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简明西夏史 >

第15章

简明西夏史-第15章

小说: 简明西夏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使至,则撤宫殿题榜,置于庑下,使輶始出钱馆,已更
① 《西夏书事》卷15。
② 《西夏书事》卷11。
③ 《西夏书事》卷9。
① 同上。
② 《西夏书事》卷10。
③ 《西夏书事》卷5。
赭袍,鸣鞭鞘鼓,吹导还宫,殊无畏避”④。这些,充分说明李德明
虽然名义上还没有称帝,但在实际上已经过了皇帝的瘾。
公元1032 年(明道元年),十月,德明卒,葬于嘉陵。元昊称帝后,
追谥其为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妣卫慕氏曰惠慈敦爱皇后。
五、对李德明的评价
德明生当西夏由原始公社制直接向封建制激剧过渡时期,在西夏人
民饱受战争灾难的形势下,坚决同宋议和,休兵息民,努力发展农业生
产,争取同宋开展各种渠道的贸易,从而发展了西夏的社会经济,积聚
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多少改善了西夏人的生活。至于夺取甘
州、凉州,初步统一河西,不仅扩大了统治地盘,而且由于获得了吐蕃
健马和回鹘精兵,从而壮大了军事力量。这些,对于党项族自立于民族
之林,把夏州地方政权进一步发展成为西夏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人吴广成在评价李德明时指出:
“德明当西凉大创之后,诸戎叛涣之初,??表守遗言,誓修
职贡,朝聘之使,往来如家。牛羊、缯帛,彼此各受其利,塞垣之
下有耕无战逾三十年,殆所谓识时务者耶。迨使俸赐既赡,兵力亦
完,然后东战契丹,南扼苍耳,北城怀远,西拔甘、凉,粟支数年,
地扩千里,夏国之业,实基于此。元昊虽雄,非藉德明燕翼,其遂
夜郎自大乎?呜呼!虽曰偏据,亦云伟矣”①。
吴广成这段言简意赅的评语,对于作为西夏立国的奠基人——李德
明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党项民族进步和西夏社会发
展的措施所进行的赞扬,大体上不失为平允和中肯②。第三章 西夏国
家的建立
第一节 “尚武重法”立国方针的确立
一、元昊其人
元昊生于公元1004 年(宋真宗景德元年)五月五日。其母为惠慈敦
爱皇后卫慕氏。元昊小字嵬理,西夏语“惜为嵬,富贵为理”(据王静
如先生的考证“理”应为“埋”)。因此,“嵬埋”二字,意即“珍惜
富贵”。元昊长相英俊,身长5 尺有余,“圆面高准”,即圆圆的脸蛋,
高高的鼻子。“性雄毅,多大略”,“晓浮图学,通蕃汉文”①。案上常
置法律著作,供随时翻阅之用。对于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
一类的兵书,更是手不释卷,潜心研读。元昊平时爱穿白色长袖衣,头
戴黑冠,身佩弓矢。出门时乘骏马,前用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
张青色伞盖相随。另有百余骑兵前后左右护卫、警戒,以防不测。
元昊24 岁时被立为太子。当太子时,就表现出野心勃勃。他劝其父
德明背宋自立。德明告诫道:
④ 田况:《儒林公议》卷上。
① 《西夏书事》卷11,《论赞》。
② 参阅拙作:《略论李德明》,载《兰州大学学报》1988 年第1 期。
①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
元昊不以为然,争辩道:
“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
为?”①
元昊父子的这番争论,意义重大。因为它牵涉到夏州地方政权向何
处去的问题。当时摆在德明、元昊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继续向宋
称臣纳贡,仍旧割据一隅,维持夏州地方政权的半独立状态;另一条是
叛宋自立,同宋辽争霸,扩大已经感觉不够的领土,走自己独立发展的
道路。尽管这种道路,风险很大,前途未卜,但是元昊还是大胆地选择
了后者。
二、“尚武重法”方针的确立
元昊在决定背宋自立,建立自己的国家之后,紧接着遇到的第二个
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样的立国方针去治理这个国家?在该问题上明显存
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当“用夏变夷”,即所谓“化民成俗,
道在用夏变夷”,也就是说,应当变更党项民族固有的习俗,用中原王
朝——唐宋治理国家的那一套办法去治理西夏国家。
但这种意见遭到了以“多学识、谙典故”的野利仁荣为代表的另一
种意见的驳斥。在野利仁荣看来,西夏只能按照党项本民族的具体情况
确定立国方针,而不能照搬中原王朝唐宋的那一套办法。具体地说,应
当根据当时西夏的国情民情,采用“尚武重法”的方针。这个方针的内
容,用野利仁荣的话去概括,就是“严以刑偿”,“以兵马为先务”,
“教民以功利”②。这一立国方针得到了元昊的赞同和采用。
究竟元昊为什么要赞同并采用“尚武重法”的立国方针呢?具体地
说,大体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驾御酋豪的需要。如众所知,元昊代表党项农牧主贵族及其
他各族上层的利益,所建立的蕃汉联合统治,是以党项酋豪显贵为其统
治核心,及其所掌握的军队为其主要支柱的。这些部落“酋帅皆有地分,
不相统摄”①。他们拥兵自雄,“各将种落之兵,谓之一溜”②。他们在
各自的范围内长期过着自给自足,孤立闭塞的牧畜生活。这种闭塞落后
的经济生活往往具有较大的保守性。随着党项社会经济的发展,党项农、
牧主同广大农、牧民矛盾的加深,这些酋豪为了维护本身的阶级利益,
他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最高统一体”的国家,拥戴一个“恩信孚部落”
