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简明西夏史 >

第19章

简明西夏史-第19章

小说: 简明西夏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庆府的巡逻兵看在眼里,于是出其不意地将他们捉拿去见元昊。元昊
先问他们为何要擅自来到夏国,接着又问他们为什么如此大胆地犯讳称
元称昊?二人大声回答道:“姓尚不理会,乃理会名耶?”③时元昊虽然
称帝建国,但给大宋的表章仍用宋的赐名——赵。元昊闻此,张口结舌,
“竦然异之”①,决定给他们授以官职,加以重用。
张元、吴昊自1037 年(宋景祐四年)投奔夏国,到1044 年(夏天
授礼法延祚七年,宋庆历四年)十二月,张元去世,首尾8 年。在这期
间,他们对元昊大政方针的决策,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史称“夏人以
为谋主,凡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②。说立国规模多二人导
之,似乎查无史据,但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则有史可据。“西夏曩宵
⑤ 周春:《西夏书》卷3,《臣传·张元吴昊》。
⑥ 《闻见近录》12 页,知不足斋本。
① 洪迈:《容斋三笔》卷11,《记张元事》。
② 陈鹄:《耆日续闻》卷6。
③ 岳柯:《桯史》卷1,《张元·吴昊》。
① 岳柯:《桯史》卷1,《张元·吴昊》。
② 王仁俊:《西夏文缀》卷1。
之叛,其谋皆出于华州士人张元与吴昊”③。事实上张元不仅煽动元昊叛
宋自立,而且还鼓动元昊夺取宋朝领土,亲自为元昊规划过入寇宋朝的
总方略。
“国有征伐,辄参机密。常劝元昊取陕右地,据关辅形胜,东
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宋朝)一身二疾,势难
支矣”④。
可见,联结契丹,夹击宋朝,先取宋关中之地,然后直捣长安,这便是
张元为元昊所规划的入寇宋朝总方针。这个方略,完全符合元昊的“小
则恣行寇掠,大则侵夺封疆”的早已胸有成竹的构想。元昊称帝建国后,
所发动的一系列对宋战争,正是在这一入寇总方针指导下进行的⑤。
第四节 宋夏战争
一、元昊发动对宋战争的原因
公元1038 年元昊称帝建国,按理元昊也应像我国历史上的开国之君
那样,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国内
的社会经济上,但元昊没有这样做,而是立即发动了一连串的对宋战争,
其中大战三次,使西夏人民蒙上了深重的战争灾难。
为什么元昊在立国不久即发动对宋战争呢?
蔡美彪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6 册西夏专章在分析宋夏战争的
起因时指出:
“新建的夏国,处在宋、辽两大王朝之间,这不能不和宋、辽
发生冲突。”
由于这种分析过于简略,我们无法从中看出这次战争的必然性。实际上,
元昊之所以发动对宋战争,并非偶然,而是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从西夏方面去看,有以下四点:首先,由于党项贵族的贪欲所引起。
元昊立国前后,随着党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新兴的农、牧
地主阶级为了满足他们对财富日益增长的贪欲,扩大其已经感觉不够的
领土,需要发动一场旨在掠夺扩张的战争,这从元昊劝其父德明“勿事
中朝”,背宋自立即可看出。这是元昊发动对宋战争经济方面的原因。
第二,在“国中数有叛者”①的情况下,为了转移国内人民视线,消
灭异己,提高国威,巩固新生的封建政权,用武力迫使宋朝承认,也需
要同宋决一雌雄。至于宋仁宗对待元昊的错误做法,则直接加深了宋夏
关系的紧张和恶化。如前所述,元昊称帝建国后,曾上表要求宋朝承认
