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张春兴编著 >

第17章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张春兴编著-第17章

小说: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张春兴编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了习惯,进了大学后又没有学到独立求知的方法,想做好也不知道怎样做法。写读书报告就是一个例子,学生们很多人写读书报告,可是能写得像样的却是少之又少。其实,这也不能全责怪学生,大学里有谁教过他们如何撰写读书报告呢I 
根据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台湾地区大学生共有153088人,其中文法科系共有88684人,占总人数58%多研究生人数共6306人,文法科系的共3404人,占54%。而在大学里,较常写读书报告的,就是这些文法科系的学生。以文法科系学生来说,如果一个人一学期交两篇。那一学期就会有15万篇以上的报告出现,研究生更不用说了,每人每学期交三篇,一学期下来,也会有1万多篇。但是学校里并没有专教人如何写报告的课。我常常碰到一种情形,就是大一学生为了逃避考试,要求老师代之以读书报告,他们把读书报告看得很容易,以为拿几本书东抄西抄就可以了。其实,读书报告并不好写,它的重要性很多人并不明了,今天我们要提高大学教育水准,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二)化被动受教为主动求知
我们的大学生是经联考而来,参加联考的学生先天上有一个缺点,那是由小学依次升上来,没有学到一种消化知识、组织知识的能力,只学到一种被动的态度,即“要我学什么,我就学什么,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尤其是这几年的配合电脑阅卷的测验方式,更使学生们只重记忆,不重思考。所以学生们一则不需要,二则也不敢看看课本以外的东西。到了大学以后,他还是用这种方法来求学,基本上他是个很好的读书材料,但是却没有办法发挥,想做好都不晓得怎么做法。一向习于被动,一旦要主动求知做学问,真是力不从心。我常见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只节录一本书的要点当做读书报告。原因是他们在中小学被指定一本教科书成为习惯了。在大学里,也有些科目常采用一本教科书的办法。因此,若要训练学生主动求知,主动超越课本的范围去搜集资料,组织知识,学写读书报告是最好的办法。 
(三)由求知目标实现教学目标
凡是做过教师的都知道,理论上讲,任何单元的教学皆有其目标,反过来讲,学生面对教材,也应有一个学习目标。按教育心理学家的看法,任何单元的教学目标,都应考虑到6个层次:(l)知识,(2)理解,(3)应用,(4)分析,(5) 综合,(6)评鉴。按照我国大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及中学的教学方式来看的话.它们顶多达到第二个层次,只有知识与理解,没机会往下再求发展。理论上大学的教学方式应与中学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中学教学我称之谓“圈点式”; 把知识的范围圈出来,只有这么多,在里面一点点背出来,是封闭式的,里面学得好就可以考得高分。范围以外的东西,他不去学、不必学也可以应付升学考试。如英文,说话训练非常重要,但大家却都不管它,因为联考不考会话。大学的教学理应是“导向式”的,老师提供一个线索,由学生自己去追求、去扩散。扩散得好的话,可以有很大的发挥余地,但却很少有人做到。我曾碰到一个研究生,他连如何利用图书馆书籍的知识都没有,甚至到图书馆去找书的动机都块乏。还是停留在等待老师把资料找好,印好,送到他面前的地步。所以,大学里必须辅导学生懂得写好读书报告, 使学生学到独立求知的方法。如此,由求知目标的建立,自然就可以达成教学目标。
(四)从读书“三到”扩展到“六到”
传统的读书方法讲究“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读书三到,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只能用于“书就在你的面前”的情境,拿知识爆炸的今天来看,坐在那里等待读书的作法,是不可能跟上时代的,因为“三到”不足,胡适先生在1925年特别提倡,三到之外加上手到,成为“四到”。其实,四到还是不够的。我认为真正要独立研究,应该再加上耳到与脚到,共为“六到”。试想,要想研究一个新的问题,不去跑、不去听,怎能搜集到所需要的资料呢I 训练学生写读书报告,就可同时用到这“六到”。
(五)能读书、肯读书、会读书
今天想借重大家在国内大学教学环境里傲研究的经验,摸索的心得与甘苦,以有系统组织的方式,告诉年轻学生们,让他能吸取前人的经验,脚踏实地地做研究,一方面使他的学问与人格都能因而成长,另一方面也希望提高大学里的教育水准。我们常常听到“科学生根”与“科学中国化”的说法。我觉得,大家对这个问题都过分重视最后的成就,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不要只看人家树上的苹果长得如何,我们要学习人家是怎么种树育苗才是办法。读书就是如此,我们要体会如何在迷惑的困境中寻找方向,如何在摸索中求得读书的快乐。我认为读书有三个条件:一是能读书,二是肯读书,三是会读书。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严格考选的,第一个条件应无疑问,关键在“肯不肯”与“会不会”读书的问题。按目前大学里教学的情况。只要肯读书,及格过关没困难。但要想在大学里有成就,那就非“会读书”不可。希望诸位从这个观点提供自己读书的经验,帮助同学们由肯读书而学到会读书。
下面便是我们讨论后的结果,分段分节,依序呈现给大家。
二、报告的类型与目的
要谈读书报告的类型与目的,先得说明什么是读书报告。
(一)什么是读书报告