的党项杰出人物,出任这个国家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元昊称帝建国后,
向宋仁宗所上的奏疏和嫚书之所以喜形于色和出言不逊,“元昊为众所
推,循拓跋之远裔,为帝图皇,有何不可”?③就是以那些党项酋豪的积
极支持,撑腰打气为其背景的。
同时,作为西夏国家的皇帝——元昊,为了获得这些酋豪显贵的拥
①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② 《西夏书事》卷16。
① 《魏书》卷101,《宕昌传》。
② 《长编》卷132,庆历元年5 月甲戌。
③ 《长编》卷125,宝元二年闰十二月。
护和支持,往往千方百计地笼络他们,同他们联姻,将他们安插在中央
和地方的要害部门,让他们掌握着各种权力。至于军事大权,自中央到
地方几乎全部被这些酋豪显贵所掌握。
但这些长期盘据一方,政治上比较保守的拥兵自雄的酋豪,并非个
个俯首听命,元昊为了驾御他们,让他们效忠于自己,不能不于“案上
置法律”,“明号令,以兵法勒诸部”④,甚至同他们歃血“盟誓”。对
于那些居心叵测胆敢抗命的酋豪,则严惩不贷。所谓元昊“峻诛杀,数
诛诸部大人且尽”①;并非完全由于元昊生性多疑好杀,而是在很大程度
上反映了代表传统保守势力的酋豪,同以元昊为代表的主张革新,“更
祖宗之成规,邈中朝之建置”②,和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集团之间的尖锐
而激烈的矛盾斗争。
总之,从驾御酋豪需要的角度去考察,元昊之所以赞同“尚武重法”
的立国方针,实质上是为了承认诸党项酋豪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合
法地位。一方面,对于那些表示愿意效忠于自己的酋豪,尽量加以笼络
和重用;另方面,对于那些怀有二心的酋豪,则绳之以法,甚至大开杀
戒,以儆效尤。
第二,稳定其统治的需要。“国家表里山河,蕃汉杂处”③。元昊统
治期间,其境内的民族约有七种(详总论),在这些民族中,尤其是河
西走廊的吐蕃、回鹘族,虽然被元昊用武力征服,但其酋豪仍然怀有二
心,时刻梦想着联宋复辟。史载:
“自元昊取河西地,回鹘种落窜居山谷间,悉为役属。曹琮在
秦川,欲诱之共图元昊,得西川旧贾,使谕意。于是,沙州镇国王
子遣使入贡,奉书曰:‘我本唐甥,天子实我舅也。自李氏取西凉,
遂与汉隔,今愿率首领讨夏’。已而以兵攻沙州,不克”④。
这表明元昊虽然统一了河西,但因长期割据于此的回鹘、吐蕃势力,仍
然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其酋豪居心叵测,局势很不稳定。在境内民族
成分复杂,民风强悍的情况下,如果不实行“尚武重法”的立国方针,
那么,要想巩固其统治,是不大可能的。
第三,同宋辽抗衡争霸的需要。元昊立国时,四周民族政权林立。
其北有大辽,西有高昌、于阗、龟兹,南有吐蕃、大理,东有宋。尤其
是宋,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和文化,均处于
执牛耳的领先地位。元昊早在被立为太子之时,就树立了同宋辽争霸、
逐鹿中原的思想和抱负。尽管元昊有此雄图,如果不以武立国,推行“尚
武重法”的立国方针,不要说同宋辽争霸将会成为泡影,就是要得到宋
朝承认,也将成为不可能。随着西夏同宋、辽矛盾的激化,一旦同宋、
辽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更是无法稳操胜券,更不要说大获全胜了。
第二节 建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④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①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12。
② 《西夏书事》卷18。
③ 《西夏书事》卷16。
④ 《西夏书事》卷15。参阅《宋史》卷258,《曹琮传》。
公元1032 年(宋明道元年)后,元昊为了称帝建国,做了一系列的
准备工作。
一、改姓立号
元昊废除了中原王朝唐、宋的赐姓——李、赵,改用党项姓“嵬名”,
“李、赵赐姓不足重,自号嵬名称吾祖”①。同时,元昊更名曩霄,自称
兀卒。“兀卒”为党项语译音,意为“青天子”,以示同宋朝皇帝——
“黄天子”相区别。
公元1032 年,为宋仁宗明道元年。元昊采纳开国谋臣杨守素“要必
建元表岁,以示维新”②的建议,借口宋明道年号犯了其父德明的讳为理
由,下令改显道三年为开运元年。但刚改年号不久,发现开运为后晋出
帝石重贵亡国之前用过的年号,于是又再改元广运。从此,西夏开始使
用自己的年号。
二、建官制
元昊建国前,西夏官制比较简单,仅设有蕃落使、防御使、都押牙、
指挥使、团练使、刺使等职。这些模仿中原王朝的官职,分别由帐(一
家一户为一帐)、族的较大首领充任。到元昊时,由于统一了整个河西,
疆域拓大,其统治范围“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
地方万余里”①。同时,境内民族较多,元昊根据这种状况,为了适应称
帝建国的需要,其中央机构模仿宋朝官制,设立文武两班。皇帝之下设
有中书管理行政,枢密管理军事,三司(户部、度支、盐铁)管理财政。
御史台管理监察弹劾。开封府(借用宋首都开封地方政府之名,实指管
理西夏首都兴庆府衙门)。翊(音奕)卫司(相当于宋朝的殿前司)管
宿卫、戍守及侍卫扈从,官计司管官吏人事调动和补阙。受纳司管仓储
保管和收支。农田司管农田水利和粮食平粜(音跳)事务。群牧司管马
匹饲养、繁殖和交换等。飞龙院管御马供养等。磨勘司管官吏考察和升
降。文思院管供御仪物及服饰制造。蕃学与汉学是党项贵族子弟及汉官
子弟学习文化的教育机关。其任务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