他所建立的西夏国家,但宋仁宗不但不予承认,反而采取了粗暴的敌视
态度。史载:
“诏削夺官爵、互市,揭榜于边,募人能擒元昊若斩首献者,
即为定难军节度使”①。
③ 《容斋三笔》卷11,《记张元事》。
④ 《西夏书事》卷17。
⑤ 参阅拙作:《张元、吴昊事迹考评》,1982 年《西北史地》第2 期。
① 王称:《东都事略》卷129,《西夏一》。
①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这种做法,不但无补于解决日益紧张的宋夏关系,反而激化了民族矛盾,
成为元昊发动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
第三,具备了发动战争的物质条件。一方面,西夏自德明以来,社
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禾
黍云合”②的丰盛景象;另方面,西夏通过同宋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
正如韩琦、范仲淹所指出:
“从德明纳款后,来使蕃汉之人,入京师贾贩,憧憧道路,百
货所归,获中国(指宋朝)之利,充于窟穴,贼因其事力,乃兴兵
为乱”③。
说明德明以来通过贸易所积聚的财物,为元昊发动战争做好了物质上的
准备。
第四,张元、吴昊的图谋和策动,对于这次战争的爆发起了火上添
油的作用。张元、吴昊是怎么鼓动元昊发动对宋战争的呢?史称:
“(张元、吴昊)以刘元海、苻坚、元魏故事,日夜游说元昊,
使其侵取汉地,而以汉人守之”④。
在张、吴的策动下,元昊不断兴兵侵犯宋朝边境。“朝廷困西兵十二年,
皆二人之力”⑤。
从宋朝方面去看,宋自真宗之后,积贫积弱之势已经形成,到了仁
宗、英宗之际,更是“因循姑息”①、“群盗蜂起”②、内外交困,国防
空虚。这种情况正如欧阳修所指出:
“上下安于无事,武备废而不修,庙堂无谋臣,边鄙无勇将,
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器械腐朽,城郭隳颓”从表象上去
看,宋朝是个庞然大物,实际上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二、宋夏陕西之战
所谓宋夏陕西之战,指北宋仁宗年间,发生在陕西境内的著名三川
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砦之战。下面对这三次规模较大的战役分别
加以阐述。
1。三川口之战
公元1040 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宋仁宗康定元年)正月,元昊
集中了10 万人马的优势兵力,发动了著名的三川口之战。所谓三川口,
在今陕西省安塞县东,即延川、宜川、洛川三条河流的汇合处。这次战
争的激战地点虽然在三川口,但元昊的主攻目标却在延州。延州(今陕
西延安)是宋朝西北的边防重镇。元昊为什么要选择陕西延州作为主攻
目标?这得从宋夏两国的国界说起。在西夏南部边界与宋毗连相接之
处,有一条横山山脉。该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在东到麟州(今
② 《长编》卷130,庆历元年正月戊寅。
③ 《长编》卷139,庆历三年二月。
④ 《长编》卷149,庆历四年五月壬戌
⑤ 张端义:《贵耳集》卷中。
① 《宋史》卷302,《鱼周询传》。
② 《宋史》卷320,《余靖传》。
③ 《长编》卷204,治平二年正月癸酉。
陕西省神木县北)、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境),西至原州(今甘肃镇原
县)、渭州(今甘肃平凉)2000 余里的边境线上,形成了一条宋夏天然
分界线,称为“山界”。自元昊建国之后,宋夏两国均沿着横山一线积
极布防。元昊为了突破宋军防线,经过多次试探性的进攻和派人侦察,
终于摸清了宋朝整个西北边防的情况。宋陕西环州(今甘肃环县)、庆
