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西夏史-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庸置疑,元昊是西夏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对于这样一位伟人,我们应该
对他进行怎样的评价呢?
综元昊一生的所作所为,我们应该肯定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局
部统一河西地区,为以后元朝全国的大统一所做的奠基工作;肯定他确
定各种典章制度,奠定立国规模,进而建立西夏国家,使党项族自立于
民族之林的历史功绩;肯定他主持整理、推广西夏文字,组织人力翻译
① 《长编》卷167,皇祐元年十一月丙申。
② 《西夏纪事本末》卷17,《宁令弑逆》。
① 沈括:《梦溪笔谈》卷13,《权智》。
佛教和儒家经典,对西夏文化所做的贡献。
对元昊发动的对宋战争,因其性质是掠夺性的不义战争,应当否定。
至于对辽战争,因属自卫性质,应当肯定。
对于元昊所进行的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从其实质看,反映了皇权的
集中与部落酋领分权的矛盾,进取与保守之间的矛盾,是权力之争。由
于该斗争对于维护和巩固西夏国家的统一,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因此,
应当基本肯定。
对于元昊大开杀戒“有疑必诛”,“峻诛杀”的举动,不能认为他
生性好杀,简单地孤立地加以否定,应当将它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联系当时政治、经济的实际,从理论上加以具体的阐释和说明。
至于他滥用民力,大兴土木,沉湎于酒色,并因此丧生,应当否定。
总之,元昊的一生有功有过,功大于过,无论在西夏历史上和在中
国古代的历史上,都是一位值得充分肯定的历史人物。
第四章 西夏国家的巩固
第一节 没藏氏擅权与辽夏战争的再起
一、没藏氏专政
公元1048 年正月,元昊逝世。临死前遗嘱由从弟委哥宁令继承帝位,
以诺移尝都为首的诸大臣主张按照遗命办事,但没藏讹庞坚决反对。他
道:
“委哥宁令非子,且无功,安得有国?”
诺(一作■)移尝都挖苦讹庞说:
“国今无主,然则何所立?不然,尔欲之乎?尔能保有夏土,
则亦众所愿也。”
讹庞分辩道:
“予何敢哉?夏国自祖考以来,父死子继,国人乃服。今没藏
尼娠,先王之遗腹,幸而生子,则可以嗣先王矣,谁敢不服”①。
众人迫于讹庞的权势,只好同意。于是立未满周岁(一说2 岁或3 岁)
的谅祚为皇帝,尊没藏氏为宣穆惠文皇太后,讹庞自为国相,以诺移尝
都等“三大将分治其国”①,自己则总揽全国军政大权,“至是,权益重,
出入仪卫拟于王者”②。
公元1056 年(夏福圣承道四年)十月,太后没藏氏荒淫无度,被宠
臣李宗贵刺死,讹庞失去靠山,为了继续控制谅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
谅祚为后,讹庞以国相兼皇帝岳丈,手中权力更大,“自是诛杀由己,
臣民咸畏之”。③
公元1059 年(夏奲都三年,奲she 同“奢”),谅祚12 岁,开始
参与国事。六宅使高怀正、毛惟昌2 人之妻,曾为谅祚幼年时期的乳母,
受到谅祚的宠爱。他们参与朝政,并将大臣的一些议论及时转告谅祚,
没藏讹庞对此极为不满,借口高怀正放高利贷,毛惟昌穿元昊龙盘服,
图谋不轨,将2 人逮捕杀害谅祚试图劝阻,但讹庞不听。表明此时西夏
的权力完全控制在讹庞手中。
二、辽夏交兵
辽国君臣自从河曲之战失败后,时刻不忘兴师复仇,“思雪前耻”。
尤其是辽兴宗耿耿于怀,“欲起倾国之兵讨之”④。为了使大举伐夏能够
稳操胜券,兴宗一方面下令通报丁口,精募甲兵,日夜教练”⑤,及时作
