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事珍闻全记录-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后来回忆道:
……在元旦拂晓,我乘吉普车想去找这支溃退的部队。要是可能的话,我想方设法阻止它一个劲儿冲到后方去。在汉城北面几里路,我碰上了第一批败兵,他们想尽快南逃到汉城去。他们把武器抛掉了,只有几个人还带着步枪。我把吉普车横在路中心,阻止这条人流,然后设法找出他们的长官来。以前我从来没有这种经验,我希望以后再也不做这种事,因为要设法拦住一支败军,就等于拦一次雪崩一样……
第三部分:血洒异乡土 终谁与争锋志愿军乘胜越过三八线(4)
这当然说的是南朝鲜人,李奇微的讽刺挖苦伤了南朝鲜人的自尊心,因此他们的战史也毫不客气地反击说:
“联合国军”的士兵扔掉了所有的重炮、机关枪等支援武器,爬上卡车向南疾驰,车上的人挤得连个小孩子都不能挤上去了,甚至携带步枪的人也寥寥无几。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把那可怕的敌人甩掉几英里,拼命跑呀!跑呀!控制不住的后退疯狂蔓延开了。
这部分反映了美军的实际情况。李奇微也试图去拦住美24师的溃兵,发现“他们像皮球一样泄了气”。
由于汉城以东南朝鲜部队的溃逃,使汉城地区的十余万“联合国军”陷入被中朝部队从右翼实施深远包围,在汉江以北背水作战的危局,李奇微只好无奈地下令:有秩序地放弃汉城。
在汉城屁股还没坐热的李承晚一听傻了眼:“将军不是讲过,准备长期留在朝鲜吗?怎么刚到朝鲜一个星期,就要放弃汉城?”
李奇微愤怒了,他反唇相讥说:“总统先生,我只是暂时撤离汉城,并没有离开朝鲜。请看看你的军队在中国人面前的表现吧,除非我们有绝对的指挥权,否则没法同你的军队办成事。”
他又看了看脸色灰暗的李承晚:“另外,必须将那些南朝鲜军队的无能者立即撤职,否则,我不会再继续供给你们装备和增强你们的实力。”
然后,李奇微敦促总统同他上前线,恢复南朝鲜军队的一些信心,虽然这根本不会起一丝一毫的作用。为了防止第一次撤离汉城时汉江大桥那悲剧性的一幕再次发生,李奇微立即命令帕尔默准将到汉江大桥全权负责交通管制,这次第8集团军几十万人就靠那座桥保命啦:
“你要以我的名义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保证第8集团军源源不断地通过……从下午3时起禁止非军方以外的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过,以免堵塞交通……我最担心的是,汉城的数十万难民拥上大桥,那就帮了中共军大忙了!”
“将军,如果成千上万的难民拒绝离开汉江大桥呢?”
李奇微杀气腾腾地回答:“那就让你的宪兵向他们头上鸣枪示警,如果还不能阻止,那么就直接向人群开枪!”面对美国兵一排排黑森森的枪口,几十万汉城难民默默地看着美国兵过江。李奇微还觉放心不下,亲自赶到了汉江桥头。只见一批批士兵缓缓拥过汉江桥,庞大得看不到边的机械化部队从江面上的浮桥上慢慢驰过,重型武器将浮桥压入了冰层下的江水……李奇微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1月3日下午,志愿军司令部的情报参谋向彭德怀报告:“收听到美国无线电报话机里要撤离汉城的对话。”彭德怀立刻命令39军、50军和人民军一军团攻击汉城。
中朝两国军队在数百里长的战线上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追击。尽管“联合国军”是机械化,跑得快,志愿军靠两条腿很难抓住大股敌人,但士兵们依然士气高昂,扩大战果。
志愿军第50军的部队在追击途中,打垮了美军一个营的阻击,然后与在议政府担任掩护美军撤退任务的英军第29旅“皇家重坦克营”及皇家来复枪团第1营狭路相逢。英军第29旅曾是蒙哥马利麾下的部队,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虽然大部分英军在坦克飞机掩护下逃跑,但还是有一支分队永远回不了英国了。英国军队的一支王牌装甲部队——29旅皇家重坦克营被50军团团包围!
1月3日晚,一场惊心动魄的步兵打坦克的好戏开始了。
朦胧的夜色中,英军的大队坦克像一群钢铁怪物,向志愿军埋伏圈逼近。从未见过坦克的志愿军战士提着爆破筒、扛着炸药包冲向50吨重的英国坦克,有些战士离炸点太近,竟被震得吐血。一个名叫李士禄的战士只身冲入坦克群,一人就击毁了3辆坦克。他荣立特等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经过3个多小时,战斗结束了。公路上、田野里,到处燃烧着的团团大火,这是被击毁的31辆英军坦克在燃烧。一夜下来,皇家坦克营全部报销!
一群群英军士兵举着双手,盯着志愿军士兵手中的爆破筒和炸药包,有个英军士兵困惑地说:“天上的飞机是我们的,地下的坦克、大炮是我们的,可是,谁知道,最后当俘虏的也是我们。”
1951年1月4日傍晚,雪花轻轻飘着,志愿军第50、39军各一部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进入汉城。
汉城如同古老的北京一样,是一座历史悠久、繁华昌盛的城市,有着辉煌的宫殿、典雅的城楼、狭窄的街道。此时,汉城已遭到严重破坏,大火在蔓延,马路上的几辆汽车被毁坏。在一个石塔周围,躺着10多具手被反绑的、早已僵硬的尸体。政府大楼顶部重新飘扬起一面红白兰色相同、中央有一颗红星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这样,第39军因为解放朝鲜平壤和汉城两个首都而名扬天下。
在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部,墙上钉了一件睡衣,旁边还有一行字——“第8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官致意!”
