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简明西夏史 >

第5章

简明西夏史-第5章

小说: 简明西夏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继迁重建夏州地方政权,中经德明到元昊建国之前,是西夏社会自原
始公社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即封建制的萌芽时期。
就其建国后的社会性质而言,又可分为封建制的确立与巩固时期,
和封建制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封建制的确立与巩固时期:公元1038 年元昊称帝建国,国号大夏。
夏国的建立,标志着西夏封建制的正式形成与确立。
为什么说元昊称帝建国标志着西夏封建制的形成与确立呢?
第一,从生产关系看,党项部落贵族占有土地和牲畜。这些部落贵
族同牧民之间的关系,是封建性的隶属关系和依附关系。这种依附关系,
如前所述,早在继迁重建夏州地方政权前后即已存在和发展。这些部落
贵族对于汉人和“熟户”所采用的剥削方式是“计口赋粟”②,或者征取
贡赋(牲畜),即剥削方式完全是封建性的。
第二,从上层建筑看,在诸如官制、礼乐等很多方面模仿唐宋。史
载:
“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典
则唐也。”③
这种政治形式完全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封建生产关系而设置的。
第三,为了适应封建经济的需要,西夏统治者积极推行儒家学说,
不遗余力地实行汉化。
西夏封建制之所以迅速形成,除了有它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为
主),还与其外界环境对它的影响分不开的。西夏自李继迁叛朱自立至
元昊立国之时,其新的占领地区,如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
南)、盐州(今宁夏盐池县北)以及河西走廊的许多州县,均为汉族聚
居之地,早已盛行封建制。党项人既已进入该地居住,必然要在多方面
受到先进汉人的影响,加速封建化的进程。因为占领后的社会性质总是
要受占领对象约束的。
此外,西夏的邻国诸如北面的契丹,西部的回鹘,西南的吐蕃,东
南的北宋,都早已是封建制的国家,西夏处在这些国家的包围之中,受
其影响则是很自然的事。
但元昊建立的国家,就其社会实质而言,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宗法封
建领主制的国家。其所以如此,这是因为:第一,元昊所建立的封建统
治,是以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形态为其基础的。封建领主各有一份领
地。而领地制的形成与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林立的历史条件是密不可分
的。元昊称帝建国时,出于“兴法建礼”,即建立新的封建统治秩序的
需要,将大大小小的部落贵族,纳入封建的尊卑有别的隶属关系之中。
这些部落首领,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便占有使用氏族公社的部分土地,
并习以为常地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成为既得利益者,新的最高统治者
为了获得他们的支持,不能不承认他们对土地的占有,使之合法化,对
① 金宝祥:《西夏的建国和封建化》,载《甘肃师大学报》副刊《历史教学与研究》,1959 年第5 期。
② 《宋史》卷491,《党项传》。
③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于那些缺少土地的部落首领,则让他们用部落村社的名义,重新占有一
定数量的土地和畜群,役使部落属民进行生产。这样,他们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便转变为占有一定领地的封建领主。与此同时,氏族公社土地
所有制的形式仍然残存着。
其二,以氏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兵制仍然被保存下来。这是一
种以帐为单位的征兵制。所征之兵由各部落首领管带,“各将其种落兵,
谓之一溜”。①这说明元昊称帝建国后虽然封建制已经形成确立,但属于
比较低级的宗法封建领主制,它保存了残存着原始氏族制时期的许多落
后的东西。
封建制进一步发展时期:自崇宗乾顺开始至西夏灭亡,为地主制取
代了领主制的时期。为什么说自崇宗乾顺开始领主制已经发展成了地主
制呢?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一)封建等级制进一步得到加强。这突出表现在乾顺、仁孝时对
后妃的册封和大力推行封王制度。如乾顺时封庶弟察哥为晋王,宗室子
弟仁忠为濮王,等等。仁孝时期的“官阶封号表”,所列封号名称为七
个等级,说明西夏后期封建等级森严,统治者对于封建等级制度的规定
十分完备。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如众所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加强,是封建皇权同封建领主分裂割据势力长期进行斗争的结果。因
此,中央集权的加强,意味着领主制的衰落和地主制的兴起。在君权的
支持和庇护下,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将更加巩固,力量日益壮大,
并最终取代封建领主。
(三)自乾顺开始,于宋夏沿边之地,大规模地兴城筑寨以设防,
在军事上采用阵地战同宋对垒。这种军事上的变化,与西夏社会已由领
主制过渡到地主制,出现新的政治、经济形势,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五、西夏的历史特点
西夏历史的特点之一,是政治上采用蕃汉联合统治。所谓“蕃汉联
合统治”,指的是以皇族鲜卑拓跋氏为核心,党项羌上层为主体,联合
吐蕃上层,回鹘上层以及汉族地主阶级,共同治理西夏国家,剥削奴役
着各族广大劳动人民。这种联合统治充分暴露了西夏国家的阶级压迫实
质。
西夏的联合统治,并非自立国开始,而是早在李继迁重建夏州政权
之时,即已初见端倪。公元982 年(宋雍熙三年)二月,李继迁袭踞银
