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给历史留下记忆-东方小说史话-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代东方小说
近代东方小说出现于19世纪中叶,结束于20世纪初,虽然经历的时间很短暂,却体现出从旧的封建社会的文学转变为新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学,一些作品起到了对亚非人民进行启蒙思想教育,宣扬民主意识的作用。近代小说不仅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且还有转折作用。
这期间产生了象泰戈尔、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著名作家。
沉闷的印度近代小说
印度的近代充满着被侵略、奴役的历史,18世纪到19世纪初印度文坛一片寂静,文学作品很少。印度近代小说是在一方面继承古老传统,一方面接受西方影响的条件下发展的,其主要特点是大都取材于资产阶级生活,反映了民族觉醒。泰戈尔是印度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他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书香之家。曾在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孟加拉学院读书。1878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学习。1880年学成之后,发表抒情诗集《暮歌》,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生涯。1884年按父亲吩咐到农村看管自家田产,游历了乡间各地。1901年在伯尔布尔开办了一所小学,又将它扩展为有名的国际大学。1905年曾参加反对英国殖民者分割孟加拉的运动,为抗议阿姆利则惨案,辞去英政府授予的“爵士”爵位。几年后,到英、美游历。1913年10月因其名诗《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除创作了大量诗歌外,一生写下了12部中、长篇小说和100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短篇小说《河边的台阶》、《是活着,还是死了?》、《摩诃摩耶》、《弃绝》等等。
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沉船》描写大学生罗梅西迫于父亲的压力,去接一位未谋面的姑娘来成亲。在沉船事故中,罗梅西认错了人,把别人的新娘当成自己的妻子。为此,他在感情上很痛苦。以后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汉娜的姑娘,可又想保留自己的妻子,后来,两个女人得知内情后,都离开了他。作品以优美的文笔反映了民主思想与旧习惯的冲突,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
泰戈尔的另一篇长篇小说 《戈拉》,描述主人公戈拉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印度教徒,他曾坚信只有维护种姓制度,才能使民族获得独立。
当在农村看到了腐朽、落后的习俗,也看到了种姓制度的种种弊端。后来,当他得知父母是爱尔兰人时感到很高兴,觉得自已可以摆脱种姓制度的约束了。作品表现了主人公对民族独立的追求与探索。
泰戈尔在短篇小说《摩诃摩耶》中揭露了旧习俗的危害,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进步要求。作品描述出身名门的姑娘摩诃摩耶与地位低下的婆罗门青年罗耆波从小青梅竹马。一次,在他们幽会时,摩诃摩耶的哥哥冯进来,带走了她,逼她嫁给一位垂死的老婆罗门,女主人公很快成了寡妇,随后,她要依照旧习惯去为丈夫殉葬。一阵大雨,挽救了她的生命,可是她的面容却被烧坏,摩诃摩耶找到罗耆波,要求他永远不看她的脸,才能在他家住下,男友同意了,一天夜晚,罗耆波控制不住好奇心,偷看了女主人公的面容,并受到惊吓,摩诃摩耶便出走了。
《喀布尔人》则蕴含着强烈的艺术力量,具有启发人们良知的作用。作品写“我”家外面来了一个喀布尔人,五岁的女儿看见穿着脏衣服的喀布尔人吓得躲起来了。这位喀布尔人是个小商贩,他请求见见敏妮,还送给她葡萄干等食物。几天后,“我”看见女儿和那个喀布尔人拉曼坐在门口的长凳上又说又笑,成了好朋友。拉曼每年一月都要回祖国去,就在决定动身的前几天,他用刀扎伤了一个想赖帐不还的人,被关进监狱。一晃几年过去了,女儿出嫁的那天,喀布尔人来了,他刚刚获释,给小敏妮带来了好东西,“我”要给他钱,他却拒绝了,说我家里也有一个像她这么大的小姑娘,我想着她,就带点儿果子给敏妮。他拿出一张纸,上面印有他女儿的小手印,说在国外时,这小手印是印在他心上的。当拉曼看到新娘子敏妮时,喀布尔人说八年了,女儿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短篇小说《河边的台阶》写有个姑娘叫库苏姆,长在常河边,七岁时便嫁了人,一年后她成了寡妇,又回到家乡,十几年后,库苏姆第年更加俊美丰满。一天,来了一位年轻英俊的苦行者,他的模样很像库苏姆的丈夫,他们相通后,苏库姆天天向苦行者行触脚礼,认真地听他讲经,并认真按照行者的吩咐做好每一件事。一天,她向苦行者倾诉了爱慕之情。行者沉思良久,劝库苏姆把他忘掉,他也很快地离开了这里。
苦行者走后,库苏姆走进恒河,投向她的怀抱。作品具有催人泪下的艺术力量,表达了作者对印度封建婚姻制度摧残妇女的恶习痛恨之情。
成熟的近代日本小说
日本近代小说开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时期,其特点是深受西欧资产阶级文学的影响,西方各种流派、倾向在日本文坛形成并存的局面。
其代表人物有坪内逍遥、二叶亭四迷、岛崎藤村,代表作品有《浮云》、《破戒》、《我是猫》等。