这是李奇微亲手钉的。
第三部分:血洒异乡土 终谁与争锋志愿军乘胜越过三八线(5)
志愿军攻克汉城的消息传回中国,全国人民沸腾了,人民自发走上街头,热烈欢呼。天安门广场上祝捷活动通宵达旦……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消息是《中朝军队发起新攻势,光复汉城向南急进》,同时刊登通讯《午夜的欢声——记北京大学同学庆祝汉城光复大游行》和社论《祝汉城光复》。1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中国各民主党派致电朝鲜人民:祝贺光复汉城大胜利》。1月7日,头条新闻又是《全国各地人民欢庆汉城解放》。
《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写道:“向大田前进!向大丘前进!向釜山前进!把不肯撤出的美国侵略者赶下海去!”
但是,国内人民所不了解的是,志愿军此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从三八线到三七线100多公里的地区,由于战争双方残酷的拉锯战,敌人的欺骗宣传,老百姓跑了个精光。房子全烧没了,志愿军本来就脆弱不堪的补给线又急剧延长了200公里,已经拉到要断裂的程度了。粮食这种生存最基本的物资都不能保障,更不要说御寒衣物和弹药了。部队中疾病蔓延,尤以冻伤为最严重。二次战役的冻伤兵员还未恢复,三次战役徒涉临津江后又增加了大批手脚发黑的战士。彭德怀忧心忡忡,下定了决心,不能再盲目追击了!
1951年1月8日,在侦悉美军在乌山设伏后,彭德怀断然命令50军正向南挺进的一个团转入防御,同日,中朝部队在三七线全线停止前进。经过九天九夜的血战,中国军队向南推进了100多公里,不但越过了三八线,而且打到了三七线,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
停止追击的命令传到各部队,斗志旺盛的指战员们傻了,甚至有人以为听错了命令,纷纷打电话到志愿军司令部核实。有的说,打美国鬼子比打蒋介石还容易,现在胜利了,应该乘胜追击,快打,快胜,快回国。还有的说,从北到南,一推就完,消灭鬼子,回家过年。
底下的议论传到彭德怀耳朵里,他觉得并不奇怪,也不生气,只是想,看来“速胜”思想在志愿军中很有市场,有必要开个会统一一下认识了。
在总部召开的中朝联军领导干部会议上,面对下面狐疑的目光,彭德怀的语气少有的沉稳平缓:“同志们,第三次战役我们胜利收复了汉城,把拥有三军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打得潮水般败退。祖国人民只知道我们的战果,往往不了解真情,不了解我们志愿军面临的困境和严重的困难。新华社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我的心里很不踏实,因为美军没有整军整师地被我歼灭,战斗力仍很强大,他们的海空军占绝对优势。敌人不是傻瓜,他们会不会设下了圈套让我们去钻呢?会不会利用我们现在的战线过长,再制造一个仁川登陆计划呢?”彭德怀语气变得沉重。
接着,彭德怀讲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不会甘心失败,也不会就此罢休,他放弃汉城很可能是权宜之计,在退到一定的程度后,经过休整和补充,很可能会以百倍的疯狂,向我卷土重来。”
彭德怀提醒大家,从打扫战场的战果来看,敌人主力并没有损失,技术装备仍占优势,飞机仍猖狂地飞来飞去。与敌人的损失相比,志愿军入朝2个月连续三次作战,部队已很疲倦,兵力损失不少,又没有海空军的保护。
彭德怀沉痛地说:“同志们,我们的战士是可敬可爱的,是绝对服从命令的,挨冻受饿时毫无怨言,直至自己为国捐躯,也从没向我们抱怨半句,这是什么精神?”
彭德怀的鼻子有点酸,声音很低,突然,他大声说:“同志们,战士们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珍惜每一个战士的宝贵生命,我们要适可而止,要尽量减少伤亡!”
洪学智插话说:“由于粮食和棉衣供应不上,冻死的不说,现在靠一把雪一把炒面幸存下来的战士,长期吃不到蔬菜,吃不到肉,已有不少人得了各种各样的怪病,患夜盲症的战士少说有万人。过了三八线,我们的战线过长,粮食的供应就更加艰难了!”
彭德怀手指地图,继续说:“朝鲜地形如伸向日本海和黄海的长长的冬瓜,三面临海,联合国的海军三面包围着朝鲜这块土地,我们仅仅是在陆地从三八线向南延伸了一点,三面临海的陆地时刻有被敌人登陆占领的危险,况且,三七线以南的地形是平原,便于敌人机械化部队活动。我们在这样的地形作战,无山无树作掩护,一定会吃亏。因此,要继续南进,必须先停止追击,经过补充休整后,才能继续再战。”
很多人听后,拍着自己的脑袋,似乎明白了彭德怀的心思。
会议结束时,苏联驻朝大使兼人民军总顾问拉佐瓦耶夫怒气冲冲地走进总部大门,大声嚷嚷要找彭德怀谈话。彭德怀立即迎过来,伸出手准备与他握手问好。但拉佐瓦耶夫推开彭德怀,板着脸责问:“你思想右倾,为何停止追击?世上哪里有打了胜仗不追击的总司令?美军已被打得难以招架,如果你下令追击,再打几天,美军必然会撤退,失败得更惨!”
第三部分:血洒异乡土 终谁与争锋突破三八线(1)
彭德怀礼貌地让他坐下,然后耐心地解释说:“顾问同志,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认为你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歼灭‘联合国军’是个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