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简明西夏史 >

第11章

简明西夏史-第11章

小说: 简明西夏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夏州难起家庭,蕃部观望,克文兼知州事;尹宪以重
兵屯境上,卒闻事起,朝发夕至;银州羌素不习战,何以御之?吾
闻小屈则大伸,不若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联络豪右,卷甲重来,
未为晚也”①。
经过辩论,继迁采纳了张浦的计谋。恰在这时,太宗派遣使者已至银州,
于是继迁诈言乳母死,需葬于郊外,将所有兵器藏于丧车之中,与其家
① 《宋史》卷258,《曹伟传》。
② 《长编》卷25,雍熙元年九月。
① 《西夏书事》卷3。
族亲信数十人,逃至“善水草,便畜牧”②的地斤泽(离夏州东北300 里,
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巴彦淖尔)。并以此为根据地,统一党项羌诸
部,联辽抗宋,从而开始了他的漫长的旨在恢复祖宗基业的斗争。
如何统一党项羌诸部,使其形成拳头共同抗宋呢?当时摆在李继迁
面前的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其有利条件是“西人以李氏素著
恩德”①。可以说李继迁所在的拓跋部在群羌中实力最强,威望最高,并
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同时,拓跋部所建立的夏州地方政权,一直得
到中原王朝的承认,以及宋太宗错误地接受继捧献地,为李继迁找到反
宋的藉口,等等。其不利条件是党项羌诸部“虽各有鞍甲,而无魁首统
摄”②,“族帐分散,不相君长③。也就是说,党项羌内部还处于一种无
统一领导的分散状态。同时,这些分散的党项羌部,鉴于宋朝的强大和
继迁力量的弱小,在反宋与拥宋的问题上,往往徘徊观望,犹豫不决,
首鼠两端。因此,要将他们统一到李继迁的旗帜之下,是一件很不容易
的事。李继迁在此历史背景下,为了尽快地统一党项羌诸部,果断地采
取了如下对策和措施。
1。宣传祖宗功德,争取酋豪支持。李继迁在地斤泽树起反宋旗帜后,
利用“戎人不忘李氏”④,“(李氏)世泽长存,人心思旧”,以及羌人
“宗贵种”的心理状态,“出其祖彝兴像(应为思忠像),以示戎人,
戎人皆拜泣”⑤,并对豪酋道:
“‘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旦绝之,尔等不忘李氏,能从我兴复
乎’!众曰:‘诺’”⑥。
这种利用祖辈威望,宣传恢复祖业,以笼络人心的做法果然奏效,史称
“族帐稍稍归附”⑦。
2。在经济上为党项族谋利益。西夏境内的盐州和灵州一带,盛产青
盐和白盐。由于其质量优于宋朝解盐,因此,宋朝陕西沿边居民争相购
买。李继迁叛宋自立后,宋政府为了从经济上制裁继迁,下令“沿边粮
斛不许过河西,河西青盐不得过界贩鬻,犯者不以多少,处斩”①。盐禁
数月,“西人大困,沿边熟户,无以资生”②。继迁为了迫使宋朝开禁,
鼓励蕃族44 首领,引骑13000 人,入寇环州石昌镇,环州知州程德元企
图用武力将他们赶走,但无济于事。“因诏弛盐禁,由是部族宁息”③。
表明李继迁率领党项羌最终获得了反经济封锁的胜利。
3。与酋豪联姻。雍熙初年,继迁为了同党项羌中的野利氏等大族建
② 《西夏书事》卷4。
① 《西夏书事》卷4。
② 《宋史》卷264,《宋棋传》。
③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事本末》卷46,《水洛城》。
④ 《西夏书事》卷3。
⑤ 《西夏书事》卷3。
⑥ 《宋史》卷485《西夏传上》。
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雍熙元年九月。
① 《宋史》卷268,《王显传》。
② 《西夏书事》卷5。
③ 《文献通考》卷334,《四裔考》。
立反宋联盟,主动向他们求婚,结果如愿以偿。“羌豪野利等族皆以女
妻之”④。继迁通过联姻,壮大了自己的势力。“继迁复结婚于帐族之酋