坪内逍遥于1885年发表的《小说神髓》是日本近代第一部完整的文艺理论论著。作者提倡忠实地模写实际存在的事物,即写实主义的文学。他认为新小说的价值在于自由地描写人的真实生活和心理以及社会的真实面貌。在排斥过去文学中的劝善惩恶主义、提倡写实主义方面,《小说神髓》作为近代小说写作方法的著作,有着积极意义。构成日本近代小说核心,正是这种“写实主义”的文学方法。坪内逍遥首次提出这样的主张,应当说对文坛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叶亭四迷的小说《浮云》成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奠基作品。二叶亭四迷生于1864年,卒于1909年。日本明治时代小说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汉学教育。14岁起曾三次报考陆军士官学校,因视力不好而未被录取。1881年进入东京外语学校俄文科,后因不满当局的学制改革而退学。几年后发表文学评论 《小说总论》在日本首次提出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1887年开始发表其理论实践作品《浮云》,成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奠基作品。主要作品还有 《面影》、《平凡》等。作家曾停止文学创作,先后当过翻译、教授、记者、干部,以后又重新执笔。1908年赴俄国任特派记者,第二年死于归途中。
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浮云》写青年内海文三早年丧父,15岁时来到东京叔父家,婶母嫌弃他。文三从学校毕业后,找到“委任官”的差事,自己也爱上堂妹阿势。然而,生活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文三因不会拍上司马屁而被辞退。婶婶为此更对他厌烦,文三认为只要阿势不改初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的同事本田升因善于趋炎附势而得到提拔,又与阿势打得火热,还得到了婶母的欢心。文三因与阿势有旧情使他难以决定离开叔叔家,只能叹气、陪礼。婶婶要赶走文三,赞成本田取阿势。面对这一切,内海文三却感到一筹莫展,不知该怎样去做。作品表现了明治初期服务于官僚制度,对个性的压抑、扭曲,塑造了那时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小市民的唯利是图的眼光。
作家的另一部长篇小说 《面影》则表现了日本近代社会灰暗的养子制度,流露出对被家庭束缚的青年难以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深深的同情。
小野哲因家里无钱又想完成学业,作了小野礼造的养子。养父死后,靠自己的教师工资远远满足不了妻子时子、养母的需要。时子的异母妹妹夜子,因丈夫去世来到家中,夜子对哲也的关心使时子怒火中烧。他们只好以幽会的方式在外面进行谈话,后来,夜子被逼得无法留在家里,准备到干叶县教书。哲也、夜子他们悄悄在东京找了个地方住下来,过了几天的甜蜜的生活。因哲也在是否离婚问题上犹豫不决,夜子便离开了他,从此哲也像丢了魂似的。以后哲也来到中国工作,因与上司不和而辞职。以后,他完全变成一个酒鬼。
小说《平凡》是作者仿照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文学,所写的一个人平凡的半生。主人公年纪虽正盛年,可他感到自己已经衰老了。小时受到祖母的溺爱,中学毕业后,到东京读书,住在曾受过恩惠的小孤律师家。他却让主人公干各种杂活,要不是他爱着律师的女儿雪江,他早就离开了。雪江和别人订婚后,主人公便离开了那里。在一位作家的帮助下开始发表小说,可家里却不寄学费了。他与一女人阿系有了交往,但后来,得知她欺骗了他便与之断绝了关系。主人公后来一点儿创造也没有,娶妻生子,过起平庸的生活。
除二叶亭四迷外,日本近代文坛还有几位比较有贡献的人物。夏目漱石就是其中的一位。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生于东京,卒于1916年。夏目漱石两岁时被送至别人家做养子,九岁时养父母离婚,又被赎回。从小喜爱汉诗文。189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英文科。几年后,留学英国。回国后,任第一高等学校和东京大学的教师,1905年发表《我是猫》轰动文坛。以后,辞去教师职务,作为《朝日新闻》的特约作家,专门从事创作。主要作品有《虞美人草》、《三四郎》、《其后》、《门》前三部曲及《过了春会时节》、《心》、《行人》等。作品注重东方道德意识、社会意识及艺术性,对日本近代文学具有较强的影响。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作者借用教师苦沙弥家中宠物——猫的眼睛来观察现实。描写性格古板的教师苦沙弥、玩世不恭的美学家迷亭、不知所云的哲学家独仙、超脱凡世的物理学者水岛寒目、新体诗人越智东风等一群知识分子常聚在苦沙弥的客厅里海阔天空,纵谈古今,嬉笑怒骂议论时政,来发泄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使苦沙弥家的猫得以观察、聆听他们一举一动和荒唐言论,通过猫的观感来对这些人满腹牢骚,而又缺乏行动的玩世不恭的态度进行了善意的嘲笑讽刺。作品寓意深刻、语言生动、具有感染力。
继《我是猫》之后,作家又写了中篇小说《哥儿》。哥儿生性鲁莽,为人正直,毕业于物理学校。他来到松山市某中学教书,他看不惯落后保守的地方风气和以校长、教务主任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哥儿做事毛燥、处理不利的毛病也被人看作幼稚可笑。最后哥儿和另一位教师,在与校长、教务长一伙的斗争中,误入圈套,被迫辞职。两人在临走时,把教务主任痛打一顿,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作品借鉴“物语”艺术形式,以个性化的自叙,话画了主人公的形象。小说因此被誉为日本民族性格特征的小说,至今拥有广泛的读者。
夏目漱石的中篇小说《心》继续探讨了道德问题,这里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主人公的处世方法很奇特。他时常对人充满不信任和自责。原来,主人公的家里很有钱,父母去世后,叔叔乘机独占了大笔钱财。自此以后,他便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怀疑。后来,他与自己的朋友几乎同时爱上了房东的女儿,朋友坦白地告诉他,主人公让他先别说这事,自己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