些准备工作;一面派遣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以伐夏告宋”,⑥目的在于
争取宋朝政治上的声援。
① 《长编》卷126,庆历八年正月辛未。
① 《宋史》卷288,《程琳传》。
② 《西夏书事》卷18。
③ 《西夏书事》卷19。
④ 《西夏书事》卷18。
⑤ 同上。
⑥ 《辽史》卷20,《兴宗本纪》。
公元1048 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 月,元昊英年去世,其
子谅祚以冲龄即位,实权掌握在国相没藏讹庞手中。“谅祚幼弱,强臣
用事。”①辽兴宗见报仇雪恨的大好时机已到,于是再一次兴师侵犯夏境。
公元1049 年(夏延嗣宁国元年,契丹重熙十八年)7 月,辽兴宗亲
帅大军讨伐夏国,以天齐王重元、北院大王耶律仁先为先锋,韩国王萧
惠为河南道行军都统,汉王贴不为副都统,率兵渡过黄河,向今河套地
区推进,并迅速占领西夏的唐隆镇(今陕西神木县)。九月,萧惠将兵
沿黄河南进,声势浩大,“战舰粮船绵亘数百里”②。由于萧惠轻敌“不
备”,夏军乘机猛攻,大败而逃,“追者射惠,几不免,军士死伤尤众。”
③十月,辽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率兵进入西夏右厢贺兰山地区,与
夏军激战,大获全胜,俘获元昊妃没■氏和夏臣家属数十人。
这次战争之后,双方还发生过一些规模不大,互有胜负的战争。具
体战况如下:
公元1050 年(夏天祐垂圣元年,契丹重熙十九年)二月,没藏讹庞
命大将洼普、猥货、乙灵纪率军攻辽的金肃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
旗北),被辽将耶律高家奴、耶律仆里笃所击败。三月,没藏氏命观察
使讹都■率兵屯河南三角川(今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南),与辽殿前
都点检萧迭里得率领的轻骑兵激战,讹都■兵败被俘。五月,辽兴宗命
西南面招讨使萧蒲奴、北院大王耶律宣新等率军乘胜进攻西夏首都兴庆
府。没藏氏闭城坚守,不敢出战。六月,辽兵攻占贺兰山西北的摊粮城
(今内蒙古自治区巴音浩特北),“尽发廪积而还”①。
这些战争实际上是第一次规模较大战争的延续。
上述1048 年7 月至1049 年6 月间发生的辽夏战争,虽因互有胜负,
难以分出谁是胜利者和谁是失败者,但如果我们从整体上和力量的消耗
上去估量这场战争,那么,辽属小胜大败(因第一次战争萧惠等所率领
的主力被消灭,损失惨重),应为失败者,西夏相反,实为小败大胜。
应属胜利者。正如《辽史》作者所指出:
“(兴宗)狃于一胜,移师西夏,而智勇俱废,败亦随之。岂
非得不偿所亡,利安在哉?”②
说明辽败夏胜的结论,早为史家所公认。
这次战争之所以夏胜辽败,原因有二:其一,由于辽军将领的骄傲
轻敌所造成。史载:
“明年,帝复征夏国。(萧)惠自河南进,??既入敌境,侦
候不远,铠甲载于车,军士不得乘马。诸将咸请备不虞,惠曰:‘谅
祚必自迎东驾,何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敝耳’。数日,我军未
营。候者报夏师至,惠方诘妄言罪,谅祚军从阪而下。惠与麾下不
及甲而走。”③
① 《西夏书事》卷19。
② 《辽史》卷93,《萧惠传》。
③ 同上。
① 《西夏书事》卷19。
② 《辽史》卷93,《论赞》。
③ 《辽史》卷93,《萧惠传》。
这说明辽军将领萧惠等的骄傲轻敌,给夏军指挥者“出其不意,攻其不
备”以可乘之机。
其二,与西夏军事指挥者比较能够正确指导战争,以及实战地形对
西夏有利不无关系。
“西夏弹丸之地,南败宋,东抗辽,虽西北士马雄劲,元昊、
谅祚智勇过人,能使党项阻十掣肘大国,盖亦襟带山河,有以助其
势尔!”①
这虽然说的是元昊、谅祚时期从整体上去看败宋败辽的原因,但也
适用于这次辽夏战争。
对于这次战争的性质,清人吴广成评判道:
“是时两国交兵,殊无义战”。②/TITLE》