豪,凡数年,渐已强盛”⑤。
4。以武力征服不愿归顺的部落。灵州睡泥族首领岸逋不服继迁统
治,“继迁以兵掠其七百余帐”⑥。居住于黄河以南的泥中族“旧皆内附,
继迁诱之叛,不从,数以兵侵略。”该族首领名番俄,皆移尹遇,崔保
罗等,因族帐屡遭摧毁,被迫“徙居黄河北避之”⑦。
由于继迁采取了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了统一大部分党项羌的
目的。史载:
“西界蕃部不下数十万帐,始犹互相捍拒,及继迁/TITLE》兵势
寝盛,自灵州北、河外镇戎军、环州至■子山、贺兰山、西陇山内
外、黄河以东,诸族无不帖服。独睡泥族首领■逋不肯下??。”①
这说明除了少数党项羌部落未能统一外,大体上以夏州为中心,东北到
府州(今陕西府谷)、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一带,西南到环州(今
甘肃环县)、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县)一带,西到黄河两岸的贺兰山下,
北到黄河河套北端的绝大部分党项羌部落,基本上得到了统一。
二、加强组织管理机构,初步建立蕃汉联合统治
以皇族鲜卑拓跋氏为核心,党项羌上层为主体,同时吸收其它民族
上层参加的蕃汉联合统治,早在继迁袭据银州之后,即已开始。史载:
“(继迁)称都知蕃落使、权知定难军留后;以张浦、(刘)
仁谦为左右都押牙,李大信、破丑重遇贵为蕃部指挥使,李光祐、
李光允等为团练使;复署蕃酋折八军为并州刺史,折罗遇为代州刺
史、嵬悉咩为麟州刺史,折御也为丰州刺史,弟延信为行军司马,
其余除授有差”②。
这说明李继迁所建立的统治机构初步具有蕃汉联合统治的雏型,此后的
西夏统治机构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调整而逐步完善起来的。
在建立蕃汉联合统治的同时,李继迁还建置州城、创建军制、建立
官制,以及重用儒学有识之士。史载:
“迁贼包藏凶逆,招纳叛亡,建立州城,创置军额,有归明、
归顺之号,且耕且战之基,仍闻潜设中官,全异羌夷之体。曲延儒
士,渐行中国之风”①。
这些,说明李继迁的反宋目的并非仅仅为了恢复祖宗基业,继续僻居一
隅,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统治地盘,为创建西夏国家而开基立业。
“观此作为,志实非小”②。
④ 《西夏书事》卷4。
⑤ 彭百川:《太平事迹统类》卷2。
⑥ 《西夏书事》卷5。
⑦ 《西夏书事》,卷6。
① 《西夏书事》卷5。
② 《西夏书事》卷4。
① 《长编》卷50,咸平四年十二月丁卯。
② 同上。
三、发动旷日持久的对宋战争
李继迁对宋战争,自公元982 年至1003 年,首尾22 年,大体可以
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公元982 年(太平兴国七年)至986 年,首尾5 年。
即自李继迁奔地斤泽到降附辽朝。这是李继迁对宋战争的准备阶段。在
这个阶段里,李继迁在军事上处于守势。
公元982 年十一月,继迁利用地斤泽的有利地形,竖起反宋旗帜,
积蓄力量,伺机发动对宋战争。由于这时的力量对比为宋强夏弱,因此,
往往被动挨打。如公元984 年(雍熙元年),继迁遭到夏州知州尹宪和
都巡检曹光实的偷袭,“斩首五百级,烧四百(《宋史·太宗本纪》作
一千四百)余帐,获继迁母、妻及羊马器械万计,继迁仅以身免”③。公
元986 年(雍熙二年)五月,李继迁与宋将王侁战于浊轮川(今陕西神
木县北),大败,损失士卒5000,继而又遭遇到宋内客省使郭守文和夏
州知事尹宪的合击,死的死、散的散,投降的投降,其兵力几乎丧失殆
尽。为了重振旗鼓,积聚力量,继迁及时采取了两项对策:第一,联辽
抗宋。继迁在对宋的斗争中连连失利,深感不借助外力,难以抗宋,他
与其部下计议道:
“吾不能克复旧业,致兹丧败,兵力单弱,势不得安。北方耶
律氏(指契丹)方强,吾将假其援助,以为后图”①。
公元987 年(雍熙三年)二月,继迁派张浦为使臣,“持重币至契
