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给历史留下记忆-东方小说史话 >

第17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给历史留下记忆-东方小说史话-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冉蟹纯梗闷鸸靼簟⑹罚胁贰W髌芬帐醯卦傧至�20年代末埃及农村的生活,成为埃及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品。

  除以上提到的作家外,埃及作家尤素福·伊德里斯、穆·阿卜杜拉、伊赫桑·阿卜杜·库拉斯的作品均属上乘之作。

  《罪孽》是一部描写社会问题的小说,作者为尤素福·伊德里斯。故事是这样的:埃及某地,庄园守夜人在桥边发现了一个死婴,罪孽使人们吃了一惊。原来,阿齐莎在为重病的丈夫挖土豆根充饥时,被地主的儿子奸污,尔后怀孕,她在野地生下孩子,孩子被闷死了。她因此而生病,还要挣扎着干活,终于晕倒了,不久即便被死神夺去了生命。作者在小说中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即谁是罪孽的制造者。

  另一部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弃婴》系穆·阿卜杜拉所作。莱拉小时被遗弃,收容院收养了她。莱拉13岁时,长得很美丽,她到K大夫主持的外科医院当护士。因被人中伤,莱拉很快就失业了。不久,她又到亚历山大一家医院工作,吉马尔大夫爱上了她,莱拉尽管不敢接受他的爱情,最后还是答应了他。吉马尔的父亲坚决反对这门亲事。莱拉偶然遇到了自己的母亲,得知自己是私生了。莱拉决意与吉马尔分手。莱拉在医疗中,不慎感染了病毒,很快就死了。作品感情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的摧残。

  如果说《弃婴》揭露了封建等级观念的罪恶,那么《罪恶的心》则可以说是一位资本家肮脏灵魂的写照。作品为埃及作家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所作。侯赛因曾是鄠妲父亲的朋友。后来他做承包商发了财,朋友因此而看不起他。友人死了,侯赛因要在朋友的妻子身上污辱他。

  他占有了朋友之妻,又强奸了朋友的女儿。但他承认没有得到过鄠妲,也没有斗过她的男友阿迪尔。后来,阿迪尔参加了革命,侯赛因被判处死刑。作品高度凝练,结构、叙述、情节安排非常严密合理。

  与《罪恶的心》风格迥异的《我家有个男子汉》写得慷慨悲壮、感情浓烈。易卜拉欣·哈姆迪与几位青年筹划了刺杀英国殖民者的行动。

  在刺杀中他不幸被捕,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趁狱外就医的机会逃了出来。来到同学毛希丁家,他家人既激动又惊恐,主人的妹妹觉得家里来了真正的男子汉,并很快地爱上了他。易卜拉欣与伙伴联系上以后,离开了同学家。易卜拉欣在一次对英军军营的袭击中牺牲。毛希丁一家人悲伤不已。他们从此变得关心政治,毛希丁也认识到英雄主义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作品文笔细腻,真实动人。

  非洲之星

  现代非洲的作家们在复杂多变社会矛盾中,用他们手中笔,展现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变革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涌现出一批诸如纳丁·戈迪默(南非)、沃莱·索因卡(尼日利亚)、费尔南·奥约诺(喀麦隆)、契努阿·阿契贝 (尼日利亚)、夏邦·罗伯特(坦桑尼亚)、桑贝内·乌斯曼(塞内加尔)、贝尔纳·达季叶(象牙海岸)、雅德·亚伯拉罕、等优秀作家。

  纳丁·戈迪默1923年生于南非斯普林斯,曾就读于威特沃特斯兰大学,其后到各国旅行,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讲授现代非洲文学。成为美国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和国际笔会副主席。13岁时,戈迪默就发表了寓言故事《追求看得见的黄金》,在其后50余年里,先后写下了《伯格的女儿》、《自然的变异》、《自然资源保护论者》等10部长篇小说、11部短篇小说集和160余篇评论、杂文。作者的每部作品都反映出南非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种族主义的罪恶,生动、深切地反映了生活在南非的黑人与白人的种种烦恼及种族歧视给人们带来的不幸。