州(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80 里),在“蕃族附者日众”的情况下,为了
团结蕃部首领共同抗宋,于是“设官授职,以定尊卑,预署酋豪,各领
州郡”。①其联合统治的机构设有都知蕃落使、左、右都押牙、刺史等官
职,由11 人组成,其中汉姓3 人,党项羌姓4 人,鲜卑拓跋姓2 人。这
种蕃汉联合统治的特点是以蕃为主,以汉为辅,以及实授与预署并行,
但以实授为主。
李德明时期的蕃汉联合统治,明显有所发展。其统治机构所设之官,
① 《西夏纪》卷8。
① 《西夏书事》卷4。
除了继续设有都知蕃落使、左、右都押牙、刺史等之外,还新设有行军
左司马、右司马指挥使、都知兵马使、孔目官、牙校,等等②。总人数仍
为11 人,但以汉为主(其中汉姓8 人,蕃姓3 人);取消预署,均为实
授。
西夏的蕃汉联合统治发展到景宗元昊之时已初具规模。从其所设官
制的情况看,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模仿宋朝官制(如中央机构仿宋
设二十四司)、参照吐蕃官制(如设监军司等)结合本国国情设立官职;
(二)采用一套官职,两种官称;(三)中央机构中元昊任命12 人,仍
以汉人为主(汉占其七,蕃占其五);(四)从中央到地方凡主兵马者
均为党项人。表明西夏统治者认识到军事的重要性,把军队当做他们的
命根子。
景宗元昊以后的蕃汉联合统治,就基本特征和性质而言,大体上没
有什么变化,但就其官制的发展看,同元昊时期相比,则有许多不同之
处。如毅宗谅祚时新增了各部尚书、侍郎??等官,蕃号官称也增加了
诸如昂摄,昂星??等新的内容,乾顺亲政后,仅用汉官官称,不用蕃
号官称①,仁孝时期进一步将政府机构分为五品。即上品、中品、下品、
末品、和不入品等,表明西夏蕃汉联合统治机构,经过多次补充,至此
已臻完善和定型,进入了它的成熟时期。
西夏之所以产生蕃汉联合统治并非偶然,而是由下列两种因素所造
成。第一,在西夏统治的疆域里,居住着党项、汉族、吐蕃、回鹘以及
鞑靼、吐谷浑等族。这些族的统治者都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或者拥有
一定数量的牧地和牲畜。这些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镇压
农、牧民的反抗,都需要直接或间接(由其政治代表参加)参与政治,
加入到蕃汉联合统治的各级政府中去,共同行使对被压迫阶级的统治
权。
第二,作为西夏国家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鲜卑拓跋氏,无论
其统治经验和文化水平都不如汉族地主阶级,加上立国前后的一段较长
时期里人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效地维持并巩固其统治,仅仅
让党项羌、吐蕃、回鹘等族上层参与政权是不够的,而必须让汉人地主
阶级知识分子加入到各级政府中去,这就决定了西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
式只能是蕃汉联合统治。
西夏历史特点之二,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对外存在着某种程
度的依赖性。
“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②,其比较稳定的长期存在的州郡为22
州。这个疆域虽然只有北宋的1/2 强,但却是辽的2 倍①。(辽为万余里)
在这广阔的疆域里,各地经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22 州大体上有三种
经济状况。第一种为蕃汉集中居住的据点,如西夏都城、州、县治所及
其附近地区,为唐末五代以来早已封建化的地区,其经济和文化发展水
平较高。如凉州无论畜牧业和农业都很发达,居住在那里的吐蕃部落,
② 《西夏书事》卷8。
① 参阅拙作:《西夏蕃官刍议》,1985 年《西北史地》第2 期。
②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① 参阅《宋史·食货志》和《辽史·地理志》有关宋、辽疆域的记载。
“多是华人子孙,例会汉言,颇识文字”②。至于西夏都城——兴庆府的
屏障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不仅农业发达,其文化水准也很高。
“其人习华风,尚礼好学”③。
第二种是靠近宋夏边界的蕃汉杂居的农牧地带。如西夏东面的横
山,“多马宜稼??且有盐铁之利,夏人恃以为生”④。此外,西夏的天
都山、马衔山一带,也属于这类地区。
第三种是一些土地贫瘠、人烟稀少,或者本来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地区。如西夏河套的地斤泽、兴庆府西面的腾格里以及同蒙古接壤的广
大北部地带,均属于这类地区。这类地区的居民主要靠从事游牧业和狩
猎业维持生活,是西夏最落后的地区。
西夏经济除了呈现着发展不平衡性外,对外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依
赖性。
早在西夏立国之前,夏州地方政权对中原王朝在经济上就存在着严
重的依赖性。如周世宗显德元年(954 年)五月,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入朝,
“彝殷恶其职与己埒,以兵塞路,不许通诏使”。世宗拟停止对夏州的
贸易,并遣使持诏切责,“彝殷惶恐,撤兵谢罪”①。彝殷屈服于周世宗
经济制裁的压力,说明夏州地方政权在经济上对中原王朝存在着怎样严
重的依赖性。
西夏立国后,随着疆域的扩大,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
兴盛,这种依赖性多少有所减轻。宋司马光在评价西夏经济上依赖宋朝
时指出:
“彼西人公则频遣使者商贩中国,私则与边鄙小民窃相交易,
虽不获岁赐之物,公私无乏,所以得偃蹇自肆,数年之间似恭似慢,
示不汲汲于事中国,由资用饶足,与事中国时无以异故也”②。
由于西夏同宋贸易获得好处,从而使其对宋的经济依赖性明显减轻,又
由于经济上“资用饶足”,“公私无乏”,因而在政治上变成为“似恭
似慢”,不卑不亢了。
建国后西夏在经济上的依赖性,虽然一度有所减弱,但由于西夏经
济比较脆弱,水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