丹请附”。②表示愿意称臣纳贡。辽圣宗耶律隆绪犹豫不决。西南招讨使
韩德威建议道:
“河西中国右臂,向年府州折氏与银、夏共抗刘汉,致大军援
应无功。今李氏来归,国之利也,宜从其请”③。
辽圣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
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李继迁为了进一步获得辽的支
持,不久又亲自向辽请婚,辽“以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
李继迁”③,并赠马3000 匹。继迁与辽结盟联姻,对西夏与辽都有好处。
对继迁来说,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慑力量。“及契丹妻以公主,羌部慑服,
输牲畜者日众”④。对辽来说,“既得继迁,诸夷皆从”⑤。
第二,秘密联合李继捧共同反宋。李继捧献地归宋后,虽然已被加
官晋爵,但其归宋并非本意。宋太宗为了使其更好地效忠宋王朝,曾采
纳宰相赵普的建议,重新授李继捧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名
赵保忠,让他重返故地,以图继迁。继捧深感进退两难,于是派人暗中
与李继迁相勾结。继迁为了达到与继捧联合反宋的目的,派人以投靠契
③ 《长编》卷25,雍熙元年九月。
① 《西夏书事》卷4。
② 同上。
③ 《辽史》卷12,《圣宗本纪》。
③ 《辽史》卷12,《圣宗本纪》。
④ 《西夏书事》卷4。
⑤ 《辽史》卷82,《耶律德威传》。
丹,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和永镇夏州为诱饵,鼓动继捧附辽反宋,继捧心
动,表示愿意投靠契丹。契丹授他为推忠效顺启圣定难功臣,开府仪同
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西平王,复本姓。李继捧附辽与继迁联手
反宋,使继迁如虎添翼。在李继捧的秘密配合下,出兵攻占绥、银、庆、
原(今甘肃镇原县)诸州,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虽然,这些被攻占的
州县不久在宋军的强大反攻之下,得而复失,但却大大增强了李继迁的
声势。
第二阶段:自公元987 年(雍熙四年)至公元991 年(淳化二年)
首尾5 年。即自李继迁攻取夏州至降服于宋。这是继迁进行试探性进攻
的阶段。
公元987 年(雍熙四年)二月,李继迁乘宋辽交兵的大好时机,出
兵攻打夏州,知州安守忠率兵3 万出战,继迁于夏州西北的王庭镇(今
内蒙古乌审旗西南)设伏以待,“大败守忠兵,追及城门而止”①。
公元990 年(淳化元年)十月,李继迁又一次对夏州发起进攻,未
能攻下,恰在这时,党项羌内部发生分裂,其部下指挥朗吉等,“潜相
携■”②,即偷偷相约背离继迁。宋朝利用其内部不稳定,派重兵进行反
击。继迁走投无路,请降于宋,宋授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
第三阶段,自公元992 年(淳化三年),至995 年(至道元年),
首尾4 年。即自攻占银州至袭击清远军。这是继迁发动更大规模战争进
行准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继迁虽然没有停止对宋朝的军事行动,
如公元993 年(淳化四年)四月,继迁以李大信为蕃部指挥使,率军入
寇庆州。公元995 年十二月引契丹兵攻府州,以及攻掠宋沿边诸州,但
其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积粟练兵,为夺取宋朝西北的军事重镇
——灵州做好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自公元996 年(至道二年),至1002 年(咸平五年),
首尾7 年。即自继迁开始围攻灵州,至灵州失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