  《自然的变异》是作者的重要作品,描述了女主人公海丽拉少年时,因父母离婚,住奥尔加姨妈家,她因到有色人种男孩家去玩,被学校开除了,后来,她与表弟的恋情,使她离开第二个姨妈家。只得在17岁时,孤单地走上社会,为了生存,推销过百科全书、散发过广告、做过理发学徒、心理医生的助手等,22岁时,她与南非黑人运动的领导人黑人惠拉结婚。惠拉被种族主义者暗杀后,海丽拉变得成熟起来,她投身于南非黑人的解放事业。其后,她与流亡国外的非洲某国首领导罗埃尔相识,帮助他重新出任总统,他们结了婚。罗埃尔作为非洲统一组织领导人参加了南非黑人新政权的成立典礼,海丽拉激动地望着新国旗的升起,浮想联翩。作品情节复杂,思想深刻,是一部了解南非社会的教科书。

  索因卡1934年生于阿贝奥库塔的一位督学家庭。先在伊巴丹大学学院受教育,后去英国利兹大学攻读文学。1958年毕业后,在伦敦皇家宫廷剧院任剧本编审。1960年回国研究民间文艺,创办国家剧团,把西方戏剧艺术同非洲传统音乐、舞蹈、哑剧结合起来。在尼日利亚——比夫拉战争期间,被作为政治犯拘禁近两年,1972年起任伊费大学教授。198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剧本《狮子与铁石》、《森林之舞》、《疯子与专家》、《强种》、《路》等,剧作以幽默和讽刺享有国际声誉。作者的长篇小说有:《痴心与浊水》(《译员》)、《社会反常的季节》等。

  《痴心与浊水》巧妙地通过五个尼日利亚留学生遇到的几件事反映出尼日利亚独立后的社会痼疾。从国外学成归来的艾格博、本德尔、本塞尔、孔塞尼、科拉一日在河上游玩。他们一起来到酒吧与德享娃、萨戈聚在一起。萨戈喝多了,他回想起自己回国后,到一报馆面试,被迫花钱买下记者的职位。一次,萨戈为了给自己的好友塞孔尼洗净“疯子工程师”的恶名,写了一篇报道,结果,不但未发表还成了报社做交易的本钱。后来,塞孔尼受到精神刺激,被汽车撞死。艾格博在外交部工作,他一直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徘徊不定。科拉则认真进行绘画创作,以纪念塞孔尼。塞孔尼展览会在一座戏院大厅举行了,艾格博因桃色事件而心神不定;本德尔在尽心照顾妓女喜楣——艾格博的相好。科拉在想如何解决他遇到的纠纷,萨戈忙于在朋友间寻找新材料来补充自己的新闻稿件。艾格博感到深爱他的喜楣的眼中流露出特有的哀愁。作品以意识流手法,怪诞、隐晦、迂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条理清楚、富于联想,语言幽默。

  喀麦隆作家费尔南·奥约诺发表于1956年的长篇小说《老黑人和奖章》写老黑人麦卡是杜姆村里一个有名望的富裕农民,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两个儿子被法国人送上了战场死在那里,他自愿献出自己的土地给上帝,殖民政府决定授予他一枚奖章。麦卡欣喜异常,周围的人们也沉浸在喜悦之中。麦卡在授奖之日穿上了新衣和皮鞋,在烈日下等待长官们的到来。当白人酋长亲手为他戴上奖章时,觉得自己与白人可以平起平坐了。授奖之后,麦卡被请到“非洲之家”赴宴,城防司令对麦卡大谈友谊与合作,麦卡因酒喝多了而睡去。夜里,暴风雨突然到来,“非洲之家”被冲毁,麦卡逃出后,丢失了奖章,进入了白人居住区后,警察将他拘捕,他说自己是司令的朋友,警察根本不相信他,把他当成疯人。天亮后,他才被放出来,遍体鳞伤的麦卡又回到黑人中间,人们听到此事都非常气愤,他们说要像祖先那样,把侵略者赶出去。从此以后,麦卡像换了一个人,他说自己是个傻瓜,不断诅咒白人,讨厌人们再提上帝。作品中生动而多变的心理描写,夸张幽默的风格都很突出。