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其所以不正确,因为辽为了报南壁之仇
而主动挑起战争,西夏完全出于自卫。谁是谁非,谁正义,谁非正义,
昭然若揭。
此外,在这次战争中,由于辽军的烧杀抢掠,使西夏人民饱尝战争
灾难。如西夏东北的军事重镇(被喻为夏州藩屏)——唐隆镇,“自经
契丹残破,族帐逃之”③。人民惨遭浩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辽兴宗发
动对夏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二节 毅宗谅祚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
公元1061 年(夏奲都五年)四月,谅祚与讹庞儿媳梁氏私通,被其
子发现,讹庞十分恼怒,阴谋杀害谅祚,梁氏向谅祚告密。谅祚用计擒
获讹庞及其子,并杀之。随后,又杀皇后没藏氏,另立梁氏为皇后。至
此,没藏氏专政结束,谅祚开始亲政。
毅宗谅祚亲政后,为了巩固西夏国家的统治,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
措施。
一、改蕃礼为汉礼,提倡汉文化
公元1061 年十月,谅祚令在国内停止使用蕃礼,改用汉礼。并派遣
使者到宋朝去请求“欲以汉仪迎侍朝廷使人。许之”①。
同年,谅祚上表,贡马五十匹,“求《九经》、《唐史》、《册府
元龟》及朝正至朝贺仪。诏赐《九经》,还其马。谅祚又求尚主,以昔
尝赐姓,不许”②。
公元1063 年(夏拱化元年),谅祚改用汉姓,仍用唐朝赐姓——李
氏。
谅祚之所以采取这些措施,完全是为了适应其封建经济日益发展的
需要和统治阶级日益汉化的需要。它对加速西夏社会的封建化,无疑起
① 《西夏书事》卷19。
② 《西夏书事》卷19。
③ 《西夏书事》卷19。
① 《长编》卷195,嘉祐六年十一月己巳。
② 《长编》,卷196,嘉祐七年四月己丑。
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增官职,用汉人。
谅祚时期西夏中央官制,基本上承袭了元昊立国初期的制度,但在
该基础之上做过如下一些增益。史载:
“汉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书、学士等官。蕃增
昂聂、昂星、漠箇、阿尼、芭良、鼎利、春约、映吴、祝能、广乐、
丁弩诸号”③。
从而使西夏中央官制比元昊时期更加完备。
在调整官职的同时,谅祚还十分重视使用汉族知识分子,尤其重用
宋朝投奔过来的失意的知识分子。公元1065 年(夏拱化三年),谅祚在
攻掠宋秦凤路时,俘掳汉人苏立,授以汉官。陕西延安文人景询犯罪叛
逃夏国,谅祚爱其才,以他为学士,参与国事。谅祚对他们非常亲近和
优厚,史载:
“(谅祚)收纳中国人(指宋人),与之出入,起居亲厚,多
致中国物以娱其意,此非庸人所及。”①
谅祚重用汉人知识分子的举动,是他倾慕汉文化思想在行动上的反映,
与他改蕃礼为汉礼的行动是相一致的。
三、调整监军司
公元1062 年(夏奲都六年)五月,谅祚对元昊时期设立的监军司进
行部分调整,主要更换一些监军司的名称,同时设一个总的管理各监军
司的机构。其所调整更换名称的监军司有:
“谅祚以威州监军司为静塞军,绥州监军司为祥祐军,左厢监
军司为神猛军,更于西平府设监军司为翔庆军总领之”。②
谅祚依照宋朝制度改监军司为军,也是一种倾慕汉化的表现,在一定程
度上体现了他的革新精神。为此,受到了因循守旧的宋朝统治者的诘问。
“谅祚举措,近岁多不循旧规,恐更僭拟朝廷名号,渐不可长。乞择一
才臣下诏诘问,以杜奸萌。从之”。③
谅祚对监军司的部分调整,可以使地方军政分开,文武官员互相牵
制,对于加强西夏中央集权、巩固西夏边防起了一定的作用。
四、划地界,复榷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