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战笔记:一名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
阿拉维在同沙拉比暗暗较量的过程中,采取的是“龟兔赛跑”的策略,沙拉比是兔子,他是乌龟。阿拉维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在加紧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对内,做好“临管会”多数成员的工作,暗中拉票,争取支持;对外,雇请美国前外交官帕特里克·特罗斯开办的咨询公司,花大钱派人到美国去游说,通过华盛顿的政治说客和纽约的政治评论家们为他造舆论。阿拉维成功了。他在这场“龟兔赛跑”中胜出,当上了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
人们忽然发现,不能小看阿拉维。
阿拉维简历:他学生时代就秘密加入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26岁时已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地区领导成员之一,1971年出走贝鲁特。第二年,阿拉维从贝鲁特前往伦敦定居。流亡中,他密切关注着伊拉克国内局势,结识了不少伊拉克流亡人士。1974年,他与部分流亡人士成立了一个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秘密组织,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1975年,他宣布退出阿拉伯复兴社会党。1990年,阿拉维的“倒萨”活动由地下转为公开。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阿拉维宣告成立“伊拉克民族团结阵线”,任主席。他这个组织比沙拉比的“伊拉克国民大会”早成立一年。1996年,“中情局雇用了阿拉维”,他秘密策划,准备在伊拉克内部发动一场推翻萨达姆的军事政变,美国提供了600万美元经费援助。此事被萨达姆情报机关侦破,参与者均被逮捕处决,阿拉维在伊拉克国内的亲属也受到牵连。
那次军事政变虽然破产了,阿拉维却由此积累了一笔重要资本:秘密结识了一些伊军将领。伊战爆发,阿拉维回到国内,亲自找拉马迪地区和巴格达以西地区的一些伊拉克将领谈话,使这些人“一枪未放就投降了”。
萨达姆政权倒台后,阿拉维也进入了美国选定的“临管会”,成为9名主席团成员之一。
阿拉维能当上临时政府总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的英国背景。英国是伊拉克殖民地时期的宗主国,伊拉克旧王室、旧贵族、旧官僚的后辈们,对英国都有一种依恋之情。
英国伦敦是萨达姆时代反对派人士的汇集之地。阿拉维流亡英国30年,在伦敦市郊安家落户,成家立业,等于成了英国的“养子”。
英国也对伊拉克这个老殖民地旧情难忘,寄居在英国的大批伊拉克流亡者,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英国政府对萨达姆政权的政策取向。
美国虽然想一口独吞伊拉克,但伊拉克战争是“二布”联手发动的,对英国在伊拉克的传统影响、传统利益也不能一点不顾及。美国要想在伊拉克站住脚,英国对伊拉克的传统影响是一笔可以借用的重要资源。另外,留美的亚瓦尔是逊尼派,留英的阿拉维是什叶派,安排这样两个人分别担任伊拉克临时总统和临时总理,恰好找到一种平衡,也算是美国给了英国一个面子。
五
阿拉维取得了美国的信任,伊拉克老百姓却对他不信任。在伊拉克老百姓心目中,阿拉维过去是美国“中情局雇员”,现在是美国傀儡。他去国已经三十年,依*美英枪杆子撑腰,回国当上了临时政府总理,这样的人能够真心实意为伊拉克民众效命吗?
像阿拉维这样一些投*外国势力的流亡者,仰仗外国枪杆子回国执政,都会发现自己是走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两边都被高墙封堵着。一边是美国主子,一边是伊拉克民众,中间那条小路窄得像“一线天”,随时都有被挤扁的危险。为了求得伊拉克老百姓的“接纳”,他们必须在依附性和独立性之间走钢丝。他们见了美国主子点头哈腰,当了伊拉克老百姓的面又必须竭力表现出某些独立性,否则根本站不住脚。沙拉比为什么急于要对美国主子说“不”?就是想急于讨好伊拉克老百姓。但沙拉比这位花花公子式的人物,把握政治火候的功夫远远不到家,在这条深巷中没有走出几步,就两面碰壁,被挤扁了脑袋。
伊拉克老百姓压根儿就瞧不起这些跟在美国坦克后面回国来执政的政客们。沙拉比和阿拉维,都曾遇到过一件尴尬事,很能说明这一点。萨达姆倒台后,在巴格达以南的一片坟地里挖出了不少什叶派穆斯林的尸体,死者家属纷纷前去认领被害亲人的尸骸。沙拉比闻讯赶去,主动跟现场的死者家属和记者们套近乎、拉关系,想借此机会煽动对萨达姆前政权的仇恨。死者家属们一听就火了,立刻对他破口大骂,有些人甚至要动手把他扔进坟坑里去,吓得沙拉比像一条灰狗似的走了。什叶派穆斯林对待沙拉比是这样,逊尼派穆斯林对待阿拉维怎么样?2004年4月,逊尼派“抵抗之都”费卢杰发生了杀死美国人的事件,美军对费卢杰重重包围,血腥扫荡了三个星期。解除包围后,阿拉维派人送去六卡车家用电器,对费卢杰老百姓表示慰问。车上特意挂了一条横幅:伊亚德·阿拉维博士送给费卢杰人民的礼物。但费卢杰的游击队员在城外就将这个车队截住了,不准他们进城,滚!司机们要求让他们把东西送到市长办公室去。游击队员们说,你们可以送去,但我们会把你们的车子全都烧掉。卡车司机们吓得赶快掉转车头开回了巴格达。
开天辟地到如今,天下都是*自己打下来的香。*外国枪杆子,即使能够“得天下”,却无法得人心。
阿拉维要千方百计争取伊拉克人心,怎么办呢?他使出的手段有“五抓”:
