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简明西夏史 >

第3章

简明西夏史-第3章

小说: 简明西夏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人才的尊重、选拔和重用,突出表现在景宗元昊之时。元昊除了
十分重视在其统治境内延揽人材之外,还特别注意招揽重用宋朝投奔过
来的失意知识分子、文臣武将。对于这些投奔西夏的宋人,“或授以将
帅,或任之公卿,推诚不疑,倚为谋主”①,对于在战争中被俘的宋朝降
官降将,不但不杀,相反,加以礼遇和重用。“执却蕃官,获吾将帅,
多礼而不杀”。②同时,在使用人才时,注意赏罚分明,量才录用,将被
用者放在恰当的位置。“昊贼据河南,列郡而行赏罚,善于用人,此中
国之患也”。③
在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的同时,西夏统治者还特别注意通过兴建学
校培养人才。元昊时创建蕃学,乾顺时创建“国学”(汉学),仁孝时
进一步在全国各州县设立学校,尤其重视小学幼儿教育。由于西夏统治
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培养了大批人才,缩小了汉族同
党项族在文教方面的差距,从整体上提高了西夏国家的文化水平。
西夏统治阶级不断在上层建筑领域内进行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
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是西夏立国长久的根本原因。
在西夏统治者中有许多富有革新精神和务实精神的人。如景宗元
昊,“更祖宗之成规,邈中朝之建置”,①建国之前即着手在官制、兵制
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西夏中期的仁宗仁孝,进一步对中央官制
和礼乐等进行革新,从而使西夏的政治、经济和文教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作为西夏的主体民族——党项羌同汉及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开发西
北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以及境内其他各族的友好相
处,是西夏立国长久的又一重要原因。
由于西夏是个小国,人力、物力,同辽、宋、金相比,处于劣势,
加上对外战争频繁,因此,经常处于高度警惕的临战状态,庄重自强,
奋发进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化劣势为优势,由弱小变为强大。这
种情况,正如北宋史学家王称所指出:
“大抵国大有所持而不戒,故其强易弱;国小则无所恃而常惧。
军民之势犹一家也,相恤相救,谋虑日深,故其弱为难犯,此其所
以为‘中国’之患欤?”②
一语道破了西夏立国长久的原因。
民族政权林立,辽、宋、金在不同时期,互相攻伐,抵消实力,尤
其是西夏的邻邦宋朝,貌似强大,实则虚弱,内外交困,穷于应付,是
① 《长编》卷124,仁宗宝元二年九月。
② 赵汝愚:《诸臣奏议》卷332,《边防门·欧阳修上仁宗论庙筭三事》。
③ 《长编》卷138,庆历二年十月戊辰。
① 《西夏书事》卷18。
② 王称:《东都事略》卷128,附录6,《西夏》2。
西夏立国长久的外部原因。
西夏立国时,在当时祖国的大地上虽然存着众多的民族政权,但是
举足轻重的,足以互相抗衡的为辽、宋、金和西夏,在辽、宋、金鼎足
而立的时期里,北宋在1004 年(真宗景德元年)“澶渊之盟”以前,同
辽发生过多次战争,金在太祖阿骨打时,发动了大规模的对辽战争,此
后,金对宋进行了长达110 年之久的战争。这些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其
结果是吃掉了大辽,灭亡了北宋,削弱了南宋和金,这对西夏进一步发
展、壮大和巩固,无疑是一个外部的有利条件。
此外,西夏统治者善于根据自己的实力及辽、宋、金的强弱形势,
决定联合谁,孤立谁,打击谁。正如金史作者所指出:
“(西夏)立国二百余年,抗衡辽、金、宋三国,偭(音面,
背离)乡(倾向)无常,视三国之势强弱以为异同焉”。①
即使对待已经确定的敌国,也往往是战争与和谈两手交替使用。如继迁、
元昊统治期间,根据当时的形势,决定联辽抗宋,推行“远交近攻”之
策,但联辽的结果,只能得到政治上的声援,经济上捞不到好处,故有
时又讨好宋朝,希望能得到它的“岁赐”。正如宋人李纲所指出:
“夏人狡狯多诈而善谋。强则叛乱,弱则请和;叛则利于虏掠,
侵犯边境;和则岁赐金缯,若固有之;以故数十年西鄙用师,叛服
不常,莫能得其要领”②。
总之,西夏统治者利用外力但不完全依赖外力,采取战争与和谈两手交
替使用的灵活外交路线,对于延长西夏的寿命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③
三、西夏的疆域及其境内民族的分布
西夏的疆域有一个逐步发展、扩大和巩固的历史过程。具体来说,
它经历了六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自唐末拓跋思恭建立夏州地方割据政权,到宋初李继
捧归宋。在这期间,夏州统治者僻居一隅,仅有夏、银、绥、宥等四州,
而且这数州之地,还因为李继捧献于宋而一度化为乌有。
第二个时期,为李继迁统治时期。李继迁叛宋自立后,经过20 年的
惨淡经营,终于迫使宋真宗归还银、夏、绥、宥等州故土,同时伺机用
武力夺取了宋朝的一些地区,使重建的夏州地方政权统治地盘有所扩
大。其具体疆界为:
“东薄银、夏,西并灵、盐,南趋鄜、延,北抵丰、会,迤逦
平夏,幅员千里”①。也就是说,占有黄河套的大部分地区。
第三个时期,为李德明统治时期。德明继位之后,在对宋、辽保持
友好的同时,竭尽全力经营河西,先后用武力夺取了甘州、凉州,“扩
疆数千里”②。使夏州地方政权的势力范围扩大为银、夏、绥、宥、灵、
盐、甘、凉八州之地。此时西夏的统治地盘,“其地东西二十五驿,南
① 《金史》卷134,《西夏传赞》。
