络。杜士仪他固然只打过一次交道,可此人名声在外,他怎么也不至于寄希望于对方会偏袒自己,更何况他又不是临阵倒戈的崔澹,根本还不曾应允过对方兴修水利的提议。倘若不是听说那些穷泥腿子得知本县新县令是大名鼎鼎的杜十九郎,有心联合在一起上衙门告状,他才不会先下手为强。再者,若不能趁着杜士仪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的时候,再拖下去不知道会惹出什么麻烦!
“来人,吩咐下去,给我看住那几个泥腿子,尤其不能让他们接近县廨,闹出什么幺蛾子!”
“家翁放心,县廨重地,哪里是他们能靠近的?不说别的,杜明府新官上任,县廨中或看热闹或不服的大有人在,否则也不会于少府和王少府这么凑巧,一块儿病了。”
听到从者这有意讨巧的回答,李天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