顾名思义,读书报告应是“读书后的心得报告”,这就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如果没有读书而信口开河、言之无物地写,不能称为读书报告。写读书报告不像文艺创作,后者可以直抒胸臆,凭个人的好恶而发笔为文,而读书报告要一步一步来,先看看人家怎么研究,然后自己才能做发挥,
2。要有心得  看了人家的书或文章后,并不是拿来抄一抄,东凑西凑就可以算完成一篇读书报告了,这种情形只能称为抄袭或模仿之作,而不能称为自己的读书报告。因此,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心得,或者是对前人的批评,或者对前人的意见的整理,或者是你个人的创见,如此,才能算得上写出一篇读书报告来。
知道这两个必要条件后,我们来看看读书报告的类型: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我们大致作以下的分类(类与类间并不是绝对无关的,可以一篇报告兼具几个类型):
1。文献阅览室型   这种读书报告侧重在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也就是在阅读文献或相关书籍时,以这些书、文的内容为依据,加以整理、归纳、分析;个人的检讨意见与批评意见则很少提出来。这属基础性的类型。
2。检讨批判型     针对一篇或数篇文章(或书籍),中文的也好,外文的也好,在仔细阅读后,将作者的观点、分析架构、目的、方法等提出来,加以消化,再作检讨与批评。这种类型着重在作者的批评与检讨。国外有一种读书报告叫Critique,即近似这一类型。他们常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后,提出几百字的报告,国内学生常缺乏这种严谨的训练,留学时常感到吃不消。
3。分析综合型     这是前两型的合并,一方面要求广泛阅读,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定位,另一方面还要提出自己的批评意见,以及自己的创见。易言之,有“继往”—立基于前人的研究知识之上,亦有“开来”—创造出新方法、新观点等。
4。实征研究型     参考文献里的理论或观点,做实证研究以印证之;或者是自己建立分析架构,再做实证研究以求证假设是否能够成立。
这是我们粗略的分类,大家不必穷究其是否周延与穷尽。况且,各个求学阶段的读书报告可能不太一样。高中生可能只写出看完一本书的心得感想而已,大一、大二则可能适合采取文献阅览型,大三、大四以迄研究所,则要求的标准会高些,不仅是阅读(reading)而已,还要以研读(studying)的方式来进行,要求提出分析检讨与综合意见来。下面我们接着谈读书报告的功能与目的。
(三)读书报告的功能与目的
功能与目的是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谈到读书报告的目的时,也会谈到它的功能,下面就是我们对读书报告的这两部分(功能、目的)的综合说明。
1。从学生的立场看   从学生本身的立场看,练习写读书报告可以发挥以下10点功能:
(1)增进课程内容的了解并扩大知识领域   我们可以由撰写读书报告的过程中,阅读书籍、论文,经过反复的分析、研判与吸收,我们不但可以深入掌握课程的内容(至少是某一部份),而且可以吸收很多新的知识,这些新知识是不可能在老师讲、学生抄笔记的老式教学法里求得的。而这些知识不同于一般人拥有的常识,它是精致的、细密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换句话说,它是一种精确化的常识。
(2)培养积极的读书态度   当我们撰写读书报告的时候,常会发现同一个问题有很多人在做研究,通过研读,便会有所比较、思考,而发生兴趣,进一步培养出积极的读书态度,甚至有不少人的硕士和博士论文都是自这种摸索过程中褥来的灵感呢。这也就是一个因读书报告而读书,因读书而有问题,复因有问题而读书,终至因读书而读书的过程,学然后知不足,再如宋儒张载所云:“于不疑处有疑”,最后会因读书而有所成长。
(3)学习遵循学术规范   学术研究的工作是艰苦而必须脚踏实地下工夫的,它无法走捷径而一蹴可几;因此,学生在求学过程里,如能培养且学习一套严谨的学术规范,对日后的深造,必能有所助益。撰写读书报告时,必须遵循学术论文的格式,如何分章节,如何写附注,如何循序渐进地作推理与探讨…… 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学术规范,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去遵守它.如何通过它与其他的研究者沟通。
(4)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   写报告的过程,主要都靠自己来进行,从想题目、搜集资料、到开始写作等过程,都要亲身一步一步去体会。因此,在无形中就会建立起自己的思考、判断与分析的能力,心理学上将人的思考分为两方面,一个是收敛性、一个是发散性。我们大学以前的教育大部分是收敛性的,如测验题要求一个或多个标准答案.这种思考无助于一个人的判断力与创造力。很多到国外留学的同学,回来总会提起说,他们在国外常遭受外国教授的批评,原因是报告缺乏创造力的思考。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太注重收敛性的思考了,以致于学生无从批判,无从检讨,无从提出个人的创见。写读书报告有助于建立发散性的思考,有助于你对任何问题的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此外,这也是一个由绝对的一元式思考朝向相对的多元式思考的过程,有人批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偏趋两极化,不是好就是坏,这一点可能是我们缺乏科学创造的原因。通过读书报告的撰写,我们会发现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观点来看,产生出比较相对性、契约性、多元性的思考方式。
(5)养成客观的态度   多元而相对性的思考方式,便会使一个人常保客观的精神,对人对事物不因偏执而有所损害。客观的态度其实也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