② 戴锡章:《西夏纪》卷28,跋文引李纲话。
① 《长编》卷123,宝元二年六月乙亥。
② 《长编》卷159,庆历三年正月乙卯。
北十驿,自河以东北十有二驿而达契丹之境”。③同继迁时期的疆域相比,
扩大了几倍,为元昊的立国奠定了基础。
第四个时期,为景宗元昊时期。在这时期里,由于元昊彻底统一了
河西,使疆域扩大为20 个州。据李焘所载:
“赵元昊既悉有夏、银、绥、静、宥、灵、盐、会、胜、甘、
凉、瓜、沙、肃,而洪、定、威、怀、龙,皆即旧堡镇,伪号州,
仍居兴州,阻河,依贺兰山为固”。①
《宋史·夏国传》所记与此大同小异,仅在威龙二州之间少一怀州。这
反映了西夏疆域的初步奠定。
第五个时期为崇宗乾顺统治时期。乾顺利用宋金战争激烈的大好时
机,先后用武力攻占了宋朝的震威城、西安州、定边军、府州、西宁州
等地,同时,通过外交途径,迫使金朝把陕西北部地区,以及青海东部
地区的乐州、积石、廓州等地,割让给西夏,从而把西夏疆域扩大到建
国以来从未达到的规模。清人吴广成在评论乾顺开扩疆土时指出:
“乾顺当绍圣乖方,靖康厄运。始则谋生豕突,继则利享渔人,
不特义合、葭芦侵疆尽复,而西宁、湟、鄯亦入版图。盖摧坚者难
为功,拉朽者易为力也。”②
概括地阐述了乾顺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开疆扩土的实况。
第六个时期为仁宗仁孝统治时期。这是西夏疆域的最后奠定时期。
这时西夏比较稳定地统治着22 州,面积约2 万余里。其具体分布的情况
是:
“河南之州九:曰灵、曰洪、曰宥、曰银、曰夏、曰石、曰盐、
曰南威、曰会。河西之州九:曰兴、曰定、曰怀、曰永、曰凉、曰
甘、曰肃、曰瓜、曰沙。熙、秦河外之州四:曰西宁、曰乐、曰廓、
曰积石”。①
22 州大体上包括今天的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内
蒙古的部分地区。以上是西夏比较牢固地长期占领的基本地区。
此外,西夏还实际领有静州、胜州、龙州、韦州、西安州、府州等
地。据吴天墀先生考证,至少实际领有32 州②,但究竟实际领有多少州,
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西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夏统治的疆域内,其主要民族的分
布情况如下:
党项(也叫党项羌):是西夏境内人数最多的民族。该民族大体上
分布于今甘肃、陕西北部、宁夏全部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在黄河河套内)
一带。西夏皇族——鲜卑拓跋部,就是凭借着党项人的力量而建立政权
的。
汉族:分散在西夏境内,主要居住在城市及其近郊。
吐蕃:即藏族。主要分布在凉州(今甘肃武威)、洮州(今甘肃临
③ 曾巩:《隆平集》卷20,《西夏传》。
① 《长编》卷120,仁宗景■四年十二月。
② 《西夏书事》卷35。
①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② 吴天墀:《西夏史稿》附录二,《西夏州名表》。
潭)、河州(今甘肃临夏)、兰州、叠州(今甘肃迭部)、宕州(今甘
肃宕昌)到宗哥(今西宁市以东大小峡一带)、青唐(今青海西宁市)
等地。
此外,在宋夏两国交界的一些地区,诸如仪州(今甘肃省华亭县)、
渭州(今甘肃平凉)、泾州(今甘肃泾县)、原州(今宁夏固原)、环
州(今甘肃环县)、庆州(今甘肃庆阳)、秦州(今甘肃天水)以及河
套内无定河流域的银州、夏州等地,均有吐蕃居民分布。同时,这一带
的吐蕃有生户与熟户之分。即所谓“接连汉界,入州城者谓之熟户,居
深山僻远,横过寇掠者谓之生户”。①
回鹘:即维吾儿族。主要居住在甘肃省西北部的甘州(今甘肃张掖)、
瓜州(今甘肃敦煌)一带。其人口仅次于党项羌。
此外,在今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黄河沿线,还有鞑靼、吐谷浑(当时
叫吐浑或者退浑)和契丹人,他们也都是西夏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
里的重要成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指出:
“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做过贡献。”
居住在西夏境内的各民族,他们长期友好相处,互相学习,取长补
短,共同开发着祖国的西北地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西夏历史发展的段落划分及其社会性质
西夏史如果从唐末拓跋思恭建立夏州地方割据政权算起,到末主■
被蒙古所灭为止,首尾347 年(881 年—1227 年)。如果将这347 年划
分一下发展阶段的话,那么,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大的段落和八个小的
阶段。
第一个发展段落,自公元881 年(唐僖宗中和元年)至1032 年(宋
仁宗明道元年,夏显道二年),首尾152 年,大体上经历了第九世纪末,
第十世纪,第十一世纪初期,总计一个半世纪。这是党项拓跋部建立夏
州地方割据政权,“虽未称国,而王其土”②的时期。这个大的段落,又
可分为两个小的阶段。第一个小阶段,自881 年至982 年(宋太宗太平
兴国七年),首尾102 年。即自拓跋思恭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据有夏、
银、绥、宥四州,至李继捧将四州八县之地奉献给宋太宗,从而中断了
夏州地方政权。在这期间夏州地方政权的统治者尽量利用军阀之间的割
据混战,从中渔利,进一步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第二个小阶段,自公元982 年至1031 年,首尾50 年。这是李继迁
重建夏州地方政权,与德明初步统一河西时期。在这个阶段里,李继迁
背宋自立,联辽抗宋,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