  契努阿·阿契贝1930年出生于尼日利亚东部伊博族的一个家庭。1953年毕业于伊巴丹大学。次年在尼日利亚广播电台工作。60年代末期,曾为比夫拉政府工作,以后为尼日利亚大学研究院院士、大学教授。主要作品 《瓦解》、《动荡》、《神箭》、《人民公仆》被称为“尼日利亚四部曲”,此外还有诗集、小说集、论文集等等。

  长篇小说《瓦解》描述了19世纪伊博族村社的生活。作品前两部写奥贡喀沃擅长摔跤,他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当上村社的头人。第三部描写村社在西方殖民统治下的瓦解。奥贡喀沃为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独立,反抗当权者的统治,与他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最后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主人公悲壮地自杀。作品叙说了殖民主义者入侵尼日利亚的过程,歌颂了民族英雄,展示了上个世纪末期村社的社会风貌和风俗习惯。作品情节动人,人物刻画形象、生动,语言幽默、流畅。

  《战争中的姑娘》是阿契贝的另一部作品。格莱蒂斯本是个纯洁、工作认真的姑娘,在战争中为了生存,成为了人尽可夫的妓女。恩旺克沃在战前见过她两次,战争中见面却使他惊讶。他带她去舞会,跟她上床,心里把她看得一钱不值。第二天,恩旺克沃给她一些救济品和钱,她两眼流出眼泪。路上,敌机来空袭,人们争先恐后下车去躲避,一位伤兵叫喊着,要人给他开车门,格莱蒂斯去开门。这时,一颗炸弹爆炸了,姑娘与士兵都被炸死了。作品结构巧妙,恰当地展现人物对话与心理活动,叙述、描写与议论三者相辅相成,具有很强的功力。

  夏邦·罗伯特1909年出生于坦桑尼亚坦噶市附近的农村。上过4年学,以后一直在政府机关工作。他在30年代初走上文坛,毕生用斯瓦西里语从事创作。主要作品有:《我的青少年时代》、《我的一生》传记

  《桑给巴尔女歌唱家西蒂·宾蒂·萨德》及诗集《非洲人在歌唱》、《夏巴尼诗选》,长篇叙事诗《为自由而战》等等。

  中篇小说《农民乌托波拉》是夏邦·罗伯特众多作品之一,发表于1958年。小说说的是主人公乌托波拉,毅然放弃优厚的生沃条件,离开繁华的城市,来到穷困的农村,追求劳动的乐趣。作品以叙述生动而独具魅力,是该国文坛的一部重要小说。

  桑贝内·乌斯曼1923年生于塞内加尔济金朔尔的一个沃洛夫渔民家庭,没有上过学。15岁时参加法国军队。1947年回到祖国。同年参加达喀尔——尼日尔铁路工人大罢工,以后在法国马赛生活了10年,出任当地码头搬运工工会的负责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黑色的码头工人》、《祖国,我可爱的人民》、《神的女儿》、《公民投票》、《哈拉》及多部电影剧本。

  《祖国,我可爱的人民》写伊斯兰教长的儿子乌玛尔·法伊在二次大战期间参加法国部队,建立了功勋,获得了勋章,以后在法国工作,与法国姑娘伊札贝拉结婚。乌玛尔怀念自己的祖国,他与妻子乘船归国,途中,他狠揍了鞭打黑人的白人船长,为同船的黑人出了气。回到家里,上年纪的黑人们对他带回的白人妻子很反感,当地白人也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叔父和年轻人们却欢迎他到来。他创办了一座示范性的农场,当年就获得好收成,他还想与同胞搞联合来与殖民者竞争。第二年,农场发生了蝗灾。乌玛尔带领同胞扑灭了蝗灾,他把种子借给农民,还答应收购粮食。乌玛尔的这些活动引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