一抓“主权”。阿拉维在临时政府成立大会上说,临时政府应该“具有完全主权”,这是恢复法治、维护稳定和建设民主生活的关键。为此,临时政府要作好一切准备,在6月30日“收回全部主权”。阿拉维为何敢把“具有完全主权”和“收回全部主权”作为临时政府的宣言?因为当时联合国正在围绕美国提出的交权决议草案密切磋商,国际舆论一致认为,美国应该向伊拉克交回全部主权。他聪明地利用了国际舆论的力量。几天后,联合国正式通过决议,满足了伊拉克收回“全部主权”的要求。美国交权后,阿拉维的每个关节上都被美国拴着一根线,美国牵一牵他才能动一动。但是,他要求收回“全部主权”的公开讲话,却在舆论上赢得了一分。
二抓“平乱”。阿拉维深知,尽快恢复伊拉克社会安定,是老百姓人心所向。美国交权后,他说,现在国家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已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有办法恢复和保证安全。他很快公布了一些新的法律,赋予伊拉克安全部队以更大的权力,可以抓人,可以宵禁,甚至可以使用某些萨达姆用过的办法。假如阿拉维真的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安全状况得到改善,伊拉克老百姓对他的态度也将有所改善。
三抓“武装”。阿拉维公开表示,美军占领当局行政长官布雷默下令解散伊拉克几十万军队是一个大错误,它造成了权力机关真空,使许多旧军人跑到武装反抗组织中成了骨干,成为伊拉克社会动乱的重要根源。他这个说法不无道理。他宣布,这些人参加抵抗外国占领军的战斗是合法的,只要愿意放下武器,就能得到临时政府“特赦”。6月8日,他公布了一个重大消息,说是经过谈判,已有9个主要政党同意解散各自的民兵组织,将有10万名武装分子放下武器,有的将回到军队,有的将成为警察,有的可以参加安全机构,有的回家过平民生活。此举也收到了不小的宣传效果,又得了一分。
四抓“舆论”。阿拉维把他在国外流亡期间创办的广播电台改成调频电台,每天播出12小时,又出版了《巴格达》日报,大力宣传他的“治国方略”。他还同美国密切配合,在媒体上打造自己的形象,不断提升国际知名度。
五抓“民心”。他对萨达姆政权的残存势力采取了分化瓦解、拉拢收买、怀柔招安等策略。他公开主张,要区分萨达姆死党和一般复兴社会党人,对后者应当重新启用。2004年4月美军对费卢杰实施血腥扫荡,造成400多名伊拉克平民伤亡。阿拉维当时做了一个“姿态”,宣布退出“临管会”,对美军的血腥扫荡表示强烈抗议。后来在各方劝说下,他才“放弃辞职”。随后,美军同意由萨达姆时期的旧军官接管费卢杰,当地民众热烈欢迎。这样一来,也使逊尼派对阿拉维的敌意软化了一些。
但是,另外一件事却很微妙。阿拉维要求美国把萨达姆交给伊拉克临时政府审判,他原以为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既可借此体现伊拉克主权,又可借此争取民心。但是,在萨达姆对伊拉克民心影响力的判断上,美国和阿拉维一错再错。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初,原以为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伊拉克民众会会万人空巷、手持鲜花、夹道欢迎美军。结果,美军不但没有受到夹道欢迎,反而迎来了接连不断的袭击爆炸事件。这一次,公开播放审讯萨达姆的镜头后,同样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使许多伊拉克人看到了一个重新活过来的萨达姆。美国和伊拉克临时政府都承认,此举又失策了。
人心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要想揣摩透它,难;要想得到它,更难。人心向背,这是天下第一号大学问。
伊拉克民众对阿拉维的不信任,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好比一场乒乓球比赛,阿拉维0:10落后,他必须一分一分往上搏,眼下虽然已经得了几分,但想从根本上改变局面难而又难。他即使能搏到10:10平,功亏一篑的可能性仍然极大。
六
阿拉维除了“中情局雇员”的污名难洗,民心难得,他面。11。123临的其他挑战还有很多。粗略算一算,至少还有以下“六难”在等着他:
一难:武装抵抗活动难平息。
虽然阿拉维宣称,已有9个政党同意解散各自的民兵组织,但那还只是口头上的。如果阿拉维对他们许下的诺言兑现不了,这些组织的武装抵抗活动很可能死灰复燃。在伊拉克这样有着长期动乱历史的国家里,乱世英雄们都懂得,谁手里有武装力量,谁就有生存的实力保障、争得地位的政治资本。谁的武装实力强,谁的发言权也大。在实际利益没有到手之前就贸然“缴械”,无异于自投罗网。何况,影响最大的萨德尔“迈赫迪军”并没有同意解散,反而说要发动更大的抵抗。美国交权以来,伊拉克境内的袭击爆炸事件仍然接连不断,反对派一点也没有给阿拉维面子。另外,前文《伊拉克游击战解读》结尾处提到了:“别的大问题都解决了之后,也仍然会有最后一个难题遗留下来,那就是对伊拉克境内存在的国际恐怖组织怎么办?这是为伊拉克新政权出好的一道考试题,谁上台执政,谁就必须回答这道考试题,用它来考考新政权的执政能力够不够。”现在的情况是,阿拉维既想解决局势不稳这个大难题,又想利用这个大难题,为自己赢得更多立住脚跟的时间。此话怎讲?伊拉克临时宪法明确规定,大选必须在2005年1月31日前举行。但阿拉维上个月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却说:“我们承诺举行选举……但安全是决定我们能否在1月、2月或3月举行选举的主要因素。”他这番话本身就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有的武装分子已向阿拉维本人发