州(今甘肃庆阳)一带(后设环庆路),边砦排列甚密,且有宋宿将刘
平、赵振等把守,加上“蕃部素不知其山川道路”①,很难打开缺口;泾
州(今甘肃泾川)、源州(今甘肃镇原)一带(后设泾原路),壁垒坚
固,屯兵颇多,尤其是戍守于这一带的蕃部弓箭手,“甲骑精强”②,元
昊以此为突破口,也不能稳操胜券。至于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
甘肃临夏西南)一带,有吐蕃首领瞎毡率兵驻守,并与宋结成联盟,牵
制西夏。唯有陕西鄜州(今陕西富县)、延州一带(后置鄜延路,延州
即为该路的治所)。“其地阔远,而贼所入路颇多。又寨栅疏远,士兵
至少,无宿将精卒,熟谙山川形势”③。加上延州知州范雍怯懦无谋,延
州外围金明寨守将都巡检李士彬贪暴愚顽,部下怨声载道。相比之下,
是元昊比较理想的和稳操胜券的突破口。
这次战役,西夏由元昊亲自担任总指挥,宋方由延州知州范雍负责
全面防守。
这次战争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小阶段:
第一小阶段为计取金明寨。元昊要想攻占延州,必须首先拿下延州
北面的重要军事据点——金明寨。镇守金明寨的将领为党项族首领金明
都巡检使李士彬。士彬是一位勇猛过人的宿将。他率领的18 寨羌兵,近
10 万人。被延州人称为“铁壁相公”。是一支只可智取,不可硬拼的劲
敌。元昊为了拔除这颗钉子,大体上采取了如下对策:首先行反间计,
试图借宋人之手,轻取李士彬首级。他派人捎书信、锦袍、金带投置金
明县境上。书信大意是说同李士彬相约叛宋。不料该反间计被鄜延副都
部署夏随识破。当有人怀疑李士彬对宋不忠时,夏随即辩解道:“此夏
人行间耳,士彬与羌世仇。若有私约,通赠遗,岂使众知耶”?①
其次,行诱降之计。反间计失败后,元昊暗中派人到金明寨,许以
高官厚禄,劝其投降。不料士彬斩使拒降,此计又成泡影。
第三,行诈降之计。元昊先遣党项部众诈降李士彬。士彬将此事禀
知延州知州范雍,并建议将这些请降者迁徙到南方,范雍命厚赏金帛隶
属于士彬麾下,于是继降者络绎不绝。这等于在士彬营垒里安上了定时
炸弹。于是元昊又派衙校贺真到延州诈降,很快取得范雍信任。贺真到
金明与诈降士彬的党项部众取得联络,随时准备内应。
第四,行骄兵之计。元昊命夏军将士与李士彬的军队相遇时,故意
不战而退。并扬言道:“我等闻铁壁相公名,莫不胆坠地也”②。士彬闻
之,果然喜形于色,更加骄横,不可一世。遇部下偶有过失,则严刑拷
① 《西夏书事》卷13。
② 同上。
③ 《长编》卷125,宝元二年闰十二月。
① 《宋史》卷290,《夏随传》。
② 《西夏书事》卷13。
问,弄得部下怨声载道。
公元1040 年正月,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元昊用猝不及防的突击战
术,出兵包围金明,并发起猛攻。原诈降的士兵,群起响应。当时李士
彬居黄堆寨,闻敌至急忙披挂准备迎敌,向左右索马,随从牵弱马让其
骑坐,无法冲出包围,被内应者执送元昊,其子李怀宝也一同被擒。
第二小阶段为决战于三川口。元昊攻占金明之后,乘胜进攻延州。
延州故城丰林县,其城为赫连勃勃所筑,故又名赫连城。延河直贯其中,
将延州一分为二。因其城墙依山而筑,故易守难攻。时延州城内只有钤
辖内侍卢守勤率领的士兵数百人。可谓兵力单薄,孤城难守。延州知州
范雍为了守住该城,急忙发出檄令,要求驻在庆州的鄜延副总管刘平率
兵增援延州。刘平率领3000 士卒用了4 天时间自庆州赶至保安军,按照
原定计划应与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孙会合,一起向土门进军。这时接到范
雍援救延州檄令。急忙昼夜倍道兼行,刘平军在前,石元孙军继后。行
至三川口以西10 里处安下营寨,并遣骑兵先趋延州夺门。
范雍在檄调刘平、石元孙增援延州的同时,还命令鄜延都监黄德和,
巡检万俟政、郭遵等各将所部前来与刘平、石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